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

搜索文档
2025广州米其林指南揭晓,新晋一星餐厅人均消费近千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9:47
2025广州米其林指南榜单更新 - 一星餐厅新增1家,二星餐厅维持3家不变,三星餐厅仍空缺 [1] - 21家米其林星级餐厅中20家蝉联,包括3家二星餐厅(御宝轩、江、泰安门)和18家一星餐厅 [1] - 必比登推介榜单新增4家首次上榜餐厅:松苑(传统粤菜)、七寸飝 × 大头辉(定制汤品)、周门传承(手工竹竿面)、咏作(潮汕鱼粥) [1] 年轻餐饮人表现突出 - 3项个人奖项得主均为90后:谭华显(年轻厨师奖/Chōwa主厨)、何晓榆(服务奖/彤堂序)、罗铭罡(侍酒师奖/兰亭永) [2] - Chōwa餐厅从入选榜单晋升为一星餐厅,主厨谭华显拥有香港及海外星级餐厅经验,该店人均消费达945元/人 [2] 新晋餐厅趋势 - 5家新入选餐厅包括笑意轩、彤堂序(粤菜)、谷缘(时令蔬食)、罗威(创新菜)、知竹植物厨房(创意素食) [2] - 素食餐厅和时令鲜蔬概念正成为广州餐饮市场新趋势 [2] 行业合作与定位 - 马爹利作为官方合作伙伴持续支持米其林指南,推动创新餐饮标准 [2] - 广州餐饮市场被评价为兼具传统与创新("靓、正、新"),与米其林指南理念高度契合 [1]
多平台社交账号已停更!网红餐厅品牌TARENTUM萄木多家门店被曝关闭
犀牛财经· 2025-06-16 16:59
公司经营状况 - 网红餐厅品牌TARENTUM萄木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多地门店处于关闭或"暂停营业"状态 [2] - 公司首家门店于2020年在深圳南山区航天科技大厦开业 主打希腊风格西餐品牌 [2] - 门店实行"一店一主题、一店一风格"的多元场景设计 经营时段覆盖10:30-02:00的全天候消费场景 [2] - 截至2023年11月 门店数量增至12家(含筹备中门店) [2] - 2024年门店数量开始收缩 微信公众号和小红书账号已于2023年停更 [2] - 2025年1月 母公司萄木(深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原因是未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 [3] 行业发展特点 - 公司凭借差异化特色快速成为深圳知名网红餐厅 并扩张至北京、武汉、无锡、杭州、南京等地 [2] - 业内分析指出网红餐饮存在"重营销轻运营"的通病 忽视产品、服务、供应链等核心竞争力建设 [3] - 行业普遍面临吸引消费者但难以提高复购率的问题 最终导致被市场淘汰 [3]
餐厅小份菜:控制住了浪费,亏了利润?
搜狐财经· 2025-06-07 05:45
小份菜流行的原因 - 顾客需求推动:单人用餐或多人尝鲜场景下,小份菜解决了大份菜浪费和选择受限的问题,分量合适且花费更少 [3] - 社会节约风气: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促使餐厅通过小份菜减少食物丢弃,改善品牌形象 [4] - 餐厅市场试探:部分餐厅将小份菜作为吸引单人食客或新顾客的卖点,测试市场接受度 [5] 小份菜带来的好处 - 减少食材浪费:厨房备货更精准,顾客食用更彻底,食材损耗率下降显著 [7] - 扩大客群覆盖:吸引单人顾客、老年人及饮食控制者,提升顾客尝鲜意愿,增加菜品组合多样性 [8] - 提升运营效率:小份菜可能缩短用餐时间,午餐时段翻台率加快 [8] 小份菜的潜在挑战 - 客单价下降风险:小份菜总消费金额可能低于大份菜(例如100元大份菜替换为80元两份小份菜),拉低营业额 [10] - 成本占比升高:固定成本(如人工、能源)在小份菜中分摊比例更高,导致利润率受压(如红烧肉小份成本占比从40%升至60%) [11] - 厨房运营压力:小份菜订单增加切配、烹饪频次,高峰时段可能降低出餐效率并增加出错率 [12] - 品牌定位冲突:高端餐厅可能因小份菜被顾客认为"小气",影响消费体验 [13] 优化小份菜经营的策略 - 菜品选择:优先推广固定成本占比低的菜品(如蔬菜、凉菜),避免高耗时硬菜的小份化 [15] - 动态定价:小份菜定价需考虑固定成本,250克小份菜定价60-65元(对比500克大份100元)以维持毛利率 [16] - 套餐设计:推出"一人食"组合套餐,捆绑高毛利饮品或小食,提升整体利润 [16] - 点单引导:通过菜单提示和服务员推荐,鼓励顾客混合点选小份菜与招牌大份菜 [17] - 比例控制:保留经典大份菜,小份菜作为补充选项,避免菜单过度复杂化 [19] 经营效果评估维度 - 食材损耗对比:量化推行小份菜前后每月废弃食材的成本节省金额 [20] - 客单价变化:分析同类顾客(如两人用餐)在小份菜推出前后的平均消费金额变动 [20] - 单菜利润率:核算小份菜的实际成本(食材+人工+能源)与售价,对比大份菜利润水平 [20] - 翻台率影响:验证小份菜是否真正加速餐桌周转,以及新增客流能否弥补客单价下降 [22]
凭预制菜狂卖38亿,上市首日股价暴跌12%,绿茶餐厅能续命成功吗?
搜狐财经· 2025-06-03 22:20
公司上市表现 - 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但上市首日股价暴跌超12% [1] - 主要私募股东Panasoma出售5050.92万股股份,占股本总额7.5%,套现约3.49亿港元 [1] - 公司年销售额达38亿元,但需五次递交申请才成功上市 [1] 经营状况 - 2024年同店销售额整体下滑10.3%,增长完全依赖新开门店 [3] - 整体翻台率从2023年的3.3次降至2024年的3次 [6] - 人均消费从2023年的61.8元降至2024年的56.2元,但客流量反而减少 [6] - 单日翻台率4次是保本线,最高曾达7次,但目前仅3次 [7] 品牌与产品问题 - 品牌老化严重,无新爆款、无差异化心智、无流行元素 [5] - 社交媒体平台不再关注,既无高级感又缺乏辨识度 [5] - 招牌菜"绿茶烤鸡"翻台率曾达单日14次,至今仍是中国餐饮业标杆 [3] - 消费者吐槽"分量缩水"和"预制菜"问题,性价比下降 [9]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 - 2022年南京门店被曝后厨蟑螂横行,2023年杭州门店因使用过期酱料遭处罚 [9] - 合作的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高达205家,无自有产业和中央工厂 [9] - 上市募集资金的26.3%将用于建设自营中央食材加工设施 [9] 扩张策略 - 2021年起加速扩张导致品控失控 [9] - 未来三年计划再开超500家门店 [11] - 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门店越开越多但单店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11]
“装货”带火了Bistro
36氪· 2025-05-27 17:19
云贵川Bistro行业趋势 - 云贵川Bistro在2022年进入爆发期 上海 成都等城市门店数量年增长超过150% 部分品牌如"山野板扎"已成为现象级[6] - 小红书平台"云贵川Bistro"话题浏览量达1726.2万次 7.4万人参与讨论 美团/大众点评搜索"Bistro"显示单城超100家相关餐厅[7] - 该业态起源于法国街头餐馆 2015-2018年云贵川地方菜开始与西式场景结合 早期表现为"云贵川Brunch"形态[4] 消费行为特征 - 目标客群为20-35岁都市青年 人均消费约150元 消费者愿意为酸汤鱼(¥108)等招牌菜支付溢价 但会纠结4元柠檬水比价[2][11] - 00后消费者中近70%更愿为兴趣买单 "取悦自我"是核心动机 形成"体验>产品"的消费共识[16] - 消费者追求"安全地探索新鲜感" 既需地域饮食基因(如贵州酸汤鱼传统工艺) 又需创新元素(折耳根柠檬茶等)[19][26] 产品创新策略 - 构建完整风味体系:贵州酸汤鱼+四川麻辣兔头组合 木姜子油与折耳根DIY蘸水成为社交媒介 取代传统Brunch标准化酱料[5] - 菜品研发遵循"熟悉的陌生感"原则 保留云贵川经典美食(如薄荷炸排骨¥48) 同时融入怀石料理等跨界元素[14][19] - 推出3L装百香果酒桶等互动性餐酒 方言酒单(如"天胡""杠上花")融入四川麻将文化 提升社交属性[5][19] 场景化运营模式 - 环境设计融合"烛光+绿植+民族壁画" 光线昏暗到需开闪光灯拍摄 激发社交平台分享欲[11] - 打造"第三空间"概念:设置吧台独酌区 隔音商务包厢 爵士乐演出等场景 满足从闺蜜聚会到商务洽谈多元需求[21] - 通过蘸水配方交换等互动仪式 将就餐过程转化为社交货币 形成"吃完发朋友圈"的完整消费闭环[13] 行业潜在问题 - 部分门店过度追求"洞穴风"设计 导致高脚凳舒适度差 空间利用率低等实用性问题[24] - 存在"摆盘优先于味道"现象 网友吐槽酸汤鱼用袋装料 鸡枞菌为罐头产品 仅绿植保持鲜活[24] - 需平衡网红属性与餐饮本质 避免因过度依赖拍照场景而稀释菜品核心竞争力[24][27]
如果AI能创造足够的资源,那工作还是必须的吗?
虎嗅· 2025-05-27 14:32
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AI大语言模型技术更多影响脑力劳动,暴露度高的职业以程序性、规范性强的白领工作为主,如会计、审计、编辑等,暴露度低的职业主要是对人服务的蓝领职业如清洁工、搬运工等[2][62] - 研究采用AI暴露度指标,分析2018-2024年125万条招聘数据,将职业分解为具体任务并与AI能力匹配,计算出每个职业的AI大语言模型暴露度[1][41][56] - AI暴露度高的职业新增岗位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暴露度低的职业就业增长上升,整体劳动力市场呈负向趋势[63][71] AI技术发展阶段 - AI技术发展经历了从自动化到机器人时代,再到AI应用领域如自动驾驶,最后进入大语言模型时代[9][10][11][12] - AI技术趋势是从体力劳动解放到脑力劳动补充替代,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从专业领域到通用领域[14] - 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迅速,2022年后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聚焦这一最新技术进步[38] 行业影响差异 - 深度使用AI的用人单位在信息行业、专业性与商业服务行业、金融行业和制造业的AI相关职位招聘增长明显[30] - 医院和金融行业使用AI大语言模型作为辅助工具,但仍需专业人士判断建议,对"专业性"要求提高[80][81] - 制造业中机器人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但某些细微工作仍需人工完成,导致低技能任务化工作需求增加[107][108][109] 技能需求变化 - AI时代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情绪智力等技能需求下降最快,因AI在这些方面表现优异[75][76][77] - 专业性、管理能力、自我驱动力、解决问题和协作能力等技能需求上升[78][81][82] - 技能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对极高技能和极低技能职业需求增加,中等技能水平职业需求减少[103][104][105] 未来工作形态 - 技术进步对职业有"双刃剑"效应,既有毁灭性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性增强效应[85][88][89] - 未来工作可能出现两极化趋势和任务化趋势,中等技能工作区间缩小[98][103][110] - 个体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于AI无法完成的任务,提升工作效率和市场需求[96][97]
Airwallex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宁德时代最新市值为14699.22亿港元丨全球投融资周报05.17-05.23
创业邦· 2025-05-25 08:51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览 - 本周国内一级市场披露融资事件79个,较上周减少61个,其中37个事件披露金额,总融资规模45.99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1.24亿元人民币 [5] - 融资活跃度前三行业:智能制造(16个事件)、人工智能(10个事件)、医疗健康(5个事件) [7] - 人工智能行业融资规模最高达7.97亿元人民币,主要案例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魔法原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7] - 智能制造行业融资总额6.13亿元人民币,代表性企业「匠岭半导体」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专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 [7] 地区分布 - 融资事件集中在江苏(19起)、北京(12起)、广东(11起) [11] - 广东融资总额最高达25.01亿元人民币(6起披露事件),北京次之6.60亿元人民币(7起披露事件) [14] - 上海、浙江分别融资3.73亿、4.80亿元人民币 [14] 阶段分布 - 早期阶段(种子/A轮)占比最高达53个事件,成长期(B/C轮)22个,后期(D轮及以后)4个 [14] 国内大额融资事件 - 跨境支付技术服务商「Airwallex」完成F轮3亿美元融资 [17] - 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商「面壁智能」获B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茅台基金等 [17] - 高性能芯片研发商「本算力」完成Pre-A轮过亿元融资 [17] 海外大额融资及独角兽 - 美国AI数据安全平台研发商完成D+轮5亿美元融资 [20] - AI生物医药设计公司「Pathos」完成D轮3.6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6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 [20][21] - 员工奖励平台「Awardco」获B轮1.65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21] 国内IPO动态 - 本周4家企业上市,市值最高为「天工股份」146.33亿元人民币 [25] - 「宁德时代」香港上市募资353.31亿港元,最新市值1.47万亿港元,历史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摩根大通等 [26] 国内并购事件 - 本周完成8起并购,山东朗晖石油化学以10.91亿元人民币收购蓝帆投资52%股权 [29][30] - 环保企业「万德斯」被瑞源国际以4.13亿元人民币收购 [30] - 有色金属批发商「丰鑫源新材」以3.83亿元人民币被并购 [30]
揭秘餐厅免费茶水背后的隐藏收费:结账时每位加收服务费
搜狐财经· 2025-05-18 20:41
餐厅隐藏收费现象 - 餐厅提供的免费茶水可能并非真正免费 常在结账时以服务费形式向每位顾客收取额外费用 这种收费方式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金额可观 [3] - 服务费收取缺乏透明度 部分餐厅在菜单或账单上用极小字体标注 甚至不明确告知顾客 存在捆绑免费茶水与服务费的情况 [3] 常见隐藏收费套路 - 模糊标注策略 菜单标注"免费茶水"但账单显示"服务费"收费项目 未向顾客充分说明 [4] - 捆绑销售模式 将免费茶水与餐巾纸、餐具等服务强制绑定 变相收取费用 [4] - 自动添加隐性收费 结账时未经告知直接计入服务费 消费者被动支付 [4] 消费者应对措施 - 需仔细核查菜单和账单明细 确认每项费用来源及计算方式 [5] - 主动询问服务员收费项目细节 要求解释不明费用 [6] - 优先选择收费透明的餐厅 规避存在隐性收费风险的商家 [7]
5次IPO后初代网红餐厅终上市,但首日表现不佳
搜狐财经· 2025-05-16 15:03
上市表现 - 公司于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但首日交易表现不佳,股价平开后跳水,一度跌近7%,最终报6.75港元,跌幅6.12%,总市值45.46亿港元 [1] - 此次IPO是公司第5次冲击上市,2021年3月首次递交申请后经历数次招股书失效与重新递表,最终在2024年12月第5次递表成功 [1] - IPO引入正大食品、紫燕股份、卜蜂集团等8名基石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IT系统和营运资金 [1]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和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和3.50亿元 [1] - 2024年翻台率下跌至3次/日,较2013年的6-8次/日显著下滑 [2] 业务发展 - 公司2008年在杭州开设首家餐厅,截至2024年4月已开设489家餐厅,覆盖21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和香港 [2] - 2024年新开120家餐厅,计划未来3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和213家新餐厅 [2] - 早期凭借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爆款菜品成为初代网红餐厅,但面临定位模糊、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等挑战 [2] 行业挑战 - 公司面临预制菜争议,证监会曾就食品安全和预制菜占比进行问询,招股书显示与170多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 [2] - 行业分析认为上市首日表现不佳反映资本市场担忧,公司需改变"吃老本"现状以吸引新消费时代食客 [3]
深读100:新能源汽车安全红线拉紧!;用户对汽车需求发生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23:21
餐饮行业选址策略 - 餐厅选址需根据目标客群选择商圈并实地考察供需关系和配套设施 [1] - 评估店铺流量和基础设施是关键因素可尝试店中店模式降低风险 [1] 饮料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饮料行业价格带大幅下沉大品牌降价小品牌采取加量不加价策略 [2] - 品牌商需构建全价格带矩阵并通过创新应对新竞争周期 [2] 新能源汽车政策监管 - 工信部出手整治新能源汽车乱象规范智能驾驶宣传和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标准 [3] - 国家频繁出台政策保障安全车企开始反思行业安全问题 [3] 品牌营销效果评估 - 当前品牌营销形式如创意视频和品牌联名传播效果存疑与品牌主题关联性弱 [4] - 多数创意仅在营销网站可见实际价值低于投入成本 [4] 汽车消费需求变迁 - 中国用户汽车需求从解决出行问题转变为将汽车视为第三生活空间 [5]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 - 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呈现三巨头血拼态势模式壁垒高竞争者难以复制 [6] 语音直播市场发展 - 2025年语音厅直播市场规模近70亿元通过声音提供情绪价值满足虚拟陪伴需求 [7] 端游市场表现分析 - 《暗区突围:无限》上线后迅速占据Wegame双榜第一依托手游积累的市场口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