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大赛现场企业“揽才”忙:技能人才是我们的智造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7 17:37
技能大赛与人才需求 - 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23支代表队共1391名选手参赛,覆盖六大领域101个赛项,111名选手夺得金牌 [1] - 大赛设立34项制造业相关赛项,占比超三分之一,涵盖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1] - 竞赛场景还原企业真实需求,例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模拟智能工厂场景,考验精密操作、系统集成和故障应急能力 [1] 企业参与与人才战略 - 优必选科技强调技术人才是"智造密码",需专门人员调试机器人并提升其应用能力 [1] - 珠海格力电器与全国近百家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引进渠道 [2] - 亿航智能通过大赛挖掘低空经济领域人才,补充无人驾驶飞行器业务需求 [2] 技能人才培养与专业调整 - 广东技工院校专业覆盖15大门类,近年新增芯片设计、车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专业 [3] -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将新增工业过程自动化、低空飞行运营与管理等4个专业 [3] - 广州市技师学院计划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5个新兴专业,强化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 [3] 技能人才发展路径 - 数控铣项目冠军李卓平通过提升加工细节、绘图和编程能力实现从省赛银牌到金牌的突破 [2] - 技能竞赛成为新兴产业(如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飞行器)人才供需调整的窗口 [2]
LP周报丨港澳资本入局,广东再设100亿AI基金
投中网· 2025-06-07 12:22
核心观点 - 广东近期设立两支百亿级AI产业基金,分别由国资系与民营资本主导,形成"国资派"与"民间派"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4][5] - 全国范围内AI、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密集设立,呈现区域化、专业化特征[9][11][14][17][18] - 产业资本加速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家电企业通过投资方式切入机器人赛道成为新趋势[16] 募资动态 - 朝希资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完成7亿元首关,产业LP占比达60%,老LP复投率50%,显示较强市场化特征[7] 新基金设立 人工智能领域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由商汤集团、澳门礼达控股等民营与港澳资本联合发起[9] - 无锡设立1.2亿元人工智能基金,依托当地338家AI规上企业及4199P算力基础,重点布局AI+制造业[13] - 荣耀联合深圳引导基金设立14.4亿元AI终端产业基金,计划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AI生态[17] 机器人领域 - 湖北省设立5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投基金,配套省内6家整机企业和80家核心企业产业链[11] - 方太厨具联合成立6531万元机器人产业基金,家电企业跨界布局机器人成行业趋势[16] 生物医药领域 - 弘晖南京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聚焦生物药械早期项目,获博瑞医药等产业方支持[14] - 长春星河生物医药基金规模9亿元,重点布局ADC、CGT等创新药赛道,由长春高新等产业方参与[24] - 台州设立3.1亿元医药基金,依托当地126家规上药企(含19家上市公司)的产业基础[20] 其他新兴产业 - 杭州西湖未来基金规模20亿元,由西湖科创投管理,已培育23家独角兽企业,专注早期投资[12] - 常州启航合物基金规模3亿元,聚焦合成生物学,连接中关村技术资源[18] - 前海鼎晖深港共投基金完成备案,形成深港资金联动投资机制[19] 区域产业基金 - 南京浦信嘉农基金规模10亿元,重点支持浦口区39家农业企业打造的"浦食浦味"品牌[21] - 湖北长江荆楚新材基金规模10亿元,服务荆州2427亿元规模的四大主导产业[25] - 湖南高速绿色盐碱基金规模2.2亿元,由交通系与轻化工产业方联合出资[22] GP招募 - 宿城新兴产业母基金规模20亿元,聚焦激光光电、新能源等领域,要求子基金返投1.5倍[27] - 浦口区高质量发展母基金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方向,母基金出资比例不超30%[28][29]
AIR珠江指数发布:广东综合实力居首,长三角协同性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7 10:06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 - 广东省以92.33分高居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指数首位,包揽企业发展、市场潜力、行业应用等7项核心指标榜首 [1][2] -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2] -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4.47万台(套)增长至2024年24.68万台(套),占全国总量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2][4] 产业链与生态优势 - 广东省已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珠三角形成全球罕见的"研产用"闭环生态 [2][4] - 珠三角科研能力、行业应用、产业链接和社会参与指标均居全国第二,全产业链竞争力突出 [4][7] - 长三角区域协同效应显著,浙江工业机器人应用、江苏供应链整合、上海大模型研发、安徽配套能力形成互补 [7]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22-2025年广东省密集出台5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实施意见》等 [3] - 政策推动下,广东省在科研能力、企业发展等7个分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但服务保障(第五)与规范治理(第八)存在短板 [3] 区域竞争格局 - 全国十省市形成四级梯队:第一梯队广东(92.33分)、北京(82.66分),第二梯队浙江(75分)、江苏(74.78分)、上海(70.72分) [1][6] - 四大经济圈呈现梯度分化:长三角协同优势领跑,珠三角全链优势居次,京津冀创新极化,成渝政策潜力初显 [6][7] - 北京市规范治理全国第一,科研能力第二;上海市服务保障榜首;浙江省基础设施和社会参与第二 [6]
Tesla Optimus robotics vice president Milan Kovac is leaving the company
CNBC· 2025-06-07 07:24
公司动态 - Tesla副总裁Milan Kovac宣布离职 其在公司任职始于2016年 2022年起领导Optimus机器人部门 [1][4] - Elon Musk公开感谢Kovac对公司的"杰出贡献" [4] - Tesla未就此事回应媒体询问 [5] 产品进展 - Optimus机器人亮相2024年8月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 与Tesla车辆同台展示 [1] - 目标2025年在Fremont试产线上建造Optimus 并部署机器人执行工厂任务 [3] - 当前系统正接受基础任务训练 包括抓取物品 开门 抛球等动作 [4] - 产品定位为双足智能机器人 未来拟覆盖从工厂作业到保姆服务等场景 [2] 行业竞争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Boston Dynamics Agility Robotics Apptronik 1X和Figure等企业 [4] 管理层观点 - Elon Musk在股东会上自称"病态乐观" 预言人形机器人将使公司市值达到25万亿美元 [3] - Kovac公开致谢Musk 称其教会"区分信号与噪音 极端韧性及工程学基本原理" [2]
Tesla Loses Leader of Optimus Robotics Project
WSJ· 2025-06-07 06:21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项目 - 2022年埃隆·马斯克展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 预计成本低于一辆汽车 [1] - 该项目被视为将特斯拉从电动车制造商转型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公司的关键 [2] 高管变动影响 - 特斯拉人工智能领域高管Milan Kovac离职 他曾担任工程副总裁并主导Optimus开发 [1][2] - 此次人事变动对Optimus机器人项目构成挫折 [1] 公司战略方向 - 特斯拉正通过Optimus项目推动业务向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扩展 [2] - 马斯克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 [1][2]
Tesla's Optimus robot VP is reportedly leaving the company
TechCrunch· 2025-06-07 04:30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离职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即将离职 [1] - 离职时间点与公司CEO Elon Musk声称"今年底前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工厂运行"的计划重合 [1] - Musk上月表示期望Optimus实现"史上最快量产速度"并尽快达到年产百万台规模 [1] 人事变动细节 - Kovac在特斯拉任职近10年 早期担任Autopilot团队核心工程师 [2] - 2022年开始参与领导Optimus开发 2024年底升任项目副总裁 [2] - 其LinkedIn资料显示曾同时负责Optimus工程团队及与Autopilot共用的软件基础架构 [3] 项目交接安排 - 特斯拉AI软件部门副总裁Ashok Elluswamy将接管Optimus项目 [3] - Kovac原职责包括统筹所有Optimus工程团队及跨项目软件基础设施开发 [3]
人工智能成“生活搭子”
广州日报· 2025-06-07 03:0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及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展示前沿科技 [1] -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PM01机器人 具备挥手握手 走路跳舞功能 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方案 实现全球首创人类自然步态行走 [1] - PM01机器人通过交互核心屏实现多维度智能化交互体验 研发注重机器人姿态 降低能耗并更好融入人类社会 [1]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展示第七代Robotaxi家族成员广汽埃安霸王龙Robotaxi [1] - 小马智行已在公开道路积累超过4500万公里实际道路里程 [1] - 基于强化学习范式首创PonyWorld世界模型 通过生成场景和传感器数据 高度逼真仿真 实现全场景全天候无人驾驶 [1] 商用显示与大模型应用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MAXHUB领效智会大模型 [2] - 该模型能对比文图 提高会议纪要与文字转写准确度 通过自动对比语音与会议PPT获取语境信息 校准输出 [2] - 系统接入DeepSeek和豆包 融合多个大模型 生成更完整优质的会议报告 [2]
Amazon Eyes $7 Billion In Savings By 2032 With Robots And AI Powering Delivery and Fulfillment: Analyst
Benzinga· 2025-06-07 01:42
分析师评级与目标价 - 美国银行证券分析师Justin Post维持对亚马逊的买入评级 目标价为248美元 [1] 机器人技术发展计划 - 公司正在设计室内障碍训练场用于人形机器人培训 初始场地规模相当于咖啡店大小 [1] - 正在开发AI软件并计划测试第三方硬件解决方案 Unitree机器人单台成本约16,000美元 [2] - 预计需进行多年测试 监管审批可能限制快速地域扩张 消费者接受度需要时间培养 [3] - 5月展示了7款用于提升配送站效率的机器人 同时测试自主无人机配送 目标2030年实现年配送5亿个包裹 [4] 自动化效益预测 - 内部流程自动化比外部更容易实现 预计未来5年履约中心和配送站的内部节省机会远大于最后一英里 [3] - 机器人配送技术预计到2032年可带来年化71亿美元的成本节约(不包含人形机器人潜在节省) [5] - 人工智能成为机器人技术关键驱动力 机器人应用可将公司AI机遇从AWS扩展至零售领域 [5] 零售利润率展望 - 长期零售利润率机会达11% 假设条件包括:第一方业务盈亏平衡 第三方利润率提升至20% Prime微利运营 广告业务保持55%利润率 [6] - 凭借领先的机器人基础设施 公司有望作为低成本供应商推动第一方业务盈利 并进一步提升第三方配送利润率 [7] 技术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可能先搭载在Rivian货车内 再跳车进行包裹配送 [2] - AI代理可提升零售购物透明度 有利于成本结构更优的零售商 并加速配送流程 [7]
广东吹响机器人“集结号”:成立产业联盟背后的“共舞”与“爆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22:56
行业动态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1][15]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量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1][14]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销量预计达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10] 企业技术突破 - 众擎机器人PM系列实现动态平衡和步态自适应调整,研发投入占比超70%,核心零部件全栈自研[2] - 乐聚机器人"夸父"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升至90%以上,量产成本降低50%[4] - 帕西尼研发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5] - 大寰机器人仿人五指灵巧手可提起10公斤重物,融合多模态感知和小体积大负载技术[7] - 逐际动力TRON 1双足机器人配备三种足端形态,可灵活切换应用场景[7][8] 商业化进展 - 众擎机器人2024年计划落地1000台,2025年预计迎来更大批量需求[10] - 乐聚机器人2024年交付目标从500台上调至2000台,2028年计划进入千家万户[10] - 大寰机器人灵巧手产品供不应求,客户需求远超工厂产能[12] - 帕西尼受益于深圳产业链配套,电路板研发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2周[14] 产业链协同 - 广东形成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完善生态,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实现降本增效[14] - 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协作,推动技术融入实际应用与生产流程[15] - 深圳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企业可快速获取客户反馈并进行技术迭代[14]
解码佛山智造:一座“工业机器人之城”的生态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9:29
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 2025年全国机器人竞争潮中,佛山成为热门布局地,上海爱餐机器人投资10亿元建研究院与智造基地,深圳大族机器人更名广东华沿机器人并落户顺德,海创科技投资50亿元投建机器人智造城 [1] - 1~4月佛山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1.1%,智能机器人约90%配套可实现本地化生产 [2] - 2023年佛山机器人全产业链营收超25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3.5万套占全国8%,形成"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完整产业链 [3] 产业优势与竞争力 - 佛山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机器人应用需求提供爆发式增长空间 [3] - 核心零部件领域天太机器人谐波减速机生产效率超国内龙头,中大力德等企业强化制造能力;本体制造领域拥有美的库卡(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华数机器人等链主企业;系统集成领域汇聚隆深机器人、汇博机器人等"小巨人"企业 [3] -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建成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单台下线时间仅30分钟;嘉腾机器人推出载重70吨UGV无人地面车 [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华数机器人实现超90%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拥有500多项专利,推出50余款新产品 [5] - 广东天太机器人发布全球首款仿人脊柱功能人形机器人;美的集团自研人形机器人可完成握手、拧螺丝等复杂动作并已投入工厂应用 [5] - 截至2022年底佛山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居全国前列,2019年华数研制国内首个双旋机器人并获发明专利 [4] 未来发展与布局 - 高工机器人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10.17亿美元,2030年将达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6% [6] - 佛山通过精准招商引入爱餐机器人(10亿元项目)、华沿机器人、海创科技(50亿元智造城)等企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 [7] - 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产业基地投产,科大讯飞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赛意信息建立全球研发中心聚焦工业视觉智能 [7] 产业链配套建设 - 建设全省首个地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优化"1+N"多元算力供给体系,举办供需对接会畅通产业链,设立机器人培训中心强化人才培养 [8] - 2024年佛山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65.22亿元,同比增长33.6%,上海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美的人形机器人均为"佛山制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