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制作与发行
icon
搜索文档
两部预测票房超18亿元!从“浪浪山”到“罗小黑2”:动画电影吸金进行时
华夏时报· 2025-08-09 08:29
电影票房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上映6天票房破3亿元,最新预测总票房为13.59亿元,豆瓣开分8.6分 [1] - 《罗小黑战记2》累计观影人次达1000万,豆瓣评分8.7分,累计票房3.83亿元,预测内地总票房4.76亿元 [1][2] - 《哪吒2》以154.45亿元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冠军,总观影人次达3.24亿 [3][7] 电影制作与内容 - 《罗小黑战记2》制作周期历时六年,原画从7万张增至20万张,战斗场面采用一秒24帧手绘 [3] - 《浪浪山小妖怪》以"妖怪职场生存记"为核心,颠覆《西游记》经典叙事,引发"职场打工人"共鸣 [4] - 《罗小黑战记2》延续前作温暖治愈风格,扩展世界观,架构人类与妖精共存的当代社会图景 [4]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国产动画电影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2》实现从"小众爱好"到"文化盛事"的转变 [6] - 2023年暑期档两部高分动画电影票房虽不及《哪吒2》,但预测票房表现已超预期 [7][8] - 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准比肩国际一流,题材覆盖神话新编、历史传奇、现实关怀与科幻想象 [7] 电影IP与受众 - 《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均有扎实的IP基础,口碑出色,剧情和人物塑造获好评 [3] - 《哪吒2》因前作超50亿元体量、广泛年龄层受众及春节档优势,票房天花板更高 [8] - 《罗小黑战记》前作豆瓣评分8.0,塑造出深受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 [2]
「长镜头」前有《南京照相馆》开路,后有《731》接棒:主旋律电影高光重燃
华夏时报· 2025-08-08 07:51
主旋律电影暑期档表现 - 今年暑期档主旋律电影热度高光重燃,《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带动大盘热度显著抬升 [1] - 《南京照相馆》上映13天总票房突破18亿元,预测内地总票房达33.33亿元 [2] - 《731》猫眼"想看"人数超400万,淘票票"想看"人数达217.49万,未映先火 [1][2] - 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提升相关题材关注度,后续《东极岛》《731》备受期待 [2][3] 成功影片特点分析 - 《南京照相馆》《731》聚焦平民视角展现民众遭遇,更易引发观众共情 [1][5] - 通过角色命运构建剧情张力,将民族情绪与人物塑造紧密结合 [2] - 采用"小人物大背景"叙事模式,改变传统主旋律创作方向 [6]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驱动观众情绪与企业观影需求共振 [2] - 9月3日阅兵活动有望进一步刺激B端组织观影需求 [3] - 抗战题材电影储备丰富,暑期档票房有望超过去年表现 [3] 失败案例警示 - 博纳影业《蛟龙行动》因票房欠佳撤档,仅收获3.93亿元票房 [4] - 该片豆瓣评分6.3分,被批评为"既要又要"导致各方面都未做好 [4] - 对比前作《红海行动》36.52亿元票房表现差距显著 [4] 国内外创作对比 - 国外优秀战争片如《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均采用个体命运微观刻画 [5][6] - 国内主旋律电影需借鉴"小人物叙事反映大时代"的创作模式 [6] - 过去部分主旋律电影因叙事过于宏观导致与观众距离较远 [5]
豆瓣评分8.6,预测票房32亿元,暑期档大黑马来了!背后公司已20CM涨停!观众:不会亏待好电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14:58
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4天票房达4.49亿元,预测票房上调至31.70亿-32.05亿元 [1][3][14] - 该片单日票房3624.95万元,票房占比53.6%,排片占比30.2%,上座率5.5% [3] - 豆瓣评分8.6分,观众口碑良好,被赞题材、叙事角度和演员表现突出 [3] - 打破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首映日纪录 [8] 同期影片对比 - 《戏台》上映4天累计票房1.84亿元,单日票房819.91万元,票房占比12.1% [3] - 《罗小黑战记2》上映11天累计票房2.51亿元,单日票房661.90万元 [3] - 《长安的荔枝》上映11天累计票房4.99亿元,单日票房657.36万元 [3] - 《侏罗纪世界:重生》累计票房5.44亿元暂居暑期档榜首 [14] 影片制作与内容 - 取材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以"日军罪证照片"为核心叙事线索 [8][10] - 由中影、幸福蓝海、万达影视、上影集团等联合出品 [12] - 主演包括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导演许禄洋,编剧团队包括张珂、申奥 [6] - 片长137分钟,类型为剧情/历史/战争,使用汉语普通话、日语和南京话 [6] 影视股市场反应 - 幸福蓝海(300528)涨停20%,报17.58元/股,市值66亿元 [12][13] - 中国电影(600977)涨停10.04%,上海电影(601595)大涨8.8% [12][13] - 横店影视(603103)涨5.56%,华谊兄弟(300027)涨3.58% [13] - 万达电影(002739)涨2.27%,光线传媒(300251)涨1.5% [13] 暑期档整体情况 - 截至发稿暑期档总票房52.63亿元 [14] - 前期《酱园弄·悬案》《恶意》等影片票房未达预期 [14] - 机构预计2025年暑期档受益于低基数效应,优质影片有望带动市场增长 [14]
《酱园弄》满月崩盘:顶流堆砌、名导失灵、口碑反噬,欢喜传媒亏惨? | BUG
新浪财经· 2025-07-21 09:07
电影《酱园弄·悬案》市场表现 - 影片票房与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豆瓣开分仅5.9分(目前5.7分),创下陈可辛导演生涯最低纪录 [2] - 累计票房3.75亿元,片方分账收入仅1.24亿元,或无法覆盖明星片酬及制作成本 [7] - 上映首日排片占比近40%,票房占比达60%,但第三天起上座率断崖式下跌,第二周单日票房腰斩至2000万,排片占比降至20% [7] 欢喜传媒商业模式与业绩 - 采用导演合伙人制度,绑定陈可辛、王家卫、张艺谋等一线导演,曾推出《我不是药神》(31亿票房)、《满江红》(45.44亿票房)等爆款 [9] - 2024年营收仅3418万港元,同比暴跌97.44%,归母净亏损2.6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2] - 2024年重点项目《红毯先生》票房不足1亿元,《酱园弄·悬案》进一步加剧亏损压力 [9][12] 流媒体业务发展 - 旗下平台"欢喜首映"2021年付费用户超1000万,总下载量3500万,但规模远低于主流平台 [15] - 2020年将《囧妈》以6.3亿元出售给字节跳动实现"院转网",短期提升平台知名度 [15] - 2024年与阿里大文娱达成8年50亿元战略合作,转向资源整合与内容共创 [18] 行业趋势与公司转型 - 电影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名导加持无法保证票房成功,导演合伙人制度弊端显现 [10] - 欢喜传媒待映项目转向非绑定导演作品,如《戏台》《以父亲之名》等,尝试突破原有模式 [18] - 长视频行业竞争加剧,独播内容成为标配,中小平台难以通过订阅反哺内容制作 [18]
《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虎嗅· 2025-07-04 08:15
电影《酱园弄》的市场表现与争议 - 全明星阵容未达预期票房号召力 反而因叙事逻辑和价值表达问题引发负面口碑 [1] - 影片从"女性觉醒"宣传转向"虐女"舆论漩涡 被批评过度渲染暴力而缺乏社会根源探讨 [1] - 真实案件主角詹周氏经历被片面截取 忽略其跨越三个历史阶段的特殊背景 [1] 创作手法与历史改编争议 - 主创刻意篡改历史细节 将案件简化聚焦于破案过程 回避复杂历史语境 [1][7] - 阶层刻画呈现刻板二元对立 底层被描绘为内耗群体 精英阶层则被过度美化 [9][10] - 历史情境设定存在明显偏差 上海权力真空描写更接近香港社会生态 [7] 资本运作与城市宣传模式 - 形成"城市女性主义"商业套路 将女性故事包装为城市文化资本 [4] - 资方地域构成高度同质化 通过虚构故事实现城市形象营销 [4] - 文旅产业深度捆绑 取景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背离电影原始主题 [20] 女性议题的工具化倾向 - 采用"精英拯救底层"叙事模板 弱化被剥削阶级的自主抗争 [11][19] - 五四女权精神被简化为暴力反抗 与历史先哲主张存在本质偏差 [24][25] - 消费主义逻辑主导 女性解放被等同于杀夫/旅游等符号化行为 [27] 行业创作生态反思 - 暴露出商业导演处理社会议题的能力短板 依赖情绪堆砌而非深度探讨 [20] - "进步主义电影"陷入公式化创作 导致观众流失与行业信任危机 [30] - 资本主导的伪女性叙事正在形成行业泡沫 可能面临市场淘汰 [30]
哪吒,千亿!
新华网财经· 2025-06-15 14:48
《哪吒2》的经济影响与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或已带来超2000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 [1][3] - 预计衍生品销售额将超千亿元 目前已实现几百亿元正版销售额 [1][3] - 海外票房预计超1亿美元 有望成为20年来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最高水平 [3][4] - 截至6月15日全球总票房超158亿元人民币 位居全球影史第五名 [5]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与挑战 - 目前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纪录保持者为《卧虎藏龙》 达2 13亿美元 [4] - 电影行业分账比例对制片方不利 100元票房中制片方仅获约33元 [7] -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影响力和市场需求下降 需重新定位行业规模与品质 [7] - 电影成本上升过快 市场无法消化 需改革生产机制与利益分配格局 [7] 行业改革与发展建议 - 呼吁调整票房分账机制 向制片方倾斜利益以维持行业投入 [1][7] - 建议降低票房依赖 以电影为IP龙头开发衍生品 [7] - 需加强IP保护 重新定位电影在产业链中的功能 [7]
哪吒,千亿!
新华网财经· 2025-06-15 14:48
《哪吒2》的经济影响与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带来的GDP增量或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1][3] - 衍生品销售额已实现几百亿元正版销售额 预计最终将超千亿元 [3] - 海外票房预计超过1亿美元 有望成为20年来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最高水平 [3] - 截至6月15日 全球总票房已超158亿元人民币 位居全球影史第五名 [5] -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纪录保持者为《卧虎藏龙》 海外票房达2.13亿美元 [4]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电影发展到目前阶段必然会产生《哪吒》这样的产品 但属于个例 [3] - 中国影片出海是必然趋势 国外观众有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3] -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产品和文化产品 其影响力和市场需求有所下降 [7] - 近几年电影成本上升过快 市场无法消化 必须改革电影生产机制 [7] 行业利益分配与改革建议 - 目前分账比例对制片方不利 100元票房中制片方可能仅获33元 [7] - 呼吁重新调整利益分配关系 使利益向制片方倾斜 [1][7] - 建议改变行业利益分配格局 不应将所有风险集中在制片方 [7] - 应降低电影票房在电影公司收入中的比例 加强IP保护和衍生品开发 [7]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起诉AI公司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0:17
核心观点 - 迪士尼与环球影业对AI图像生成企业Midjourney提起版权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两家公司旗下知名角色进行AI图像生成 [2][4] - 诉讼指控Midjourney存在两项侵权行为:利用知识产权训练AI模型和生成包含知名角色的侵权图像 [4] - 这是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与AI企业之间的首起重大法律诉讼 [4] 诉讼内容 -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向加州联邦法院提交诉状,称Midjourney的行为是"无底线的抄袭" [4] - 涉及侵权角色包括《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小黄人和《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德等 [2] 公司回应 - Midjourney未立即对诉讼作出回应 [4] - 在2023年的一起诉讼中,Midjourney曾抗辩称AI生成的每张图像仅为模型训练数据中的"微不足道片段" [4] - 迪士尼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合规官古铁雷斯声明称盗版行为不会因侵权方是AI公司而改变其违法本质 [4] 行业背景 - Midjourney是当前受欢迎的AI图像生成器之一,能在数秒内根据文本提示生成对应图像 [2] - 迪士尼对AI技术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强调需尊重知识产权 [4]
经典方言焕新 开票即告售罄 《一江春水向东流》方言4K修复版将亮相上影节
解放日报· 2025-06-11 09:54
电影修复与方言文化推广 - 《一江春水向东流》方言4K修复版入选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 将于6月15日、16日、22日放映 [1] - 该片位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快售罄榜第11位 显示市场对经典修复影片的强烈需求 [1] - 影片被誉为中国影坛史诗级作品 融合中国古典艺术表现技巧 展现抗战前后十年社会变迁 [1] 经典焕新系列工程 -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上译厂"经典焕新"系列第三部作品 前两部为《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和《乌鸦与麻雀》沪语版 [2] - 系列工程旨在通过重新制作经典电影推广和保护方言文化 让现代观众以新方式感受经典魅力 [2] - 本次修复版在沪语基础上加入重庆方言 增强地方语言特色 [2] 制作团队与配音阵容 - 由郑君里导演之子郑大里担任总监制 表演艺术家乔榛任艺术总监 上译厂厂长刘风担任监制 [2] -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钱程担任沪语方言指导 [2] - 江疏影、王传君等知名演员参与配音 并邀请原演员后代共同完成配音工作 [2]
虚拟现实电影:开启“沉浸式观影”新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5-28 11:04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发展 - 中国电影产业正式迈入"虚拟现实+电影"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河南广电凭借《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获得中国虚拟现实电影领域首张及第二张"龙标"(编号虚字001和002号)[1] - 虚拟现实电影通过360度全景影像、交互式叙事和立体声效将观众"卷入"虚拟场景,实现从"看"到"入"的观影逻辑重塑[2] - 全国首家XR多厅未来影院在西安落地,配备震动座椅和环境温控装置,单日接待观众超500人次,推动传统影院向"文旅综合体"转型[3][5] 河南广电技术布局 - 公司自主研发E-EASTEN系统,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将唐代洛阳城还原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2] - 即将推出E-EASTEN系统2.0版本,具备"智能场景规划"和"动线组装"功能,可降低虚拟现实电影制作门槛[4] - 空间音频技术可动态调整声源方位,如《唐宫夜宴》中编钟声从头顶倾泻,《隐秘的秦陵》水流声由远及近[4] 内容制作与IP开发 - 《隐秘的秦陵》制作中为还原一棵古树纹理飞毁三架无人机,最终在宁夏找到符合秦代风骨的标本[4] - 公司计划推出《甲骨风云》《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电影,并开发《洛神水赋》《流浪地球》《西游降魔》XR版本,打造"电影+游戏+社交"复合体验[6] - 《唐宫夜宴》VR版已登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中国首部"出海"虚拟现实电影,获中宣部"2024年国际传播优秀案例"[5]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阿里影业设立VR实验室探索AI编剧,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动态剧本[6] - PICO开发沉浸终端系统支持"动线组装",确保观众自由探索时剧情无缝衔接[6] - 行业从技术实验走向规模化,虚拟现实电影标准化放映场景已初步建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