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icon
搜索文档
AIDC系列(六):数据中心供电需求高增,SOFC有望快速发展
民生证券· 2025-08-18 11:15
AIDC 系列(六) 由于数据中心的用电量较大、增速快、节能潜力空间大,属于新兴的耗能大户。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目前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对于绿色能源的需 求较为紧迫。而众多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中,SOFC 不受卡诺循环限制,无需依 赖高纯度氢气,能量利用率高达 80%-90%、燃料适用范围广,这多种优势叠加 使其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 ➢ 国内 SOFC 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国内 SOFC 技术已从实验室研发迈入工程化示范阶段。今年以来,以潍柴动力、 潮州三环、质子动力、索福人、华科福赛等为代表的企业推动多个项目在分布式 发电、热电联供、储能等领域落地运行,可逆系统(SOFC/SOEC),或统称为固 体氧化物电池(SolidOxide Cell,简称 SOC)系统,因能源双向转化效率高、解决 可再生能源消纳及政策强力驱动成为示范主流。 ➢ SOFC 的基本概念:SOFC 的全称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简称 SOFC)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是一种在中高温下直接将储存在燃料 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成电能的全固态化学发电装置。 结 ...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2025-08-18 09:00
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20250817 摘要 SOFC 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高效转换燃料为电能,发电效率高达 65%, 热电联产效率达 90%,显著优于传统燃气轮机,尤其在天然气燃料下表 现突出。 SOFC 在降低污染物排放方面优势明显,氮氧化物排放量远低于传统内 燃机,且基本不产生硫氧化物,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已实现 SOFC 商业化应用,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每年新增 200-300 兆瓦以上,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医院等领域。 尽管 SOFC 高温运行的材料性能问题已有所改善,但一致性仍是关键挑 战,需持续优化以延长使用寿命,满足固定式发电燃料电池系统 8 万小 时的技术要求。 中国市场对 SOFC 前景广阔,尤其在分布式能源和大规模发电竞争中具 有优势,如办公楼备用电源和数据中心应用,但成本是主要制约因素。 SOFC 燃料来源多样,包括天然气、沼气等,但需解决燃料杂质问题, 如脱硫处理和预重整,以提高抗硫性能和延长系统寿命。 模块化组装是 SOFC 的重要优势,可显著缩短交付时间,实现快速复制, 并有望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Q&A ...
SOFC在“AI能源困局”下迎来产业化临界点,壹石通们竞逐全球新赛道
钛媒体APP· 2025-08-17 17:02
全球能源革命与AI产业需求碰撞 - AI算力需求指数级飙升导致能源供给短板成为产业跃迁制约因素 [1]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燃料电池纳入零碳电力技术税收抵免范围 [1] - 政策红利重塑Bloom Energy盈利预期 其股价达45.28美元 市值105.95亿美元 [2] SOFC产业格局与资本动向 - 壹石通股价呈现井喷式行情 年内高点32.99元 低位21.05元 市值65.33亿元 [1] - 国内资本市场对SOFC信号敏感度超预期 AI数据中心面临优质稳定能源供给真空 [3] - 壹石通规划2027年2GW产能 首个120kW示范工程2025年底建成 产品已出口欧洲 [3][4] 技术优势与商业化进展 - SOFC发电效率50-60% 热电联供效率80-90% 远超传统发电技术 [5] - Bloom Energy已成功将SOFC应用于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 [5] - 壹石通SOFC良品率近80% 每提升10%良品率可降低生产成本5%-8% [4] 国内产业链布局现状 - 三环集团作为Bloom Energy核心供应商 单GW订单对应15亿元需求 毛利率超60% [6] - 佛燃能源完成SOFC系统样机电堆塔设计 切入分布式能源赛道 [6] - 潍柴动力SOFC产品示范运行超3000小时 验证商业化可靠性 [6] 产业化挑战与突破方向 - 行业需突破降低运行温度 提升材料稳定性与耐久性等核心难题 [7] - 当前SOFC价格偏高 需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 [7] - 产业链协同不足 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与价格波动问题待解决 [7]
大能源行业2025年第33周周报:海外SOFC需求预期上修,关注国内企业出海机遇-20250817
华源证券· 2025-08-17 16:07
豆鹏超 doupengchao@huayuanstock.com 证券研究报告 公用事业 行业定期报告 hyzqdatemark 2025 年 08 月 17 日 证券分析师 查浩 SAC:S1350524060004 zhahao@huayuanstock.com 刘晓宁 SAC:S1350523120003 liuxiaoning@huayuanstock.com 邱达治 SAC:S1350525050001 qiudazhi@huayuanstock.com 1)BE 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24 日发布与甲骨文(Oracle)在数据中心供电领域 合作的新闻。此前,2025 年 2 月,公司发布新闻,表示正在为美国 Equinix 公 司的 19 个数据中心部署 100MW 电力。 联系人 2)BE 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31 日发布 2025Q2 财报,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中强 调了数据中心对 SOFC 需求的拉动作用,包括与甲骨文的合作,以及 2024 年 11 月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AEP)签署 1GW SOFC 供应协议正在推进; 板块表现: 3)在 BE 公司 2025Q2 财报及 ...
一图了解SOFC概念股
选股宝· 2025-08-15 14:12
SOFC行业前景 - SOFC具有高发电效率、减碳潜力突出、可快速部署等优势,高度适配数据中心用电需求 [1] - 中信证券测算未来三年SOFC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亿美元 [1] 相关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奥福科技:计划搭建适配300W-150kW不同发电功率电堆的体式重整制氢设备 [1] - 中自科技:在研项目包含SOFC电堆技术开发 [1] - 凯中精密:主要产品包括SOFC热交换器 [1] - 蜀道装备:参股企业徐州铭寰已提供SOFC产品 [1] - 壹石通:SOFC项目正处于研发中试迈向产业化的过渡阶段 [1] - 东方锆业:生产的二氧化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1] - 科力远:开发泡沫合金材料应用于SOFC燃料电池导电层 [1] - 酒钢宏兴:成功开发出SOFC连接体用特种不锈钢产品 [1] - 冰轮环境:低碳能源研发中心涵盖SOFC技术研发 [1] - 大洋电机:在金属支撑SOFC分布式能源及电解制氢技术方面进行产业布局 [1] - 东睦股份:参股公司掌握SOFC连接板制备核心技术 [2] - 佛燃能源:开展300kW SOFC热电联供系统示范应用建设 [2] - 深圳燃气:落地SOFC燃料电池项目 [2] - 顺络电子:子公司专注于SOFC核心技术研发及生产销售 [2] - 新奥股份:在SOFC领域进行布局 [2] - 潍柴动力:积极推进SOFC产品批量商业化落地 [2] - 三环集团:开展50kW电堆模组定型与耐久性验证,生产销售SOFC核心零部件隔膜板 [2] 公司流通市值 - 奥福科技16.30亿元 [1] - 中自科技29.20亿元 [1] - 凯中精密34.60亿元 [1] - 蜀道装备36.05亿元 [1] - 壹石通63.33亿元 [1] - 东方锆业96.19亿元 [1] - 科力远101.10亿元 [1] - 酒钢宏兴106.48亿元 [1] - 冰轮环境138.26亿元 [1] - 大洋电机144.60亿元 [1] - 东睦股份166.18亿元 [2] - 佛燃能源168.35亿元 [2] - 深圳燃气205.40亿元 [2] - 顺络电子238.83亿元 [2] - 新奥股份529.42亿元 [2] - 潍柴动力773.20亿元 [2] - 三环集团801.96亿元 [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应用于北美算力中心电源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2025-08-14 22:48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应用于北美算力中心电源[1] - 公司:BE公司(SOFC技术领域独角兽,以固体氧化物技术起家)[17] --- SOFC技术核心优势 - **发电效率**:55%-70%,显著高于传统内燃机/燃气轮机(30%-40%)[1][5][9] - **燃料多样性**:可使用天然气、氢气等多种燃料,北美天然气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1][5] - **政策支持**:美国IRA和OBBB法案提供30% ITC补贴,单千瓦成本从3,000美元降至2,000美元[1][5][8][9] - **环保与部署效率**:布局效率高,环保性强,交付周期短(SOFC约1年,燃气轮机更长)[9] - **稳定性**:以管道天然气为原料,供应稳定性优于绿电[9] --- BE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预期 订单与市场 - **订单结构**:2024年起1/3来自算力中心(AI驱动),2/3来自非AI领域(商超、医院等)[1][10] - **区域分布**:北美本土占70%,海外集中在日韩(与SK合作),计划拓展欧洲(意大利、英国、德国)及中国台湾[12][14] - **增长预期**:北美资本开支提升推动5%至翻倍增长,非AI领域增速10%-15%[10] 产能与财务 - **产能扩张**:从1.2GW翻倍至2GW,2026年底前无产能瓶颈[1][10] - **财务表现**: - 2024年调整后净利率8.5%,2025年有望达两位数[1][10] - 经营现金流2024年转正,毛利率随稼动率提升(20%→30%→50%)增加1-2个百分点[10][15][16] - 产品销售占营收70%,未来增速20%-30%[16] 技术合作 - 客户包括亚马逊、AEP、甲骨文、广信计算机等算力中心[17] --- 行业动态与投资机会 - **北美电力需求**:AI发展推动电力需求激增,SOFC快速部署优势显著[2][18] - **政策确定性**:ITC 30%补贴延续至2032年,降低购置成本[10][14] - **全球市场对比**:北美技术应用领先,国内布局较慢但产业链合作(如材料供应)带来A股投资机会[19] --- 其他技术相关要点 -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槽)**:与SOFC技术逆向,用于制氢,当前应用较少但未来潜力大[4][6] - **竞争力对比**: - 传统发电单千瓦成本1,000美元,SOFC补贴后竞争力显著[7][8] - 度电成本与燃气轮机持平,长期运营成本更低[9] --- 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 **稼动率影响**:稼动率从30%提升至50%可带动毛利率增长1-2个百分点[15] - **电力销售业务**:SOFC发电多余电力对外销售,贡献营收[16] - **交付案例**:BE公司与甲骨文达成90天交付AI数据中心电源的协议[9]
研判2025!中国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氢能热电联供迎来规模化拐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1 08:02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行业概述 -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综合能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显著优于传统能源系统[1][6] - 系统构成包括氢源发生器、发电装置、电力电子和余热储存系统,主要技术路线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4][6] - 与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四大优势:功率输出范围宽泛(千瓦至兆瓦级)、氢能储存运输特性优异、综合效率80%以上、零污染排放[6] 中国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产业链 - 上游聚焦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核心材料国产化,鸿基创能、清驰科技等企业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化[8] - 中游以东方电气、未势能源等为代表,实现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及热电联产优化,综合效率提升至80%以上[8] - 下游应用延伸至工业园区、商业建筑、居民社区及应急保障等多元场景,交通领域应用持续拓展[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模约59.9亿元,较2019年1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4.61%[13] - 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销量同比激增80%,加氢站突破550座,绿氢制取成本降至25元/kg以下[13] - 2024年6月清能股份旗下豫氢动力投运全国首个2MW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利用烧碱副产氢资源[1][15]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呈现梯队化特征:清能股份、捷氢科技主导工业领域SOFC应用[17] - 重塑能源、亿华通聚焦PEMFC技术在商业场景推广,爱德曼等新兴企业在细分市场创新[17] - 东方氢能、亿华通等企业率先推出PEMFC技术路线热电联供产品[1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路线差异化发展:SOFC在工业领域占据主导,PEMFC在商业场景广泛应用[20] - 应用场景向多元化、下沉化拓展,从园区级向社区级、楼宇级渗透,2025年新建氢能建筑占比或超15%[21][22] - 产业整合步伐加快,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能源央企加速布局,预计2025年系统综合效率突破95%、单位成本降至5000元/kW[2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发电站‌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梯队及未来前景分析:技术迭代驱动场景深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航产业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9 09:13
燃料电池发电行业概述 - 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包括创新企业(鲲华科技、爱德曼、清能科技)、上市公司(亿华通、厚普股份)及科研院所(清研华科、重塑能源、中船712所)的协同创新格局 [1] - 2024年成为里程碑年份:清能股份投运全国首个2MW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验证技术可靠性 [1][16] -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优势:能量转换效率40%~60%,热电联产综合效率超80%,无机械振动、低噪声、污染物近零排放 [2] 燃料电池技术分类与特点 - 按电解质类型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3] - SOFC效率最高(热电联产达90%),燃料适应性强(氢气/天然气/沼气等),无需贵金属催化剂,适合热电联产和分布式发电 [5] - 技术参数对比:PEMFC启动时间短(几分钟)、比功率高(300-1000W/kg),SOFC寿命长(8000-40000小时)、效率50%-90% [6] 产业链与市场现状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材料(膜电极、双极板等),中游为电堆与系统集成,下游覆盖交通、固定发电等应用场景 [8] - 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从2019年16.3亿元增至2023年39.3亿元(CAGR 24.61%),2024年达59.9亿元,绿氢成本降至25元/kg以下 [10] - 燃料电池汽车2024年产销5548辆/5405辆,2016-2024年产销CAGR超30%,但2024年同比下滑10%-12% [12] 商业化进展与项目案例 - 2024年关键项目:中广核6MW副产氢SOFC项目(工业副产氢利用)、东方电气都江堰10MW绿电制氢项目(国内最大商业化应用) [16] - 代表性企业项目:重塑能源1.5MW撬装式电站(国内最大一体式装置)、清研华科热电联供效率94%、大庆晨龙40MW项目(全球第二氢能调峰电站) [17] - 当前发电成本较高:1kg氢气发电15度,氢气15元/kg时发电成本1元/度,接近工业峰时电价 [14] 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行业形成"龙头引领、区域集聚"格局:东方氢能(SOFC技术主导)、重塑能源(车用技术延伸至发电)与能源央企合作 [19] - 两大技术阵营:PEMFC阵营(亿华通、重塑能源、国鸿氢能)与SOFC阵营(潍柴动力、东方电气)协同发展 [21] - 企业布局:亿华通石墨板电堆功率密度4.2kW/L、潍柴动力SOFC燃料适应性广(氢/天然气/生物质气) [22]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路线分化:PEMFC主导分布式能源(2024年份额85%),SOFC主攻大型工业项目(如潍柴动力5MW项目) [24] - 应用场景分层:国家级示范项目(如都江堰10MW)为塔尖,工业园区热电联供(1-5MW)为中间层,小型离网供电(50kW以下)为基础层 [26] - 绿氢经济性提升:光伏制氢成本2024年25元/kg,2030年或降至15元/kg,推动"绿电-绿氢-发电"产业链协同 [27]
三环集团加大研发投入——挖掘陶瓷材料向“新”力
经济日报· 2025-04-26 05:46
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突破 - 公司专注于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研发,产品厚度1毫米内堆叠上千层陶瓷介质膜,每层仅1微米,实现小型化与高性能[2] - 通过数千万元设备投入及工艺攻关,MLCC介质层膜厚从5微米降至1微米,堆叠层数突破1000层,技术难度显著[2] - MLCC产品矩阵覆盖高容量、高可靠性、高频、高耐压等方向,持续创新突破[2] - 光纤陶瓷插芯和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贡献约30%净利润[3]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营业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2] - 研发投入5.83亿元,同比增长6.83%,研发占比持续提升[4] - 多地建立研究院,配备先进设备,形成"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再创新"机制[4] 多元化布局与新能源业务 - 业务分为电子元件、通信器件、新能源三大板块,通过"材料+结构+功能"组合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互促[3] - 子公司参与建设的300千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230万千瓦时,减碳320吨,发电效率64.4%[3] - SOFC技术可将天然气发电碳排放降低50%,未来与绿氢结合可实现零碳发电[3] 战略规划与产学研合作 - 以"材料+"为核心战略,坚持"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的创新驱动模式[4] - 牵头建设"国家能源高温燃料电池研发中心",联合十余家产学研单位攻关单电池寿命8万小时、系统成本降30%目标[4]
三环集团(300408):业绩符合预期 国产高容MLCC替代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4-25 14: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扣非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58.22%,毛利率42.98%,同比提升3.15个百分点 [1] - 4Q2024单季度营收19.94亿元,同比增长23.03%/环比增长2.09%,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33.79%/环比增长1.63%,扣非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44.31%/环比下降5.43%,毛利率43.57%,同比提升3.6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3个百分点 [1] 业务发展 - 高容MLCC产品因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和AI带动实现温和增长,公司通过扩产和提升市场认可度推动收入大幅增长 [2] - 光通信业务受益于AI驱动的服务器建设加速,陶瓷插芯及套筒需求旺盛,同时推出MT插芯、MT短纤系列、陶瓷封装管壳等新产品 [2] - 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业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持续推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新产品的创新开发 [2] 行业趋势 - 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和IDC需求旺盛共同驱动公司多产品线增长 [2] - AI技术发展带动光通信和服务器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4亿元、32.05亿元、37.17亿元,对应EPS为1.44元、1.67元、1.94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