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元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日久光电(003015) - 003015日久光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7
2025-07-07 16:5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 2025 年 7 月 7 日 10:00 - 11:00,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1] - 参与人员包括天风证券、金百榕投资等多家机构及太湖县人民政府代表,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磁控溅镀技术专家吕敬波、董事会秘书徐一佳等 [1] 公司介绍 - 董事会秘书徐一佳介绍公司概况、发展历程、生产经营情况及产品情况 [1] 调光导电膜相关 技术路径特点 - 市场主流调光膜技术分 PDLC、SPD 和 EC 三种,PDLC 隐私性好、成本最低、量产最早、技术最成熟,但能耗高、不可连续调节透明度;EC 可实现颜色和透明度可逆变化,工作电压低、能耗低、隔热强、有断电记忆功能;SPD 隔热隔紫外线佳,但雾度大、耗电多、偏蓝色严重、使用成本高 [2] 产品情况 - 公司调光导电膜系列产品覆盖三种技术路线,在售以 EC 为主,应用于汽车天幕、侧窗、后视镜等场景 [2] 市场渗透情况 - 2024 年新能源车全景天幕渗透率达 14.4%,较上年增加 7.7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标配装配率为 28.6%,增幅达 11.6 个百分点 [2] 其他业务相关 传统 ITO 导电膜业务 - 该领域整体订单量和价格较稳定,2024 年低方阻 ITO 导电膜在游戏机触控按键领域替代传统机械开关实现差异化增长,但不足以对冲手机业务萎缩 [3] AI 眼镜产品 - 穿戴类产品与汽车应用产品溅镀工艺不同,公司正配合客户在智能穿戴、建筑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持,暂无销售实绩 [3] AR 膜 - AR 光学膜有防反射/防眩光/防指纹三合一功能,提升显示透光率 4%、对比度从 30:1 到 70:1、降低环境光反射干扰,应用于车载显示、消费电子、医疗设备、商业显示等领域,市场以日韩厂商为主导,国内企业加速技术突破 [3] 下游客户 - 公司提供调光导电膜给下游电致变色厂商,下游厂商完成电致变色层后给下游玻璃厂商,因保密协议不披露具体客户及终端品牌型号 [3]
三环集团: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进展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8
股份回购方案 - 公司计划使用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A股股份 [1] - 回购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 - 回购期限为2025年4月10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开始实施 [1] 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回购5,133,800股,占总股本0.2679% [1] - 最高成交价35.70元/股,最低成交价32.05元/股 [1] - 累计支付总金额1.72亿元(含交易费用) [1] 合规性说明 - 回购操作符合深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9号》相关规定 [1] - 未在开盘/收盘集合竞价及无涨跌幅限制交易日进行回购委托 [2] - 回购期间严格遵守重大事项披露窗口期限制 [1][2]
天通股份: 天通股份关于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16:20
回购方案概述 - 回购方案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4月29日 [1] - 回购方案实施期限为2025年4月28日至2026年4月27日 [1] - 预计回购金额为2,500万元至5,000万元 [1] - 回购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 首次回购情况 - 累计已回购股数为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057% [1] - 累计已回购金额为48.54万元 [1]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6.93元/股至6.95元/股 [1] 回购决策与实施 - 回购方案经公司九届十三次董事会审议通过 [1] - 回购方式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 [1] - 公司将在回购期限内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实施回购 [2] 信息披露与合规 - 公司已披露《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等相关文件 [1] - 公司将根据回购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东阳光: 东阳光第十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三次会议决议
证券之星· 2025-06-17 18:17
公司决议 - 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十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三次会议,应参会独立董事3人,实际参会3人,会议程序符合《公司法》《管理办法》《规范运作》及《公司章程》规定 [1]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关联交易基于对标的公司行业前景、市场地位及客户资源的看好,旨在向数据中心上游核心部件领域延伸 [1] 关联交易 - 本次共同投资通过参股方式布局数据中心上游产业,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交易遵循自愿、公平原则,未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1] - 议案将提交董事会审议,关联董事需回避表决 [1] 签署信息 - 决议由独立董事覃继伟、付海亮、谢斌签署 [2]
方邦股份: 信达关于方邦股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授予价格、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调整首次及预留行权价格、注销部分股票期权以及首次授予第二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相关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6-15 18:17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调整 - 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由33.8141元/份调整为33.6273元/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25.94元/股调整为25.7532元/股,调整原因为2024年度利润分配派息[6][7][8] - 调整方法采用公式P=P0-V,其中P0为调整前价格,V为每股派息额0.18676元[8] - 调整已通过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6][8] 股票期权注销 - 注销涉及21.4万份首次授予和3.4万份预留授予股票期权,原因为13名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和3名预留授予激励对象离职[9] - 另注销18.95万份预留授予股票期权,因2024年度业绩未达考核目标[10] - 总注销数量为43.75万份,符合《2022年激励计划(草案)》规定[10] 行权条件成就 - 2022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将于2025年7月10日届满[10][11] - 行权条件满足:公司未出现财务报告否定意见、激励对象未受监管处罚、2023年除屏蔽膜和锂电铜箔外其他产品营业收入达1.67亿元(超目标值6,000万元)[12][13] - 43名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均为"优秀/良好"或"合格",可行权比例为100%[13][14] 公司治理程序 - 本次调整、注销及行权事项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并取得股东大会授权[4][5][6] - 公司需持续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包括公告相关决议文件及行权进展[14][16]
全球第二大无源电子元件供应商国巨拟本月 16 日开始协商收购芝浦
搜狐财经· 2025-06-08 07:49
公司收购动态 - 国巨宣布收购日本芝浦电子 双方将在6月16日于东京讨论潜在合作事宜 [1] - 国巨提出每股6200日元收购报价 高于竞争对手美蓓亚三美的5500日元报价 [1] - 收购完成后国巨承诺保留芝浦电子最先进技术在日本 并实施更严格技术管制 [1] - 国巨计划通过收购扩展AI和汽车领域市场 公司去年营收约40亿美元 [1] - 收购将为芝浦电子带来资源注入 增强研发能力并扩大设备投资 [1] 公司背景信息 - 国巨成立于1977年 是全球第一大芯片电阻及钽质电容制造商 第三大MLCC及电感制造商 [2] - 国巨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29个行销服务据点 61座生产基地 20个研发中心 员工超40000人 [2] - 芝浦电子成立于1953年 是全球热敏电阻市场巨头 员工超4800人 年营收超320亿日元 [2] 战略规划 - 国巨希望通过战略合作帮助芝浦拓展欧美市场 [1] - 双方管理团队将于6月中旬在东京会面讨论收购细节 [1]
印媒:印中计划共建合资企业,审批又遇阻
环球时报· 2025-06-07 06:34
印度对中国投资的审批政策 - 印度政府对中国直接投资和中资参股的合资企业实施更严格审批审核 已有六七个投资项目受阻 [1] - 2020年印度"3号通告"要求所有来自与印度有陆地边界国家的投资必须事先得到政府审批 近期政策未松动 [2] 电子制造业合资企业面临的问题 - 印度电子制造企业原计划与中资共建合资企业通过技术转移生产电子元件 现审批拖延影响企业申请7月31日截止的激励补贴 [1] - 印度政府可能对电子类合资企业设定中资持股10%上限 附加技术转让和中资不参与经营条件 [1] - 中资企业难以接受仅10%股份就进行技术转让的条件 导致部分印度公司开始寻找其他国家合作伙伴 [1] 行业供应链现状 - 显示屏和相机模块供应商尤其是经济型智能手机供应商多为中资企业 印度企业寻找替代合作伙伴存在困难 [1] 企业界反应 - 印度私营企业界持续推动政府重新审视对中国投资的政策 但近期审批程序未实际简化 [2]
顺络电子:袁金钰拟减持不超1.6945%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6-02 15:32
股东减持计划 - 顺络电子持股5%以上的股东袁金钰计划在2025年6月25日至2025年9月24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337万股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1] - 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不超过1.6945% [1]
三友联众(300932) - 2025年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21:1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集继电器及互感器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国内继电器领域销售额排名前列,形成全流程服务体系,产品涵盖六大类继电器及电感和互感器产品 [2] 行业地位与优势 - 公司在继电器细分行业有研发与技术创新、产品性价比与质量等多方面竞争优势,国内生产及销售规模居前,连续八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继电器领域销售额连续八年排名第二,多次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2024 年获多项荣誉 [3] - 控股子公司青县择明是专注互感器和磁性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完整产业链,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国内互感器生产及销售规模居前,多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3] 在建工程 - 2024 年末主要在建工程项目有青县择明厂房工程、东莞三友三期新厂房工程、东莞三友一期厂房装修工程、SJ 全自动生产线工程 [3] - 青县择明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 12.9 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完成搬迁并逐步投产,将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局面 [3] - 东莞塘厦项目投资总额预计 55,000 万元,占地面积约 46 亩,总建筑面积约 11.6 万平方米,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立足电控制元器件智能制造 [4] 营收情况 - 2024 年公司境内营收占比 76.3%,境外营收占比 23.7%,境外市场聚焦通用及电力板块产品,在印度、欧洲、中亚、东南亚区域取得进展 [4] 互感器板块 - 控股子公司青县择明主要生产互感器,与磁保持继电器下游端重合,切入有优势,行业集中度较分散,公司希望提升集中度,其核心磁性材料应用广泛 [4] 海外销售 - 公司销售以直销模式为主,依托海外销售子公司及多地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开拓海外市场,2024 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 29.73% [4] 产能利用率 - 公司各事业部产能配置遵循“战略聚焦、动态适配”原则,整体利用率良性,核心业务板块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95%以上,部分事业部预留弹性产能,新兴领域事业部处于产能爬坡与市场导入阶段 [5] 新能源汽车相关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主要是 800V 及以上的高压平台 [6] - 公司有能力切入新能源和汽车继电器领域,产品线齐全,产品成熟,截至 2024 年底通过 31 家客户审核及光储企业导入,获多家知名车企及光储企业合格供应商资质 [7]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三年加大研发投入,做强做大优势领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发展 [2][8] - 在境外主要销售地区成立销售公司或生产基地,提升境外市场销售额与占有率 [8] - 强化智能装备能力,探索智能制造,形成“自动化 + 数字化的生产模式” [8] - 打造产业纵向一体化,整合供应系统,完善零部件生产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自主权 [8][9]
海星股份: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6:2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7.68%,营业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1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7.63% [22]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端产品如车载电子、AI服务器用产品市场份额扩大,带动毛利率提升 [8][22] - 新疆中雅生产基地一期项目149天投产,创造行业新标杆,实现"产能突破、技术升级、成本优化"三位一体发展 [8] 研发创新 - 公司拥有行业内唯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团队127人,占比11.23% [9] -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解决高端电极箔"卡脖子"问题,自产固态箔产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9] - 2024年研发费用1.3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持续投入技术创新 [22] 产能布局 - 2020年定增募投项目全部达产结项,有效补充产能 [8] - 新疆中雅生产基地快速投产,优化区域产能布局 [8] - 计划2025年推进新基地建设,重点布局新能源、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产能 [14]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26.2亿元,同比增长9.43%,净资产20.37亿元,同比增长2.39% [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130万元,同比下降66%,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及采购支付增加 [22][27] - 应收账款4.17亿元,同比增长13.44%,应收款项融资4.01亿元,同比增长43.56% [22]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合计分红1.44亿元,占净利润89.2% [30] - 连续5年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年内增持478.4万股 [10][30] - 制定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持续分红政策 [43] 融资计划 - 拟申请不超过13亿元银行综合授信额度 [32] - 计划为子公司提供不超过13亿元担保 [34] - 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不超过3亿元小额快速融资 [39][40]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5次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次监事会会议 [11][16] - 修订公司章程及议事规则,完善治理结构 [36] - 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