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

搜索文档
西江集团成功发行3亿元公司债券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20:49
债券发行情况 - 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3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1] - 债券期限为3+2年 票面利率2.3% 全场倍数2倍 [1] - 发行价格低于同期债券估值23BP 创广西区域同级别私募债历史新低 [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 注册资本57.06亿元 信用债存量72亿元 其中公司债17亿元 [1] - 业务范围涵盖港口 物流 工贸 能源 建设开发 船闸 金融等板块 [1] - 主要负责西江黄金水道航电枢纽 船闸 航道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经营管理 [1] 区域战略地位 - 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云贵 广西和粤港澳 属于国家"两横一纵两网"水运主骨架 [1] - 公司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高效衔接平陆运河构建现代水运物流体系 [2] - 持续助力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 市场评价 - 主承销商财达证券认为本次发行体现公司综合实力 优化品牌形象 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一季度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3%泰州企业坐享“家门口就是国际港”
新华日报· 2025-06-04 07:24
硫酸铵出口与港口吞吐量 - 江苏江农新材料有限公司1-4月发货硫酸铵20万吨 全年目标90万吨 同比增长10% 产品主要出口南美洲 大洋洲 东南亚等地 [1] - 泰州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2亿吨 居全省第2 全国第11位 一季度吞吐量1.05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11.1万标箱 同比增长4.3% [1] - 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一季度航线箱量同比增长30.89% 日韩航线加密至每周一班 预计商品箱业务全年贡献吞吐量1.5万标箱 [1] 危险货物作业与航线拓展 - 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获批9类危险货物作业许可 包括锂电池 氢氧化钴 干冰 可定片等 为药品进口企业提供物流保障 [1] - 公司通过加密日韩航线频次和开发新客户提升运营效率 其中商品箱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1] 集装箱码头运营突破 - 姜堰优力博集装箱码头3月作业量首次突破5000标箱 达5253标箱 创历史新高 其中国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ICT)贡献41.63%箱量 [2] - ICT项目有效提升物流效率 使泰州企业享受"家门口就是国际港"的便利 [2] 海外工程建设进展 - 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承建塞尔维亚国家足球场项目 钢结构总用量1.26万吨 首批发运构件1340吨 采用海运方式运输 [2] - 项目采用"设计+制造+安装"一体化模式 加工周期仅一个月 运用BIM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协同 [2] 港口发展战略 - 泰州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重点发展大健康 海工装备 高技术船舶等地标产业 布局新材料 新能源 新智造等新兴产业 [3] - 交通运输部门将实施集装箱船舶免收过闸费和优先过闸政策 计划提升5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占比 服务两个百亿级项目 [3]
“川货出川”“蓉品出海”再添新通道 成都国际铁路港开通“蓉深港图定班列”
搜狐财经· 2025-05-29 23:06
物流通道建设 - 首趟"蓉深港图定班列"从成都启程 装载电子配件、电视机配件等货物 全程仅需2天直达深圳盐田港 3天至香港葵青港 后续可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班列实现成都与盐田港、葵青港两大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紧密联结 为成都外贸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低碳出海通道 [1] - "蓉深港班列"5月10日实现常态化开行 采用"定点、定线、定车次"模式运营 成都至盐田港运输时间从6天缩短至2天 [2] 区域战略合作 - 成都、深圳和香港三地签署两项战略合作协议 包括《"蓉深"陆港战略合作声明》和《"蓉深港"海铁通道战略合作声明》 [1] - 合作协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联动和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三方将共同打造稳定畅通、绿色高效的"黄金出海通道" [1] - 盐田国际内陆港(成都)正式揭牌 这是盐田港第18个内陆港 将持续助力成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动和贸易往来 [2] 物流效率提升 - 班列大幅提高成渝地区货物出口效率 可经盐田港通达欧美市场 或借道葵青港发往世界各地 [2] - 成都内陆港启用将实现成都国际铁路港与沿海港口"两港如一港"的高效协同 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2] - 项目推动成都陆港与深圳、香港海港在运营管理、港口资源、物流信息等方面全方位互联互通 [2]
向海图强 另一个山东正在崛起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21:15
山东港口建设与物流网络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2] - 2024年山东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400万标准箱,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2] - 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总进度达93%,设计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堆场面积新增125万平方米 [6] -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五年间新布局建设内陆港39个、新开通班列40条,内陆港累计达54个、班列达104条 [7][8] - 山东港口航线总数达360余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8] 海洋经济发展与科技产业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同比增长6.1%,超过同期GDP增速5.7% [3][15] - 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23年18.8%提升至2024年23.9%,拉动地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3][15] - 山东省拥有全国约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和1/3海洋领域院士 [10] - "十三五"以来山东海洋领域1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该领域40%以上 [10] - 2024年山东省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通过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65个,占全国21% [14]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15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增幅明显高于GDP增幅 [3][12] - 山东省实施《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布局5大创新行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 [13] - 2024年山东省11个传统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751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增加值6249.3亿元 [14] - 青岛成立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征集科技成果800项、研发项目200个加速海洋科技转化 [13]
首次全列重箱满载回程!“烟淄双向物流大通道”提能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5-26 15:49
物流通道运营 - 烟淄双向物流大通道首次实现全列重箱满载回程,标志着回程货源进一步丰富和客户朋友圈扩大 [1] - 通道自2021年运行以来累计正向发运800余列次,运量超110万吨,新增原盐货种并完成"散改集"发运近8万吨 [5] - 回程累计发运230余列,总量超6000吨,且品类和数量持续增长 [5][6] 市场营销策略 - 公司将回程货源开拓作为重点任务,通过密集走访客户和深入市场调研挖掘运输需求 [3] - 营销人员精准分析企业需求,定制专属方案,将传统运输通道升级为产业协同平台 [3] - 通过推介"通道+海铁多式联运"模式,成功破除部分企业对传统物流路径的依赖 [3] 运输数据 - 本次回程班列发运124TEU,货物总重量达1500余吨,主要为成品纸及周边企业产品 [3] - 货物利用腾空空箱在淄博完成装载后返回烟台港,再通过船舶发往国内外市场 [3] 战略意义 - 通道建设为鲁中半岛物流网络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 通道以更强劲姿态为山东港口"三大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6]
市领导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专题调研全市物流口岸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5-24 12:03
物流口岸工作调研 - 长沙现有17个口岸功能平台 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统筹物流产业 国际通道和口岸经济发展 [1] - 霞凝港水运口岸是全国内河36个主要港口之一 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1.86万标箱 [1] - 中欧班列(长沙)累计发运超5500列 湘通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区是其运行核心区域 [1] - 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加大产业支持力度 重点关注口岸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及口岸经济发展 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化港口 [1] - 要推动开放通道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以产业牵引带动物流发展 以现代物流夯实产业支撑 [1] 医药供应链调研 - 德荣医疗为全国100家以上医院提供数智医药供应链服务 [2] - 德荣医疗专业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智慧仓库已实现立库先进 柔性 灵活 高效作业 [2] - 要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平台建设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2] - 要加强产业链重点品种研发 培育 宣传 推广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2]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五年进出口超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5-22 14:33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表现 - 五年累计进出口货值达1 05万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22% [1] - 2024年前4个月进出口1026 2亿元 同比增长16 1%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4月保税中转车辆监管量超1万辆 同比增长近3倍 [1] 监管模式创新 - 首创"径予放行"模式使汽车提发货最快仅需2小时 适用口岸已扩展至外高桥港区和浦东机场 [1] - "沿海捎带"业务2024年一季度受理2664票 2 7万标箱 同比分别增长54 1%和84 2% [2] - "联动接卸"模式使洋山港与芜湖港运输时间缩短至48小时 节省50%时间 [2] 物流成本优化 - "联动接卸"模式下出口每标箱节约400元 进口每标箱节约200元 [2] - 该模式已连接长三角14个港口 每年吸引超50万标箱至上海港中转 [2] 保税业务发展 - 航空产业链形成"保税+"生态圈 涵盖复合材料加工 发动机组装维修等 [3] - 创新"一物一码"系统实现二手汽车保税维修 2024年保税维修贸易额17 22亿元 同比增长超两倍 [3]
“丝路海运”首趟“一箱制”海铁联运专列从厦门开行
新华网· 2025-05-17 09:50
行业动态 - "丝路海运"首趟"一箱制"海铁联运专列从厦门海沧站启程直达龙岩蛟洋站 装载78个标准集装箱和2145吨非洲进口铜精矿 [1] - "一箱制"模式实现全程不换箱、不开箱 提升海铁联运效率和成本管控水平 [1] - "丝路海运"平台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座港口 [1] 运营模式创新 - "一箱制"专列采用中国铁路装载加固标准 到港后仅查验电子锁无需开箱验货 [1] - 货物运抵目的地后由海关抽检 全程"一箱到底"压缩待检和换箱时间约一周 [1] - 企业仅需向铁路部门一次性申报即可发运 简化多环节材料提交流程 [1] 经济效益 - 单箱物流成本节省约500元 运输周期缩短约60% 货损率降低约80% [2] - 非洲铜精矿运输时间从15天缩短至6天 总体物流成本降低10% [2] - 新模式预计全年可为企业节省百万元成本 [2] 市场表现 - 1至4月福建省海铁联运集装箱量达69715标箱 同比增长14.8% [2] - "一箱制"专列为铁路、港口、海关深化合作的创新成果 [2] - 新模式为企业物流降本增效提供示范案例 [2]
5G技术赋能工业互联网实现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5-16 09:03
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 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正通过5G网络重构工业生产范式 [1] - 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数字智造的跨越式突破 [1] 生产流程优化 - 钢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5G专网实现炼钢炉、轧机等核心设备云端连接,每秒百万级数据点实时采集与传输 [3] - 5G网络1毫秒级时延特性使远程操控中心对高温炉膛进行毫米级精度动态调控,吨钢能耗降低8%,产品不良率下降至0 3‰ [3] - "数字孪生+实时控制"模式推动生产过程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3] 产业协同与供应链重塑 - 港口集团5G智能物流系统连接岸桥起重机、无人集卡等设备,单船作业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36小时,年吞吐量提升40% [3] - 平台接入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共享订单、库存等数据使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60%,库存周转率提高25% [3] - "端到端"数字化协同推动产业链从线性结构向网络化生态演进 [3] 创新应用与新业态 - 汽车工厂5G全连接工厂部署3000余个5G终端节点,实现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智能协同 [5] - 5G+机器视觉系统实时检测0 1毫米级焊缝缺陷,准确率达99 99% [5] - 5G+AGV系统使定制化车型生产周期缩短30%,订单交付周期从45天压缩至18天,市场响应速度提升150% [5] 规模化应用挑战 - 工业级5G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90%,但单套设备改造成本仍达数十万元 [5] - 不同行业对网络时延、可靠性要求差异显著,需建立分业分级技术规范 [5] - 工业控制系统与开放网络深度融合对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5] 政策与未来展望 - 中国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计划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20个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6] - 5G-A、工业大模型等新技术突破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演进 [6] - 5G技术驱动的工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 [6]
“四港”通江达海,“三区”连接八方
齐鲁晚报· 2025-05-16 05:28
济南"四港三区"枢纽建设进展 - "四港三区"空间布局包含济南国际机场、济南东站、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小清河济南港四大交通枢纽及临空经济区、东客站—济钢片区、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地区三大片区 [2][3] - 该区域已实现"公铁空水"四式联运联动发展,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加并开拓跨里海、老挝等新通道,国际航线新增至泰国普吉岛等4条客运线及济南-多哈-伦敦货运线 [3] -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中T2航站楼达60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38万平方米,升级后将满足年5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和52万吨货邮吞吐量 [4] - 小清河济南港通过河海直达运输与多式联运提升运力,济南东站启用13座站台27条铁路线后将支撑山东城际铁路网50%运力 [4][6] 枢纽经济产业集聚效应 - "四港三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临空经济区聚焦航空物流与高端制造,东客站片区发展总部经济,董家枢纽区培育跨境电商等产业 [6] - 区域现有34个物流项目总投资326.1亿元,占全市现代物流网项目总数51%和投资额50%,聚集42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及19个物流园区 [6][7] - 规划物流用地面积18.17平方公里,2024年重点推进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流入与城市功能升级 [7][8] 国家战略定位与区域协同 - 济南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为全国少有的"双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6] - 通过加密中欧班列线路、开拓日韩东南亚全货机航线、提升小清河运力等措施,强化沿黄陆海大通道支点作用 [10] - 借鉴郑州航空港多式联运、重庆信息平台协同等经验,优化枢纽协同效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