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搜索文档
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有了“北京模式”
北京晚报· 2025-09-13 14:4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机制 - 北京市正式发布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工作机制 聚焦创新策源 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落地四大领域 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北京市共有1475家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 [2] - 强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模式 在区块链与先进计算 RISC-V等强应用牵引产业领域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2]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 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 [2]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 采用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基金模式 引导企业出资出题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3] - 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 发挥北京智源研究院 北生所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作用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孵化平台 培养引进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4] - 优化产业共性平台体系 加强概念验证 中试等共性平台建设 [4] - 加强北京市首台套示范应用 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 [4] 部门分工机制 - 市发改委负责统筹 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负责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 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 [4] - 市经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 聚焦从1到10和从10到100的产业化 [4] - 各区负责产业落地执行 [4] 产业地图升级 - 北京产业地图从静态规划图升级为动态实景图 引入动态地图技术 [6] - 覆盖产业园区 重点企业 楼宇地块 创新资源等10类数据 包含78个产业园区和1652家园区代表企业 [6] - 展示700个创新资源和93个楼宇地块信息 同步设置英文版提升国际化展示能力 [6]
亿华通跌2.09%,成交额5933.8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11: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9%至24.36元/股 总市值56.43亿元 成交额5933.84万元 换手率1.2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特大单卖出110.57万元占比1.86% 大单买入1131.80万元占比19.07%同时卖出1069.00万元占比18.02% [1] - 年内股价微涨1.08% 近5日跌1.81% 近20日涨2.22% 近60日显著上涨18.1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 2020年8月10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香港设有办事处(湾仔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燃料电池系统制造 产品覆盖30kW至120kW多种功率型号 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占比70.41% 其他业务14.73% 技术开发及服务11.84% 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属性与市场数据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4万户 较上期微增0.72% 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亿华通涨2.20%,成交额5217.5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1: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20%至24.15元/股,成交额5217.55万元,换手率1.13%,总市值55.9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7.41%(908.45万元),卖出占比13.57%(707.92万元) [1] - 年内股价微涨0.21%,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43%、5.37%、16.22% [1] 公司基本概况 - 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2020年8月10日上市,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香港设有办事处(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研发制造,产品功率覆盖30kW至120kW多个型号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70.41%、其他业务14.73%、技术开发服务11.84%、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分类与市场定位 - 申万行业分类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板块 [2] -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股、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领域 [2] 股东结构与经营数据 - 股东户数1.44万户,较上期微增0.72%,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重组终止、净利连亏,亿华通股价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9-07 19:45
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3]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3] - 重组终止不会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情形 [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技术服务和能源气体销售 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 [3] - 受行业发展影响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亟待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延链补链以拓宽应用场景和提升综合实力 [4] - 标的公司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与液氢储运系统研发 [4] 财务表现 - 2020年上市当年即出现净亏损 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 归属净利润亏损2252.36万元 [6] - 2021-2024年净利亏损持续加剧 营业收入分别为6.29亿元、7.38亿元、8亿元、3.67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1.62亿元、1.67亿元、2.43亿元、4.56亿元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下降53.25% 归属净利润亏损1.63亿元同比增亏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增亏 [6] 研发与人员变动 - 上半年研发费用1717.46万元同比下降66.01% 主要因研发团队优化并减少研发外协 [7] - 研发人员由上年同期300人减少至报告期末128人 [7]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因个人原因离职 其负责研发工作已完成交接 不影响公司技术研发和持续经营能力 [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导致行业规模同比缩减 [6] - 基于流动资金状况考量公司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导致报告期内产品销售量减少 [6]
“氢能第一股”亿华通资产重组泡汤 5年亏损超10亿元后如何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23:57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及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1][2] - 该交易原计划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旭阳集团 公告次日公司股价一度涨停 [1] - 重组终止使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向上游制氢领域延伸的战略蓝图落空 [7][8]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且亏损额持续扩大 2020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3] - 2024年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2025年上半年营收7192.93万元同比减少53.25% 净亏损1.63亿元 [3][5][9] - 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1.30亿元 相当于2024年营收的5.8倍 受整车厂资金链影响较大 [10]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旭阳氢能2024年营业收入3.20亿元 净利润2313.71万元 财务状况显著优于公司 [6] 行业市场环境 -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度依赖补贴政策支持 2025年规划保有量5万辆目标与2024年底2.4万辆实际销量存在较大差距 [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 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市场需求整体下滑 [9] - 行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制氢成本高、加氢站布局不足、燃料电池成本高企等问题 [7][9] 战略协同价值 - 旭阳氢能主营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 具备大规模低成本制氢能力及液氢储运技术 [7][8] - 并购原可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 降低氢燃料电池车运营成本并扩大运输半径 助力终端市场开拓 [7][8] - 公司曾明确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是解决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战略方向 [7]
福建宁德:博士后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42
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 - 宁德市已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1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 均为民营企业博士后站点[1] - 博士后科研平台覆盖新能源新材料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药 机电制造 农业科技等传统产业[1] - 对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团队或个人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以激励创新活力[1] 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 - 富发水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 并与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2] - 亚南电机博士后团队攻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技术 相关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 - 传统产业领域博士后站点累计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 市级科技奖15项 6名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资金补助135万元[2] 产业应用与经济效益 - 品品香茶业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线改造 带动企业产值增长15%[3] - 博士后团队累计发表论文58篇 授权发明专利286项 制定行业及企业标准15项[4] - 入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5人 市天湖人才78人 4人获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称号[4] 乡村振兴领域贡献 - 全市设立乡村振兴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 创新实践基地5家 覆盖茶叶 水产 文创等特色产业[3] - 富发水产工作站依托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大黄鱼种质创新等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3] - 闽威实业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鲈鱼育种联合实验室 推动海水养殖产业提质增效[3] 人才结构与专项支持 - 宁德女博士后群体占比近25% 规模持续壮大[3] - 宁德新能源科技博士后站点设有女性科研基金 职业规划导师制和灵活工作安排等专项支持政策[3] - 博士后团队获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7项 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23项[4]
亿华通(688339.SH):尚无商业化产品应用于无人机领域
格隆汇· 2025-09-03 17:28
公司业务范围 - 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应用于无人机领域 [1] - 主营业务围绕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展开 [1] - 主要产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领域 [1]
亿华通(688339.SH):密切关注SOFC电池相关行业的研发及产业化前景并对此开展前瞻布局
格隆汇APP· 2025-09-03 17:21
技术研发方向 - 当前技术研发主要聚焦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及其核心部件 [1] - 密切关注SOFC电池相关行业的研发及产业化前景并开展前瞻布局 [1] - 2021年投资参股主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北京思伟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
亿华通(688339.SH):推进氢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领域应用
格隆汇APP· 2025-09-03 17:15
核心业务与应用领域 - 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包括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车型 [1] - 积极拓展分布式发电和建筑热电联供等应用场景 [1] - 推进氢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领域应用并向备用电源工业发电等多场景推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