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广东:激活创新动能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川:全力推进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央视网· 2025-11-17 19:54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科学指南[1] - 四中全会指出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就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出系统部署[3] 广东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深圳汇聚全国70%以上的智能眼镜研发力量并在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布局领先科研力量[2] - 广东正推动全会精神进企业进科研机构让企业和科研人员深入领会精神以明确创新方向并优化创新服务生态[2] - 深圳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例如产自深圳的智能眼镜具备提词中英文即时翻译和导航功能[2] 四川省低空经济发展 - 四川把低空经济列入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目前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68条低空观光旅游航线47条[3] - 四川兴文县引入30多架无人机运输竹材解决效率低成本高难题使全县净增10万吨竹材经济效益增加5000万元以上[3] - 四川地域广高原丘陵山区众多发展低空经济需求迫切全会精神让其在十五五时期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向更明确[3]
单企最高奖励3000万!东莞低空经济资金资助申报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19:14
线上申报为期7天 后续将经多环节审核与公示拨付 本次申报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申报期为2025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24时。申报单位可登录"企莞家"企业 综合服务平台(输入网址https://zwfw.dg.gov.cn/dgecsp进入平台;或打开"广东政务服务网"选择"东莞 市",在首页点击"企莞家"平台入口进入平台),选择对应资助方向的13个申报栏目之一提交线上材 料。 11月17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东莞市低空 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明确围绕低空经济产业全链条设置13 个资助方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于11月18日至24日通过"企莞家"平台线上申报,可获相应资金支持,助 力东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低空经济企业开展适航取证资助标准,eVTOL航空器一次性奖励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 器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次性奖励30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获得奖励合计不超过 3000万元(同一型号仅奖励一次)。 13项资助覆盖产业全链条 申报企业需满足三项核心条件 据悉,此次专项资金申报是落实《东莞 ...
征地123万平方米!惠州这6个区域拟成片开发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18:48
开发方案概述 - 惠州仲恺高新区发布2025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共划定6个片区,涉及15个行政村,总开发范围面积122.7228公顷(122.72万平方米),拟征收地块面积93.9860公顷(93.98万平方米),占方案范围的76.58% [1][3][4] - 开发时序为2026-2027年,其中2026年计划完成土地征收21.5622公顷,2027年计划完成土地征收72.4238公顷 [3] 片区划分与规模 - 开发主要集中在水口片区和陈江片区,两片区开发范围面积均约为49公顷,沥林片区约13.1公顷,潼湖片区约6.8公顷,惠环片区约3.7公顷,潼侨片区约0.9公顷 [6][7] - 各片区拟征地比例不同,惠环片区比例最高达98.15%,陈江片区为81.00%,水口片区为71.90%,潼湖片区为81.75%,沥林片区为69.94%,潼侨片区为58.23% [6] 土地用途规划 - 开发用地分为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公益性用地面积37.7381公顷(37.74万平方米),占比30.75%,主要用于城镇道路、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8] - 非公益性用地面积84.9847公顷(84.98万平方米),占比69.25%,其中工业用地面积69.1万平方米,占比高达56.3%,住宅用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占比约8.8%,商业用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占比约4% [8] 产业发展导向 - 方案拟实施项目主要为产业项目,旨在壮大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支柱产业 [8] - 方案将保障落实新能源精密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产业项目 [8] 征地补偿标准 - 陈江街道、惠环街道、潼湖镇、潼侨镇、沥林镇的农用地综合地价补偿标准为8.33万元/亩 [9] - 水口街道的农用地地价补偿标准为8.48万元/亩 [9]
赵伟:“十五五”三大主线与超常规科技攻关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1-17 13:46
经济增长逻辑重构 - “十五五”规划标志着经济增长逻辑的重构,产业政策从优化传统产业转向“超常规”科技攻关,战略重心从重“量”转向求“质” [2][3] - 规划明确三大任务:厘清历史方位、更新形势判断、锁定增长底线,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 [4] - 外部环境研判调整为“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凸显复杂性和严峻性,同时内部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结构转型等挑战 [5] 经济增长基准目标 - 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2025-2035年间名义GDP年均增速需保持在4%左右 [6] - 实现人均GDP翻番需要同期名义GDP增速达到3.9%左右,若人均GDP目标为2万-3万美元,则经济增速需保持2.8%-6.6% [6][7] 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 - 产业布局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首位,巩固矿业、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并规划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 [7] - 制造业发展战略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调整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强调质量提升比规模扩张更重要 [8] - 科技创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将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8] 服务业与内需潜力 - 中国服务业存在显著结构性缺口,2023年居民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为45.2%,低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56%-66%),潜在缺口近3万亿元 [9] - 服务业投资与增加值走势背离,投资缺口约为1.5万亿元,揭示巨大发展潜力 [9] - 扩大内需方案包括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落实带薪错峰休假,以及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 [9] 财税金融改革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要求于2029年前全面完成,涵盖经济体制、科技人才、绿色转型等15个关键领域 [10]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改革重中之重,从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三方面系统推进 [11] - 绿色转型目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政策思路转向“碳排放双控” [11][12]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 地方财政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地方广义财政收支差达到-15.4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后仍有5.2万亿元资金缺口需依靠新增债务弥补 [13] - 财税改革将聚焦科学界定央地事权,将部分事权上移至中央,同时加快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以拓宽地方税基 [13]
中东欧党政代表组团前来,为何看好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1:50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自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8.8%,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7.4%,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 [2] - 中东欧国家被视为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关键桥梁,双方有意将长期友谊升级为前瞻性经贸合作机制 [4] - 波兰因其位于欧洲中心的地位,与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具有类似市场地位,开放合作对中欧意义重大 [5] 中欧班列与物流枢纽价值 - 中欧班列因成本相对低廉、时效优势明显,成为重要物流通道 [5] - 一家成都跨境电商公司利用波兰作为集货地,其欧洲业务自此增长10倍有余 [5] - 成都的枢纽价值被中东欧国家代表捕捉,其地理位置有利于合作 [5] 绿色能源合作机遇 - 能源问题是欧洲热点,中东欧能源投资潜力巨大,成都可吸引相关合作 [6] - 中东欧在绿电使用上前景广阔,中国的相关技术、产品及机制有望向中东欧复制 [6] - 斯洛文尼亚绿地面积占全国七成,与成都的“公园城市”发展经验有共同基础 [6] - 东方氢能产业园的氢能发电从实验室向产业端落地速度令专家印象深刻 [6] 智能制造与未来产业合作 - 中东欧国家在传统工业领域优势明显,绿色化、数字化转型需求强,与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创新能力形成互补 [7]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处于产业化初期的领域在成都已有应用,代表在参观沃飞长空后感受深刻 [7] - 合作价值体现在中东欧国家擅长制造,而中国擅长创新,双方可共同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探路 [7]
热词看未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华网· 2025-11-17 10:05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被确立为培育壮大的重点方向,旨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9]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8% [1] - 政策部署聚焦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具体领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 [4] - 行业已取得显著成果,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4] - 国内累计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4]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 政策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7] - 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近1万亿元 [7] - 预计到2025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2.95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7% [7] - 未来10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增规模预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9]
硬核科技实力让龙华区成功C位出圈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07:05
高交会龙华展区核心展示 - 龙华展区以“智聚龙华、数创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3][4] - 展区特色为“虚实融合、互动体验”,重点展示技术攻关、产业落地与城市赋能方面的突破 [4] - 龙华区机器人“天团”及无人机组团登场,硬核科技实力成为全场焦点 [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成果 - 乐聚的Kuavo(夸父)智能机器人展示灵活行走、精准抓取能力,具备多模态感知与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是全球交付数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6] - 启迪知行的GeneoX智能巡机器狗模拟园区巡检,支持多品牌机器狗接入与边缘AI增量学习,推动具身智能集群协同 [6] 低空经济领域成果 - 大漠大智控的无人机V4系统全球首创“机巢式自动快充+全程自动化表演”,搭载智能降落伞,安全可靠性接近99.999% [6] - 美团第四代无人机具备冗余设计、六向感知与三级安全保障,实现复杂天气下稳定配送,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超67万订单 [6] 医疗健康与其他科技领域成果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研发手机端实时动作捕捉康复系统,以低成本实现高精度居家康复训练,已在骨科术后等场景应用 [7] - 科思明德医疗的消化内窥镜具备一键自动调焦、145倍光学放大与20万次变焦耐久性,攻克传统内镜弯曲易失焦难题 [7] - 展区同时展示创想三维极速3D打印、鸿小咖纯血鸿蒙自助咖啡机、海辰储能千安储能电芯、华宝能源光充户外电源、捷顺科技AI停车平台、深算院崖山数据库系统等产品 [7] 龙华区科技创新实力 - 龙华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4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增至2940家,总量均排名全市前三 [9] - 国家级孵化器增至3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增至47家,新增各类创新载体58家、增长20% [9] - 新增专利授权量超2.6万件、PCT国际专利455件,各类人才总量超90万人 [9] 龙华区经济发展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龙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7.114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9] - 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 [9] - 数字经济产值突破6500亿元,实现从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从数字经济“先行区”向“核心区”的跃升 [10]
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提速
证券日报· 2025-11-17 01:22
行业政策与标准建设 - 深圳市正式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2.0及标准化路线规划》,采用“纵向三层+横向两翼”立体化设计,构建A—H八大子体系,突出体系化、协同化、动态化特点,完成从结构设计到实施路径的整体升级 [1][2] - 国内多地如重庆市、上海市均已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标准体系路线规划,旨在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 [1] -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明确,工信部等多部门2024年3月发布方案支持低空智联网技术和标准探索,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11月提出推动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3] 行业发展阶段与竞争格局 - 行业已进入发展关键期,率先搭建科学合理标准体系的地区将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1] - 国内推动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主要有两种:单点突破针对特定领域出台标准,或多点突破同时针对多个领域发布综合性标准群 [1] - 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收敛,标准体系需保持开放性以容纳技术创新,同时设立底线避免无序竞争 [3] 标准体系内容与产业基础 - 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基地平台、网络与设备、应用四大领域 [1] - 发布综合性标准体系的地区通常拥有较强产业基础,表现为相关企业数量多、产业规模可观、基础设施成熟度高、应用场景丰富 [2] - 缺乏统一标准体系使行业长远发展面临安全风险、市场壁垒等一系列挑战 [2] 标准体系建设模式 - 国家层面侧重于提供框架性指导,相关内容多散见于政策文件或法律规范中 [3] - 地方层面侧重于实践探索与政策支持相结合,相关内容通常单独成文、成册 [3] - 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将地方典型经验做法推广为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以促进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4]
国常会部署“促消费稳投资”,新一轮降准降息有望实施
第一财经· 2025-11-16 23:48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宏观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3] - 经济运行面临风险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宏观政策持续发力[7] - "两重"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11] - 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13]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 -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9月放缓1.6个百分点[3] -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较9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3] -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3] - 1~10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8] 生产端结构性亮点 - 1~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7] - 智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1.1%,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增长12.3%[7] - 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发展潜力巨大[7] - 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7] 需求端消费特征 -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服务零售额增长5.3%[7] - 服务消费增长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7] - 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8] - 即时零售交易额和直播电商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8] 投资状况分析 - 投资连续两个月出现历史罕见的累计同比负值[9] - 由于前10个月PPI累计为-2.7%,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正增长[9] - 房地产投资占比较高,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明显[8]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影响投资决策[8] "两重"建设政策部署 - 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11] - 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领域[11] - 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拨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11] - 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11] 消费升级政策导向 -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14] - 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凸显[14] - 通过创造优质供给激发和满足多元化新需求[15] - 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营造诚信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15] 政策工具与措施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12] - 盘活使用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12] - 促进民间投资的13条举措出台,提振民营经济积极性[12] - 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5]
打造“低空大脑” 亮出“软体移植”
深圳商报· 2025-11-16 01:30
文章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蓝图加速向实景落地转化,但产业仍需克服基础设施滞后、应用场景不足及盈利路径待解等挑战,行业通过技术攻坚、跨界融合与政策资本赋能推动产业行稳致远 [2][3][7][8]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低空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截至2024年全国建成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无人机航线超440条,通信、导航、监视等新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各平台难以互联互通 [3] - 深城交联合IDEA研究院打造深圳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作为城市“低空大脑”接入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及运营商通感基站数据,实现低空飞行物精准监视,系统于今年3月上线试运行,今年前8个月深圳无人机载货飞行架次达54.8万架次(同比增长57%),直升机载人飞行架次达2.1万架次(同比增长20%) [3][4] - 哈深智新推出低空数智飞行服务平台(HITS),集成空域管理、航线规划、飞行审批等全流程功能,平台单月飞行管理量突破1.5万架次,中科星图低空产品已实现线下签约近20城、线上服务70余城的市场布局 [4] 技术跨界融合与场景突破 - 低空经济爆发依赖跨产业技术平权与生态重组,企业通过跨界融合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与应用场景局限 [5] - 航天氢能科技推出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航鸢”,续航时间达5小时(为锂电无人机两倍),单架次可覆盖100公里海岸线巡检,支持1-4分钟极速加氢,并在-30℃至50℃超宽温域稳定运行 [5] - 万勋科技将软体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低空领域,研发具备Pliabot®柔韧技术的空中柔韧机器人,使无人机具备精准抓取、接触检测等类人化交互能力 [5] - 茂松科创提供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应用解决方案支持飞行器轻量化,深圳英武智能推出S-ZERO“飞行单车”,整机重110公斤,支持2分钟换电、续航30公里,噪音低于65分贝,计划在成都东部新区量产 [6] 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 - 低空经济被首次列为“十五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展重心从“积极培育”转向“培育壮大” [7][8] - 2024年上半年低空经济产业披露融资事件194笔,总融资额263.31亿元,融资事件和融资额同比增长21.25%和4.47%,沃兰特近两年完成7次融资,近期B+轮融资数亿元用于VE25型eVTOL适航认证及量产 [7] - 资本投资逻辑从“概念炒作”转向“技术验证”和“商业模式验证”,重点布局有明确收费路径和场景闭环的细分赛道 [8] - 国家发改委预测低空经济2025年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值达3.5万亿元,2030年突破20万亿元,2035年预计突破万亿美元规模,深圳计划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开通1000条以上商业航线,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