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交易

搜索文档
10万元现金买黄金珠宝,需身份核验
搜狐财经· 2025-07-04 18:01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将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商全面纳入国家反洗钱监管框架 [1] - 新规针对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交易领域,系统性反洗钱要求正式确立 [1]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 监管具体要求 - 单笔或当日累计达人民币10万元(含)或等值外币的现金交易需履行严格反洗钱义务 [4] - 从业机构需有效识别、核实客户身份,深入了解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 [4] - 中国人民银行保留动态调整现金交易报告金额门槛的权力,当前10万元标准可能随风险变化调整 [4] 行业自律机制 - 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需牵头建立"行业反洗钱自律机制" [4] - 自律机制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运作,职责包括制定行业规范、组织培训、协调可疑交易报送、评价分类会员机构等 [4] 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 - 中国人民银行将评估从业机构洗钱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高风险机构强化监管,低风险机构可简化要求 [5] - 从业机构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至少每三年全面评估一次风险,并在推出新产品、新业务或使用新技术前进行专项评估 [5] 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 除10万元及以上现金交易外,机构怀疑交易涉嫌洗钱或对客户身份存疑时也必须启动尽调 [5] - 对高风险客户(如来自高风险国家地区、涉及敏感政治人物)需采取强化措施,如获取额外材料、加强监控等 [5] - 对低风险客户可在核实基本身份信息前提下采取简化措施,但需定期审查,风险上升时停止简化 [5]
8月1日起黄金买卖大变化!现金交易超10万必须登记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17
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1] - 单笔现金交易金额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的黄金、钻石等购买业务需识别客户身份并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1] - 新规适用于传统金店、珠宝行、银行、典当行等所有从事贵金属和宝石交易的机构 [3] 政策背景与目的 - 近年来利用贵金属交易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案件增加,国际反洗钱标准升级 [3] - 旨在完善反洗钱监管体系,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3] 消费者影响与应对 - 普通消费者的正常黄金购买需求不受影响,婚庆首饰、投资金条等常规购买可正常进行 [5] - 现金交易金额超过10万元时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线上交易和非现金支付不受限制 [5] - 专家建议大额交易优先选择转账等非现金方式 [5] 行业反应与市场动态 - 多家金店已开始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准备身份登记系统 [7] - 部分顾客提前下单,担心新规实施后手续变复杂,但登记流程简单,对大多数消费者影响不大 [7] - 业内人士预计短期内可能出现黄金购买小高峰,随后市场恢复正常 [7] 专家建议与市场展望 -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贵金属,保留购买凭证 [9] - 投资需求可考虑银行的纸黄金、黄金ETF等产品,交易便捷且避免实物存储麻烦 [9] - 新规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黄金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9]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
新浪财经· 2025-07-03 09:15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要求现金交易超过10万元需上报 [1][3]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覆盖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原材料及制品 [4]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强化行业监管 [4][5] 监管范围 - 适用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上海钻石交易所等会员单位 [4] - 贵金属定义为黄金、白银、铂金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等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 [4] 监管要求 - 从业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进行尽职调查 [4][6] - 客户身份资料需保存至少10年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 [6] - 采取风险差异化策略 高风险机构强化监管 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或豁免 [4] 监管演变 - 2007年《反洗钱法》首次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义务主体 2018年明确贵金属交易商属于此类机构 [5] - 2025年新版《反洗钱法》重新定义特定非金融机构 贵金属现货交易商需参照金融机构履行义务 [5] - 2017年《通知》规定5万元现金交易需报送 新规提升至10万元 [5]
下月起10万元及以上贵金属现金交易需报告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监管新规概述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1] - 新规针对贵金属和宝石行业,涵盖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玉石等及其制品 [1][2] - 监管范围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等集中交易场所 [2] 大额交易监管要求 - 单笔或日累计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需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从业机构需在交易发生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2] -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因高价值密度、现金交易传统等特点被视为洗钱"重灾区" [2] 客户尽职调查规定 - 对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客户需开展尽职调查 [3] - 发现客户使用失效身份证明文件应立即中止交易并重新调查 [4] - 对不配合调查的客户可采取限制交易等措施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4] 风险管理要求 - 从业机构需定期评估洗钱风险,最长周期不超过3年 [4] - 经营环境重大变化时需及时重新评估风险 [4] - 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前需评估并降低相关洗钱风险 [4]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登记 正常消费无需多虑!
广州日报· 2025-07-02 23:58
反洗钱监管升级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将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1] - 新规适用于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从业机构,包括黄金、白银、铂金及其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宝石原材料及首饰 [2]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 大额交易报告标准调整 - 需要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的情形包括:单笔或日累计金额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或等值外币交易 [2] - 2017年规定的大额交易报告标准为单日单笔现金交易5万元或等值1万美元 [2] - 标准上调与近两年黄金价格上涨有关 [2] 从业机构范围与义务 - 从业机构包括所有经营范围覆盖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企业,即使相关业务规模较小 [3] - 从业机构需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包括登记客户身份信息、留存资料、了解交易目的等 [4] - 大额交易报告需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交 [4] 对行业的影响 - 各类黄金、宝石销售门店和典当行均需遵守新规 [3] - 目前部分门店尚未接到通知,且大额现金交易在实际业务中占比不高 [3] - 此前已有类似客户信息登记要求,如防范电信诈骗和信用卡购金等情况 [4]
三问10万现金买金需上报:个人受何影响、为何设限、怎么限定
贝壳财经· 2025-07-02 22:51
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10万元需履行反洗钱义务,2025年8月1日施行 [2] - 个人消费者使用现金超10万元购买贵金属或珠宝需配合尽职调查,但刷卡交易不受影响 [3][4] -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因高价值密度、现金交易传统等特点成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重灾区",新规填补监管空白 [8][9] 监管政策内容 - 适用机构包括贵金属和宝石开采、加工、中间交易、零售、回收等现货交易商 [2] - 现金交易限额设定为10万元人民币(约1.5万美元),与国际标准(FATF建议的1.5万美元/欧元)基本一致 [6][7] - 从业机构需通过身份证件核实客户身份,并保存交易记录 [4] 行业影响分析 - 典当机构在回收贵金属时已执行严格来源核查和公安备案流程,新规对其业务模式影响有限 [5] - 新规主要针对现金交易,当前黄金价格高位下10万元交易额较常见,但实际现金支付场景占比低 [3][4] - 行业需加强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易监测效率 [10] 国际监管背景 - FATF将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 [8] - 中国新《反洗钱法》同步将贵金属交易商纳入监管范围,新规是落实法律的具体举措 [9]
反洗钱监管再升级!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搜狐财经· 2025-07-02 21:40
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30日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1] - 《管理办法》曾于2025年4月3日至4月1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监管范围扩大 - 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 [3] - 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的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3] - 数量庞大的贵金属、宝石经营门店应被纳入监管范围 [3] - 从业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 [3] 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 从业机构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3] - 客户单笔或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需调查 [3] - 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及其交易涉嫌洗钱活动需调查 [3] - 对客户身份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问需调查 [3] - 从业机构需识别并核实自然人客户身份,登记客户基本信息 [3] 行业特点与风险 - 贵金属交易具有金额大、流通性强特点,被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 [5]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制品 [5] - 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 [5] - 犯罪嫌疑人常通过大量购入黄金进行转卖,快速转移变现用于洗钱 [5] - 现金支付更有利于不法分子切断资金追溯链条 [5] 从业机构认定标准 - 从业机构主体资格以其经营范围作为判断依据 [5] - 只要经营范围覆盖规定业务类型,即属于从业机构范畴 [5] - 贵金属和宝石相关现货交易即使是小规模或辅营业务,也不影响主体资格认定 [5] 执行要求 - 各类黄金、宝石销售、典当门店均应履行反洗钱义务 [6] - 对超过10万元的"现金"交易进行信息报送 [6]
8月1日实行!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26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要求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1] - 政策目标为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加强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监管,将于2025年8月1日施行 [1] - 监管范围覆盖黄金、白银、铂金及其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成品 [2] 行业影响与专家解读 - 贵金属交易因金额大、流通性强被国际社会视为洗钱高风险领域,黄金因隐蔽性强、变现快成为新型洗钱手段 [2] - 政策并非限制黄金买卖,而是通过规范现金交易防范风险,电子支付可替代现金交易满足合规要求 [2] - 行业规范化将淘汰不合规市场主体,长期利好黄金行业健康发展 [2] 从业机构合规要求 - 从业机构需对单笔或日累计超10万元现金交易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包括身份识别和洗钱风险评估 [3] - 需穿透识别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并根据客户风险等级采取强化或简化调查措施 [3] - 可疑交易或客户身份存疑时,需在交易开始或结束前完成调查 [3]
央行新规: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7-02 19:36
反洗钱监管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将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由人民币5万元提升至10万元,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2] - 从业机构需对单笔或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并在交易发生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2][3] 从业机构定义与范围 - 从业机构指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主体资格以经营范围为依据,即使贵金属和宝石交易为小规模或辅营业务,仍被认定为从业机构 [2] - 央行明确从业机构需覆盖规定业务类型,不因业务规模大小影响主体资格认定 [2] 监管要求变化对比 - 相比2019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贵金属交易场所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现金交易报告门槛从人民币5万元或等值1万美元提升至10万元或等值外币 [3] - 从业机构需在特定情形下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包括大额现金交易、涉嫌洗钱活动或对客户身份资料存疑等情况 [3][4] 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 从业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洗钱风险状况在交易开始前或结束前完成尽职调查 [4] - 需重点关注单笔或日累计人民币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可疑洗钱行为及客户身份资料真实性等问题 [3][4]
8月起施行!客户单笔或单日交易黄金超十万元,机构需上报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9:04
贵金属交易存在交易金额大、现金交易比例高等特点,国际社会普遍将其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 域。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贵金属交易领域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提出,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本办 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办法》要求,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 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 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 条法司 | | 中国人民银行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 | | egal Affairs Depart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 法律法规 | 贯市政策 | 家观审情 | 信貸破策 | 金融市场 | 金融建定 | 周查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