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同辐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11.33%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8:25
财务业绩 - 公司收益28.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9% [2] - 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33% [2] - 每股基本盈利0.54元 [2] - 计划派发每股0.0807元中期股息 [2] 业务布局 - 聚焦核医疗健康和辐照应用两大核心产业 [2] - 形成"6+N"产业布局 涵盖核素/核药/核医疗装备/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射源及应用/辐照应用 [2] - 业务涵盖核素/放射性药品/放射源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2] - 提供辐照灭菌/材料改性/辐照装置EPC服务 [2] - 为医疗机构提供核医疗装备及科室建设服务 [2] 业务模式 - 提供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和放疗整体解决方案 [2] - 开展辐射技术推广应用 [2]
中国同辐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智通财经· 2025-08-28 22:30
业绩表现 - 收益28.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69%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1] - 每股基本盈利0.54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807元 [1] 业务布局 - 聚焦核医疗健康和辐照应用两大产业方向 [1] - 形成核素、核药、核医疗装备、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射源及应用、辐照应用6大业务为核心的"6+N"产业布局 [1] - 提供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疗整体解决方案及辐射技术推广应用服务 [1] 主营业务 - 从事核素、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医用和工业用放射源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1] - 提供辐照灭菌、材料改性以及辐照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工程、采购及建设(EPC)服务 [1] - 向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核医疗装备及核医学科建设等服务 [1]
中国同辐(01763)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2:27
财务业绩 - 收益28.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69%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 同比增加11.33% [1] - 每股基本盈利0.54元 [1]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807元 [1] 业务布局 - 聚焦核医疗健康和辐照应用两大产业方向 [1] - 形成以核素、核药、核医疗装备、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射源及应用、辐照应用为核心的"6+N"产业布局 [1] - 提供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疗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辐射技术推广应用 [1] 主营业务 - 主要从事核素、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医用和工业用放射源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1] - 提供辐照灭菌、材料改性以及辐照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工程、采购及建设(EPC)服务 [1] - 向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核医疗装备及核医学科建设等服务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核医疗行业全景分析:核医疗正从“小众技术”向“肿瘤与慢性病核心诊疗手段”进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4 15:12
核医疗行业基本定义 - 核医疗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的交叉学科领域 结合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 通过追踪放射性药物体内分布获取生理和病理信息[1][2] - 行业主要包括放射性药物、医用放射源、核医学影像设备、放疗设备、核素诊疗及放射治疗[2] - 核医疗主要有两方面应用 一是核医学成像 二是放射治疗[1][4] 行业发展环境与政策支持 - 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支持政策 如《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广东省加快推动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等 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6] - 具体政策包括:国家药监局2024年发布放射性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促进研发和科学监管[7] 四川省计划到2027年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7] 国家原子能机构目标到2026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诊断和治疗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从2017年22亿元增长至2023年54亿元 2024年达71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93亿元[1][10]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增加、新型治疗类核药研发获批及精准医疗需求提升[1][10]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4年CR1为31.16% CR2为50.01% CR3为53.69%[12] - 东诚药业核医药业务占比35.16% 中国同辐占比30.75% 远大医药占比3.43% 形成双寡头领航局面[18] - 第一梯队企业包括恒瑞医药、云南白药、昭衍新药等注册资本大于1亿元的企业 第二梯队为纽瑞特医疗、先通医药等注册资本5000万-1亿元企业[1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前体原材料、核医疗装备关键零部件原料端[14] - 中游包括放射性药物、医用放射源和核医疗装备[14] - 下游服务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疾病患者群体[14] - 产业链技术能力从落后追赶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 但基础研究仍显薄弱[14] 发展趋势与前景 - 行业正从"小众技术"向"肿瘤与慢性病核心诊疗手段"进化 未来十年为黄金发展期[1][20] - 潜在需求未充分挖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增强 核医疗在重大疾病诊疗中作用突出 需求将爆发式增长[20] - 受精准医疗需求、新药研发及政策驱动 行业进入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关键阶段[1][2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低压电缆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前景展望:随着电力需求持续攀升,低压电缆规模将增长至2232.07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4 11:41
核医疗行业基本定义 - 核医疗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的交叉学科领域 结合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 通过追踪放射性药物体内分布获取生理和病理信息[1][2] - 行业主要包括放射性药物、医用放射源、核医学影像设备、放疗设备、核素诊疗及放射治疗[2] - 主要应用分为核医学成像和放射治疗两大方向[1][4] 行业发展环境与政策支持 - 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支持政策 如《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广东省《加快推动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6] - 政策目标包括:到2026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 到2027年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7] - 药监部门发布多项技术指导原则 包括放射性化学仿制药研究、治疗药物非临床研究等 促进放射性药品研发和科学监管[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诊断和治疗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从2017年22亿元增长至2023年54亿元 2024年达71亿元 预计2025年达到93亿元[1][10]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增加、新型治疗类核药研发获批以及精准诊疗需求提升[1][10]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4年行业CR1为31.16% CR2为50.01% CR3为53.69%[12] - 东诚药业核医药业务占比35.16% 中国同辐占比30.75% 远大医药占比3.43% 形成双寡头领航局面[18] - 第一梯队企业包括恒瑞医药、云南白药、昭衍新药等注册资本大于1亿的公司 第二梯队包括纽瑞特医疗、先通医药等注册资本5000万-1亿的企业[1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原材料及核医疗装备零部件[14] - 中游涵盖放射性药物、医用放射源和核医疗装备[14] - 下游服务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疾病患者群体[14] - 产业链技术能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但基础研究仍显薄弱[14] 发展趋势与前景 - 行业正从"小众技术"向"肿瘤与慢性病核心诊疗手段"进化 未来十年为黄金发展期[1][20] - 潜在需求尚未充分挖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增强 核医疗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20] - 受精准医疗需求、新药研发及政策支持驱动 行业进入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关键阶段[1][20]
为什么这些医疗黑科技诞生在绵阳?
创业邦· 2025-07-10 18:43
核医疗产业集群发展 - 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已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高达223亿元 [4] - 园区聚集了15家重点企业和8个科研平台,形成核素核药、核诊疗装备和核医疗中心三大板块 [11] - 2024年园区实现产值25.1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0亿元 [19] 先进技术突破 - 中玖闪光推出X-Flash与e-Flash放疗设备,治疗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1秒以内 [6][8] - 中广核技下线230MeV回旋加速器,实现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自主化生产 [9] - 中物院二所实现无载体镥-177居里级国产化批量生产,产品达欧洲药典标准 [16] 产业链协同优势 - 中广核技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与先通医药形成"就近生产,即时使用"供应模式 [11] - 绵阳研究堆成为碘-131、镥-177全国最大供给地,推动十余种同位素规模化生产 [11] - 长虹集团持股中玖闪光44.56%,助力Flash放疗技术产业化 [18] 科研制造基础 - 绵阳聚集20家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和260个创新平台,拥有26位两院院士 [23] - 玖谊源公司打破欧美日垄断,医用回旋加速器出口40个国家 [17] - 西南科技大学2006年成立核科学技术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 [23] 资本与政策支持 - 2021-2023年绵阳市政府通过130亿元专项债支持核医疗基建与科研 [27] - 游仙区成立3.1亿元白鹭基金聚焦核技术应用领域 [27] - "人才十条"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最高资助团队2000万元 [24]
重点支持创业板改革和消费提振 一地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环球网· 2025-06-25 10:35
资本市场改革 - 重点支持深交所深化创业板综合性改革 包括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优化发行流程 [3] - 依托区域股权市场深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3] - 实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试点 [3] 新兴产业规划 - 2025年9月底前制定出台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行动规划 [3] - 分领域出台支持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 核医疗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 [3] - 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3] 金融支持政策 - 优化并购贷款规则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 [3]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牵头制定27项重点举措 涵盖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等领域 [3] - 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广东模式" [3] 消费提振措施 - 推动大宗消费更新 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新兴消费增长 [4] - 鼓励发放购房补贴 消费券 支持首次置业 多子女家庭 农业转移人口购房 [4] - 落实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 提高贷款额度 [4] 房地产政策 - 推进住房"以旧换新" 优化二手房"带押过户"流程 [4] - 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 [4] - 完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 [4]
以广深为核心,广东加速核医疗技术创新
深圳商报· 2025-06-18 02:21
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广东省提出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到2030年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1] - 2030年目标包括常用医用同位素稳定供应,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 [1] - 2030年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实现核医学科全覆盖,培育3-5家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核医疗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1] 产业布局与区域协同 - 发挥广州、深圳核心引擎作用,推动珠三角相关地市开展核医疗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1] - 布局一批行业亟须的新型高端核医疗产业园区或基地 [1] 国际合作与研发投入 - 积极推动与世界主要医用同位素生产国建立合作机制 [1] - 鼓励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展放射性药物研发联合攻关 [1] - 推动优质核医疗技术和装备"引进来"和"走出去" [1] - 支持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新靶点、新机制、新类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投入 [1]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 支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优化学科设置 [2] - 推进省内高水平院校建设核医学专业 [2] - 将放射医学、核医学、放射化学、辐射防护等紧缺专业纳入学校学科建设规划 [2]
政策持续落地企业加码研发 核医疗产业有望迈向“商业化兑现期”
证券日报网· 2025-06-17 20:29
政策规划 - 广东省提出到2030年核医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突破关键技术 建设创新平台 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稳定供应 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进入临床试验 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实现核医学科全覆盖 培育3至5家全国示范龙头企业 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 [1] - 国家层面提出到2026年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 重点方向包括医学诊疗等领域 [3] - 四川省去年发布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3] 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核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 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030年达2000亿美元以上 [4] - 分析师认为国内核医疗产业有望迎来商业化拐点 尤其是AD治疗和核医学诊断领域 [3] 企业动态 - 联影医疗获得"用于核医学设备的扫描方法、系统和装置"发明专利授权 [5] - 百洋医药运营的"锝99mTc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RGD肽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核医学1类新药 全球首个SPECT广谱肿瘤显像剂 临床三期达主要终点 [5] 行业挑战 - 核医疗技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 需大量资金人才投入 [6] - 市场认知度较低 产品价格较高 推广存在难度 [6]
广东:到2030年培育3-5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核医疗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快讯· 2025-06-16 19:56
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加快推动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 年,广东省核医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常用医用同位 素实现稳定供应,一批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实现核医 学科全覆盖,培育3-5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核医疗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医疗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