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向绿向新 绿色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青年报· 2025-08-05 09:27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碳市场启动推动全球碳定价覆盖率从24%提升至28% [1] - 全球现有80个碳定价机制 包括37个碳排放交易体系和43项碳税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 首批纳入发电行业 [1] 强制碳市场扩围进展 - 2025年强制碳市场新增水泥 钢铁和铝业三大行业 [1] - 扩围后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达60%以上 [1]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启动 [1] 自愿碳市场发展潜力 - 自愿碳市场建立在企业自主自愿基础上 具有跨境特性 [2] - 汽车行业企业是最有潜力促进自愿碳市场发展的行业 [2] - 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于2025年3月正式签发并启动交易 [1] 碳市场交易数据 - 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量接近240万吨 累计成交金额超过2亿元 [5] - 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2] 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 比年初增长14.4% [3] - 上半年绿色贷款增加5.35万亿元 [3]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8.75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2.11万亿元 [3]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8.25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5889亿元 [3] - 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4.95万亿元 上半年增加5622亿元 [3] 绿色技术发展 -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正式设立 [5] - 官网已上线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专区 加速绿色技术转化落地 [5] - 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包含271个三级分类 [4] 碳减排技术需求 - 到2060年需要通过CCUS技术中和的二氧化碳约18亿吨 [3] - 金融机构将环境权益纳入银行授信认可范围 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3] - CCER未来收益权可用于质押开展绿色融资 [3] 绿色金融覆盖范围扩展 - 绿色金融内涵延伸 纯绿项目和需要改造的传统项目均可获得支持 [4] - 绿色项目类别增加至271个三级分类 [4]
价跌量缩后 全国碳市场后市如何走?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17:47
碳市场价格走势 - 8月1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为72.43元/吨,较前一日下跌0.07% [1] - 7月全国碳市场收盘价72.48元/吨,较6月底下跌3.39%,价格区间从月初74.28元/吨收窄至月末72.33元/吨 [1] - 7月CEA总成交量1166.42万吨,环比下降26.57%,日均成交量51.03万吨,较6月79.42万吨下降35.75% [1] 碳市场未来预期 - 2025年8月CEA买入价格预期71.25元/吨,卖出预期76.04元/吨,中间价73.65元/吨 [2] - 同期CCER买入价格预期76.25元/吨,卖出预期83.59元/吨,中间价79.91元/吨 [2] - CEA买入价格指数上涨0.83%至178.13,CCER中间价格指数上涨2.98%至196.46 [2] 碳市场发展动态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68.11亿吨,累计成交额468.23亿元 [2] - 2024年5月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确立交易制度 [2] - 2025年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新增单向竞价交易方式 [2]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表示将持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3]
北京碳市场各种交易产品累计实现交易量超1.1亿吨
新京报· 2025-08-02 15:27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概况 - 北京环境交易所于2008年设立,2020年更名为北京绿色交易所并迁址至城市副中心,定位为环境权益交易服务平台 [1] - 公司作为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指定机构,配合主管部门开展碳配额竞价发放及重点排放单位履约工作 [1]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启动,公司负责建设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开户超2000家单位 [2] 北京碳市场运行数据 - 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超1.1亿吨,交易额近47亿元,覆盖电力、石化、热力等900家重点排放单位(年碳排放5000吨以上) [1][2] - 碳排放配额线上均价从开市50元/吨上涨至2024年111元/吨,11个履约周期内保持稳中有升趋势 [2] - 全国自愿减排市场累计交易量超240万吨,交易额超2亿元 [2] 碳交易机制成效 - 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减排任务,富余单位可出售配额获利,形成市场化减排驱动机制 [2] - 北京市碳试点涵盖工业和服务业多领域,年管控碳排放量约4500万吨 [1]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超过2亿元
中证网· 2025-08-01 20:50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接近24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2亿元市场规模稳步攀升 [1] - 北京绿色交易所2023年获得生态环境部授权作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机构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 [1] -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主体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1]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战略 - 公司确立"一主五专两化"发展策略坚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主业落实生态环境部各类管理要求持续支撑市场稳定高效运行 [1] - 拓展五类绿色交易专业服务包括北京地方碳市场交易服务、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绿色技术交易服务、ESG综合服务、绿色债券发行与交易服务 [1]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2亿元
新京报· 2025-07-30 23:03
核心观点 - 北京绿色交易所举办2025年参与人大会 总结碳市场建设成果并发布未来发展战略 [1] - 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量接近240万吨 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亿元 [1] - 公司正围绕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 开展基础研究并推进现场工作会筹备 [3] - 未来将守住自愿减排交易主业 拓展五类绿色交易专业服务并推进国际化发展 [4] 碳市场建设成果 - 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240万吨 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亿元 [1] - 国际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 [1] - 国家发改委于今年2月复函同意以公司为主体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1] 绿色技术交易推进 - 官网已上线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专区 宣传推介多部门目录技术 [1] - 针对绿色技术交易难点堵点问题 开展业务模式及评价标准等基础研究 [3] - 有序推进"加快推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现场工作会"筹备工作 [3] 参与人体系建设 - 建成交易类 投融资类 服务类 合作类参与人体系 [3] - 上线参与人管理系统 提供政策法规及市场动态等权益服务 [3] - 为参与人提供双碳咨询 能力建设 碳中和认证等多元化服务 [3] 未来发展战略 - 牢牢守住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主业 支撑市场稳定运行 [4] - 拓展五类专业服务:北京地方碳市场 企业低碳发展 绿色技术交易 ESG综合服务 绿色债券发行交易 [4] - 推进国际化高能化发展 提升服务双碳产业带动能力 [4]
北京绿交所王乃祥:CCER累计成交超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0:02
在服务层面,交易所为参与人提供"双碳"咨询、能力建设、宣传推介、碳中和认证等多元化服务,精准 对接市场需求,旨在形成多方共赢的绿色交易生态。 面向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确立"一主五专两化"发展策略。王乃祥介绍,将坚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交易主业,落实生态环境部各类管理要求,持续支撑市场稳定高效运行;同时拓展北京地方碳市场交易 服务、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绿色技术交易服务、ESG综合服务、绿色债券发行与交易服务等五类绿 色交易专业服务。 在推动国际化、高能化发展方面,交易所将提升服务"双碳"产业的带动与塑造能力,以建设"面向全球 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目标,坚持服务监管、服务市场的根本导向,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 愿减排交易市场,以及具有国内引领性、国际影响力、全面开放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 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398985吨,累计成交额 202546331.67元。市场规模稳步攀升。"7月29日,在北京绿色交易所2025年参与人大会上,北京绿色交 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 王乃祥介绍,2023年 ...
北京绿色交易所2025年参与人大会成功举行
央广网· 2025-07-30 14:55
会议概况 - 北京绿色交易所于7月29日举办2025年参与人大会 吸引200余位自愿碳市场参与者代表参会 [1] 交易所战略与成果 - 交易所董事长提出"一主五专两化"发展战略 重点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两大平台 [3] - 交易所总经理介绍发展成果与未来方向 将持续完善环境权益定价机制 打造国家级交易平台 [8][35] 绿色金融实践 -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从组织架构优化 专营机构设立 政策支持创新等五个维度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5] - 圆桌对话探讨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未来发展方向 [22] 碳市场发展 - 专家从自愿碳市场潜力 CCUS技术创新 垃圾发电碳减排实践 RWA技术应用等角度建言献策 [8] - 圆桌讨论聚焦自愿碳市场发展现状 挑战和机遇 分享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经验 [2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会议使用智慧会展与交易所研发的碳核算数字化平台 量化会议碳排放和碳减排数据 [24] - 通过注销碳信用形式实现会议碳中和 [24] 行业认可 - 18家单位获得年度优秀参与人奖项 包括最佳交易奖 最佳合作奖 绿色金融奖等 [27] - 交易所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奖 [29][32][34][36]
复旦碳价指数:2025年8月GEC价格指数走势分化
财富在线· 2025-07-29 11:28
复旦碳价指数发布 - 研究中心公布2025年8月CEA价格指数 买入预期71 25元 吨 卖出预期76 04元 吨 中间价73 65元 吨 [1][2] - 2025年12月CEA价格指数 买入预期72 04元 吨 卖出预期79 61元 吨 中间价75 82元 吨 [2] - 2025年8月CCER价格指数全面上涨 买入预期76 25元 吨 卖出预期83 59元 吨 中间价79 91元 吨 买入价格指数上涨2 49% 卖出上涨3 45% 中间价上涨2 98% [2][3] 国内绿证价格走势 - 2024年生产绿证价格 集中式项目3 50元 个 分布式3 36元 个 生物质发电3 66元 个 [4][5] - 2025年生产绿证价格显著高于2024年 集中式7 82元 个 分布式6 94元 个 生物质发电6 77元 个 [4][5] - 三类绿证价格指数分化 2024年集中式和分布式下跌 生物质发电上涨 2025年集中式上涨 分布式和生物质发电下跌 [4] 全国碳市场7月运行情况 - CEA日均收盘价73 64元 吨 环比6月上涨3% 价格区间收窄 从月初74 28元 吨降至月末73 7元 吨 [6] - 日均成交量51 03万吨 环比下降35 75% 但同比仍增长236% 显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6]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 - 三部门联合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 要求各地区推荐不超过2个园区 8月22日前提交方案 [7] - 政策包含1主文件+4细则 明确建设标准 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指标体系 重点考核碳排放强度和清洁能源占比 [8] 全球碳市场7月表现 - 欧盟碳市场日均成交量环比下跌31% 英国跌12 15% 韩国涨13 11% [9] - 主要碳市场价格普遍下跌 英国跌幅最大达4 56% 欧盟跌1 37% 韩国跌3 17% 新西兰跌0 77% [9]
中碳登举行开放日 百名市民探秘“碳资产大脑”
长江日报· 2025-07-29 10:03
公司活动与公众参与 - 中碳登举办开放日文明实践活动 吸引来自社区 学校 环保组织及企业的百名市民代表参与[1] - 活动通过展厅模型和图文展示全国碳市场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减排 以及中碳登作为碳资产大脑和碳交易枢纽的作用[1] - 设置模拟交易系统让参观者化身碳资产管理员操作买卖碳配额 提供沉浸式体验以理解碳交易市场机制[2] - 公司未来计划持续深化双碳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搭建更广阔的公众参与平台[2] 碳市场发展与成就 - 碳市场四周年成就展的数据图表显示其覆盖行业广泛并拥有高累计成交额 具体数据未披露但引起参观者惊叹[1] - 中碳登护航全球最大碳市场的平稳运行 湖北省在碳市场中做出突出贡献[1] 碳普惠与低碳技术 - 武汉市探索创新碳普惠机制 将市民绿色出行 垃圾分类 节能节水等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并可兑换激励[1] - 绿色低碳技术展区展示碳捕集利用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黑科技 例如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用于发电燃烧的材料[2]
中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三省试点分布式绿证核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6:51
碳中和政策 - 中欧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涵盖七大合作方向包括全面落实气候协定目标 强化系统政策与务实行动 支持2025年COP30大会 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与绿色技术流动 加强气候适应行动 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深化能源转型及碳市场双边合作[4] - 国家能源局在浙江 河南 广东三省试点分布式绿证核发 方案明确六方面内容包括项目建档立卡 加强计量装置管理 电量数据归集 按电量用途核发绿证 规范划转绿证及建立地方电网信息交互机制 按照先行先试原则探索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5] - 气象部门建立短期中期长期高温预报预测体系 针对高温天气过程研发新能源发电条件预报 电力负荷气象条件预报等服务产品 提示电力行业采取错峰及跨区调度等措施减轻高温对社会用电影响[6] 地方动态 - 上海宝山区发布四方面15项绿色低碳业务场景合作项目 覆盖产业市政建筑港口等重点领域及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等区域 内容包括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科学配置储能资源 实施工业遗址低碳改造 提升园区碳汇能力 推动碳账户加金融场景落地[7] 企业实践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周年累计成交量破6.7亿吨 成交额460亿元 2025年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新增单向竞价交易方式 未来将持续推动市场机制发展与完善以发挥政策工具作用[7] - 全国碳市场扩容的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同时受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覆盖 需加速开展绿电应用推广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精准摸底等基础性工作以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