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业
搜索文档
两大巨头联手!中国石化、LG化学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1-04 12:16
11月4日,韩国化工巨头LG化学4日表示,公司日前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签署了钠离子电池材料联合开发协 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 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正、负极材料 ,并计划构建稳定的供应链,提升成本竞争力。具体来看,双方 将面向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储能系统(ESS)及电动汽车(EV)市场 ,推动钠离子电池业务多元化发展,并计划将合作拓展至清洁 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等领域。 LG化学副会长辛学喆表示,公司将携手中国石化及时研发下一代电池材料,不断强化契合客户未来战略的业务布局。中国石化董事长 侯启军表示,此次钠离子电池材料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技术与市场竞争力,助力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LG化学和中国石化举行钠离子电池材料联合开发协议签署仪式。 LG化学供图 ESIE 2026 储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文 | 韩联社 预定展位详情咨询: 曹先生 1 3552 71 21 89 王先生 1 3581 88 55 20 李先生 1 3581 74 16 80 赵先生 1 8210 18 87 71 柏女士 1 8031 45 10 07 相关阅读 韩国电池巨头斩获120GWh储能电池订单 招 ...
【人民网】电池领跑!福建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6%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54
福建民营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福建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比达84.7%,较2020年提升4.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1] - 2021至2024年福建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4个百分点[1] - 2025年福建有20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数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7位[1] 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 -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营电池制造业在2021至2024年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74.8%[1] -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达4009亿元,位居福建民营企业100强榜首,全球每3块电动汽车电池就有1块来自该公司[2] - 供应链企业宁德壹连电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6.33%,公司正进行产线升级和厂房扩建[2] - 福建杉杉科技2024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2021至2024年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72.7%,2024年享受税收减免2700多万元[2] 企业创新与政策支持 - 福建省金石能源公司2024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减免共826万元,专注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环节[4][6] - 福建省税务部门2021年以来推送政策信息3963批次共11170.1万条,其中2025年上半年推送877批次909.36万条,首次推送成功率超过99%[3]
珠海冠宇受益份额提升业绩预喜 两年半研发费34.26亿夯实技术优势
长江商报· 2025-10-21 08:04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营业收入为10198亿至10398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973%至2207% [1][2]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67亿至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88%至5554% [1][2]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扣非净利润为245亿至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03%至6378% [2]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市场份额提升以及持续推进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成本费用管控优化 [2] 业务运营 - 公司是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产品以消费类电池为主 [1][2][3] - 2025年上半年,笔电类锂电池销售量同比增长693%,手机类锂电池销售量同比增长4328% [3] - 2025年上半年,其他消费类锂电池(如智能穿戴、无人机等)销售量同比增长7981% [3] - 2025年首次实现以Cell+Pack(A+A)模式为三星高端智能手表供货,并为三星量产交付耳机扣电 [3] - 动力及储能类业务由子公司浙江冠宇负责,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9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8% [3] - 动力及储能类业务中,汽车低压锂电池和行业无人机电池合计占收入比例为8576% [3] - 钢壳锂电池生产扩建项目累计投入133亿元,进度为5132%,预计2025年10月完工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以技术驱动为核心战略,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应用技术等领域持续研发攻关 [1][4]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累计达3426亿元人民币 [1][5] - 2023年研发费用为1150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1458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320%至818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49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010% [1][5]
蔚蓝锂芯2000万美元增资格林美印尼项目,获目标公司5.95%股权
巨潮资讯· 2025-10-16 12:40
投资交易概述 - 蔚蓝锂芯拟出资2000万美元增资目标公司PT INDONESIA QINGMEI ENERGY MATERIALS,最终获得5.95%股权 [2] - 交易旨在深化与格林美合作,保障海外原材料供应多样性 [2] - 交易对手方包括格林美旗下公司、印尼矿业企业、韩国投资人等,与蔚蓝锂芯均无关联关系 [3] 合作方与目标公司基本情况 - 核心合作方格林美通过GEM江苏和NEW HORIZON原持有目标公司100%股权,GEM江苏2024年营收46.32亿元、净利润1.88亿元,NEW HORIZON2024年营收5.52亿元、净利润1.78亿元 [3] - 目标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主营有色金属制造和电池制造,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37.89亿元、净资产7.2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24亿元、净利润1707.88万元 [3] - 目标公司已建成年产2万金属吨硫酸镍晶体、3600金属吨硫酸钴晶体和5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产线 [4] 交易结构与股权变化 - 增资前,GEM江苏持有目标公司99.10%股权(认缴9850万美元),NEW HORIZON持有0.90%股权(认缴89.94万美元) [4] - 增资完成后,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3595.94万美元,股权结构多元化,前五大股东为永恒绿洲(32.52%)、GEM江苏(29.32%)、MDK(11.16%)、BDH(8.93%)、蔚蓝锂芯(5.95%) [4] 产业链整合与战略意义 - 本次增资将整合永恒绿洲、MDK、格林特所持有的12630金属吨/年镍资源MHP产品权益,初步形成"MHP-硫酸镍晶体-高镍三元前驱体"的镍资源下游产业链 [4] - 格林美是蔚蓝锂芯重要原材料供应商,此举可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基础,保障公司海外产能原材料供应多样性 [5] - 目标公司不纳入蔚蓝锂芯合并报表,对当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影响 [5]
加快电池领域布局,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电池合资公司注册成立
新京报· 2025-10-15 22:28
公司动态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共同出资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 双方各持股50% [2] -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与销售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2]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的合作关系始于2017年 理想汽车在2022年曾向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4亿元人民币 [2] - 截至2025年3月底 理想汽车是欣旺达动力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贡献营收占比为5.8% [2] - 在此次合作中 理想汽车将主导电池产品、工艺和材料等设计 该电池在内部被视为自研电池 [3] 行业趋势 - 业内认为 与动力电池企业合资建厂是车企保障电池供应链安全和降低成本的最快捷方式 [3] - 行业内多家车企如长城、吉利、上汽、广汽、奇瑞、长安等均在加快动力电池自研布局 [3] - 车企进行电池自研布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成本 掌握核心技术并保障电池供应安全 [3]
理想汽车出资3亿,联手欣旺达注册电池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9:28
公司动态 - 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于10月13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立国,注册资本为3亿元 [2]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与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材料技术研发及软件开发等 [2] 合资背景 - 合资公司由理想汽车与电池厂商欣旺达以50:50的出资比例共同成立 [2] - 合资公司注册名为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将用于生产理想汽车自研的动力电池产品 [2]
福建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
中国发展网· 2025-08-29 18:43
政策试点规划 - 福建省六部门联合推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 [1] - 2027年底完成晋江50家纺织品产业链企业碳足迹核算及认证 [1] - 三年省级试点推动全省不少于10类重点产品及100家企业获得认证 [1] 行业覆盖范围 - 试点涵盖纺织品和锂电池两大行业 [1] - 首批试点包括晋江21家纺织品生产企业和宁德2家锂电池生产企业 [1] 体系建设目标 - 初步建立纺织品碳计量与碳核算数据基础 [1] - 建立以晋江纺织产品为中心的纺织品产业链碳足迹管理体系 [1] - 建立完善宁德锂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标识认证体系 [1]
孚能科技股价下跌2.91% 股东减持与半固态电池进展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7-30 02:5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孚能科技股价报17.0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1元,跌幅2.91% [1] - 当日成交量为299500手,成交金额达5.14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池制造业,涉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 [1] 股东动态 - 股东深圳安晏减持349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0.95% [1] - 公司在上杭兴源完成减持20580.44万元股份 [1] 技术进展 - 公司透露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 [1] - 供应美国头部eVTOL公司的电池已进入FAA第四阶段认证 [1] 资金流向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826.89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38% [1]
*ST威尔收购紫江新材沈雯资本腾挪自救:标的曾分拆上市失败 宁德系割肉、比亚迪坚守
新浪证券· 2025-07-25 18:06
交易概述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切入锂电池材料赛道 [1][2] - 交易双方*ST威尔、紫江企业及标的紫江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沈雯 [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股东宁德新能源选择清仓退出,比亚迪则继续持有股份 [13] 紫江新材基本面分析 - 紫江新材主业为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应用于动力、3C数码和储能等领域 [3] - 公司存在产品单一、技术独立性不足问题,12项发明专利中6项来自关联方或供应商 [4] - 2020-2022年研发费用率从6.11%下滑至4.0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1.19亿元缩水至0.54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 [5]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产品售价低但毛利率异常高引发监管关注 [4] 交易风险与质疑 - 收购溢价高达105%,交易后商誉减值风险较大 [7] - 交易方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7850万、9580万元,需实现22%、20%、22%的年增长 [7] - 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兼具股东和大客户身份,存在售价公允性质疑 [4] - 比亚迪增资入股后采购量激增,且附有"2024年底未上市可要求回购"对赌条款 [4] *ST威尔现状 - 公司主营自动化仪器仪表,2023年净利润-1706万元,2024年-1724万元 [9] - 2024年扣除后营业收入仅1.63亿元,低于主板3亿元红线 [9][11] - 2025年若仍未能实现净利润转正或营收达标,将触发强制退市条款 [11] -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 [11] 行业背景 - 2021年后CTP/CTB技术使软包电池成组效率处于劣势 [13] - 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占比持续下滑,影响铝塑膜需求 [13] - 宁德新能源亏损退出紫江新材,或反映对铝塑膜行业前景谨慎判断 [13]
充电宝风波导火索无锡安普瑞斯股东变更,原控股股东已告解散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20:14
充电宝行业信任危机 - 充电宝行业自6月以来爆发信任危机 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话题于6月13日冲上热搜 [2] - 罗马仕子公司名下多款快充移动电源3C认证证书于6月14日状态变更为"暂停" [2] - 罗马仕召回三款移动电源共计约49.17万台 安克创新召回七个型号超71万个产品 [2] 产品召回原因 - 厂商均表示召回原因为部分原材料来料出现问题 [2] - 罗马仕公告称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源原因导致极少数产品可能存在过热现象 [3] - 安克创新解释某供应商部分批次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可能导致长期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 [3] 供应商责任认定 - 媒体报道指出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的供应商为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3] - 市场消息称该公司违规替换电池阴极与阳极间隔膜的原材料 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 [3] 安普瑞斯公司背景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3] -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业务 [3] - 美国安普瑞斯公司是先进储能材料开拓者 技术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3] 控股股东变更 - 7月22日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由AMPRIUS LIMITED变更为AMPRIUS (HONG KONG-2) LIMITED [2][4] - 原控股股东AMPRIUS LIMITED持股比例为54.7437% 目前已告解散 [2][4] - 新控股股东注册于2021年12月 注册地址与AMPRIUS LIMITED一致 持股比例保持54.74%不变 [4] -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持股比例保持45.26%不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