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计划发布,聚变科创城启动,一批核能与核技术标志性成果亮相 展现硬“核”实力 四川打出“聚变”组合拳
四川日报· 2025-10-15 08:28
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 -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2036年实现全磁能运行[4] - 中国正在从全球聚变领域跟跑者变为领跑者[4] - 四川发布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计划,目标定位为建设全球性技术研发高地、产业发展集群和对外交流中心[4] - 计划在成都科学城规划科技研发区、产业集聚区和生活配套区三大区域[5] - 产业体系瞄准构建"4-2-1-3"结构,包括4大国省级创新平台、2条主流技术路线、1个核心产业和3个延伸产业[5] - 聚变科创城正式启动,并签约中国聚变能源产业创新基地项目[1][4] 核裂变技术应用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推出可模块化组装的小型反应堆,其占地面积仅为普通核电厂的三分之一左右[2] - 小型反应堆具有组装简单、运行安全等特点,应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取代老旧热电厂、城市供热和海水淡化等领域[2] 核技术交叉应用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发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系统,焰心温度可达5000摄氏度以上,能广泛应用于危废处理领域[2] - 该研究院还将开发移动式医废处理设备,以扩大核技术的服务范围[2] 核医疗技术进步 - 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e-FLASH放疗设备治疗时间仅需0.03秒,已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临床试验[3] - 截至今年9月,该技术已完成5名皮肤癌患者的治疗,相比传统放疗具有时间更短、费用更低、效率更高、损伤更小等优势[3] - 四川省发布《进一步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出台24条措施以支持产业发展[6] - 成都布局3个核药基地,泸州聚焦核诊疗应用,德阳推出总投资400亿元的核电装备产业园等15个项目清单[6]
科学评估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动态进程——《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解读
科技日报· 2025-09-28 17:47
核心观点 -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 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医疗、材料科学等全球颠覆性技术前沿领域 [1] - 首次发布《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 系统构建"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DTII) 旨在评估中国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动态进程 [1] 评估框架 - 独创"五力"评估框架 包含技术创新力、产业发展力、生态支撑力、未来成长力、市场变革力五个一级指标 [2] - "五力"模型要求实现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并保持动态平衡 才能有效跨越从技术突破到市场主导的鸿沟 [3] - 基于"五力"模型从物质、能量、信息、生命与空间5个维度 遴选高温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具身智能等8个重大领域 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五年(2020-2024)的颠覆性技术产业化进程进行评估 [3] 关键发现 - 揭示"研发市场"在早期产业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产业化初期阶段的颠覆性技术如高温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的"产业发展力"指标普遍偏低 [4] - "研发市场"是围绕研发活动与过程形成的市场形态 交易对象主要包括知识、技术、研发能力、智力资本以及未来产品或服务的雏形 [4] - 北京、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创新策源地" 构建起技术创新力、产业发展力、生态支撑力三力协同、自我加速的飞轮效应 [4] - 以国家意志驱动的"生态引领"正成为中国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非对称竞争优势 [4] 未来规划 - DTII将持续优化 融合实时数据与AI分析 强化动态监测与预测能力 [5] - 拓展领域覆盖并加强国际对比 明晰中国在全球颠覆性技术竞争中的位势 [5] - 推动指数从评估工具升级为战略导航平台 发挥"风向标"和"催化剂"作用 [5]
广药集团成立白云山稀核健康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5:48
公司战略布局 - 广药集团与厦门稀土所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出资成立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医药有限公司 正式宣告全面布局核药新赛道[1] - 白云山稀核健康成立于8月15日 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2] - 公司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短期基于自主开发的"固体靶"技术产业化稀土诊断及治疗型核素产品 中期计划建设基于中高能加速器的核素生产研发基地并布局多条RDC研发管线 长期致力于提供智慧核医疗解决方案[2] 技术突破 - 技术团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国产固体靶系统成功实现锆-89的高质量制备 填补国内空白[2] 行业背景 - 核药(RDC)是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或医学研究的特殊药物 正革命性改变疾病诊疗方式[1] - 全球十大制药企业已相继进入核药赛道 纷纷布局治疗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研发[1] - 国家出台《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顶层设计 明确支持技术研发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创新[1] 合作网络 - 广药集团于6月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签署三方战略协议 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和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合作[1]
湖南中核肿瘤医院(一期)项目封顶
长沙晚报· 2025-06-15 17:29
项目概况 - 湖南中核肿瘤医院(一期)项目于6月14日封顶,预计2026年建成开诊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800张(一期917张),总投资超30亿元 [3] - 定位为中南地区核医疗中心和肿瘤旗舰专科医院,配备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BNCT系统等国际顶尖医疗设备 [3] 战略定位 - 项目作为中核集团核药、核医疗装备、核医疗等方面成果的科研转化地和集中展示地 [3] - 建成后将拥有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和BNCT中心,成为中南地区核应急医疗救援中心、核医学应用中心等五大功能中心 [3] - 中核健康作为中核集团旗下核医疗产业投资与管理专业平台,携手地方政府推进项目建设 [4] 产业影响 - 项目将激活"核医疗创新生态圈",以肿瘤诊疗为支点撬动核药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核医疗人才培养三大产业链 [6] - 构建"央地联动、医产融合"新范式,推动核技术造福民生 [6] - 致力于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核医疗科创高地 [6] 区域发展 - 项目位于雨花区高铁新城片区,该片区是雨花区十大重点发展片区之一 [6] - 片区指挥部重点围绕招商运营和项目落地,加快高质量发展 [6] - 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工程,2024年正式开工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