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播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老人直播“卖苦”,一门算计好的生意
虎嗅· 2025-10-22 10:45
商业模式与运作体系 - 深夜老人“卖苦”直播是一套被高度资本化、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将“苦难”概念进行标准化拆解和批量生产,最终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利润 [1][2] - MCN机构是运作核心,从受众定位、货盘策略、直播时段到利益分配均进行精准设计和牢牢掌控,并非老人自发的求助行为 [2][5] - 运营采用时间差策略,选择22点至凌晨2点开播以避开白天流量竞争并利用深夜流量红利,该时段用户具有注意力集中度高、情感共鸣需求强、决策疲劳导致冲动消费的“三高”特点 [3] 目标受众与货盘策略 - 目标受众画像清晰,女性粉丝占比平均高达69%,18岁至30岁用户群体超过73%,该群体共情能力强且深夜情感更脆弱 [2] - 商品客单价主要分布在几元至几十元范围,以日用品为核心品类以降低消费决策门槛并贴合城市年轻女性消费偏好 [3] - 部分直播间结合“助农”“非遗”概念提升商品溢价,例如有团队通过销售假冒大凉山农特产品实现超3000万元销售额,非法利润超过1000万元 [3] 利益分配与风险转移 - 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老年人分成比例一般只有10%,大部分收入被MCN机构拿走 [5] - MCN机构以老人个人名义注册账号,自身仅幕后操控,一旦账号因虚假宣传被封禁可立即更换其他老人重启,法律风险完全由老年人承担 [5] - 单个“卖苦”账号封禁损失仅数千元,但MCN机构通过此类账号每月可实现数十万元盈利,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10] 行业影响与社会危害 - 此类行为已构成欺诈,司法案例明确其违法性质,如江西省南城县人民法院判决主播焦某某“退一赔三” [9] - 主要危害体现在对社会信任体系的破坏,导致“狼来了”效应,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 [10] - 乱象从早期个别案例演变为行业隐患,其造成的市场陷阱与社会成本持续发酵 [9][10] 监管应对与合规转型 - 监管政策密集落地,国家网信办2024年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编造苦情故事制造卖惨人设、利用公众同情心理牟利的问题 [12] - 直播平台强化自律措施,例如抖音出台新规明确公益类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严禁以公益为由获利 [13] - 行业探索合规转型,出现以“真实供给”替代“悲情人设”的模式,例如山东东营“银发妯娌”组合通过幽默接地气内容带货,其238元老粗布床单热销,并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一年内靠直播卖出1万多斤滞销苹果 [13]
孤独之上的喧嚣:为什么我们喜欢团播?
虎嗅· 2025-10-17 14:4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亿元,整体规模实现稳定增长 [1]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网络表演经纪机构数量达2.9万家,团体主播账号增长率达87%,用户观看时长平均提升35% [1] - 2025年抖音平台团播日均开播房间数约8000个,较2024年同比增长超20% [8] - 团播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预估2025年营收将突破150亿元 [8] - 抖音每日同时直播的团已突破1.5万个,整个团播产业或将在2025年解决超百万人就业 [16] 商业模式与工业化发展 - 团播为中腰部和新人主播提供"抱团取暖"的机会,打破流量过于集中头部主播的僵局 [3] - 团播通过团队协作获得更高曝光度和关注度,减少运营成本并尝试落地更多新玩法 [3][4] - 多家头部MCN机构入场压注团播,产业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体量与玩法双重意义上的多级跳 [6] - 行业迭代速度快,公司有专人负责跟进最新玩法,主播需花大量时间学习新舞蹈和新内容 [6] - "综艺级"的摄影、灯光、录音等迅速普及,主播发掘与培育、团队IP打造、编舞和排练等环节被纳入工业化运作模式 [6] 用户需求与消费行为 - 团播观众一天内可能花费4-5个小时观看内容,主要分布在工作日晚上 [8] - 团播为消费者提供实时、双向的情感交流渠道,制造"无比真实"的虚拟陪伴感 [9] - 团播构建了自洽的游戏场,摆脱了对现实参照的需求,消费者享受由符号、礼物打赏和弹幕构成的超真实氛围 [9] - 面对被无限细分的情感需求,团播生态出现异质性,形成了男团、女团、国风团等多种细分类型 [11] 主播工作生态与挑战 - 主播长时间夜间直播成为业内主流,从下午六点持续到凌晨,接近八个小时,加上化妆在公司时间更长 [13] - 主播需要应对频繁的PK环节,输者会卷入刻意设定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惩罚机制 [14] - 主播需做大量台下工作维护粉丝关系,如下播后再开两三个小时个播,以及私信感谢打赏粉丝等 [16] - 行业存在劳动合同缺乏保障甚至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人力不值钱,人员流动性高 [17] 行业监管动态 - 抖音于2025年7月30日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同步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 [18] - 新规提出严禁低俗擦边、过度美颜等行为,禁止诱导消费、攀比打赏 [18] - 新规将不合理直播时长、高额违约金、诱导签约等灰色操作首次纳入生态治理红线 [18]
全网被禁!“年入九位数”的蓝战非天塌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1 12:02
事件概述 - 千万级网红蓝战非账号于9月25日被全面限制关注,其全网累计粉丝超3000万[4] - 事件导火索为9月22日“蓝战非自曝年入九位数”相关词条冲上热搜,其直播切片中坦言年收入九位数都小看自己[6][7] - 尽管蓝战非在微博回应称该言论是很久以前所说并质疑被网暴,但回应被删除,舆情持续发酵[8] 网红背景与商业模式 - 蓝战非于2014年从职业电竞圈退役后进入直播行业,2018年凭借《绝地求生》爆火在熊猫TV成为“四小天盒”之一,订阅突破200万,单场直播人气峰值超300万[9] - 2020年后转型环球旅游+个人IP内容,2023年宣布带200万启动资金“环游世界”,内容风格转变为记录沿途见闻[9] - 其抖音粉丝已超2494万,抖音平台21秒至60秒视频广告预估报价为150万元,小红书平台图文报价为9300元、视频报价为1.2万元[12] - 今年以来累计直播110次,场均销售额25万至50万,抖音橱窗内挂有13件商品[12][18] 内容平台监管趋势 - 今年3月抖音发布专项公告,剑指“拜金炫富、攀比享乐”内容,已封禁炫富类账号929个,处理相关视频超16万条[21] - 平台监管边界正迅速收紧,从户晨风、潘宏、顾茜茜等人的封号处罚可见一斑,强调治理、可持续生态和正能量[24] - 蓝战非事件释放明确信号,即挑战平台红线的创作者,即使拥有3000万粉丝也会被处理,是平台的一次警告[24][27]
中演协联合抖音直播发起 “优质团播计划”,团播呈现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态势
搜狐财经· 2025-09-27 13:25
行业核心观点 - 团播正从直播行业的新兴内容形式成长为线上文化演出的重要增长引擎 [1] - 团播推动行业从依赖个人魅力的偶然性爆发转向依靠系统创新的确定性增长成为拉动直播及短视频行业增量的新引擎之一 [3] - 团播以创新形态拥抱新文化消费浪潮是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缩影 [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团播日均开播房间数约8000个较2024年同比增长超20% [3] - 预估2025年团播市场规模营收将突破150亿元 [3] 政策与行业举措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抖音直播联合发起优质团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举措在2025年底前培育超过100个符合行业标准具备内容特色的优质团播 [1] - 计划目标为构建覆盖多垂类多场景多地区的优质团播矩阵以标杆力量形成示范效应 [1] 扶持计划核心方向 - 精品舞台方向:推动灯光舞美运镜及内容编排等环节专业化升级探索多人直播和高质量演绎的深度融合 [5] - 内容创新方向:鼓励综艺互动主题剧情戏剧歌曲等多元内容形式与团播结合并支持虚拟直播XR直播等创新技术应用 [5] - 文化传承方向:鼓励将曲艺等非遗元素融入团播内容并支持专业院团通过文艺鉴赏经典再创作等形式实现文化美育 [5] - 文旅推广方向:打造团播+文旅融合模式结合城市地标风景名胜节庆民俗等资源策划主题鲜明场景丰富的团播内容 [5] 平台扶持措施 - 抖音直播推出六大核心扶持措施包括配备专属运营团队提供1V1定向内容建议流量扶持以及每月提供额外的收益奖励 [7] - 措施还包括研发直播共创云导播等专业工具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发起主题活动推广标杆案例落实平台管理规范 [7] 行业规范建设 - 抖音直播于2023年发布《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从画风呈现内容与玩法等角度明确平台标准 [7] - 2025年进一步升级管理要求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明确六项禁止行为包括严禁机构违反签约履约规范严禁低俗内容及不当直播内容严禁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等 [7] - 近一年来平台已处置1200多个违规团播账号清退12家违规经营机构为优质团播成长营造健康环境 [7] 标杆案例与多元价值 - 优质团播计划授予8个抖音优质团播间荣誉奖项例如@SLAY D以卫视综艺级标准打造高品质舞台@陕西省歌舞剧院将剧场级内容引入团播@H131通过跨界创新合作成为赛道标杆@千娇·芳华采用线下实景+线上直播模式树立团播+文旅新范式 [8] - 团播突破时空限制成为文化传播的第二舞台满足用户从娱乐到审美的需求跃迁构建直播+生态联动文旅等领域创造多元化就业岗位 [8]
千万粉丝网红“蓝战非”抖音、小红书账号被禁止关注,曾自曝年收入达九位数,近期注销名下多家公司
齐鲁晚报· 2025-09-25 17:31
账号状态与平台动态 - 千万粉丝网红蓝战非的抖音、小红书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 [1] - 其小红书账号IP属地为湖南,归属机构为长沙聚云白昼传媒,账号数据显示关注数为13.0万,粉丝数为27.2万 [8] - 账号页面明确显示“该用户被禁止关注” [10] 个人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 该博主自称若全力投入商业化运作,年收入可达九位数(即亿元级别) [12] - 相关话题“蓝战非自曝收入”曾登上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位 [12] - 第三方数据显示,其某视频平台粉丝量达2478.8万,近30日内粉丝增长超过61万 [12] - 其视频广告报价统一为150万,覆盖15-20秒、21-60秒及60秒以上不同时长 [12] - 历史资料显示,其在熊猫TV直播《绝地求生》时订阅超200万,人气峰值达300万 [15] - 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南极之旅视频获得超过800万点赞 [15] 关联公司及经营状况 - 该博主名下关联7家企业,其中仅有2家为存续状态,其余5家企业已注销 [13] - 其存续公司之一“长沙蓝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3][14] - 该公司股东信息显示,该博主(蓝战非)持股比例为12%,认缴出资额为24万元 [14] 个人背景与内容演变 - 该博主1992年出生,曾为熊猫直播、斗鱼直播平台游戏主播,ACE战队队长,英雄联盟S1-S3国服王者 [15] - 2018年因《绝地求生》直播走红,2019年1月1日转至斗鱼TV直播 [15] - 内容方向从游戏直播转变为旅游博主,2023年环游中国多地,2024年8月开始环球旅行,首站为纽约 [15]
蓝战非抖音、小红书账号被禁止关注!曾称年收入可达九位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7:11
账号状态与粉丝数据 - 千万粉丝博主蓝战非的抖音及小红书账号被禁止关注 [1] - 该博主当前抖音粉丝数量近2500万 [1] - 第三方数据显示其某视频平台粉丝量达2478.8万,近30日涨粉超过61万 [6] 商业化潜力与收入 - 博主自称若全力投入商业化运作,年收入潜力可达九位数(即亿元级别) [5] - 其视频广告报价显示,1秒至20秒、21秒至60秒、60秒以上视频的广告报价均为150万元 [6] 内容表现与个人背景 - 博主身份为游戏主播及旅游博主,曾为ACE战队队长,英雄联盟S1-S3国服王者 [6] - 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记录南极之旅的视频获得了超过800万点赞 [6] - 2018年在抖音首发的短视频《兄弟,鼻涕擦干净再和我开黑》获37.1万点赞(截至2025年1月16日) [6]
千万粉丝网红“蓝战非”自曝年收入达九位数引热议
证券时报· 2025-09-22 15:24
核心观点 - 千万粉丝博主蓝战非在直播中透露其商业化收入潜力巨大 年收入可达九位数[1]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引发热议[2] 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 - 蓝战非1992年8月17日出生于广东云浮罗定 曾为熊猫直播和斗鱼直播平台游戏主播 现为游戏主播和旅游博主[4] - 曾担任ACE战队队长 英雄联盟S1-S3国服王者 擅长中单位置 2014年退役后于斗鱼开启直播生涯[4] - 2018年在熊猫TV《绝地求生》直播走红 订阅量超200万 人气峰值达300万[4] - 2018年7月在抖音首发的短视频《兄弟 鼻涕擦干净再和我开黑》获37.1万点赞(截至2025年1月16日)[4] - 2019年1月1日转至斗鱼TV直播[4] 社交媒体影响力与商业化价值 - 某视频平台粉丝量达2478.8万 近30日涨粉超61万[3] - 商业化广告报价显示 1S-20S、21S-60S、60S以上视频广告报价均为150万[3] 企业关联与经营状况 - 名下关联7家企业 仅2家为存续状态 其余5家企业已注销[4] - 长沙蓝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因未依照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 被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
MCN机构不能成为网红主播的“避税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9 16:14
MCN行业税务合规问题 - MCN机构数量达近29000家 较2024年增加约2200家[3] - 税务部门集中曝光2起MCN机构和1起网络主播涉税违法案件[2] - 部分机构通过拆分收入/虚构业务/设立空壳公司等方式实施"双向逃税"[3] 行业违规操作模式 - MCN机构虚化代扣代缴职责 将避税作为吸引主播手段[1][3] - 网络主播通过私人账户收款/注册个体工商户等方式隐匿收入[5] - 存在机构与主播串通少缴不缴税款的共谋行为[5] 监管态势与行业影响 - 税务部门持续依法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行为并公开曝光[5] - MCN机构承担法定代扣代缴义务 关系行业健康生态[3] - 监管行动旨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税收环境[5]
曝光3起涉税案!税务部门织密MCN、网络主播、平台全链条税收监管网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5:00
行业监管动态 - 税务部门通报3起涉税案件,涉及2家MCN机构和1名网络主播,处罚金额总计超过2720万元 [1] - 河北楚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因虚开发票、违规享受税收优惠及未代扣代缴个税,被处以补缴税费、滞纳金及罚款共计2225.88万元 [1] - 湖南颜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为旗下主播代扣代缴个税208.86万元,被处罚款104.43万元 [1] - 网络主播李呈祥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隐匿收入,少缴税费243.50万元,被追缴税费、滞纳金及罚款共计402.14万元 [1] MCN机构合规要求 - MCN机构作为法定税收代扣代缴主体,其职责绝非“可选项”,虚化职责助主播逃税的行为正被严厉整治 [2][3] - 部分MCN机构为降低运营成本、争夺主播资源,通过拆分收入、虚构业务、设立空壳公司等手段帮助主播逃税,甚至自身也虚开发票,形成“双向逃税” [3]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MCN机构数量近2.9万家,较2024年增加约2200家 [3] - 合规经营是MCN机构应对行业竞争的“护城河”,也是其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4] - MCN机构作为独立纳税人,需就其营业收入依法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同时作为支付方须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5] 网络主播纳税义务 - 部分网络主播存在“隐蔽收入可逃税”的错误认知,通过私人账户收款、注册个体工商户虚假申报等方式隐匿收入 [6] - 依法诚信纳税是网络主播必须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7] - 税务部门持续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行为,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守法经营者 [6] 平台监管政策影响 - 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压实平台数据报送责任,要求按季度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 [2][8] - 该规定推动平台内交易透明化、可追溯,从源头防范违规风险,倒逼平台建立严格内控机制 [8] - 政策有利于构建层次分明、健康有序的平台经济新生态,是促进平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8]
MCN机构不能成为网红主播的“避税港”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14:02
税务执法行动 - 税务部门于9月19日集中曝光2起MCN机构和1起网络主播涉税违法案件 [1] - 1家MCN机构因未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被处罚,1家MCN机构因虚列成本偷逃税款及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被查处,1名网络主播通过隐匿收入偷逃税款被处罚 [1] - 案例公布旨在警示网络主播、MCN机构及平台内经营者必须坚守合规底线 [1] MCN行业规模与问题 - 截至2025年5月,MCN机构数量近2.9万家,相较2024年增加约2200家 [1] - 部分MCN机构为降低运营成本、争夺主播资源,将“避税”作为吸引主播的手段 [1] - MCN机构通过拆分收入、虚构业务、设立空壳公司等手段帮助主播逃避纳税义务,甚至自身也通过虚开发票抵扣税费,形成“双向逃税”恶性循环 [1] MCN机构的角色与职责 - MCN机构既是网络主播收入的核算者,也是税收代扣代缴义务的法定承担者 [2] - 其职责履行关系到自身可持续发展,并深刻影响网络主播职业发展、直播平台规范运营及整个行业健康生态 [2] 网络主播涉税违法行为 - 部分网络主播存在“隐匿收入就可逃税”的错误认知 [2] - 具体违法行为包括通过私人账户收取打赏佣金隐瞒收入、注册个体工商户伪装成小规模纳税人进行虚假申报、与MCN机构串通少缴不缴税款 [2] - 这些行为导致国家税款流失,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 税务监管目的与影响 - 税务部门持续查处并曝光网络主播偷逃税行为,是对违法者的警示和对守法经营者的保护 [2] - 行动旨在让每个经营主体在公平赛道上竞争,规范平台经济治理,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