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税金融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建议稿的十大信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10-29 00:03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贾东旭 报告正文 事件: 10 月 28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建议》客观分析我国未来五年的风险挑战,并在主要目标中突出经济总量、结构优化与安全底线 外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删除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表述,更突出"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同时指出我国仍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 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 相较于五年前,本次《建议》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调整为"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进一步凸显外部 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但《建议》同时指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我国具备主动应对的能力。 内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在客观分析当前有效需求、国内大循环、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问题的同时,也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制度优势。 与 2020 年相比,本次《建议》所关注的重点,从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转向需求不足、结构转型等现实挑战,如"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新旧动能 转换任务艰巨;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 ...
“十五五”建议稿的十大信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28 21:54
经济形势研判 - 外部环境研判删除“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表述,更突出“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并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调整为“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3] - 内部经济形势关注重点从改革与创新转向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等现实挑战[3] - 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制度优势,具备主动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能力[3] 主要发展目标 - 总量目标明确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目标强调“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和“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4] - 新增安全维度目标,提出“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4] - 设定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期目标[9][11] 现代化产业体系 - 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现代化产业体系首位,强调通过提质升级巩固矿业、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全球竞争力[5][12] - 规划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六大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5][12] - 提出服务业要“扩大开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适度超前”[5][12] 科技创新 - 将科技现代化定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6][13] - 提出“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6][13] - 进一步强调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6][13] 扩大内需 - 消费领域通过“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落实带薪错峰休假”等方式激发消费潜力[5][16] - 投资领域着眼于“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并注重“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5][16] 深化改革 - 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仍是重点,提出从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三方面建设[7][16] - 财税改革聚焦可持续与效率,提出“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7][17] - “金融强国”目标再度提及,强调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7][17] 民生保障 - 就业方面提出“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重视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强调“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8][27] - 房地产方面提出“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8][27] - 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7] 绿色发展 - 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8][28] - 提出“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目标[8][28] - 明确“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8][28] 高水平开放与区域协调 - 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17][23]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19][21]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