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紧急澄清!「我是章建平,但我没有买寒武纪,更没有爆赚5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11:25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29日寒武纪股价大跌6% 跌破1500元关口 但仍为A股第一高价股 [2] - 单日总市值从6643.03亿元降至6244亿元 蒸发近400亿元 [4] - 最新价1587.91元 单日上涨215.81元 涨幅15.73% 换手率4.26% 成交金额260.2亿元 [10] 经营业绩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该预测为管理层初步判断 不构成实质承诺 [7] 股东持仓情况 - 知名投资者章建平持有608.63万股 占总流通股本1.46% 较一季度未发生变化 [9][10] - 其建仓成本约40亿元 以8月29日股价计算持仓市值达90.84亿元 4个月盈利约50.84亿元 [10][1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70.40万股(占比3.76%) 较上期增持27.87万股 [10]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1137.56万股(占比2.72%) 增持18.97万股 [10] 市场关注度 - 寒武纪被媒体称为新晋"股王" 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1] - 部分媒体报道存在人物混淆现象 误将装饰行业企业家章建平照片用作投资者章建平配图 [13][15][17]
帮主郑重:中芯国际突然停牌!这步棋背后藏着什么大动作?
搜狐财经· 2025-08-30 11:19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中芯国际计划于9月1日停牌 发行A股收购子公司中芯北方的少数股权[1] - 中芯北方专注于14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生产 服务于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3] - 收购旨在整合产能调度和技术资源 强化对核心资产的控制权[3] 战略动机分析 - 通过A股发行获取低成本资金 同时更好对接国家大基金扶持政策[3] - 夯实成熟制程业务基本盘 利用其稳定现金流支撑先进制程研发投入[3] - 应对新能源车和AIoT领域对成熟制程芯片持续增长的需求[4] 交易关键关注点 - 交易定价与中芯北方估值水平及收购溢价合理性需重点关注[3] - A股发行规模可能影响现有股东权益 资金具体用途尚未披露[3] - 收购后中芯北方产能利用率提升效果需持续观察[3] 行业与市场影响 - 全球芯片短缺持续 成熟制程芯片仍是多个关键领域的刚需产品[3] - 半导体板块近期波动较大 停牌期间行业利空可能影响复牌后股价表现[4] - 成熟制程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长期竞争核心[4] 未来展望与评估 - 交易尚处于意向协议阶段 具体方案谈判存在不确定性[4] - 长期看整合核心资产有助于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竞争力[5] - 后续需重点关注交易对价 资金用途和产能规划三大关键数据披露[5]
美国又下黑手:撤销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豁免
观察者网· 2025-08-30 11:14
美国对韩国芯片制造商在华业务实施新限制 - 美国商务部撤销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工厂使用美国设备的豁免 限制措施将在120天后生效[1] - 美国将允许相关企业继续在华运营现有设施 但不发放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许可[1] - 美国商务部称此举旨在取消"只对外国生产商有利"的宽松做法 并堵住使美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的出口管制漏洞[1] 韩国企业的豁免历史与产能依赖 - 三星和SK海力士于2022年获得为期一年的出口管制豁免 2023年又被授予"经验证最终用户"地位 无需许可即可获取美国设备[3] - 两家公司很大一部分存储芯片产能依赖于中国 海外企业在华工厂占全球计算机内存产量10%和存储芯片产量15%[3] - SK海力士表示将与两国政府保持沟通以最小化业务影响 韩国政府强调其芯片制造商在华工厂对全球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3] 市场影响与行业格局变化 - 伯恩斯坦公司报告指出取消豁免将对存储芯片供应产生直接影响[3] - 新措施可能导致韩国芯片制造商更难在华生产 可能推动中国本土企业填补空白并获得更大市场空间[4] - 英特尔在中国的一家工厂也被列入通知范围 该业务已被SK海力士收购[1]
HBM芯片,走到岔路口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30 10:55
文章核心观点 - HBM4基础芯片制造工艺从DRAM转向代工工艺 成为行业技术转折点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积极采用代工工艺 美光科技则采取保守策略暂缓转型 [1][3][4][5] HBM基础芯片技术演进 - 基础芯片作为HBM的"大脑"和"信号控制中心" 通过TSV互连技术堆叠DRAM芯片 决定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3] - HBM3E之前基础芯片采用DRAM工艺制造 DRAM制造商直接设计逻辑电路并在自有产线生产 [3] - DRAM工艺在速度/信号完整性/功率效率方面落后于代工厂FinFET工艺 [3][4] - AI计算量指数级增长使基础芯片作用愈发重要 不仅实现存储器堆叠 还决定信号处理和功率效率 [3] 三大存储器厂商技术战略 **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 - 将HBM4基础芯片转换为代工工艺 解决高性能计算过程中的发热和信号延迟问题 [4] - 采用代工工艺可实现更细线宽和更复杂晶体管结构 打造适用于高速计算的基础芯片 [4] - 转型原因在于DRAM工艺已超出NVIDIA和AMD等GPU客户需求 为确保技术领先地位必须采用代工工艺 [5] **美光科技** - 继续使用现有DRAM工艺生产基础芯片直至HBM4量产 HBM4E才利用台积电代工厂 [4] - 策略基于眼前生产效率和成本考虑 通过最大化利用现有DRAM工艺基础设施保持成本竞争力 [5] - 保守策略可能有利于短期成本节约 但对注重性能客户的竞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5]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基础芯片逻辑性能决定整体系统性能的阶段已到来 [5] - 工艺转移并非简单制造方法改变 而是重新定义HBM竞争格局的战略转变 [5] - 市场信任将优先给予技术率先得到验证的公司 [5]
100 Gbps!全球首款 6G 芯片问世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30 10:55
技术突破 -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全球首款全频6G芯片 实现0.5GHz至115GHz全频谱集成于11mm×1.7mm芯片中 传统方案需九个独立无线电系统[5][6] - 采用光子电子融合技术 通过宽带电光调制器将无线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利用可调谐激光器混频实现传输 所有功能单元集成于单一芯片[7] - 测试期间通信质量保持稳定 在180微秒内实现6GHz频率调谐 单通道数据速率超过100Gbps 较美国农村平均20Mbps移动网速提升显著[7] 性能优势 - 支持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与低频微波波段无缝切换 高频段提供巨大带宽与超低延迟 低频段实现广域覆盖 适用于远程山区/海底/太空场景[6][7] - 具备频率导航功能 可在干扰发生时自动切换至清晰频道 切换过程如"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变换车道" 确保通信持续不间断[7] - 实现多用途可编程和动态频率调节 在尺寸/功耗/性能间取得平衡 适用于音乐会/体育场等设备高密度连接场景[7][8] 应用前景 - 为AI原生网络奠定硬件基础 可通过内置算法动态调整通信参数以应对复杂电磁环境 同时进行实时环境感知[8] - 研究人员计划开发不大于USB记忆棒的即插即用通信模块 可嵌入智能手机/基站/无人机/物联网设备 加速灵活智能6G网络落地[8] - 技术突破有望通过扩大无线频谱覆盖范围 帮助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推动下一代网络发展[5]
三星、SK海力士,被撤销豁免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30 10:55
美国对韩国芯片制造商在华业务实施新限制 - 美国商务部撤销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接收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授权 这些公司需获得许可证才能为中国购买设备 撤销将在120天后生效[2] - 美国计划授予许可证允许这些公司在中国运营现有设施 但不打算授予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许可证[2] - 提交联邦申请的公司还包括英特尔 尽管已完成出售中国子公司交易 但仍失去中国授权[2] 韩国政府与企业回应 - SK海力士表示将与韩国和美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 采取必要措施将业务影响降至最低[2] - 三星未回应置评请求[2]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强调中国半导体企业稳定运营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 将继续与华盛顿讨论最小化影响[2] 对美国设备制造商的潜在影响 - 许可证改变可能减少美国设备制造商KLA Corp、Lam Research和应用材料公司对中国的销售[3] - 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商品和技术的数千份许可证申请悬而未决 造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积压[5] 对中国本土企业和美光科技的潜在影响 - 此举可能有利于中国本土设备制造商 因其设备可填补市场空白[5] - 美光科技可能受益 作为三星和SK海力士在存储芯片领域的主要美国竞争对手[5] - 若不对中国芯片制造商采取进一步措施 可能以牺牲韩国企业为代价为中国企业打开市场空间[5] 贸易背景与相关资格变更 - 美国和中国处于关税休战状态 对中国商品征收30%关税 对美国商品征收10%关税 有效期至11月[4] - 三星和海力士等外国芯片制造商拥有的"验证最终用户"资格将被取消 该资格原本允许美国供应商更轻松快速地向其发货[5]
芯片法案,终告破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30 10:55
美国芯片法案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将芯片法案补贴转化为股权投资 标志着美国半导体产业战略从市场修复转向国家掌控 [2] - 政策演变与美国长期倡导的市场至上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成为美国产业政策史上最具讽刺意味的案例 [2] 芯片法案背景与目标 - 美国半导体产量占比从1990年40%下降至2020年12% 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分别控制63%和18%先进芯片产能 [4] - 2020年芯片短缺危机导致汽车制造商损失2100亿美元 消费电子产品交付周期延长40-60天 [4] - 法案授权527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制造激励 目标使美国在2030年生产全球20%尖端芯片 [4] 主要企业实施情况 英特尔 - 获得78.6亿美元补贴 承诺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四州晶圆厂 [6] - 2024年第二季度净亏损16.54亿美元 市值蒸发超过60% 工厂建设成本比亚洲同行高出40% [6] - 政府谈判收购10%股权 将补贴转化为政府投资 [6] 台积电 - 获得66亿美元补贴 承诺投资650亿美元建设亚利桑那州三座工厂 [8] - 文化冲突导致设备调试周期延长 第一工厂量产从2024年推迟至2025年 [8] - 通过扩大投资规模避免政府控股 但付出巨额财务成本 [9] 三星 - 获得47.5亿美元补贴 投资170亿美元建设德克萨斯州泰勒工厂 [10] - 2纳米和3纳米生产良率低于20% 量产推迟到2026年 [10] - 被迫接受不得在华扩建14nm以下产能的限制条款 [10] 美光 - 获得61亿美元资助 生产DRAM和HBM内存 [12] - 在HBM市场份额远落后于韩国竞争对手 SK海力士和三星占据约90%市场份额 [12] 德州仪器与格芯 - 德州仪器获得16亿美元补贴生产嵌入式芯片 [13] - 格芯获得15亿美元补贴 宣布追加160亿美元投资成熟制程和先进封装 [14] 研发机构支持中断 - 美国商务部取消给予NATCAST的74亿美元补贴 [16] - NATCAST负责运营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 重点研发设计自动化和芯片设计 [16] - 亚利桑那州坦佩研发中心项目因资金缺口难以为继 [17] 法案实施效果评估 - 法案试图通过政府干预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但违背市场规律和分工协作现实 [19] - 美国制造业生态系统存在技能工人缺口、供应链断裂和生产成本高企等结构性问题 [19] - 政策加速产业格局裂变 推高全球产业复杂性与成本 削弱全球创新效率 [20]
大动作!半导体巨头筹划收购49%股权,下周一起停牌
格隆汇APP· 2025-08-30 10:53
公司收购计划 - 中芯国际筹划以发行A股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 [1][4] - 交易对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股东,其中大基金一期持股比例达32% [7][8] - 中芯北方注册资本48亿美元,专注于45纳米及更先进制程集成电路量产 [7] 交易与停牌安排 - 公司股票自9月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5]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重组上市,但构成关联交易 [5] - 中芯国际A股代码688981,港股代码00981 [6]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4% [9][11] - 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8% [10][11] - 利润总额36.27亿元,同比增长98.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98亿元,同比增长81.7% [11] 业绩驱动因素 - 产能利用率提升摊薄单位固定成本,规模效应凸显 [10] - 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先进制程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10] - 精细化管理与供应链效率优化控制运营成本 [10] 资产与产能状况 - 总资产3541.6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2%;归母净资产1508.14亿元,增长1.8% [11] - 公司整体产能供不应求,产能利用率未受季节性放缓影响 [12] - 2025年全年业绩目标设定为超过可比同业平均值 [12] 市场与行业背景 - 上半年业绩增速显著超越全球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 [9] - 在政策变化背景下渠道备货需求增加,预计持续至三季度 [12] - 四季度为传统行业淡季,急单和出货提拉将放缓 [12]
2亿美元之差,千亿美元蒸发,谁在“绑架”英伟达;美法院裁定特朗普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 | 一周国际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10:48
2025 | 08 | 30 WEEKLY国际财经 黄仁勋 年佛大首席执行官 周 焦点 27 - 元 - 干亿美元蒸发! 谁在"绑架"英伟达 全球 速览 特朗普对多国征收关税被裁定非法 郑观 国际 "北溪"案重大进展:德国锁定6名乌克兰籍嫌疑人 观点 橄榄 红杉资本:Al正在引领一场价值10万亿美元变革 数据 洞察 美元连跌四日,黄金期货突破3500美元 下周 曰历 美联储"褐皮书"下周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美东时间周三(8月27日)盘后,尽管英伟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但一个仅2亿美元的微小缺口,却瞬间刺痛了市场极度敏感的神经,市值在两个交易 日内蒸发逾1800亿美元。华尔街对英伟达业绩的严苛态度,根源在于其高达4.3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值,已与美股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的"新引擎"——AI数 据中心建设——深度绑定。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对多国征收关税非法;泰国政坛"地震":佩通坦被解职,新总理人选浮出 ;美联储理事库克正式起诉特朗普;ChatGPT被控致美16岁少 年自杀。 英伟达2亿美元"业绩缺口"引发千亿市值蒸发, 美股患上巨头依赖症, 美国经济引擎易主AI 当英伟达的"非完美"财报,被华尔街的"完美主义" ...
高考赢家,批量“放弃”清华北大?
虎嗅· 2025-08-30 10:48
一眨眼,又到开学季。 准大学生们即将奔赴精心报考的大学。往年,无数高分学霸的终点是清华北大。 但今年情况却有了变化。 过去两个月,高考相关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 高考学霸们,主动放弃清华北大。 我们身边一些高分考生,也在艰难权衡中做出了放弃名校的选择。 招考季结束,回看这些放弃名校的考生志愿,不外乎两条路: 要么奔向热门的"高薪行业"; 要么投向更"稳妥"的体制就业相关院校。 名校光环正在被重新审视。考生和家长面前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现实: 就业前景。 毫不夸张地说,高中刚结束,高考生们就已站在人生的岔路口。 "上岸"的压力,提前4年便已到来。 高薪专业,正在击败清北光环 高考学霸放弃清北的消息,是接二连三的。严格来说: 大多数学霸放弃的不是清北,而是清北的冷门专业。 7月初,江西瑞昌一中的三名理科尖子生放弃报考清北的冷门专业,转而选择复旦、上海交大等学校的人工智能、金融等专业。 班主任漆老师在名为"清北团队合作群"的微信群内发长文指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辜负学校百万投入"。 随后解散群聊,称其为教育的失败。 2019年就曾考上北大护理系的郭恩惠,只在北大上了一节护理课,便决定退学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