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这些医疗黑科技诞生在绵阳?
创业邦· 2025-07-10 18:43
核医疗产业集群发展 - 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已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高达223亿元 [4] - 园区聚集了15家重点企业和8个科研平台,形成核素核药、核诊疗装备和核医疗中心三大板块 [11] - 2024年园区实现产值25.1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0亿元 [19] 先进技术突破 - 中玖闪光推出X-Flash与e-Flash放疗设备,治疗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1秒以内 [6][8] - 中广核技下线230MeV回旋加速器,实现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自主化生产 [9] - 中物院二所实现无载体镥-177居里级国产化批量生产,产品达欧洲药典标准 [16] 产业链协同优势 - 中广核技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与先通医药形成"就近生产,即时使用"供应模式 [11] - 绵阳研究堆成为碘-131、镥-177全国最大供给地,推动十余种同位素规模化生产 [11] - 长虹集团持股中玖闪光44.56%,助力Flash放疗技术产业化 [18] 科研制造基础 - 绵阳聚集20家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和260个创新平台,拥有26位两院院士 [23] - 玖谊源公司打破欧美日垄断,医用回旋加速器出口40个国家 [17] - 西南科技大学2006年成立核科学技术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 [23] 资本与政策支持 - 2021-2023年绵阳市政府通过130亿元专项债支持核医疗基建与科研 [27] - 游仙区成立3.1亿元白鹭基金聚焦核技术应用领域 [27] - "人才十条"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最高资助团队2000万元 [24]
重点支持创业板改革和消费提振 一地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环球网· 2025-06-25 10:35
资本市场改革 - 重点支持深交所深化创业板综合性改革 包括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优化发行流程 [3] - 依托区域股权市场深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3] - 实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试点 [3] 新兴产业规划 - 2025年9月底前制定出台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行动规划 [3] - 分领域出台支持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 核医疗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 [3] - 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3] 金融支持政策 - 优化并购贷款规则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 [3]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牵头制定27项重点举措 涵盖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等领域 [3] - 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广东模式" [3] 消费提振措施 - 推动大宗消费更新 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新兴消费增长 [4] - 鼓励发放购房补贴 消费券 支持首次置业 多子女家庭 农业转移人口购房 [4] - 落实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 提高贷款额度 [4] 房地产政策 - 推进住房"以旧换新" 优化二手房"带押过户"流程 [4] - 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 [4] - 完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 [4]
以广深为核心,广东加速核医疗技术创新
深圳商报· 2025-06-18 02:21
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广东省提出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到2030年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1] - 2030年目标包括常用医用同位素稳定供应,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 [1] - 2030年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实现核医学科全覆盖,培育3-5家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核医疗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1] 产业布局与区域协同 - 发挥广州、深圳核心引擎作用,推动珠三角相关地市开展核医疗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1] - 布局一批行业亟须的新型高端核医疗产业园区或基地 [1] 国际合作与研发投入 - 积极推动与世界主要医用同位素生产国建立合作机制 [1] - 鼓励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展放射性药物研发联合攻关 [1] - 推动优质核医疗技术和装备"引进来"和"走出去" [1] - 支持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新靶点、新机制、新类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投入 [1]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 支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优化学科设置 [2] - 推进省内高水平院校建设核医学专业 [2] - 将放射医学、核医学、放射化学、辐射防护等紧缺专业纳入学校学科建设规划 [2]
政策持续落地企业加码研发 核医疗产业有望迈向“商业化兑现期”
证券日报网· 2025-06-17 20:29
政策规划 - 广东省提出到2030年核医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突破关键技术 建设创新平台 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稳定供应 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进入临床试验 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实现核医学科全覆盖 培育3至5家全国示范龙头企业 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 [1] - 国家层面提出到2026年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 重点方向包括医学诊疗等领域 [3] - 四川省去年发布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3] 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核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 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超10% 2030年达2000亿美元以上 [4] - 分析师认为国内核医疗产业有望迎来商业化拐点 尤其是AD治疗和核医学诊断领域 [3] 企业动态 - 联影医疗获得"用于核医学设备的扫描方法、系统和装置"发明专利授权 [5] - 百洋医药运营的"锝99mTc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RGD肽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核医学1类新药 全球首个SPECT广谱肿瘤显像剂 临床三期达主要终点 [5] 行业挑战 - 核医疗技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 需大量资金人才投入 [6] - 市场认知度较低 产品价格较高 推广存在难度 [6]
从6大细分领域着手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10 11:12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措施 - 四川省出台《四川省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聚焦核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体育、现代中药和医疗美容6个细分领域 [1] - 支持生物治疗、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天府锦城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建设 [1] - 重点布局恶性肿瘤、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推动产学研联合体组建 [1] - 瞄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前沿赛道,制定创新药重点研发目录 [1] 产业支持政策 - 实施"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项目,揭榜项目最高支持合同金额40%,单个项目上限2000万元 [2] - 核医疗产业类项目最高补助投资额20%(上限2000万元),科研类项目最高补助研发投入30%(上限1000万元) [2] - 体育产业综合排名前五的市(州)每年获4000万元区域激励资金 [2] - 发放体育消费券的市(州)可获不超过100万元补助 [2] - 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基地(营地)建设项目最高一次性奖补200万元 [2] 审批优化措施 - 对创新药实施15个工作日内完成挂网审核的专班服务制 [2]
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董事会会议决议 - 董事会于2025年6月6日召开第十届第二十八次会议,9名董事全部出席(7名通讯表决),审议通过9项议案[2][3] - 批准质子医疗战略专项立项,全票通过[4] - 控股股东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向全资子公司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持股比例增至44.13%,关联董事4人回避表决[5][6][21] - 同意江阴爱科森同股比减少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8] - 通过《市值管理制度》《公司章程》修订等内部治理文件,部分议案需提交年度股东会审议[10][11][13][14][15][16] 关联交易详情 - 增资标的医疗科技公司2024年营收434.83万元,净亏损4820.16万元,2025年Q1净亏损3102.91万元[27][28] - 评估基准日2024年8月31日标的净资产评估值6.33亿元,增值率30.44%,增资后公司持股55.87%保持控股权[29] - 增资协议约定5亿元中4.71亿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部分入资本公积,资金用于质子医疗研发[31] - 控股股东核技术公司2024年营收68.5亿元,净亏损4.41亿元,2025年Q1末净资产55.68亿元[23] 股东会安排 - 2024年年度股东会定于2025年6月30日在深圳召开,审议增资关联交易及章程修订等议案[17][41] - 网络投票与现场会议结合,关联股东对特定议案需回避表决[42][44] - 监事会已全票通过增资议案,认为交易公平且符合公司核医疗业务发展需求[61][62] 业务战略动向 - 公司2020年引进比利时IBA质子治疗技术,本次增资将专项用于质子医疗研发项目[34] - 控股子公司江阴爱科森注册资本缩减反映资金使用效率优化[8][9]
开幕首日签约项目21个 “中国(绵阳)科技城”亮相第二十届西博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3:02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绵阳签约项目 - 绵阳集中签约21个项目 涵盖商业航天 机器人等特色产业领域 [1] - 签约企业包括8家"三类500强"企业(世界财富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 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 [1] 绵阳科技城展览展示 - 科技城展览馆以"智领科技·链动未来"为主题 设立"一厅两区"展示130余件新质生产力标志性产品 [1] - 展馆设计融合"两弹一星精神"与涪江元素 通过数字化光影展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1] - 重点展示天链机器人 长虹FLASH放疗系统等代表性产品 体现科技城25年建设成果 [1] 绵阳科研创新实力 - "创新链动新生态展区"展示中物院 西南科大等20件高科技产品 包括小型核动力装置模型 花瓣加速器模型等 [2] - "产业链动新活力展区"聚焦7大特色产业:机器人 航空电子 商业航天 磁性材料 现代种业 激光及太赫兹 核医疗 [2] - 航空电子产业展示商飞C919大模型 九洲空管系统 绵阳是全国空管及航电国产化主要研发基地 [2] - 商业航天产业展示天仪卫星 星际荣耀液氧甲烷发动机等核心产品模型 [2] 核医疗产业发展 - 核医疗展区实体展示9件高科技产品 包括长虹FLASH放疗系统 中广核质子治疗系统等 [3] - 形成医用同位素生产 放射性药物研发 核医疗装备制造 临床应用完整产业链 [3] - 医用回旋加速器打破国外垄断 FLASH放疗设备有望引领全球技术革命 [3] 绵阳经济发展目标 - 推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 向6000亿元迈进 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 [3] - 目标成为川渝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发展动力源 [3]
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 四川泸州发布94个产业投资机会清单
搜狐财经· 2025-05-25 09:25
投资推介会概况 - 泸州在第二十届西博会期间举办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吸引100余家知名企业 上市公司和协会负责人参与 [1] - 现场集中签约项目涵盖白酒 化工新材料 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 同步发布94个产业投资机会清单 涉及10条产业链 总投资额2064 8亿元 [3] 签约项目产业分布 - 白酒项目13个 总投资352 8亿元 包括茅溪天龙湾酱酒等项目 [5] - 能源项目2个 总投资100亿元 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项目 [5] - 化工新材料项目6个 总投资268 9亿元 包括硅碳材料等项目 [5] - 医药健康项目13个 总投资210 8亿元 包括西南美谷等项目 [5] - 核医疗项目2个 总投资100亿元 包括西南核医疗产业园等项目 [5] - 装备制造项目6个 总投资240亿元 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 [5] - 绿色建材项目3个 总投资23 5亿元 包括川滇黔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5] - 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项目11个 总投资130 6亿元 包括调味品生产 竹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等项目 [5] - 电子信息项目2个 总投资11 1亿元 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 [5] - 数字经济项目4个 总投资70 6亿元 包括江阳数智未来港等项目 [5] - 商贸文旅项目32个 总投资556 5亿元 包括石龙岩现代商贸物流园 大玉蟾山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等项目 [5] 招商引资成效 - 近三年泸州成功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97个 总投资3425亿元 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1824亿元 [5] 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 泸州推行"一个产业 一个市领导链长 一个市级牵头部门 一个工作专班 N个主要承载地"模式 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集群发展 [6] - 出台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 对带动性 引领性 支撑性项目按"一事一议"原则优先配置资源 [6] - 依托128家在泸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 发布总规模550亿元的"1+1+N"产业投资基金群 [6]
四川“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正式启动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5-18 17:03
活动概况 - 四川省"创投天府 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暨首场活动在成都举行 吸引国新基金 建信北京 高瓴投资 IDG资本等知名机构及800家机构企业共1100人参会 [1] - 活动由四川省级部门牵头 采用"线上+线下"模式 计划每周组织至少2场路演 预计全年路演项目超1000个 [1] - 同期举办18场子活动 包括基金对接 推介路演和园区考察 覆盖AI芯片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等12个产业赛道 72家企业计划融资125亿元 [3]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将出台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措施 围绕"募投管退"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省级层面设立首期2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目标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 成都 绵阳等地结合特色产业设立专项基金 [1] - 政策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建立多层级服务机制 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 产业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3] 产业优势 - 四川在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新型显示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 基础材料 电子元器件 电磁频谱为当前重点投资方向 [3] - 当地企业在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产业配套 人才密度和科技成果优势 [2] - 成都爱乐达 立航科技 佳驰电子等企业已通过资本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2] 投资环境 - 四川在西部具备地理位置 教育条件 基础设施 政务服务等综合优势 产业要素齐备且成本适中 [2] - 当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理解 总部经济发展及信息化应用仍有提升空间 [2] - 常态化路演机制将促进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助力产业集群化 成链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