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搜索文档
华夏基金李一梅:加快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指数化投资迎来里程碑之年
新浪基金· 2025-09-17 09:38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作者:李一梅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 条"),这也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新"国九 条"明确提出,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再次明确,实施股票交易型开放 式指数基金快速注册机制。《行动方案》的发布,使得指数化投资迎来里程碑之年:这一年以ETF为主 的指数化投资规模稳稳超过主动投资、ETF数量突破千只、ETF管理规模超5万亿元……。指数和指数 化投资作为连接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 升、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让人振奋的是,在世界舞台上,中国ETF也倍受瞩目。彭博最新报告显示,中国ETF规模在7月以 681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6680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
公募销售费用新规有望重塑行业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06:30
公募基金销售行业迎来重大变革,行业生态有望重塑。 2025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 称"新规"),这不仅落实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关于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申购费和 销售服务费的要求,更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从新规的具体内容看,包括降低认申购费率、优化赎回费安排、规范销售服务费等,还明确了基金行业 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的法律依据及功能定位,鼓励销售机构提升个人客户服务能力等。 在压降认申购费率方面,由于当前绝大部分销售平台对认购费和申购费给予很大优惠,该降费措施影响 有限。不过,在优化赎回费安排和规范销售服务费方面,业内普遍认为对行业影响很大。 具体来看,新规明确公募基金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重新规定了赎回费收取规则与费率,对于除交 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基金之外的所有非货基金,持续持有期 少于7日,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5%的赎回费;持续持有期满7日、少于30日,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 的赎回费;持续持有期满30日、少于6个月,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0.5%的赎回费。 新规未明确区分基 ...
引导长期投资 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拟调降
北京商报· 2025-09-07 23:56
优化赎回费安排方面,《规定》将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并将四档赎回费率安排简化成三档,降低 收费机制复杂性。同时,对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基金中基金(FOF),优化7 日、30日、6个月持有期限的赎回费安排,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 多项费率调降 为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规范公募基金销售市场秩 序,保护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 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规定》,于9月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继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佣金费率等调降之后,公募基金降费第三阶段的基金销售费率调降终迎新 进展。9月5日,中国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率水平。同时, 优化赎回安排、鼓励长期持有等。同日,为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 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费率改革有助于稳步降低投资者成本,提升投 资者获得感,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ETF:8月25日突破5万亿,9月4日达5.02万亿
搜狐财经· 2025-09-07 15:15
本文由 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9月7日消息,今年以来ETF加速扩容,规模突破5万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今年以来呈现加速 扩容态势。8月25日,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大关。截至9月4日收盘,全市场ETF规模达5.02万亿 元。 ...
Nicky Shiels:现货黄金年内会涨至3600美元
日经中文网· 2025-09-07 08:32
黄金价格走势预测 - 金价温和上涨行情将持续 仍有上涨空间 预计比最高点高出100美元左右 达到每盎司3600美元左右 [4] - 全年平均价格可能为3200美元 [4] - 市场已强烈意识到3000美元是下方支撑位 [5] 黄金需求支撑因素 - 各国央行购买黄金步伐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净买入状态 对行情形成支撑 [5] - 金价高位运行导致珠宝首饰需求减弱 [5] - 机构投资者对冲美元走弱的需求增强 资金持续流入黄金市场 [6] 驱动金价上涨的核心因素 - 美元走弱推动去美元化趋势不断推进 因美国采取关税政策等 [2][6] - 全球财政纪律松弛 资金供应量不断刷新历史最高 实物资产贵金属价值相对上升 [2][6] - 比黄金便宜的白银和铂金可能出现更大幅度上涨 [6] 货币政策对黄金市场影响 - 美国货币政策呈现新兴市场国家特征 给黄金市场带来利好 [6] - 自特朗普宣布计划解除美联储理事库克职务以来 美国机构投资者投向黄金ETF资金越来越多 [6] - 市场已消化年内降息两次预期 若降息次数达三次以上 黄金可能被进一步买入 [6]
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收官 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06 00:07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完成关键一步 通过全面调降认购费 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率上限 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同时优化赎回费安排和差异化尾随佣金制度 引导长期投资和权益类基金发展 [1][2][4] 费率调整具体措施 - 股票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从1.2%降至0.8% 申购费率上限从1.5%降至0.8% [3] - 混合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从1.2%降至0.5% 申购费率上限从1.5%降至0.5% [3] - 债券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从0.6%降至0.3% 申购费率上限从0.8%降至0.3% [3]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6%/年降至0.4%/年 [3] -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4%/年降至0.2%/年 [3] -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25%/年降至0.15%/年 [3] - 销售费率改革每年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达34% [4] 制度优化与监管导向 - 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不再部分归属销售机构 [2][5] - 除ETF 同业存单基金和货币基金外 统一各类基金赎回费收取标准 [5] - 持有超一年的股票型 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 [2][5] - 个人投资者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维持不超过50%上限 [6] - 机构投资者权益类基金客户维护费比例维持不超过30%上限 [6] - 机构投资者债券型和货币基金客户维护费比例从30%降至15% [6] 配套措施与行业影响 - 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 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6] - 改革分三阶段推进 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1] - 新规统筹解决基金销售结算资金利息归属和基金投顾业务双重收费问题 [2][7] - 修订兼顾不同类型机构业务发展模式差异 促进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7]
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产生的赎回费,应当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0:13
基金赎回费新规 - 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产生的赎回费应当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1] -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FOF对持有期少于7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5%的赎回费 [1] - 对持有期满7日少于30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的赎回费 [1] - 对持有期满30日少于6个月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0.5%的赎回费 [1] - 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可另行约定赎回费收取标准 [1]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大型险企: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担当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6
政策调整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简化档位标准并拓宽权益投资空间[1][3]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 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3]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 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3] - 政策释放"宽稳新"信号 "宽"体现在提高险资权益仓位上限 "稳"体现在鼓励长期资本增量入市 "新"体现在定向引导投资创新创业型基金[3] 资金规模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3.3万亿元[1] - 调整后保险业权益资产配置上限为10.4万亿元 较调整前提高5528亿元[4] - 偿付能力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有释放千亿元资金的潜力 将直接增强市场流动性[3] 行业机构响应 - 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 中国太平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等多家头部险企发声 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5] - 中国人保将秉承"长期投资 价值投资 审慎投资"理念 积极把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遇[5] - 中国人寿表示坚定看好A股配置价值 旗下资产公司将持续遵循"长期投资 价值投资 稳健投资"理念 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5] 投资信心依据 - 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持续增强[6] - 2024年9月以来出台的重磅政策举措显著提升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6] - 超常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对冲"对等关税"影响 支持经济企稳回升和企业盈利改善[6] - 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 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进展有利于海外资金重新认识中国 中国科技资产估值体系将得到重塑[6] 实际投资行动 - 中再资产近期加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优质资产[8] - 阳光保险在4月7日 8日连续增持权益类资产[8] - 中国太保4月7日增持宽基ETF等产品 未来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 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8] -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4月8日提议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普通股股票 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8] - 中国平安表示将灵活运用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 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 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8]
百万存款“围城”:高收入≠高财商,年轻新贵们的财富焦虑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6:29
财富画像:深圳年轻"百万族"图鉴 - 深圳股份制银行财富经理表示超过90%的客户资产低于20万元,百万存款客户占比极低,被称为"钻石VIP"[5] - 国家统计局2024年家庭财富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存款中位数为32.8万元,百万存款家庭超越全国约73%的家庭[5] - 深圳年轻百万存款族主要来自四类群体:金融科技从业者、风口赛道创业新贵、资产增值早期受益者、高净值家庭继承者[5][6] 金融科技从业者财富积累 - 2024年二季度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平均招聘月薪达17204元,通信/电信运营、基金/证券等行业紧随其后[5] - 头部互联网企业算法工程师年薪普遍在40万-80万元,扣除成本后年均储蓄可达20万-30万元,5-8年可积累百万本金[5] 创业新贵与资产增值群体 - 深圳创业环境催生华强北电子市场、水贝珠宝商圈、直播电商等领域的年轻百万财富积累者[6] - 2015-2020年购房的年轻人享受了深圳房价增值红利,部分涉足数字货币、NFT的群体实现财富跃升[6] 高净值家庭继承者特征 - 深圳私募基金从业者透露团队中约20%的90后分析师家庭净资产超5000万元,通过房产赠予、信托基金等方式完成原始积累[6] 理财困局:低利率环境挑战 - 2025年7月LPR维持不变,1年期为3.0%、5年期为3.5%,但1年期定期利率跌破1%,3年期定存基准利率仅1.25%,大额存单利率降至1.4%~1.5%[8] - 百万资金一年利息不足1.5万元,远低于深圳高消费城市生活开销[8] 资管新规与理财产品转型 - 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较2023年下降,权益类产品净值波动加剧[9] - 2024年混合型及股票型公募基金整体表现波动较大,投资者对收益稳定性担忧增加[9] 债券基金与ETF投资趋势 - 债券基金因风险低于股票基金、高于货币基金,成为利率下行期的"压舱石"[10] - 2023年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约10.3%,主动偏股型基金仅约3.2%,ETF因低费率、分散风险特性受年轻人青睐[10] 银行股与年轻投资者行为 - 沪深两市42家上市银行中近一半股息率超过4%,个别超过6%,吸引部分年轻投资者转向银行股[11] - 2024年10月A股新增开户数684.68万户,京东金融数据显示新入市股民中70%为90后与00后,平均持仓仅8000元[11] 破局之路:多元资产配置 - 专家建议通过优质债券、黄金及低相关性资产构建韧性组合,对冲市场波动[16] - 华夏基金2025年方案提出46%配置偏股型基金、16%债券型基金、16%黄金实物及ETF、11%红利类ETF、11%商品类ETF[16] 长期主义与专业管理 - 机构理财因信息处理与风险承受能力优势,更适合个人投资者应对复杂市场[16] - 长期持有优质资产抵御短期波动,但需基于宏观周期理性布局而非盲目持有[17]
ETF业务上半年“战绩”揭晓 头部券商“领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8 00:07
ETF市场概况 - 截至6月末沪市ETF共701只总市值3.15万亿元当月累计成交金额3.9万亿元日均成交金额1951.76亿元环比增长23.21% [2] - 深市ETF共495只总市值1.15万亿元当月累计成交金额1.4万亿元 [2] - 全市场ETF总数达1244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72%资产净值合计4.64万亿元同比增长77.49% [5] 券商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华泰证券6月上交所ETF成交额占比11.75%位居第一中信证券占比11.04%国泰海通占比6.55% [2] - 中国银河沪市ETF持有规模占比24.03%居首申万宏源证券占比17.61%中信证券占比6.26% [3] - 华宝证券上海东大名路营业部以3.26%成交额占比领跑沪市营业部中信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占比3.18% [3] - 东方财富证券在深市个人客户ETF交易账户数量前30名中占据10家华泰证券占5家 [4] 业务指标表现 - 华泰证券6月沪市ETF交易账户数量占比11.46%居首东方财富证券占比10.84%中国银河占比5.53% [4] - 东方财富证券在深市个人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占8家国金证券占4家 [3] - 中信证券在深市机构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占4家华泰证券占3家 [3] 行业发展趋势 - ETF规模增速与股市表现呈正相关股票型宽基类ETF有望主导市场 [5] - 券商通过优化交易生态(如万和证券引入网格化交易工具)和增设App专区(如广发证券、西部证券)提升竞争力 [6] - ETF业务潜在增长点包括托管、做市、券结和两融业务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生态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