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

搜索文档
3600元育儿补贴引爆2000万家庭消费力,超千亿市场被撬动,机构紧急圈出受益标的
第一财经· 2025-07-30 10:34
光伏行业 - BC技术盈利拐点已至,爱旭单季扭亏1.3亿,隆基减亏28亿,主产业链普遍承压亏损背景下BC技术超额收益兑现 [2][3] - 光伏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下半年产业链价格有望回暖,BC产品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3] - 头部BC企业有望实现量利齐增,受益标的包括主链企业如*****(***** SH)等 [4] - 辅材方面,贱金属化及BC专用辅材受益于BC出货量提升,相关标的包括*****(***** SH)等 [4] - 设备方面,BC产能扩张带来增量订单,受益标的包括*****(***** SZ)等 [4] - 产能扩张加速,降银趋势明确 [7] 母婴产业 - 3600元育儿补贴政策预计惠及2000多万家庭,撬动超千亿消费市场,下沉市场成为最大受益者 [2][8] - 短期政策直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提振生育意愿,利好母婴消费品(零售渠道商、品牌商、制造商)、月子中心等 [8] - 长期需配套托育、教育政策,利好早教及少年培训机构 [8] -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 SH)(拓展下沉市场及线上直播带货)等 [8] - 国家与地方补贴政策协同,地方政策有望持续跟进,生育率有望回暖 [9]
圣贝拉(02508):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卡位女性赛道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生态
华鑫证券· 2025-07-24 1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以月子中心为入口,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收入和利润增长良好,采用轻资产高端合作模式,2025年登陆港股,海外扩张和养老业务有望带来新增量,预计未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当前股价7.27港元,总市值44.3亿港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609.7百万股,52周价格范围6.08 - 11港元,日均成交额86.7百万港元 [2] 市场表现 - 展示了圣贝拉和恒生指数的市场表现情况 [3] 卡位女性赛道 打造圣贝拉品牌认知 - 公司2017年成立,以月子中心为入口,2024年主业市占率1.2%,构建“产前 - 产后 - 育儿 - 养老”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2022 - 2024年营收从4.72亿元升至7.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经调整净利润从亏损转为盈利,2024年达0.423亿元,同比增长103.4% [4] - 产后护理服务是核心支柱,2024年月子中心收入占总营收比85%,中国家庭护理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39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3亿元,复合增速12.6%,预计2025 - 2030年复合增速达12.4% [4] - 定位中高端市场,构建多品牌矩阵,旗舰品牌“圣贝拉”专注超高端市场,“小贝拉”是轻奢品牌,“艾屿”面向高端市场 [4] 圣贝拉差异打法采用轻资产高端合作模式 - 将月子中心设立在高端酒店内,与顶级酒店合作租赁空间,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借力酒店品牌溢价吸引高净值客户,截至2024年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其中62家自营及34家管理中心 [5] - 股东生态系统具“资源杠杆”效应,腾讯与高榕提供数字化与标准化能力,中国香港地产集团解决高端场地瓶颈 [5] 2025年登陆港股 养老及全球化有望驱动新增 - 2025年7月以每股6.58港元登陆港股,IPO资金开发AI与新零售,计划拓展SaaS服务 [5] - 海外扩张计划分阶段进行,有助于扩大国际品牌影响力,获取新收入增长点,借鉴国际经验反哺国内业务 [5] - “高端酒店 + 专业护理”轻资产模式具备较强复制能力,全生命周期生态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5]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11、14.8、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4、2.0、3.19亿元,对应最新市值PE为43.1/20.1/12.6倍 [8] - 公司卡位垂类月子中心赛道布局一老一小,养老护理业务有望承接市场新需求,提供双重增长引擎 [8] 公司盈利预测相关数据 - 主营收入2024 - 2027年分别为799、1104.44、1480.14、1957.47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42.6%、38.3%、34.0%、32.2% [10] - 归母净利润2024 - 2027年分别为 - 119、93.58、200.04、319.12百万元,2026 - 2027年增长率分别为113.8%、59.5% [10] - 摊薄每股收益2024 - 2027年分别为 - 11.94、0.15、0.33、0.52元,ROE分别为8.2%、14.8%、15.6%、17.1% [10] - 还展示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等多方面数据 [11]
积木枝芽关店失联 月子中心乱象丛生
北京商报· 2025-07-09 17:4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月子中心行业近年来伴随母婴消费升级曾一度疯狂扩张,但普遍深陷亏损、倒闭的泥潭 [1]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近300亿元,但年增速从81.5%降至7.5%,行业从爆发期转向成熟期 [8] - 行业普遍面临盈利难题,企业为降低成本会减少必要投资,导致服务质量下滑,增加"跑路"风险 [1] - 行业管理滞后、服务监管薄弱等问题逐渐暴露,投诉热点包括机构突然"跑路"、不公平格式条款、服务与承诺不符等 [8] 公司案例:积木枝芽月子中心 - 积木枝芽月子中心已停止所有服务,相关负责人基本失联,拖欠消费者、月嫂及产康师等多方欠款 [1] - 公司采用预付费模式,消费者需支付30%预付款和入住当日交齐尾款,但服务停摆后未履行退款承诺 [2] - 母公司成都创居积木母婴护理服务有限公司在2024年5月20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412万元 [5] - 公司在北京和成都的多个门店已闭店,北京地区维权群有60余名成员,成都消费者被安置至其他月子中心但退款无进展 [2] 行业经营模式与成本结构 - 行业普遍采取与高端酒店或公寓合作的形式,提供月嫂、护士查房、产康及月子餐等服务 [6] - 北京市场28天月子套餐价格区间为6万-50万元,不同房型是影响价格的主因 [6] - 以圣贝拉为例,2022-2024年租赁及相关成本分别为1.23亿元、1.26亿元及1.94亿元,占销售成本总额37.2%、35.4%及36.7% [7] - 专业护理团队人力成本分别为1.09亿元、1.22亿元及1.77亿元,投入巨大但盈利能力未提升 [7] 行业竞争格局 - 圣贝拉近期登陆港交所,门店数量达96家,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4.8亿元 [6] - "月子中心第一股"爱帝宫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65.68%,今年初停牌至今未复牌 [6] - 圣贝拉自2024年6月底取消8.8折预订优惠,未来将不再打折 [7] 法律与商业模式风险 - 行业普遍采用预付费模式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企业经营不善时消费者预付款项难保障 [8] - 预付费模式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容易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而难以维权 [8] - 经营者明知无法提供服务仍收取费用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 [8]
明星扎堆的月子中心上市了:客单价24万,不赚钱还巨亏?| BUG
新浪财经· 2025-07-09 09:07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登陆港交所成为"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1港元后回落至6.99港元[2] - 公司2022-2024年累计亏损达11.94亿元,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5.43亿元[4][7][9]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276.77%升至2024年334.86%,负债总额从6.5亿元增至20.81亿元[2] 融资与资本布局 - 共经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C资本等明星机构[5] - 基石投资轮获58同城等机构4146万美元(约2.97亿人民币)注资[5] - 2021年C轮融资2亿人民币,腾讯投资、高榕资本参与[6] 业务结构与运营 - 2024年营收7.99亿元中85%来自月子中心,家庭护理和食品销售占比仅8.6%和6.4%[7] - 旗下三大品牌共96个月子中心(62家自营),客单价从2022年22.48万元升至2024年23.92万元[7] - 租赁成本占销售成本36%左右,2024年达1.94亿元;人力成本2024年增至1.77亿元[8] 市场定位与竞争 - 选址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如上海宝丽嘉、北京半岛等),服务明星客户包括戚薇、吉娜等[11]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25%,95后、00后成为60%消费主力[15] - 竞争对手爱帝宫2023年营收下滑18.4%至5.55亿港元,亏损1.6亿港元[15] 合规与品牌争议 - 曾因虚假宣传"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公开道歉[2][13] - 关联公司因违规广告宣传被罚1万元,使用"首家超五星"等不实用语[13] - 北京实体因无证行医被罚15万元[14]
24万坐个月子,3年却亏12亿! “月子爱马仕”圣贝拉上市,钱都烧哪了? | BUG
新浪科技· 2025-07-09 08:25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登陆港交所成为"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1港元后回落至6.99港元 [2] - 公司平均客单价达24万元,吸引戚薇、吉娜等高端客户群体 [2] 财务数据与亏损情况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4.12亿元、2.39亿元、5.4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1.94亿元 [2][4] - 同期营收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呈增长趋势但未能覆盖成本 [4] - 资产负债率从276.77%升至334.86%,负债总额从6.5亿元增至20.81亿元 [2] 融资与资本背景 - 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58同城等,基石轮获4146万美元(约2.97亿元) [3][4] - C轮融资2亿元由腾讯领投,B轮估值达1亿美元 [4] 业务结构分析 - 月子中心收入占比85%(2024年6.78亿元),家庭护理服务(8.6%)和食品销售(6.4%)贡献有限 [5][6] - 旗下三大品牌共96个月子中心,62家自营,自营客户平均收入从22.48万元增至23.92万元 [6] 成本结构 - 租赁成本占比销售成本36%-37%,2024年达1.94亿元 [6] - 专业护理团队人力成本2024年达1.77亿元,占总成本显著比例 [6] 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 - 选址集中于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如北京半岛、上海宝丽嘉等),主打艺术疗养和台湾护理团队 [7]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25%,但同业爱帝宫2023年营收下滑18.4%并亏损1.6亿港元 [11] 合规与声誉风险 - 曾因虚假宣传"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及产品功效被罚款1万元并公开道歉 [9] - 北京实体因无证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罚款合计15.3万元 [10] 行业前景 - 董事长向华称95/00后成为60%付费主体,推动行业认知差和增长机会 [11] - 分析师认为母婴护理为朝阳行业,但企业存活需依赖具体运营能力 [12]
月子中心高速扩张现后遗症 亟待出台行业标准规范管理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5:14
行业概况 - 2024年全国月子中心数量达5800余家,市场规模近300亿元 [4] - 行业增速从2017年的81.5%降至2025年的7.5%,进入成熟期 [13] - 市场集中度低,爱帝宫占比4.3%,巍阁3.8%,宝生1.6%,馨月汇0.9%,圣贝拉0.6%,其他88.8% [13] 市场动态 - 资本加速布局:高瓴投资爱帝宫2.25亿港元,字节跳动控股美中宜和,猿辅导母公司推出茉莉智慧母婴品牌 [14] - 圣贝拉在香港上市,28天套餐起步价16.88万元,56天套餐最高价104.8万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11] - 2025年第一季度月子中心服务投诉激增,机构倒闭问题最突出 [10] 价格与服务问题 - 玥紫宫元套餐价格跨度大,26天套餐57980元至42天套餐628062元,主流消费在13万元以内 [5] - 行业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如"五恒"标准未达标、1对1服务缩水、有机食品认证缺失 [6] - 服务标准混乱,部分月子中心超范围经营医疗服务,圣贝拉曾因无证行医被罚款 [12] 用工模式 - 玥紫宫元部分员工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山东众合共友签约,行业普遍采用劳务派遣降低用工成本 [6][7] 监管与标准化 - 现行标准包括《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GB/T33855-2017)和《母婴保健服务场所环境卫生规范》(T/WSJD79-2025) [9] - 专家建议明确主管部门、设立准入门槛、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出台专门管理条例 [14][15] 行业风险案例 - 2024年全国100多家月子中心门店关闭或跑路,涉及爱家月子中心、琅悦月子会所、积木月子中心等品牌 [10] - 投诉集中在诱导付款后跑路、高额违约金条款、免费拍照套路、服务与承诺不符四大问题 [11]
浙江一家公司成功上市,第一天大涨34%,次日跌26%,股价已破发
搜狐财经· 2025-06-30 05:51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上市,公开发售超购193倍,机构投资者认购金额达4146万美元 [1] - 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1港元,腾讯持有的11.6%股权价值飙升至4.6亿港元,浮盈185% [1] - 杭州萧山国资单日账面盈利4200万港元 [1] - 次日股价暴跌25%,市值蒸发超13亿港元,收盘价6.55港元使打新者全部套牢 [1] 财务与运营 - 公司三年累计亏损12亿港元 [1] - 房租支出占营收35%,2024年房租支出达1.94亿港元 [3] - 人力成本占营收40%,持证护士月薪2万港元起步 [3] - 即使收取22万港元/月的服务费,每单仍亏损3万港元 [3] 产品与服务 - 提供28天58.8万港元的"明星同款套餐",每日房费7000港元 [3] - 月子餐日标价1688港元,实际成本不足500港元 [3] - 推出"亲民版"小贝拉服务,宣传价3298港元/天,但隐藏消费使最终账单突破15万港元 [3] - 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承诺的"三甲医生查房"实为无证行医,被罚15万港元 [3] 客户投诉 - 2024年投诉量激增300% [4] - 存在服务缩水问题,如承诺的江景房被换成背阴房 [4] - 售价2888港元的"定制月子服"被检出甲醛超标 [4] - 深圳门店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但解约需支付全款违约金 [4] 海外扩张 - 计划将中式月子中心扩展至巴黎等海外市场 [5] - 实际海外运营表现差:洛杉矶门店日均空置率60%,新加坡门店遭遇文化抵制 [7] - 2024年海外收入仅占总营收1.3% [7] 资本动向 - 腾讯2019年以1.62亿港元获得11.6%股权 [5] - 上市次日三家基石投资者单日套现超8000万港元 [7] - 太古地产、新鸿基等地产商曾押注其高端物业运营能力 [5]
每晚7000仍不盈利,高端月子中心圣贝拉的困境与野心
观察者网· 2025-06-27 16:45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集团于6月26日登陆港股市场,首日股价最高冲至11港元,收盘报8.80港元/股,涨幅33.74%,总市值达53.66亿港元 [1] - 上市次日股价大幅下跌,收盘报6.56港元/股,跌幅25.45%,跌破发行价 [1] 业务模式与品牌定位 - 公司主要通过圣贝拉、艾屿及小贝拉三个品牌开展月子中心服务,分别针对高净值家庭、中高产家庭及年轻中产家庭 [1] - 圣贝拉中心、艾屿中心、小贝拉中心每间房每晚产后护理服务平均合约价值分别为7015元、4423元、3298元 [3] - 公司还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食品,覆盖女性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1] 运营成本与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公司租赁及相关成本分别为7120万元、1.23亿元、1.26亿元及1.94亿元,占销售成本总额的35%-37% [2] - 2022-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5880万元、8150万元及9490万元,产后护理业务每名新客户平均广告开支约5400-5600元 [3]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亿元和7.99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4.07亿元、-2.39亿元、-5.47亿元 [3][4] 市场环境与竞争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9年1470万名下降至2023年900万名,2024年微增至950万名 [2] - 公司定位高端,选址多为一二线城市中心地段,如上海黄浦江畔的宝丽嘉店 [2] - 高端定位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包括高昂租金和获客成本增加 [2][3] 公司规模与扩张计划 -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包括62家自营中心和34家管理中心 [5] - 公司已扩展至香港、新加坡及美国大洛杉矶地区,成为中国内地首家海外扩张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5] - 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展产后护理网络、开设新中心、整合竞争对手、开发养老护理业务及IT系统升级等 [6]
港交所“锣不够用了”!一天三企上市,港股IPO重回巅峰还有多远?
第一财经· 2025-06-27 16:17
港股消费板块IPO热潮 - 6月26日三家消费企业同日上市:珠宝品牌周六福、高端月子中心圣贝拉、香水渠道商颖通控股,展现中国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 [1][2] - 消费板块以2228倍超额认购成为港股最热门IPO行业,取代互联网成为新晋"吸金王" [1][4] - 零售消费行业成为2025上半年最具活力板块,潮玩、新式茶饮等细分赛道表现突出 [4] 三家企业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周六福:下沉市场策略显著,55.1%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35.8%(31.02亿→57.18亿) [2] - 圣贝拉:定位高端月子中心,套餐价格6.8万-16.88万元,获腾讯等7轮融资 [2] - 颖通控股:代理63个高端香水品牌,覆盖400城7500个销售点,2024年线上获客成本占营收22% [3] 首日表现与市场反应 - 首日收盘:圣贝拉涨33.74%、周六福涨25%、颖通控股破发跌16.67% [1][7] - 超额认购倍数:周六福711倍、圣贝拉193倍、颖通控股35.8倍 [4] - 次日表现:圣贝拉跌24.2%、周六福涨28.67%、颖通控股跌5.42% [1] 港股IPO整体情况 - 2025年港股IPO募资额同比激增7.9倍至989亿港元,但低于2018年(2814亿)和2020年(3969亿)峰值 [1][6] - 195家企业排队IPO,较2024年显著增长 [6] - 机构预测:安永预计全年募资1600亿港元,德勤预测2000亿港元 [6] 破发与市场风险 - 6月新股破发率41.6%,上半年平均破发率30% [7] - 明星股表现分化:药捷安康首日涨78.71%,三花智控微跌0.13%,海天味业仅涨0.55% [7][8] - 融资打新成本约2%,低于该涨幅将亏损 [7] 流动性环境 - 港元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干预94.2亿港元 [9] - 银行体系总结余降至1641亿港元,HIBOR利率处于低位 [9] - 南下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累计净流入6607亿元 [9]
港交所,“挤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3:2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达1047.2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879.1亿港元 是2024年上半年131.78亿港元的8倍 [3][13][14] - 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达7100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净流入额的85% [14] - 中概股在H股IPO募资649.6亿港元 占港股IPO募资比例62% 高于2024年全年的592.3亿港元 [14] 三家公司IPO表现 - 周六福首日上涨25% 成交额9.57亿港元 实际募资12.9亿港元 超额认购711倍 [2][5] - 圣贝拉首日上涨33.74% 成交额8.28亿港元 实际募资7.2亿港元 超额认购193倍 [2][7] - 颖通控股首日破发下跌16.67% 成交额4.41亿港元 实际募资9.6亿港元 [2][9] 公司业务数据 - 周六福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5.8% 利润复合增长率10.8% 2024年营收57.18亿元 利润7.06亿元 门店总数4129家 [5] - 圣贝拉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0.15% 2024年营收7.99亿元 经调整利润4226万元 [7] - 颖通控股2023-2025Q1营收16.99/18.64/20.83亿元 净利润1.73/2.06/2.27亿元 [9] A+H股上市趋势 - 2025年新增7家A+H股公司 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 三花智控6月23日登陆港交所 [12][14] - 多家A股上市公司或其分拆子公司在香港发行IPO 提升香港IPO平均筹资规模 [15] 市场结构变化 - 南下资金加速涌入港股 推动投资者结构从"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平衡" [15] - 南向资金主导港股定价权 推动人工智能/新消费/机器人/创新药等赛道行情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