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内容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内容产业释放价值红利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构筑“汇聚-制作-发行”全链路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11-19 21:57
记者从2025咪咕生态大会上获悉,当前,数字内容产业从"流量红利"走向"价值红利",中国移动 (600941)咪咕公司正系统性地构筑"汇聚-制作-发行"的全链路内容生态,夯实有厚度、有锐度、有广 度的内容优势。 在内容汇聚层面,咪咕持续强化四大产品赛道内容优势。其核心在于,通过夯实内容根基,将海量流量 转化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资产。视频领域,咪咕持续巩固"国内第一体育内容平台"的主导地位,全 年提供超30个顶级项目,1.1万场精彩直播。音乐领域,发布"国风音乐主场"战略升级,强化与唱片公 司、音乐厂牌等出品方版权合作,更推出行业首个明星授权音乐智能体"AI小亮"。微短剧则重点引入体 育、文旅等题材作品,回应了行业对"精品化"的迫切需求,为这一新兴赛道注入文化深度与社会价值。 在内容制作方面,突出构建自制生态。咪咕推动体育内容从"转播"向"制作与创作"升级,携手体育运动 员、专业制作公司、IP方等,每年出品10部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体育纪录片,标志着咪咕正从内容平台向 内容"发动机"转变。通过独立音乐人合作、国风艺人孵化、国风音乐改编等创作模式,以原创内容重新 定义国风内涵。在微短剧赛道,平台依托"繁星·沐光计划 ...
让内容创作者C位出道:广东就是流量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1:12
活动概况 - 活动为“2025内容创作者嘉年华”,汇聚了600多名全球优质创作者、MCN机构及主流媒体代表 [3] - 活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指导,腾讯公司主办,旨在为全球创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内容新质生产力第一试验场” [10] 政策扶持 - 广州市越秀、海珠、天河等6区和深圳市福田、南山等5区发布“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政策包”,包括免费创作场景、流量扶持、资金激励等 [4] - 海珠区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重点扶持数字文娱、游戏等领域 [4] - 宝安区推出“十条措施”,包括最高1000万元产业奖励、AI制作资助等 [5] - 南山区提供租金补贴、人才引进等八大举措 [5] - 南沙区推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八大工程”,提供税收优惠、免租园区等支持 [4] 平台与技术支持 - 腾讯公司依托微信视频号、微信小店等业务推出针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计划,给予流量倾斜和商业变现支持 [5] - 腾讯在视频号平台上线“破茧”功能,允许用户自主调节内容兴趣权重,旨在打破信息“茧房” [6] 创作生态与环境 - 广东拥有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文化宝藏,以及丰富的非遗、美食等资源,为内容创作提供灵感源泉 [8] - 广东孕育了腾讯、华为、比亚迪等一批世界瞩目的头部企业,为创作者提供广阔的创作创业平台 [10] - 创作者认为广东的创作生态开放包容,文化底蕴深厚,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包容度和自由 [8]
西安培育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 全力推进“丝路数港”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9:01
文章核心观点 - 西安市通过“场景开放+应用牵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数据流通激活创新要素,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双创融合”发展新高地 [1] 政策与模式创新 - 西安市强化政策引领,从创新模式突破、关键环节衔接、重点产业培育三方面精准出台政策,构建数字经济政策支撑体系 [1] - 西安市采取“标准引领、平台创新、政策配套、生态筑基、产业聚集”的“五位一体”模式,全力推进“丝路数港”建设 [2] 场景开放与应用牵引 - 西安市发布《项目需求和场景机会清单》,2024年以来分批次发布62个项目需求及城市治理大模型等8大领域场景需求,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 [2] - 通过畅通“场景需求—科技创新—产业应用”链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双向赋能 [2] 数据要素流通与产业生态 - “丝路数港”已上架1364个数据资源和产品,入驻262家数据企业,初步构建数据产业发展新业态 [2] - 通过数据要素流通激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2] 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 在数字内容领域,成立西安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吸引了32家包含“技术研发+内容制作+产业运营”的全链条企业集聚 [2] - 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原创开发多个XR项目,参与制作500余部微短剧,总体营收超亿元 [2]
恒信东方融资净买入168.42万元,正被调查受损投资者可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8-27 16:49
融资交易与监管立案 - 8月26日融资买入1346.73万元,融资偿还1178.32万元,融资净买入168.42万元 [2] - 8月1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2] - 符合特定期间买入并持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依法参与索赔 [2] 募投项目延期及原因 - 3月28日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将"数字沉浸式应用场景内容开发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调整至2025年12月31日 [3][5] - 延期原因为AIGC技术突破导致需重构生产流程,人工修正率较高且技术整合周期长 [4] - 消费者需求转向高互动性与个性化内容,增加项目竞争压力 [4] - 需完成AI大模型与现有引擎的适配测试及算法协同突破 [4] 公司项目与知识产权 - 参与招投标项目34次 [5] - 拥有商标信息251条 [5]
环球墨非上涨2.72%,报2.404美元/股,总市值7023.26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26 00:01
股价表现 - 8月25日盘中上涨2.72%至2.404美元/股 成交额2851美元 总市值7023.26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2672.91万美元 同比增长34.19%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503.96万美元 同比减少51.16% [1] 业务定位 - 公司为数字内容产业提供生成式AI驱动的虚拟内容生产与数字资产开发技术解决方案 [1] - 通过专有"Mofy Lab"技术平台结合交互式3D与AI技术 创建物理世界物体的高清虚拟版本 [1] 技术资产 - 数字资产库包含超过10万份高精度3D数字资产 涵盖角色/物体/场景等类型 [1] - 数字资产可应用于电影/电视剧/AR/VR/动画/广告/游戏等多个领域 [1] 行业地位 - 公司被定义为中国领先的数字资产银行之一 [1]
环球墨非上涨7.42%,报2.46美元/股,总市值7188.06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4 01:24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14日盘中上涨7 42%至2 46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4 27万美元 [1] - 总市值达7188 06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09月30日收入总额4136 1万美元 同比增长53 82%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1213 74万美元 同比增长85 25% [1] 业务模式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生成式AI驱动的虚拟内容生产与数字资产开发 [1] - 核心技术平台"Mofy Lab"整合交互式3D与AI技术 [1] - 可创建角色/物体/场景等物理世界物体的高清虚拟版本 [1] 行业应用与市场地位 - 数字资产应用于影视/ARVR/动画/广告/游戏等领域 [1] - 中国领先的数字资产银行之一 [1] - 拥有超过10万份高精度3D数字资产库 [1]
环球墨非上涨2.02%,报2.663美元/股,总市值7780.05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7-31 00:24
股价表现 - 7月31日盘中上涨2.02%至2.663美元/股 成交额19.83万美元 总市值7780.05万美元 [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收入总额4136.1万美元 同比增长53.82% [1] - 归母净利润1213.74万美元 同比增长85.25% [1] 业务定位 - 为数字内容产业提供生成式AI驱动的虚拟内容生产和数字资产开发技术解决方案 [1] - 通过专有"Mofy Lab"技术平台结合交互式3D和AI技术创建物理世界物体的高清虚拟版本 [1] 技术资产 - 拥有超过10万份高精度3D数字资产 涵盖角色、物体和场景等类型 [1] - 数字资产应用于电影、电视剧、AR/VR、动画、广告和游戏等多个领域 [1] 行业地位 - 是中国领先的数字资产银行之一 [1]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文化科技融合如何助推城市更新?
36氪· 2025-07-17 08:49
城市更新双引擎 - 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驱动力 当前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5%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阶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2] - 国际案例显示文化科技融合是城市竞争新焦点 伦敦南岸艺术区通过数字艺术改造工业区 新加坡智慧国提升城市效率 [2] 空间载体创新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 虚拟现实等技术 北京首钢园将高炉筒仓改造为科幻主题乐园 数字艺术展览 实现工业遗址保护与现代体验双赢 [3] - 历史街区微改造结合物联网大数据 广州永庆坊打造智慧街区管理平台 保留岭南文化同时引入现代创意业态 [5][6] - 公共空间升级案例 上海徐汇滨江引入西岸传媒港等数字产业 工业锈带转型为文化商业科技综合体 [9] 新兴业态培育 - 数字内容产业跨越式发展 虚拟制作 AI特效降低影视成本 北京798艺术区聚集数字艺术设计企业 带动周边商业升级 [11] - 创意设计产业连接文化与科技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办设计周 上海虹口区建设北外滩设计产业集群 促进经济转型与空间审美提升 [13] - 文旅融合产业兴起智慧旅游 数字景区 广州永庆坊结合骑楼与数字艺术 成都夜游锦江项目融合灯光秀AR技术再现蜀文化 [15] 数字治理升级 - 智慧城市治理应用CIM平台 苏州姑苏区构建14.2平方公里数字孪生古城 实现建筑古树数字化管理 [17] - 公共服务创新案例 深圳图书馆之城平台实现全市资源共享 老旧社区改造引入人脸识别门禁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20] - 社会参与机制优化 线上公众平台通过VR展示规划方案 区块链技术记录资金使用增强透明度 [22][23] 未来发展趋势 - 从单点更新转向全域更新 从硬件更新转向软硬协同 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 功能需求转向体验价值 [24]
城市24小时 | 不甘“赶晚集”,浙江“出手”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2:24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 - 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是浙江全省规模最大的群众篮球赛事,比赛时间从2025年7月持续到次年2月,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1] - 赛事分为两个阶段:7月为"百县大战"预选赛,决出11支县级冠军球队;8月至次年2月为城市争霸赛,11支县级冠军和11支市级联队共22支队伍混编比赛[1] - 参赛运动员必须是非专业草根选手,禁止职业篮球联赛运动员报名[2] - 浙江省文广旅厅提出"体育+文旅"联动,将赛事打造成全民"狂欢节"和全域"嘉年华"[2] - 温州市委强调通过赛事推动"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带动消费、产业和城市活力[3] - 金华市计划推出观赛优惠套餐,发展票根经济,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5]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苏超"赛事带动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衍生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1] - 1—5月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883.9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与净增额全国首位[1] - 1—5月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为今年新高[5] 地方产业发展政策 - 上海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建设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涵盖数字游戏、影视、音乐等领域[6] - 天津计划到2027年科创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7] - 辽宁出台电影产业扶持政策,最高补贴1000万元,对省外剧组给予20%拍摄费用补助[8] - 安徽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到2027年组建30个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9] - 江苏禁止县级以下开发政务服务APP,推动应用向"苏服办"整合[10] 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股市IPO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22%,暂列全球第一[11] - 港股上半年完成42宗IPO,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超过4000点[11] - 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指数排名全球第二,在数据要素配置力、数字产业引领力等方面表现优异[12]
AI时代的数字版权治理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19:55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 数字内容产业涵盖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多个领域,并衍生出新媒体、新业态、新模式 [4] - 中国网络文学已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阅读市场之一,流媒体订阅模式成为视频、音乐等领域的主流商业模式 [4] - 2019-2024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投融资事件超1400起,规模超2200亿元 [5] - AI技术重构内容创作、分发与消费全链条,非专业人员借助AI工具可实现专业级创作 [4] 数字内容产业版权问题 - 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归属界定困难,生成内容同质化严重并引发原创者抵制 [6] - 侵权行为隐蔽化,包括短视频二次创作、盗版手办、游戏"私服"、网络文学"洗稿"等 [6] - 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侵权认定过于死板且维权成本高 [7] - 行业自律与公众意识不足,平台为追求流量对侵权行为监管不力 [8] 国际数字版权建设经验 - 美国通过《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欧盟通过《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指令》强化法律保障 [10] - 美国众议院通过《删除法案》,首次针对生成式AI滥用行为专门立法 [11] - 数字水印与加密技术深度应用,防止数字内容非法传播 [11] - 欧盟设立版权保护中心,美国唱片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与正版渠道推广 [12] 中国数字版权建设进展 - 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将视频、文学、音乐等平台纳入版权重点监管范围 [13]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施行,规范AI生成内容标识 [13] -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华为云、蚂蚁链等企业建设数字版权链(DCI体系3.0) [13] -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支持"区块链存证+AI"查重,百度接入国家级版权交易保护联盟链 [13] 数字版权建设未来方向 - 提高侵权成本,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 [15] - 完善平台责任机制,建立严格"通知-删除"机制并加强AI侵权内容筛查 [16] - 推广区块链技术建立版权登记体系,加强AI审查能力提升内容识别精度 [16] - 提高公众版权意识,推动全民尊重版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