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领投的“最低调”人形机器人创企,又完成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8 01:27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 li_sir_2020); 正文: 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创企[源络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 2025年5月19日,据企查查显示,国内人形机机器人初创企业【北京源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络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 金(有限合伙)(隶属于 北京国管旗下顺禧基金 ), 疑似完成新一轮融资, 目前并未官宣 (小编视角:新一轮融资可能还没有正式变或交割更完成,投资方可能披露不完整,等 待企业官宣)。 成立近两年,公司鲜有新闻报道,绝对是国内最低调具身智能赛道创企。 | 序号 | 融资日期 | 融资轮次 | 融资金额 | 投资方 | 关联机构 | 来源 | | --- | --- | --- | --- | --- | --- | --- | | 1 | 2025-05-19 | A轮 | - |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首款家庭桌面AI机器人全国首发!北京亦庄企业参与研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22:08
优必选家庭桌面AI机器人发布 - 首款家庭桌面AI机器人正式全国首发 填补家庭陪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白 [1][3] - 机器人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 包括拟人化陪伴 舞蹈娱乐 问答互动 英语练习 视频通话 绘本伴读 思维引导 家居控制等多元化功能 [3] - 机器人通过AI实现专属智能推荐 多模态情感计算 智能守护 并支持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联动 [3] 技术研发与合作 - 2024年7月起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 数字生活公司与优必选组建联合研发团队 聚焦数字生命智能体技术 [3] - 结合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与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及大模型底座能力 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和场景适配能力 [3] - 依托大模型技术实现情感计算 环境感知 任务规划 视觉语义理解和长短期记忆等能力 [3]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 公司聚焦工业制造 商用服务 家庭陪伴三大场景 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4] - Walker S系列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4] - 此次家庭桌面AI机器人发布是人形机器人应用探索的重要成果 [4] 产业生态布局 - 公司将持续深化与生态伙伴战略协同 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4] - 北京经开区通过"五个一"工作机制健全生态体系 加速构建机器人产业高地 [4] - 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 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 [4]
分论坛议程抢先看| 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聚势启新,共赴产业新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7 21:50
宋 伟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 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 创新中心副主任 具身智能作为 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领域,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迎 来爆发式增长 ,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加速落地。值此产业变革之际,浦东张江 作为国内具身机器人领域产业 高地,以连续三届全球生态峰会积累的品牌势能为基础, 重磅打 造 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 形机器人技能大赛 ,以 " 峰会 +大赛+展览 " 三位一体模式 全面激活产业生态 ——通过1场主论坛、 10 场开 发者论坛、 1场创新创业大赛及1场创新产品展,系统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赋能平台。 大会聚焦 本体技术、具身智能、关键零部件、数据集构建及场景应用 四大核心领域,特设 10 场专题开发者 论坛,包括: 人形机器人本体专题论坛 出席嘉宾 叶杨笙 仙工智能 联合创始人 西 曹 灵心巧手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董典彪 深圳赛博格机器人 有限公司CTO 陈 锋 中科深谷集团 创始人董事长 梁聪慧 上海智可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刘 迅 数字华夏研究院 院长 罗 璇 广州高擎机电科技 有限公 ...
参会必看!5月29日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全指南:如何高效参会看这篇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7 21:50
尊敬的各位参会朋友: 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将于5月29日在上海隆重举办,本次活动设置了1场主 论坛、9场开发者论坛、1场 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张江启动赛及1场创新产品展,配套组织开发者之夜、浦 东企业家早餐会等系列活动。 为方便各位朋友省时、省力、省心参与本次活动,机器人大讲堂为您准备了 参会攻略 ,以助大家能够更好地体 验这次活动。请务必仔细阅读,也可以微信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报名步骤须知 第一步: 长按识别或扫描二维码,观众自主填写报名信息 第二步: 填写公司、职务、姓名、手机号 第三步: 选择意向参与论坛(可选择 1-9项) 第四步: 选填单位所在地、企业核心产品、企业在上海张江产业布局投资意向 注: 因报名审核需要时间,报名成功短信会在审核后尽快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保存。还未报名的用 户,请尽快报名。如有困难的参会人员,可联系专属 VIP客服:堂博士(微信:15611695072),我们将竭力 为您解答。 会议现场须知 会议时间: 2025年5月29日( 9:00-17:00) 会议地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会堂(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参会人员 ...
人型机器人股权投资“卷疯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21:15
人型机器人行业投资热度 - 创投资本扎堆人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导致项目估值迅速翻倍[1] - 2024年一季度人形机器人领域千万元级股权融资达19笔同比增长280%[3] - 杭州某创投机构设立人型机器人子基金3个月完成超募[3]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6年中国人型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104.71亿元2029年达75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3] - 年复合增长率达62.6%[3] 技术驱动因素 - AI+人型机器人技术融合推动完全自主决策的具身智能发展[3] - 关键技术包括视觉环境识别、多源传感数据融合、集群化交互控制等8项技术突破[8] - 2024年技术融合提速体现在大模型与控制系统整合、多模态交互能力提升[9] 投资领域分化 - 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领域因资本争夺导致估值飙升[9] - 创投转向"感知"与"决策"领域其中触觉传感成为新焦点[7][9][11] - 视觉传感、力控传感、运动传感各有技术局限性推动触觉传感投资升温[11] 应用场景挑战 - 工业场景面临数据孤岛、自动化程度高、工序复杂等落地障碍[16] - 商业场景如展厅接待、便利店服务更易实现标准化服务[17] - 家庭场景中陪伴与家政机器人开始受关注[17] 商业化与产业链协同 - 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强化人型机器人感知智能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13] - 产业链需解决国际化受阻、应用场景模糊、成本高企、产品力不足四大挑战[14] - 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平衡决定商业化周期长短[18] 技术路线竞争 - 触觉传感器存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5种技术路线竞争[12]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全维度曲面集成、三维力矢量感知、复合传感材料研发[12] 资本运作趋势 - 资本与上市公司合作布局人型机器人赛道构建AI+机器人生态[14] - 创投机构呼吁出资人对技术迭代和产业落地保持长期耐心[18]
人形承压,四足补位,众擎、智元集体造“狗”,宇树模式成行业 “保命符”?
36氪· 2025-05-27 19:52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赛道近期面临质疑,多位行业领袖认为其商业化能力不足,Marc Raibert称其为"炫耀而非生产力"[3] -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公开表示不看好该方向,谷歌已出售/裁撤多家机器人业务[3] - 行业出现"实验室玩具"争议,银河通用创始人指出当前技术依赖预编程和遥控操作[3] 四足机器人战略转向 - 魔法原子、智元、众擎等头部厂商集体转向四足机器人产品开发[4] - 魔法原子推出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的导盲机器人,支持避障和购物辅助[5] - 智元计划Q2发布28自由度家庭四足产品,具备骑车等复杂运动能力[7][9] - 众擎发布JS01四足机器人并启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10][12] 企业技术路径选择 - 宇树科技通过四足机器人实现全球60%市场份额,再拓展至人形机器人[15] - 云深处和逐际动力均采取"先四足后人形"发展路径[15] - 四足产品可复用80%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显著降低研发成本[21][22] - 宇树已连续多年盈利,验证"四足技术沉淀-商业化-反哺人形"模式的可行性[17] 商业化逻辑演变 - 行业从单纯追求人形技术突破转向通过四足构建现金流[20] - 四足机器人在工业巡检和家庭服务场景已展现稳定性优势[23] - 纯人形本体厂商面临造血能力不足问题,需通过四足产品过渡[23] - 九号公司创始人认为商业化成功关键在场景需求而非形态[24] 行业生存策略 - "四足+人形"模式正成为主流战略选择[20] - 四足产品从技术备胎升级为商业化跳板[23] - 企业需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间寻找平衡点[25] - 具备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更可能存活至人形机器人终局[25]
中国机械自动化,从“低端搬运”到工厂的“心脏”
新浪财经· 2025-05-27 18:53
物流自动化发展 - 2023年双十一期间杭州菜鸟物流园使用1000台"小蛮驴"机器人进行分拣作业,运行速度0.5米/秒,承重30公斤,在20万平方米仓库实现精准投递 [1] - 充电区200台机器人实现自动排队充电,展现高度协同能力 [3] - 对比15年前人工分拣需每日弯腰超1000次,当前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效率并改善工作环境 [5] 国产自动化设备技术突破 - 2007年深圳汇川技术通过逆向研发推出首台国产伺服驱动系统,控制精度±0.02弧分,成本仅为进口产品1/3 [8] - 埃斯顿自动化2010年推出DELTA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达到ABB水平,实现高端控制逻辑突破 [10][12] - 李群自动化研发SCARA机器人实现0.01毫米重复定位精度,进入3C精密制造领域 [14] 市场竞争策略与成果 - 2013年中国成为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本土企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嘉腾机器人AGV小推车价格不足进口1/2,年销3000台 [12][14] - 汇川技术变频器以比西门子低40%价格打入中东市场,并具备耐高温特性 [16] -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24万台,国产化率首超50% [19] 当前技术应用与全球化 - 苏州纺织厂码垛机器人效率达2.3秒/次,海尔智能工厂实现机器人按订单实时调整生产 [19] - 蔚来工厂300台国产焊接机器人实现±0.3毫米定位精度,接近国际水平 [19] -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球40%,自动化设备出口额280亿美元,东南亚市场占有率超60% [21]
人形机器人进入“赛事经济”时代?格斗赛全方位考验技术!机器人ETF基金(159213)弱势五连阴,资金逢跌布局汹涌,连续4日吸金!
新浪财经· 2025-05-27 17:56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基金(159213)5月27日收跌1.46%,连续5日下跌,但连续4日获资金净流入,显示资金逢低布局意图 [1] - 机器人板块成分股表现分化,盈峰科技涨超4%,拓斯达涨超3%,瀚川智能、东杰智能涨超1%,其余多数回调 [3]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宇树科技Unitree G1在CMG世界机器人大赛格斗赛中展示出色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动作流畅无卡顿 [3] - 格斗赛验证的技术可赋能三大领域:工业场景(高精度装配)、服务场景(养老护理)、特种场景(消防机器人) [3] - 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存在灵活性弱、训练不确定性强、泛化能力差等问题 [4] - 行业正加速开发智能化"大脑",启元大模型开源工具链推动行业成熟,机器人AI大模型处于快速发展期 [5] 行业价值与市场机遇 - 机器人产业进入"赛事经济"时代,松延动力因赛事表现估值从5亿元涨至20亿元,并获5000多万元订单 [5] - 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三重价值重估:技术价值(具身智能突破)、产业价值(国产化率65%)、市场价值(2030年全球规模2600亿美元) [6]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包括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上游硬件,以及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应用 [6]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格斗赛暴露机器人智能化不足问题,如攻击时重心不稳、动作识别偏差 [4] - 运动控制大模型和仿真数据采集是突破方向,当前机器人场景数据集仅2.4M,远低于文本和图像数据集 [5]
市占率超70%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突围 获智元/小米等头部客户批量应用
机器人圈· 2025-05-27 17:05
行业概况 - 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核心部件,负责实时捕捉压力、拉力、扭矩等力学信息,将触觉转化为可解析数据流[1] -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约160家,中国企业占比超40%(60-70家),位居全球首位[4]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数量超106款,中国发布86款占全球81%[4] - 传感器占人形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25.8%,是技术突破和降本增效关键方向[4] 公司技术实力 - 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扭矩传感器实现100%自研可控,核心性能指标赶超欧美品牌[7][17] - 研发团队近百人,支持从末端六维力传感器到关节力矩传感器的快速定制化开发[17] - 产品精度达国际一线水平(如±0.1%F.S重复性精度),定制化新品2周内全流程交付[19] - 年产10万套六维力传感器及关节扭矩传感器,具备规模化及降本优势[19]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特斯拉Gen 2人形机器人配置32个力传感器(14个一维力矩+14个一维压力+4个六维力矩)[4] - 2024年推出LA35和LA77六维力传感器,分别适用于空间受限场景和关键部位负载[12][14] - 推出LC与LD关节扭矩传感器,支持紧凑设计和深度定制[15][16] - 2023年起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年出货量复合增速200%-300%,2024年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70%-80%[5][9] - 核心客户覆盖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渗透新能源汽车、医疗、航空领域[7][9] 资本与国际化进展 - 2019年以来完成三轮融资,2024年底获亿元级融资,股东包括广发信德、复星等[18] - 2024年营收增速超100%,现金流和利润表现亮眼[18] - 海外订单占比显著提升,为欧美日韩客户提供模块化定制解决方案[17] - 依托中国供应链崛起为全球核心供应商,吸引海外头部厂商主动合作[17]
水下机器人秀出新型“肌肉”:光驱动致动器性能超越哺乳动物肌肉
机器人圈· 2025-05-27 17:05
水下机器人驱动技术突破 - 韩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可在水下自由运行的全光控人工肌肉系统,基于光化学响应材料的新型致动器展现出超越生物肌肉的强劲动力性能,为无缆化智能水下装备发展开辟全新路径 [1] - 传统水下机器人依赖电力或液压驱动系统,复杂的电缆和笨重的供能装置严重制约其灵活性与续航能力 [1] - 联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光化学驱动方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偶氮苯功能化液晶弹性体材料(AC-LCEs) [1] 技术原理与性能数据 - 通过精密调控液晶弹性体的分子排列结构,赋予材料独特的光致形变特性,紫外光照射下收缩率达60%,切换为可见光后能快速复原 [1] - 新型光驱动肌肉的单次能量密度达到15千焦/立方米,是哺乳动物骨骼肌的两倍以上 [2] - 驱动应变超过同类光化学材料的3倍,且经过百次循环测试后仍保持稳定性能 [2] - 通过特殊设计的螺旋弹簧结构,将分子层面的形变放大为宏观机械运动,并实现驱动方向的可逆调控 [2] 应用演示与产业化前景 - 装载该人工肌肉的机器人原型展现出卓越的作业能力,可精准抓取不同形状物体,在复杂管道内自由穿行,完成精细的协同操作任务 [4] - 系统彻底摆脱了电缆、电池或液压管路的束缚,实现了"全光驱动"的革新理念 [4] - 技术在水下勘探、海洋工程、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前可实现商业化落地 [4] - 团队已攻克光能转化效率提升、材料耐久性强化等关键技术,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进产业化应用 [4]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光驱动人工肌肉技术标志着软体机器人研发进入新阶段,其环境适应性强、驱动效率高、系统集成度优等特点为开发新一代自主化智能装备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4] - 无缆化机器人有望在深空探测、灾难救援等极端环境作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