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搜索文档
支付宝、微信支付着力提升支付体验
证券日报· 2025-06-20 00:51
移动支付技术创新 -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在探索生物身份识别技术以提升支付体验,包括虹膜XR技术和智能眼镜支付 [1] - 微信支付虹膜XR技术结合高安全性虹膜识别与扩展现实设备,实现虚拟与现实环境中的无缝支付 [1] - 支付宝与Rokid合作推出智能眼镜支付,方便用户在忙碌或不便操作手机时完成支付 [1] 新型支付产品普及 - 支付宝"碰一下"用户数已突破1亿,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 [2] - 头部支付机构在可穿戴支付、无感支付等领域创新,背后逻辑包括政策引导、市场竞争和技术演进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支持支付服务主体开拓创新,构建兼容共生的支付服务体系 [2] - 移动支付创新有助于推动支付普惠化与便利化,降低特殊群体使用门槛 [3] - 创新支付产品可提升中国移动支付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并为数字人民币普及提供场景支持 [3] 行业竞争与用户价值 - 支付机构通过创新产品巩固市场地位,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水平 [3] - 移动支付产品创新是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体现,有助于用户获得更方便的支付体验 [3]
支付公司Visa一度跌约4%,万事达卡跌超3%
快讯· 2025-06-19 01:11
支付行业股价波动 - Visa股价一度下跌约4% [1] - 万事达卡股价跌幅超过3% [1] - PayPal股价下跌约3% [1] - Block股价下跌2.2% [1]
5月备付金回升至2.49万亿元,消费旺季带动规模有力增长
北京商报· 2025-06-18 19:11
支付机构备付金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5月非金融机构存款(支付机构备付金)为24931.1亿元 较4月上升357.56亿元 [1] - 2025年1月备付金达到30909.63亿元历史新高 主要受春节假期等因素推动 [2] - 2月、3月备付金回落至2.4万亿元以下 4月、5月连续两个月回升 [3] - 当前备付金规模多维持在2.5万亿元左右 [3] 备付金变动原因分析 - 5月备付金回升受小长假消费旺季推动 反映经济发展基本面良好 [3] - 支付机构优化支付便利性 完善支付设施提升体验 推动数据走高 [3] - 6·18大促前置效应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叠加影响5月备付金增长 [3] - 备付金纳入M1统计口径后 其增长折射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3] 备付金周期性特点 - 1月因春节前消费和理财需求增加而升高 2月、3月节后需求减弱回落 [4] - 备付金规模与支付机构资金沉淀能力直接挂钩 [4] - 移动支付场景渗透率保持高位 用户依赖度和活跃度稳定 [4] 行业监管与发展趋势 - 备付金监管趋严 支付机构交易规模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4] - 消费能力提升和商业发展推动备付金金额增加 [4] - 监管趋严提高支付机构违规成本和备付金交存积极性 [4] - 二季度有支付机构因备付金管理制度未落实遭处罚 [4] - 短期消费大促将影响备付金规模 长期预计维持在2.5万亿元 [4] - 跨境支付和B2B支付等细分领域可能带来增量 [4] 支付机构发展方向 - 需做好备付金合规工作 结合促消费政策深耕垂直场景 [5] - 为商户和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支付服务 [5]
稳定币冲击VISA,影响几何?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8 15:33
股价波动原因 - 市场担忧大型零售平台发行稳定币影响支付生态,冲击传统支付网络,致VISA股价下行[1][9] - 6月1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后,支付类股票承压,VISA和Mastercard分别下跌5.4%和4.6%[1][9] 稳定币挑战 - 稳定币交易成本低至0.1%,打破VISA和Mastercard“四方模式”,冲击交易量和手续费收入[2][10] - VISA体系商户总交易手续费1.5%-3%,发卡行、收单行和VISA分成分别约70%-80%、10%-15%和5%-10%[2][10] 难以替代原因 - 替代支付方式采用率和替换程度有限,封闭式稳定币缺乏VISA全球商户网络等[3][11] - VISA和Mastercard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稳定币局限于基础支付功能[3][12] - 稳定币在便捷性等方面不及银行卡,缺乏消费侧驱动,重构VISA体系尚需时间[4][13] 稳定币发展 - 2025年美国法案为稳定币规范化落地奠定政策基础,但跨境交易仍面临合规障碍[4][14][15] 支付巨头应对 - VISA和Mastercard开展稳定币链上清算试点,支持稳定币集成进卡网络,参与区块链建设[6][16] - 两大支付巨头在多地获加密资产合规牌照,建立全球化合规节点网络[7][17]
拉卡拉股票交易异动 近来发布筹划赴港上市、股东减持公告 业绩持续下滑
证券时报· 2025-06-18 13:07
股票交易异动 - 公司股票于2025年6月13日、6月16日、6月17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1] - 公司未发现前期披露的信息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经营正常且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1] - 公司及第一大股东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1]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和数字货币跨境应用 [2] - H股上市具体方案尚未确定,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并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 [2] 股东减持情况 - 第三大股东孙浩然计划在2025年6月12日至9月11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927.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45% [2] - 孙浩然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已连续三年减持公司股票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下滑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滑23.26%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滑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1.71% [4] 合规问题 - 2024年9月因多项违规被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警告并罚款406万元 [4] - 2024年8月成都分公司因两项违规被没收违法所得69.3万元并罚款320万元 [4] - 2024年3月因外汇相关违规被合计罚没13.91万元 [4]
6.18犀牛财经早报:医药主题基金迎上报高峰 韵达空包诈骗案公布结果
犀牛财经· 2025-06-18 09:43
医药行业投资 - 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 二季度公募机构上报医药主题基金约30只 与2024年全年成立数量相当 [1] - 医药行业估值未进入泡沫化阶段 临床数据持续向好将推动药品和个股价值提升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对医药行业配置有望从低配回归标配 [1] 红利资产配置 - 红利主题ETF份额创新高 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等多只产品份额创历史新高 [1] - 红利主题基金因稳健现金流和防御属性成为资金避险核心标的 部分产品出现提前结募现象 [1] 权益类基金动态 - 多只成立不满半个月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频繁变动 显示基金经理已开始建仓 [2] - 部分基金提前结束发行 或因当前入场性价比较高 基金经理希望抓住优质建仓窗口 [2] 上市公司回购 - 8家科创板公司发布董事长提议回购股份公告 717.1亿元 [2] - 贵州茅台等9家公司回购金额超10亿元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上限达1317.85亿元 [2] 港股市场 - 2025年港股股权融资额达2133.01亿港元 同比增超300% [3] - 港股IPO融资额779.88亿港元 同比增超500% 预计下半年回暖态势延续 [3] 3D打印行业 - 5月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40% 高于工业机器人(35.5%)和新能源汽车(31.7%) [3] - 消费级3D打印设备国内外销量双增长 4月同比增60.7% 一季度增44.9% [3] 电池安全新规 - 新国标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 2026年7月实施 [4] -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率先布局符合新国标产品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加速低端产能出清 [4] 支付行业 - 头部支付机构加快战略布局 年内6家支付机构牌照被注销 [4] -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大中型股东纷纷对旗下支付公司增资 [4] 新能源技术 -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半透明硫化铟光阳极 提升太阳能水分解制氢效率 [5]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解决金属层不透光与光生电子传输障碍矛盾 [5] 金融科技 - 京东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 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 [5] - 企业汇款时间有望从2-4天缩短至10秒内 未来将向C端支付渗透 [5] 快递行业 - 韵达58家加盟网点因违规被罚款或停业整顿 总部被罚4万元 [6] - 违规行为包括未执行实名收寄 未备案协议客户 收寄禁寄物品等 [6] 汽车行业 - 宝能汽车否认解散清算传闻 称经营正常且有新车即将上市 [6][7] - 部分高管离职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业务均正常开展 [6][7] 保险行业 - 富卫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 近三年亏损超10亿美元 [7] - 由李泽楷2013年创立 曾四次冲击上市 采用数码赋能模式 [7] 能源行业 - 中核汇能领导班子调整 张国斌任总经理 [8] - 王志刚不再担任董事 总经理 党委副书记职务 [8] 金融行业 - 国盛金控将公开选聘新国盛证券总经理 推进吸收合并事项 [8] - 合并后公司名称变更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 传媒行业 - 天威视讯8428万元收购天擎数字70%股权完成工商变更 [9] - 天擎数字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9] 半导体行业 - 宝馨科技子公司3.2亿元收购江苏影速40%股权事项被交易方单方面终止 [11] - 公司正积极沟通解决 将及时披露进展 [11]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纳指跌0.91% 标普500跌0.84% 道指跌0.7% [13] - 特斯拉跌近4%领跌科技股 光伏股Sunrun暴跌40% [13]
特稿 | 邹传伟:正视和应对美元稳定币的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稳定币的定义与现状 - 稳定币是基于法定货币储备发行的数字代币,主流方案锚定单一货币并采用足额储备模式,2025年6月总规模达2477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90倍,其中99%锚定美元[2] - 稳定币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货币代币化,不创造新货币,而是将银行体系内已有货币锁定并数字化流通,储备资产可投资于美国国债等低风险资产[3] - 主流稳定币并非私人铸币权产物,但部分储备不足的稳定币依赖发行者信用,存在挤兑风险,如泰达公司USDT早期案例[5]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与监管差异 - 美元稳定币主要服务于加密资产交易(占交易量1007亿美元),承担计价、交易媒介功能,并向跨境支付、企业结算等场景渗透,推动数字形态的"美元化"[7][8] - 稳定币与非银行支付均属预付工具,但前者具跨境匿名性且储备资产可多元投资(70%基于离岸美元),后者受央行集中监管且备付金纳入M1统计[4] - 美国通过监管宽容策略推动美元稳定币全球化,香港与中国内地分别立法规范储备资产管理和发行资格[1][2] 美元稳定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储备资产持有1200亿美元美国国债(超德国持有量),但对缓解美国36万亿国债规模作用有限,且面临"大规模发行-长期国债投资-灵活赎回"的不可能三角[9] - 美元稳定币与SWIFT/Visa无替代关系,其技术特性(开放性、跨境性)强化美元国际地位,但可能加剧他国货币主权侵蚀和经济结构失衡[8][9] 中国的应对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潜力 - 中国需监控境内美元稳定币使用(涉及支付、资本外逃等),并通过技术手段管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回流风险[10]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由中资背景机构发行,储备资产托管于离岸清算行,境内通过IP屏蔽和兑换限制隔离风险,同时加强KYC/AML审查[11]
盘中一度涨停!拉卡拉筹划登陆港股,支付行业持续整合出清
券商中国· 2025-06-18 07:17
拉卡拉赴港上市 - 公司公告筹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旨在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 加快数字货币跨境场景应用 [4][5] - 公告次日股价盘中一度涨停 收盘涨幅16.16% 自4月低点累计涨幅近130% 总市值接近250亿元 [1][4] - 2024年数字支付业务收入51.65亿元同比微降0.27% 科技业务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18.43%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减少51.71% 营收12.99亿元同比减少13.01% [6] 支付行业整合趋势 - 年内已有6家支付机构被注销牌照 央行累计注销102张支付牌照 其中预付卡业务类牌照占比超80% [10] - 北京高汇通主动缩减业务类型 退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 反映预付卡市场萎缩及监管新规对展业门槛要求趋严 [11] - 大中型支付机构持续增资 财付通注册资本增至223亿元 抖音支付等十余家机构完成增资 新规要求注册资本最低1亿元且需实缴 [12][13]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机构加速战略布局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腾讯旗下财付通获批增资70亿元 成为注册资本最高非银支付机构 [12][13] - 行业出清趋势明显 监管从准入审批转向全周期管理 强化合规检查与风险处置 头部机构业务更加聚焦 [3][14] - 分析师指出支付行业提高从业门槛是必然 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4]
支付行业冰火两重天大型机构业务持续聚焦 尾部公司不断出局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1
公司动态 - 拉卡拉筹划赴港上市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加快数字货币跨境场景应用 [2] - 拉卡拉股价6月17日盘中一度涨停 收盘涨16.16% 自4月低点累计上涨近130% 总市值接近250亿元 [1][2] - 公司2024年数字支付业务收入51.65亿元 同比微降0.27% 科技业务收入2.83亿元 同比下降18.43%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减少51.71% 营收12.99亿元 同比减少13.01% [3] 行业趋势 - 支付行业加速出清与整合 年内已有6家支付机构牌照被注销 央行发出的271张支付牌照已有102张被注销 预付卡业务类牌照注销占比超八成 [1][4] - 头部机构如财付通获准增资70亿元 注册资本从153亿元增至223亿元 抖音支付 易宝支付等十余家支付机构近年完成新一轮增资 [5][6] - 行业门槛提高是必然趋势 头部机构业务更加聚焦 尾部中小支付机构面临市场清退和淘汰 [1][6] 业务分析 - 拉卡拉主营业务分为数字支付(境内支付 跨境支付 支付服务)和科技服务(金融科技 行业数字解决方案) [3] - 行业分析师指出 国内银行卡收单市场特殊场景规模缩减 支付机构亟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3] - 部分支付机构主动调整业务 如北京高汇通缩减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 保留Ⅰ类业务 [4]
暴涨16%!支付龙头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00:05
公司动态 - 拉卡拉宣布筹划赴港上市,股价单日大涨16 16%,收盘价31 70元/股,总市值249 82亿元 [2][5] - 公司连续3个交易日股价涨幅累计超30%,已发布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2] - 赴港上市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构建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跨境应用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支付交易金额9820亿元,同比下降10 51%;营业收入12 99亿元,同比减少3 01%;归母净利润1 01亿元,同比下滑51 71%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7 59亿元,同比下降2 96%;净利润3 51亿元,同比下降23 26% [4] - 2025年发生两次减资:5月注册资本由7 88亿元减至7 76亿元,1月由8亿元减至7 88亿元 [4] 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5年,2011年获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2019年成为国内首家数字支付领域上市企业 [4] - 主营业务包括数字支付和科技服务两大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