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
搜索文档
专访江远投资创始人张江:外资机构掀起中国“调研热”,全球价值链重构催生投资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7:59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外资回流趋势 - 国际资本加速涌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 外资机构高管频繁来华调研 包括CEO、CFO等决策层人士[1][2] - 江远投资完成近4亿美元首期美元基金募资 LP结构以欧洲和亚洲保险资金为主 成为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的典型案例[2] - 外资LP调研重点从传统市场转向创新前沿领域 如生物医药园区、AI实验室等[2]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中国科技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表现突出 去年全球十大生物医药交易中四个来自中国 临床试验数量和质量稳居全球前二[3] -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认知从"庞大市场"升维至"创新策源地" 估值基础转变为中国参与全球创新的能力[3] - 中国资产"质价比"优势突显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3] 外资投资逻辑转变 -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周期显著延长 江远投资美元基金周期达10-12年 部分机构以50年长周期审视中国资产[4] - 投资逻辑从短期机会转向长期战略布局 关注中国创新的长期价值[4] 政策与资本协同效应 -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外资准入门槛 为外资提供政策保障[5] - 外资带来全球资源链接 提升市场规范性和效率 推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优化[6] - 外资与中国企业合作形成"双向受益"模式 如苹果链、特斯拉链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6] 市场现存挑战 - 一级市场退出渠道仍依赖上市 并购市场成熟度有待提升[7] - QFLP投资存在地域限制问题 部分地区要求管理公司与基金同城注册[7] - 文化差异和商业习惯可能导致外资与本土企业合作中的沟通障碍[7] 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投资热点赛道 吸引大量资本涌入[2] - 外资回流趋势形成 国际资本与中国创投合作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8]
专访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董事长蒋红权:中国创投市场开启 “创新引力” 新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7:28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回暖 - 2025年一季度私募股权市场投资案例数达2329起 同比上升12.2% 其中科技赛道占比突出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 IT 医疗健康 机械制造等领域投资活跃度明显上升 [1] - 市场热度体现在募资成功案例频现和明星项目争夺战 外资管理人普遍感受到市场向上趋势 [1] - 港股IPO增加为资本退出提供更明确路径 是行业转暖的重要表现 [2] 外资对中国资产重估 - 中国科技产业实力提升推动外资重新评估中国资产价值 人工智能 新能源 具身机器人等明星项目成为外资关注核心支点 [3] - 欧洲产业界和资本对中国科技定位进行集体反思 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突破和快速迭代能力正在颠覆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4] - 博世集团2024年斥资10亿美元在苏州成立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和自动驾驶研发生产基地 体现产业方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 [4] 政策与市场共振 - 政府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等多维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简化外籍人士入境流程 优化外商投资准入清单等措施立竿见影 [5] - 2024-2025年第一季度AI领域投资案例数超1700起 投资金额约1200亿元 第一季度AI行业投融资实现逆势增长 投资金额同比上升29.1% [6] 博原资本投资策略 - 博原资本定位为专注深科技领域 构建生态 投资逻辑锚定博世核心产业生态 双向赋能标准和全球化视野 [8] - 构建"孵化+出海"双轮驱动模式 在孵化端通过联合头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和拆分成熟业务单元两种方式发力 [8] - 在出海端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投资的中国汽车品牌出海业务全链条服务商X-Motors成为博世车联在印尼总代理 [9]
大中华私募股权市场显现回暖迹象
快讯· 2025-05-30 07:29
大中华私募股权市场回暖迹象 - 大中华私募股权市场显现回暖迹象 包括资金募集规模回升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提升 机构投资动作明显增加 [1] - 2024年大中华区私募股权投资总额实现7%的小幅增长 达到470亿美元 [1] - 市场回升主要得益于超大额交易(单笔超10亿美元)数量的增加 [1] 行业活动与参与情况 - 大中华私募股权峰会(GPES)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吸引逾600位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专业人士 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参与 [1] - 与会人士围绕私募信贷 退出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普遍对市场持续复苏持乐观态度 [1] 数据支持与市场趋势 - 根据贝恩公司《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总额在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 2024年实现增长 [1]
不确定性阴云笼罩 私募股权融资暴跌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20:44
私募股权融资放缓 - 截至3月份的三个月里私募股权融资额同比下降35%至1160亿美元 [1] - 预计2024年融资总额将低于5310亿美元且低于过去几年水平 [1] - 行业在高借贷成本下难以向投资者返还资本导致融资下降 [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削弱商业信心并推迟投资 [4] - 私募股权发起人在支持和退出投资方面面临困难 [4] - 许多公司面临现金流压力因其杠杆收购发生在2021-2022年低利率高估值时期 [4] 二级市场与替代策略 - 投资者转向二级市场以折扣价套现私募股权 [4] - 二级市场策略融资额达521亿美元接近2024年总额一半 [4] - 不良债务策略承诺额跃升至214亿美元受橡树资本160亿美元融资推动 [4] - 不良债务融资额有望超过285亿美元的五年平均水平 [4] 其他资产类别表现 - 风险资本融资仅187亿美元将致2025年成为10多年来最低水平 [4] - 房地产基金筹集190亿美元较2024年初上升但仍远低于历史高位 [4]
2025年5月荐书 | 究理通变,胜算在握
第一财经· 2025-05-26 17:33
经济学书籍推荐 - 《经济学家,请回答:理解当今世界的90个经济问题》通过90个经济问题揭示经济学原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涵盖生产率、教育回报、金融监管等宏观微观议题[4] - 书中采用问答形式呈现经济学家多年研究成果,通过简化理论模型(如行业工资决定模型、医疗决策模型)解释复杂经济现象[5] - 作者罗伯特·索洛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基人,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6] 私募股权行业研究 - 《2+20:私募股权为什么能长期战胜市场》揭示行业核心收费模式为"2%管理费+20%利润分成",该模式构成私募股权运作根基[10] - 行业通过精准项目筛选、尽职调查、投后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但从业者群体特征鲜为人知[9][11] - 作者萨钦·卡朱利亚为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拥有30年从业经验,曾任黑石、凯雷等顶级机构合伙人[11] REITs发展历程 - 《适度不敬:REITs之父萨姆·泽尔自传》记录其将REITs从新兴概念发展为全球投资工具的过程,强调企业家精神对行业变革的推动作用[14][15] - 萨姆·泽尔提出"适度不敬"投资哲学,主张突破传统思维框架,依靠专业直觉判断,该理念贯穿其房地产、能源、医疗等多领域投资[16] - 作者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伟大商业思想家",创立股本集团投资公司并建立跨行业投资版图[17]
S基金专题丨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观察:(一)2024年交易篇
搜狐财经· 2025-05-23 21:08
全球私募股权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私募股权市场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投资与退出活动回暖但筹资端持续承压 [1] - 2024年全球私募股权并购交易规模达6,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退出总额4,68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1] - 行业募资额连续第三年下降,全年募资1.1万亿美元,同比减少24%,较2021年历史峰值下降40% [1] -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成为破解行业流动性困局的突破口,S交易通过优化基金存续期管理帮助提升DPI等核心业绩指标 [1] 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总览 - 2016—2024年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疫情回调—结构性复苏"的变化轨迹 [5] - 2024年交易量达1,620亿美元,同比增长45%,较2021年峰值增长22.7%,刷新历史纪录 [5] - 本轮复苏受卖方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与买方新增资金影响,卖方因传统退出路径回报下降转向S交易,买方因资金涌入推动多样化交易策略 [6] - 2024年LP主导交易规模达87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占市场份额54%,GP主导交易规模75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比46% [9] - LP主导市场头部集中化加剧,前8大投资者占据50%的交易份额,GP主导市场呈现"明星资产虹吸效应",单一资产接续基金占比提升至48% [9] 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特点 交易类型与资产特点 - GP主导交易中并购基金交易量占总GP主导市场交易量的约82%,风险/成长资产交易比重有所上升 [10] - 接续基金占据GP主导市场79%的份额,单一资产接续基金占比48%,多资产接续基金占比31%,结构化工具贡献15%的市场份额 [14] - LP主导交易中养老金和金融机构成为最活跃的卖方,分别占交易量的28%和25% [16] - LP主导交易以并购资产为主,中小型并购基金资产凭借价格优势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19] 交易资产价格持续改善 - GP主导交易中接续基金定价走强,单一资产接续基金87%的交易项目折价率在90%以上,多资产接续基金71%的折价率在90%以上 [21] - LP主导市场平均定价回升到净资产价值的90%,并购基金交易价格达净资产价值的94%,信贷资产价格跃升至91%,风险/成长型基金交易价格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23] 交易行为趋于成熟 - 联合领投/共同投资模式成为新趋势,中小规模投资者通过协作突破资金门槛,平均单笔认购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中小型机构占比从8%提升至15% [27] - 市场资源向优质资产集中,50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交易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5000万美元以上大额交易比重提升9个百分点 [28] - 延期支付工具使用率上升,采用延期支付的市场参与者增加3倍,6—12个月的付款期限是市场主流选择 [29] 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篇小结 - 2024年市场以创纪录的交易规模迈入复苏新阶段,驱动因素包括卖方流动性压力与买方资金端涌入 [30] - 市场格局呈现LP与GP主导型交易并行,接续基金、并购资产为主流,资产交易价格持续改善 [30] - 联合领投模式普及、优质资产资源集中化、延期支付工具创新等变化凸显市场成熟演进 [30]
社会LP去哪里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3 17:30
募资困境 - 当前市场化基金募集困难的核心堵点在于社会LP资金短缺 国资出资人要求市场化资金占比50%左右 但民间资金不足导致募资雪上加霜 [1] - 高净值个人配置私募股权基金比例断崖式下跌 市场化母基金基本耗尽资金 上市公司更多转向自主CVC而非财务性投资 [2] - 2024年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新设数量同比下降44.1%至4143只 募资总额4121.42亿元减少近四成 单支基金平均规模1.338亿元创十年新低 [8] 社会LP流失原因 - 早期"全民PE"导致非专业社会LP投资未达预期 私募证伪周期长使当前现金流为王时代下出资更趋谨慎 [3] - 创投行业7-12年的长周期特性叠加退出难问题 部分基金已延期三次 民间资金难以承受超10年的等待期 [4] - 税负问题突出 部分基金仍按5-35%差额累进税率纳税 与二级市场零税率形成强烈对比 打击耐心资本积极性 [5][6] 行业数据变化 -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新登记116家 注销928家 现存管理人12083家较2023年减少810家 [8] - 创投基金数量达2.51万支 管理规模3.36万亿元 但管理人12个月无在管即面临注销资格的新规加剧行业洗牌 [7][8] 政策动态 - 七部委联合发布政策强调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 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有望改善资金端困境 [8] - 业内人士建议对持股超7年的创投基金给予15%优惠税率 通过税收杠杆促进长期科技投资 [7] 行业活动 - 2025年中东投资者峰会聚焦LP投资布局 吸引超百家主权基金及家族办公室参与 显示国际资本对接需求 [11][12][14]
直面S交易困局,上海推出基金份额估值指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21:24
行业动态 - 上海股交中心推出基金份额估值指引 旨在促进S交易标准化和规范化 提高市场效率 [1] - S交易市场热度消退 行业呼吁耐心资本支持以推动发展 [3] - 全国已有8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获批设立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 [4] 估值体系 - 基金份额估值是S交易核心要素 但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结构复杂等痛点 [4] - 上海股交中心发布估值指引 涵盖项目层面7种主流估值方法和基金层面不同分配方案 [4] - 估值系统与指引结合 为行业形成共识定价体系奠定基础 后续将探索创新模式 [4] 市场数据 - 上海股交中心份额转让和质押业务规模全国第一 2024年新增交易金额突破百亿元 [5] - 截至5月18日 平台累计成交121笔基金份额 总金额252.44亿元 完成44单质押业务融资99.34亿元 [5] - 私募股权存量资产规模达15-20万亿元 但有效买方仅百亿元量级 供需失衡 [8] 机构动向 - 科勒资本完成2.29亿元GP主导S交易 为公开的第二笔中国S交易 [6] - 中金资本已发行3只S基金 形成规模超20亿元的产品群 专注接续重组策略 [7] - 外资和券商等金融机构逐步关注S基金 科勒资本计划结合本土实际发展人民币市场 [6][7] 生态建设 - 上海S基金联盟汇聚百余家一线机构 包括国家级母基金、央企基金和全球知名S基金 [9]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后管理研究报告》发布 解析运营、估值、税务等核心要点 [9] - 投后管理能力被视为机构核心竞争力 需实现从资金支持到价值共创的跃迁 [9] 区域发展 - 上海具备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及私募基金集聚优势 被视作S基金发展高地 [10] - 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效应为上海打造S基金新高地提供支撑 [10]
打折也退不了
投资界· 2025-05-21 16:05
流动性困境 -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首次大规模出清私募股权资产 交易规模高达60亿美元 创全球最大LP发起S交易纪录[1][2] - 即使折价10%-15% 顶级机构基金份额仍面临报价寥寥的窘境 反映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急剧恶化[1][2] - 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同步抛售10亿美元私募资产 德州理工大学因出价过低暂停出售 显示LP抛售潮正在形成[3] 历史性转折 - 耶鲁捐赠基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都未出售资产 此次抛售行为打破34年投资惯例 标志"耶鲁模式"神话破灭[2] - 私募基金持有2.9万家被投企业 待退出资产规模达3.6万亿美元 其中50%持有超五年 退出压力创历史峰值[4] - 中国6.46万亿基金进入延长期 9.83万亿进入退出期 合计16万亿规模面临退出压力 市场承压程度前所未有[5] 行业回报危机 - 存续10年以上基金中 超半数DPI低于0.5 意味着多数LP本金回收不足50% 与流动性预期严重背离[5] - 2015年以来成立基金仅小部分DPI超0.5 行业整体赚钱效应缺失导致LP维权事件频发[5][6] - 盲池基金募资难度激增 市场资金趋于理性 "人傻钱多"时代终结 倒逼GP改变运营模式[6] 模式重构 - 64%LP预计所投GP将在两年内消失 Lightspeed等顶级VC转型注册投资顾问 拓展公开市场股票等非传统资产类别[7] - 红杉 A16z等机构主动撕下VC标签 通过业务多元化突破募资瓶颈 霍洛维茨直言"传统VC模式已死"[8] - 国内GP采取缩减规模 全周期投资 S资产打包出售等策略应对危机 行业进入残酷出清阶段[9] 生存法则 - 执行确定性取代定价精度成为卖方首要考量 反映市场交易逻辑发生本质变化[3] - 达晨邵红霞强调"赚钱才是硬道理" 毅达应文禄指出行业将从"胜者为王"过渡到"剩者为王"[9] - 倪泽望指出创投行业需建立赚钱效应 否则难以吸引长期资本持续投入[6]
另类投资简报 | 百亿美元级中资对冲基金增加港股配置;哈佛陷入财务危机
彭博Bloomberg· 2025-05-21 14:53
私募股权市场回顾 - 对冲基金整体表现不佳 彭博对冲基金指数4月下跌0.4%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 [5] - 宏观基金表现最差 4月跌幅达1.9% 信贷基金表现最佳 涨幅为1.7% [5] 行业亮点 - Ares Management公司私人信贷业务持续强劲增长 [6] - Millennium Management从Pamalican撤资 [6] 对冲基金市场动态 - 中国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4月港股抛售潮中增加港股配置 管理规模达200亿美元 [6] - 景林资产已出售几乎所有非中国资产 押注中国政策支持将推动股市上涨 [6] - 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对日元持乐观态度 [7] 机构投资者动态 - 哈佛大学530亿美元捐赠基金考虑折价出售私募股权资产 实际价值可能仅400亿美元 [6] - 哈佛大学因联邦科研经费问题与特朗普政府陷入博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