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
icon
搜索文档
庄园芳升任董事长,兴证全球基金ETF业务加速推进
搜狐财经· 2025-11-10 12:01
| 新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 | --- | --- | | 新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庄同芳 | | 是否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取得高管任职资格 | 不适用 | | 中国证监会核准高管任职资格的日期 | 不适用 | | 任职目期 | 2025年11月7日 | | 过往从业经历 | 历任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글 | | | 2016年5月加入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 | | | 司,历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 | | 现任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 | | | 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 | 取得的相关从业资格 | 基金从业资格 | | 新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 | --- | --- | | 新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陈锦泉 | | 是否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取得高管任职资格 | 不适用 | | 中国证监会核准高管任职资格的日期 | 不适用 | | 任职目期 | 2025年11月6日 | | 过往从业经历 | 历任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总部 | | | 投资经理,平安保险资产运营中心高级组 | | | 合经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副 | ...
庄园芳升任兴全基金董事长、陈锦泉接任总经理,年内公募高管变动远超同期
搜狐财经· 2025-11-08 10:33
公司高管变动 - 兴证全球基金原总经理庄园芳于2025年11月7日升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2][3] - 公司原副总经理陈锦泉于2025年11月6日升任公司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 [2][3] - 庄园芳拥有超33年从业经验 1992年加入兴业证券 2016年出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 2017年兼任总经理 [2][3] - 陈锦泉于1999年进入证券行业 2010年加入兴证全球基金 历任副总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监、专户投资部总监等职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股东结构稳定 兴业证券持股51% 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持股49% [4] - 截至三季度末 公司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7419.92亿元 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为2893.91亿元 [4] - 公司以主动权益产品为主 混合型基金规模1376.38亿元 债券型基金1225亿元 股票型基金110.37亿元 FOF基金182.17亿元 [4] - 公司旗下兴全合润LOF规模达249.15亿元 基金经理谢治宇自2013年1月29日任职至今回报率为716.8% 年化回报率为17.86% [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正布局被动指数投资 于9月25日上报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 目前处于接收材料状态 [5]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截至11月7日 年内共有136家公募基金的338位高管发生变更 其中42家变更83位董事长 35家变更69位总经理 82家变更121位副总经理 [6] - 行业高管变动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正常的“新老交替” 部分董事长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 [6] - 在正式董事长人选确定前 由总经理或其他高管代行董事长职责是普遍做法 例如招商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红土创新基金 [6] - 部分新任董事长来自公司主要股东方 如汇添富基金、兴银基金、华夏基金 [6]
ETF又迎新管理人 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任重道远
证券时报· 2025-10-20 01:45
新管理人入局ETF市场 - 创金合信基金于10月17日上市其首只ETF产品——创金合信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募集规模4.45亿元,获4471户有效认购 [1][2][3] - 长城基金于今年6月成立其首只ETF产品——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募集规模3.2亿元 [3] - 兴证全球基金于9月25日上报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并于9月30日获受理,其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价格为187万元 [3] 基金公司重启ETF业务 - 交银施罗德基金于9月底上报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距其上一只ETF产品成立已过去14年 [4] - 建信基金在今年2月成立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是其时隔2年多后新发的ETF产品 [4] 行业对布局ETF的态度与考量 - 部分基金公司虽认可ETF是未来主流产品方向,但因开发成本高、渠道资源要求强而犹豫或暂缓布局 [5] - 中欧基金明确表示专注于主动投资,认为ETF是以成本取胜的业务,与主动投资的能力取胜模式存在悖论 [6] - 目前全市场共有56家基金公司布局ETF,总规模约5.52万亿元,但排名前十之后公司的合计规模仅1.33万亿元,占比不足四分之一 [6] ETF业务的成本与盈利挑战 - 行业预判单只ETF需达到10亿元规模方能收支平衡,整体ETF业务总规模需达千亿元以上才能盈利 [8] - 成本包括系统开发、指数使用、渠道、做市商及持续运营等,支出可能相当于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一年净利润 [8] - 费率选择影响短期盈利,宽基ETF管理费年费多为0.15%,部分行业主题类ETF为0.5% [8] 差异化发展路径探索 - 产品创新方向包括运用期权的下跌保护、备兑增强等策略ETF [9] - 主动型ETF被视为差异化方向,尤其在固收领域可填补信用债、利率债的配置空白,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但ETF渗透率不足1% [9] - 将主动管理策略如行业轮动、ESG主题融入ETF框架,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9]
“主动”入局“被动”:数万亿ETF市场鏖战升级
搜狐财经· 2025-10-14 20:33
行业核心动态 - 主动投资能力著称的基金公司正将业务触角伸向ETF市场,行业竞争从“群雄逐鹿”向“巨头全方位竞技”演进 [2][3] - 兴证全球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传统主动权益“大厂”相继布局ETF,标志着ETF市场的竞争维度正在被重塑 [4] - 行业竞争已从“规模之争”升级为“产品+策略+服务”的生态构建竞争,基金公司需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8][9] 公司具体举措 - 兴证全球基金于9月25日上报“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此为该公司成立22年来首只ETF产品,产品战略出现重要转变 [4] - 交银施罗德基金于9月29日上报“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 ETF”,虽非首次涉足ETF,但此举意味着其重启并开始发力被动投资业务 [4] - 交银施罗德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订制了具有“交银”特色的科技指数,产品将聚焦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6] 产品布局策略 - 新入局者采取“差异化”策略,避开宽基指数等竞争激烈的红海,意图在细分领域建立先发优势 [5] - 兴证全球基金选择跟踪今年3月发布的沪深300质量指数,从“质量因子”这一聪明贝塔角度切入 [5] - 交银施罗德基金瞄准今年6月发布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聚焦研发投入高、成长性突出的科技企业,旨在科技细分赛道抢占卡位优势 [5][6] 市场规模与资金流向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市场ETF总规模突破5.6万亿元,其中非货币ETF规模达5.47万亿元 [7] - 2025年第三季度,非货ETF规模激增1.33万亿元,增幅超过30% [7] - 三季度宽基ETF整体遭遇净赎回,份额减少超1400亿份,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单只产品被净赎回超310亿份 [7] - 行业主题ETF和中小盘宽基ETF获资金青睐,例如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份额暴增近380亿份,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规模从14亿元猛增至185亿元,增幅超12倍 [7] 行业挑战与趋势 - ETF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持续推出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是一大考验 [8] - 专业人才稀缺成为制约许多公司发展的瓶颈,大部分指数人才依靠内部培养和跨部门调整 [8] - 主动管理巨头的加入将加剧竞争,并可能推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生态完善,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精细、高效的投资工具 [9]
又有基金公司进军ETF了,这个市场还容得下多少选手?
搜狐财经· 2025-10-14 19:54
行业格局与动态 - 中国ETF市场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前两大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为8986.40亿元和8541.65亿元,遥遥领先 [2] - 市场管理规模前20位的基金公司已全部入局ETF领域 [3][6] - 鑫元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等此前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的基金公司近期开始布局或重返ETF市场 [1][4][6] 市场发展与规模 - 中国ETF市场在2023年之前发展缓慢,2020年之前总规模不足1万亿元,2023年后进入规模增长的快车道 [3] - 截至2025年10月13日,头部公司华夏基金管理的ETF规模达8986.40亿元,拥有113只产品,规模和数量均排名市场第一 [2][8] - 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权益ETF规模占A股市场的比例仍然较低,未来增长潜力广阔 [3] 公司战略与案例 - 鑫元基金首发中证800红利低波动ETF,旨在精准把握政策红利与市场对高股息、低波动资产的配置需求 [1][3] - 兴证全球基金于2025年6月采购ETF业务系统,投入187万元,并于9月上报首只ETF产品,标志着正式进入ETF条线 [4][6] - 华夏基金通过聚焦指数赛道,成功实现逆袭,从排名下滑至重回市场第一;华泰柏瑞基金则凭借2012年推出的创新沪深300ETF实现跨越式增长,跃升为头部公司 [8][9] 产品特点与挑战 - ETF产品管理费普遍较低,新发宽基指数ETF管理费仅为0.15%,远低于主动权益基金1%以上的管理费 [10] - 基金公司布局ETF需要搭建新系统,前期投入高昂,可能高达几千万元,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 [10][11] - 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三只ETF总规模均超过6000亿美元,管理费低至0.03%,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参考方向 [10] 未来趋势与策略 - ETF市场预计将呈现马太效应,向头部公司集中,头部公司凭借规模和品牌优势更容易发展 [11] - 中小规模基金公司需采取差异化定位和精准营销策略,以田忌赛马的思维构建局部优势,避免盲目跟随和烧钱 [11] - 在降费趋势下,基金公司需要思考自身发展战略,现有近60家基金公司未来将逐渐分化迭代 [11]
银行ETF逆势上涨;黄金ETF规模破2000亿元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7:57
市场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综指下跌0.62%至3865.23点,深证成指下跌2.54%至12895.11点,创业板指下跌3.99%至2955.98点 [1][4] - 北证50、沪深300与中证800当日表现相对抗跌,日涨跌幅分别为-0.22%、-1.2%与-1.54% [4] - 近5个交易日日经225指数表现最佳,上涨4.0%,中证1000与沪深300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1.66%与-1.75% [4] 行业板块表现 - 银行、煤炭与食品饮料板块当日涨幅居前,日涨跌幅分别为2.51%、2.18%与1.69% [8] - 通信、电子与有色金属板块当日跌幅居前,日涨跌幅分别为-4.98%、-4.64%与-3.66% [8] - 近5个交易日有色金属、煤炭与钢铁板块涨幅领先,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7.34%、6.55%与6.49% [8] - 通信、传媒与电子板块近5个交易日表现落后,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8.6%、-6.73%与-6.11% [8] ETF市场动态 - 多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近期发力ETF业务,兴证全球基金上报首只ETF,交银施罗德基金时隔14年重启ETF产品线 [2] - 黄金主题ETF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5只规模超百亿元,华安黄金ETF规模达744.67亿元 [3] - 按投资范围分类,商品型ETF当日平均涨幅最佳,为0.76%,股票型主题指数ETF表现最差,平均下跌2.68% [9] 各类别ETF表现领先产品 - 股票型ETF中上证180ETF指数、红利低波ETF新华和酒ETF涨幅居前,今日收益率分别为3.02%、2.85%和2.77% [11][12] - 银行相关ETF表现强势,银行ETF指数基金、银行ETF龙头和银行ETF南方当日分别上涨2.62%、2.61%和2.58% [1][13] - 商品型ETF中多只黄金ETF涨幅显著,如上海金ETF当日上涨1.42%,近5日上涨8.75% [13] - 跨境型ETF中港股通金融ETF当日上涨1.95%,港股红利ETF基金当日上涨1.62% [13] ETF成交活跃度 - 股票型ETF中科创50ETF、创业板ETF和科创芯片ETF成交额领先,分别为75.44亿元、72.42亿元和63.26亿元 [14][15][16] - 债券型ETF中短融ETF成交额达456.09亿元,可转债ETF成交额为144.50亿元 [16] - 商品型ETF中华安黄金ETF成交额达150.94亿元,基金规模为738.16亿元 [16] - 跨境型ETF中香港证券ETF成交额最高,为260.06亿元,恒生科技ETF成交额为100.88亿元 [16]
ETF新玩家渐次入场创新产品线持续推进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2:20
新参与者动态 - 多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头部基金公司近期发力布局ETF业务,例如兴证全球基金上报首只ETF(沪深300质量ETF),交银施罗德基金时隔14年重启ETF产品线(上报沪深港科技50 ETF),长城基金也在今年成立旗下首只ETF(中证红利低波动100 ETF)[2] - 新入局者的布局策略均避开热门赛道,聚焦于跟踪新发布的细分指数以寻求先发优势,例如兴证全球跟踪今年3月发布的沪深300质量指数,交银施罗德跟踪今年6月发布的沪深港科技50指数[2] 行业竞争格局 - 目前共有57家基金管理人布局ETF,行业马太效应显著,15家管理人的ETF规模超千亿元,合计达4.95万亿元,占全市场总规模的近九成[3] - 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的ETF管理规模均在8500亿元以上,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超过10家基金管理人的ETF规模不足10亿元[3] 产品创新与扩容 - 权益类ETF产品线大幅扩容,今年以来首批上证580 ETF、首批科创综指ETF、首批国证通用航空产业ETF等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配置工具[4] - 以科创板宽基ETF体系为例,首批科创综指ETF于今年2月成立,截至10月10日,其数量已增至22只,规模合计超百亿元[4] - 债券ETF同样快速发展,今年1月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成立,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成立,9月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成立,上市后规模大幅增长[4] 未来产品规划 - 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筹备股债恒定ETF的上报工作,此类产品基于今年5月密集发布的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系列,每个系列均采用恒定比例进行股债资产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工具[5]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ETF规模快速攀升,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态圈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高效率方向演进,提供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成为新的竞争焦点[1][7] - 行业未来须以场景化为导向,提供“产品+策略+服务”的一体化方案,并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业务全链条,驱动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和服务升级[7] - 产品矩阵升级方面,可以拓展ETF底层资产类别,推出更多创新型ETF,并借助AI等工具建立更有效的投资者教育生态[7]
14年首次!交银施罗德基金,下场
证券时报· 2025-10-07 07:29
核心观点 - 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相继布局ETF市场,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及投资者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头部基金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动向 [1] 交银施罗德基金ETF布局 - 交银施罗德基金在时隔14年后重启ETF产品线,于9月29日上报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 [3] - 公司旗下目前仅有两只ETF产品,分别为交银180治理ETF(规模2.27亿元)和交银深证300价值ETF(规模0.62亿元),均成立于2011年之前 [3] - 2024年以来公司加紧布局指数产品,共发行了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目前旗下共有12只被动指数型基金 [3] 兴证全球基金ETF布局 - 兴证全球基金于9月25日上报旗下首只ETF产品——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标志着这家成立近22年、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的公司产品战略的重大拓展 [4] - 公司回应称,在充分评估基础上积极筹备补充ETF产品线,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4] 产品差异化策略 - 两家公司均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交银施罗德基金布局跟踪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的ETF,该指数于今年6月27日发布,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前五大权重股为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宁德时代、中际旭创 [6] - 兴证全球基金选择跟踪今年3月发布的沪深300质量指数,该指数从沪深300样本中选取50只在盈利能力和质量等维度表现较好的证券,前五大权重股为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招商银行、五粮液、迈瑞医疗 [6] - 若顺利获批,两只产品均有望成为市场上首只跟踪各自标的指数的ETF [6][7] ETF市场现状 - 国内ETF市场发展迅猛,截至9月30日市场规模已达到5.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3万亿元 [9] - 市场呈现马太效应,华夏基金(管理规模8960亿元)、易方达基金(8537亿元)和华泰柏瑞基金(5931亿元)三家公司管理规模合计接近市场总规模的一半 [11] - 自2020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募机构相继切入ETF业务,但部分以主动管理能力著称的公司如中欧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尚未入场 [10]
14年首次!交银施罗德基金,下场!
搜狐财经· 2025-10-06 20:33
行业核心观点 - ETF市场持续火爆,规模达到5.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3万亿元 [6] - 传统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纷纷布局ETF业务,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 [1] - 头部基金公司通过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并巩固行业地位 [7] 交银施罗德基金ETF布局 - 公司在时隔14年后重启ETF产品线,上报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 [2] - 公司旗下原有两只ETF产品,最新规模分别为2.27亿元和0.62亿元 [2] - 2024年以来公司加紧布局指数产品,共发行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目前旗下共有12只被动指数型基金 [2] - 新产品选择跟踪新发布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聚焦科技前沿领域,有望成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ETF [4] 兴证全球基金ETF布局 - 公司迈出进军ETF市场第一步,上报旗下首只ETF产品——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 [3] - 作为一家成立近22年、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的公司,此举标志产品战略的重大拓展 [3] - 新产品选择跟踪沪深300质量指数,从盈利能力等维度选取样本,同样有望成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ETF [4][5] ETF市场竞争格局 - ETF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马太效应显著,已是竞争红海 [4][8]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为8960亿元、8537亿元、5931亿元,三家公司占据近半壁江山 [8] - 部分以主动管理能力著称的公司如中欧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尚未入场ETF业务 [7]
又一主动投资巨头,杀入5万亿ETF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10-01 10:09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ETF市场总规模已突破5.5万亿元,竞争日趋白热化 [1][5] - 前三大ETF供应商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的合计市占率为46.4%,排名前十的ETF供应商合计市占率达80.2%,显示行业高度集中 [6] - 近年来吸引摩根基金、鹏扬基金、浦银安盛基金等一批公募基金公司先后布局ETF业务 [5] 新进入者战略与机遇 - 新进入者可通过结合自身投研特点,在行业主题、风格策略等指数中寻找潜力产品,或与指数公司合作定制独家指数,打造特色Smart Beta ETF系列以形成差异化 [8] - 凭借投研和指数编制优势开发特色ETF产品,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并将精细化管理能力融入竞争体系是可行路径 [8] - 因ETF包含宽基、赛道、多资产等多样化品种,当前市场产品类型尚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需求,存在许多空白有待填补,故任何时候进入都不算迟 [1][8] 公司具体动向 - 交银施罗德基金于9月29日申报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此为该公司时隔14年重启ETF产品线布局 [1][2][3] - 兴证全球基金于9月25日上报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若获批将成为该成立22年的公司首只ETF产品 [1][3] - 交银施罗德基金新ETF跟踪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大涨超5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