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高清视频显示
icon
搜索文档
征地123万平方米!惠州这6个区域拟成片开发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18:48
近期,惠州仲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惠州市惠城区2025年度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方案(第三批)》的公示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意见稿显示,本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共划 定6个成片开发片区,共涉15个行政村,拟征收地块面积为122.7万平方米。 意见稿指出,本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通过对零散、低效利用土地的整合与统一规划,有助于弥补公共设 施短板。本次成片开发拟安排项目主要为工业、居住和商业项目。通过本次成片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化 发展,加快惠城区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发展。 | 片区名称 | 成片开发范围面积 | 拟征收地块面积 | 拟征地比例 | | --- | --- | --- | --- | | | (公顷) | (公顷) | | | 片区名称 | 成片开发范围面积 (公顷) | 拟征收地块面积 (公顷) | 拟征地比例 | | --- | --- | --- | --- | | 水口片区 | 49.0692 | 35.2826 | 71.90% | | 陈江片区 | 49.1032 | 39.7735 | 81.00% | | 惠环片区 | 3.7470 | 3.6777 | 98.15% ...
光明区发布五大标杆企业榜单
搜狐财经· 2025-11-15 03:08
活动概况 - 光明区举行第七届"深圳企业家日"主题活动 活动包括"秋明茶话"分组圆桌交流和企业家大会 并发布五大标杆企业榜单 [1] 政企互动与企业服务 - "秋明茶话"分组圆桌交流环节打造轻松沟通空间 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代表围绕光明科学城发展和企业合作机遇进行交流 [2] - 光明区全力打造"最光明"企业服务 涵盖健全服务体系、紧密链接平台、空间保障、精准金融服务和贴心人才服务 [3] - 光明区选派588名干部挂点服务3927家企业 累计走访服务8786家次 收集解决诉求1452条 [5] - 光明区加快构建"1+6+N"企业服务队伍体系 并推出"1+1+6"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 [5]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 - "十四五"以来光明区GDP年均增长10% 突破17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 [7]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 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 [7] - 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估值突破480亿元 智能传感器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7] - 全国工业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20位 拥有35家上市公司和1063家专精特新企业 [7] - 区内有2275家国企和国高企业 10万余家企业扎根发展 [7] 企业标杆与企业家精神 - 发布光明区标杆企业五大榜单 包括2025年新增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9] - 榜单还包括31家独角兽企业(含潜在及种子企业)、12家瞪羚企业和10家光明区数字化智能工厂示范项目 [9] - 企业家代表分享创业历程和行业洞察 强调永不服输、敢于挑战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9] 科学城发展与创新机遇 - 光明科学城跃居全国科技城百强榜第七位 拥有全球最大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和首个综合性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 [11] - 南科大高等研究院等重点科研平台集聚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深圳理工大学蓬勃发展 [11] - 各类院士、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人才人数相比三年前分别增长59倍、25倍、19倍 [11] - 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将产出更多前沿应用成果 为企业提供与顶尖科技资源对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的机会 [13] - 活动主题为"益企同心 光明向前" 旨在汇聚企业家力量助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3]
当光明“最强合伙人”!五大标杆企业榜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1-06 05:32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益企同心·光明向前”,是光明区第七届“深圳企业家日”主题活动,包含“秋明茶话”分组圆桌交流和企业家大会等环节 [1][17] - 活动旨在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增强企业家归属感,汇聚力量共同助力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17] 政企互动与营商环境 - “秋明茶话”分组圆桌交流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创新举措,为企业与政府部门代表提供了轻松真诚的交流空间 [1][2] - 光明区全力打造“最光明”的企业服务体系,包括健全的服务体系、紧密的链接平台、坚实的空间保障、精准的金融服务和贴心的人才服务 [4] - 今年以来,光明区选派588名干部挂点服务3927家企业,累计走访服务8786家次,收集解决诉求1452条 [4] - 光明区正加快构建“1+6+N”企业服务队伍体系,并将推出“1+1+6”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 [4]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 - “十四五”以来,光明区GDP年均增长10%,突破1700亿元大关 [8]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 [8] - 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估值突破480亿元 [8] - 智能传感器产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工业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20位 [8] - 目前拥有35家上市公司,1063家专精特新企业,2275家国企及国高企业,10万余家企业扎根发展 [8] 企业标杆与创新动能 - 大会发布了光明区标杆企业五大榜单,包括2025年新增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2] - 榜单还包括31家独角兽企业(含潜在及种子企业)、12家瞪羚企业以及10家光明区数字化智能工厂示范项目 [12] - 一家企业代表分享其人工真皮产品已做到国内市场占有率70%以上 [6] 科学城发展与未来机遇 - 光明科学城跃居全国科技城百强榜第七位,拥有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究设施、首个综合性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重大平台 [15] - 南科大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平台持续集聚 [15] - 各类院士、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人才人数相比三年前分别增长了5.9倍、2.5倍、1.9倍 [15] - 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将产出更多应用性前沿成果,为企业提供与顶尖科技资源零距离对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的机会 [13][15]
从“制造”到“创造”:广东民企以科技创新奋进“十五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0:49
会议核心观点 - 广东省民营企业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为全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并注入信心 [1] - 企业家一致表示要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 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视源股份累计授权专利超过10,000件,持续投入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等研发,并在知识城打造新一代智能工厂标杆 [1][3] - 嘉元科技拥有授权专利434项,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致力攻克高强高抗拉锂电铜箔等“卡脖子”技术 [1][3] - 阿道夫拥有250多项专利,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投入超10亿元建设“三园一院一室”产学研体系,通过链式攻关打破国际原料垄断 [1][4] - 金利来集团累计获得84项专利权,并积极布局绿色发展方向,创新应用可持续面料和包装 [4] - 阳江十八子集团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致力于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 [4]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布局 - 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视源股份推出的四足机器人在广交会上吸引各国采购商 [5] - 嘉元科技在巩固铜箔主业基础上,拓展AI算力、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6] - 瑞民健康产业集团聚焦智慧医疗、数字医疗,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6] - 万科从“三好住宅供应商”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业务延伸至物流、商业、长租公寓等领域 [6] 制造业当家与产业链建设 -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明确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7] - 阳江十八子作为省五金刀剪产业链主企业,带动300余家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7] - 视源股份作为省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链主”,致力于助力广东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 [7] - 广东远光投资集团强调广东拥有大批规模以上优质制造企业,具有突出创新能力与供应能力 [7] 产业发展建议 - 曾智明建议在“十五五”期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民营企业从“替代”向“创造”升级 [2] - 蔡仲光建议政府支持本土制造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适当提高广东企业及民营经济主体的参与比例 [8] - 廖平元建议加大对生态发展区政策帮扶,规范各级政府的企业优惠政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 [9] - 史浩天建议深化国际医疗合作培育健康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在数字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攻关,通过“互联网+医疗”打破地域壁垒 [9] - 李志珍建议在珠三角打造3-5个千亿级美妆产业带,出台产业生态园区建设指引,明确“国货美妆品牌培育工程” [10][11]
最高每人奖10万 深圳发布“人才召集令”
南方都市报· 2025-10-30 16:47
产业人才需求信号 - 深圳发布第三批9个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 涉及超高清视频显示 智能传感器 机器人 高性能材料 前沿新材料 高端医疗器械 大健康 细胞与基因等领域 [1] - 自2024年7月发布首批清单以来 深圳已累计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19个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 [1] - 深圳已启动第四批清单研究 涵盖数字创意 现代时尚 高端装备与仪器等9个重点产业 力争第四季度发布 2025年实现"20+8"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全覆盖 [3] 岗位清单编制特点 - 清单编制首次把高端性与紧缺性相结合 聚焦重点产业需求 企业市场需求和人才需求 [2] - 编制过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大数据分析 算法模型 建立九宫格和岗位画像四步走 [2] - 率先采用岗位画像评价方式 以岗位薪酬加学习经历或工作履历作为人才画像判断依据 将薪酬作为市场评价的刚性标准 [2] - 岗位画像由相关行业协会 头部企业代表和领军人才研究讨论形成 并将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和持续更新 [2] 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新引进1名清单内高端紧缺类人才 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一次性奖励 [3] - 新引进清单内较高端紧缺类人才 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一次性奖励 [3] - 同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年获高端紧缺岗位清单人才引进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3]
深圳发布9个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
新浪财经· 2025-10-29 12:06
产业人才需求 - 深圳市发布第三批重点产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涵盖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高性能材料、前沿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细胞与基因等9个产业 [1] - 此次发布旨在助力深圳市重点产业招才引智,明确释放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信号 [1] - 自2024年7月发布首批清单以来,深圳已累计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9个重点产业的高端紧缺岗位清单 [1]
TCL科技等新设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私募创投基金,出资额20亿
企查查· 2025-10-28 13:53
基金设立概况 - 深圳市九天智城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近日成立 [1] - 基金出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1] 出资方信息 - 该基金由TCL科技(证券代码:000100)共同出资 [1] - 出资方还包括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等 [1]
深圳市以高标准引领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7 16:49
行业标准制定 - 在深圳举行《虚拟制作用LED显示屏规范》行业标准启动会,旨在以高标准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虚拟制作技术正深刻改变影视、广电、演艺等内容创作模式,LED显示屏作为核心载体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面临标准缺失导致的产品性能不一、接口不兼容等问题 [3] - 启动行业标准制定是推动产业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飞跃”的重要举措,深圳作为全国产业高地将牵头推动此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3] 标准认证体系拓展 - 会议同步发布Audio Vivid音视频设备、HDR Vivid显示设备的深圳标准认证目录及评价细则,体现“深圳标准”体系在前沿视听领域的持续拓展 [3][5]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主要牵头单位之一,将全程深度参与标准的研制、评审与宣贯工作,确保标准兼具技术先进性与产业适用性 [3] 企业参与与产业生态 - 洲明科技作为主要牵头单位之一,表示将开放自身实践经验与技术积累,积极投身行业标准编制工作,与业界共同构筑健康规范的产业新生态 [5] - 会议举行了《虚拟制作用LED显示屏规范》行业标准编制启动仪式及Audio Vivid、HDR Vivid设备认证目录发布仪式,展现深圳在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的引领作用 [5]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通信技术工程师尤为稀缺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06
文章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正式发布,旨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1] - 该目录深度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反映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程度 [1] - 目录发布将对广东制定产业人才政策,引导人才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流动起到积极作用 [1] 人才紧缺产业集群 - 人才紧缺程度排名靠前的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1] 产业需求最高岗位 - 产业需求程度最高的岗位有通信技术工程师、医疗器械研发员、光伏系统工程师、Java工程师 [1] -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迅猛,通信技术工程师尤为稀缺 [1]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45
文章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旨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1] - 目录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 反映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岗位需求程度 [1] - 目录发布对广东制定产业人才政策 引导人才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流动将起到积极作用 [1] 目录结构与内容 - 目录分为产业人才需求和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两类 包括一个总目录和9个珠三角城市分目录 [1]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紧缺程度排名靠前的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等 [1] - 产业需求程度最高的岗位有通信技术工程师、医疗器械研发员、光伏系统工程师、Java工程师等 [1] -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迅猛 通信技术工程师尤为稀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