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金融牌照审批收紧、小额信贷纠纷处置难,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5:38
消费金融行业法治困境 -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准入开放度不足 现有消金公司仅31家 近3年仅发一张牌照 汽车金融公司25家 2016年后无新发牌照 [5] - 业务范围受限 住房贷款与汽车贷款被排除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外 禁止发放20万元以上贷款 最高限额偏低 [5] - 监管标准不够精准 消金公司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要求与商业银行相同 忽视其自身风险特征 禁止发行资本债券限制经营扩张 [5] 利率与债权实现机制问题 - 消费信贷利率限制缺乏弹性 最高年利率24%限制排斥小额及短期信贷交易 不利于普惠金融发展 [6] - 债权实现机制不畅 小额债权司法救济成本高时间长 法院消极对待批量案件 支付令制度被弃置 [6]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降低市场准入条件 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汽车贷款业务 调高贷款数额上限 [7] - 应制定专门监管标准 允许有条件公司补充资本融资 建立与银行差异化的监管体系 [7] - 建议放开小额及短期贷款利率限制 提高议价空间 建立快速司法救济机制解决纠纷处置难题 [7]
政策助力 服务消费量质齐升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44
服务消费整体发展态势 - 服务消费在餐饮、家政、托育、旅游、体育等领域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5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3.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1] - 服务消费未来将向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方向纵深拓展,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 [1] - 县域市场成为服务消费新增长点,2024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729亿元,增长4.3%,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 服务消费需求结构 - 城镇地区服务消费需求旺盛,教育(30.5%)、医疗保健(29.9%)、旅游(25.2%)、社交文化和娱乐(23.7%)是居民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主要项目 [3] - 生产性服务领域需求持续增长,科技研发服务和物流服务成为重点 [3] 消费金融行业创新 -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场景拓宽、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切入服务消费市场,与教育、家居、文娱等机构深度合作搭建多元消费场景 [4] - 马上消金将自研大模型"天镜"升级为决策平台,可实时匹配最优服务组合 [5] - 招联消金将大模型"招联智鹿"升级到第二代,广泛应用于各类业务场景 [5] - 平安消金针对不同客群推出差异化产品,如年轻客群的信用消费贷、中高收入客群的专属额度、新市民群体的专享优惠券 [5] - 中信消金推出差异化产品"有期货",最快10秒放款并提供盗刷100%赔付等特色服务 [5] 服务消费发展支持 - 政策层面提出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 [2] - 数字技术赋能服务消费发展,需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场景、新业态 [6]
消金公司如何优化业务布局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42
政策导向与行业责任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年度首要任务 消费金融公司需通过灵活信贷供给激活居民消费动能 并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1] - 行业近期动作显示提升资产质量与强化合规经营的决心 包括加速不良资产出清和规范助贷合作披露 [1] 不良资产处置动态 - 2025年以来10余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转让不良资产 转让价格普遍1折左右 部分低至0.19折 反映行业优化资产质量的迫切性 [2] - 2025年5月单月不良资产转让规模达80亿元(年内新高) 涉及8家公司 包括湖北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 部分资产包折扣率低至0.3折 [2] - 中银消费金融6月初集中转让20期不良资产 本息合计超13亿元 最低折扣0.19折 年内累计转让55期不良资产 [2] - 转让不良资产主因成本节约考量 催收诉讼流程耗时且影响资金周转效率 行业加速处置意愿强烈 [3] 助贷合作合规管理 - 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因合作模式管控不足等问题被罚140万元 显示监管对合作机构管理的重视 [4]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助贷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 [4] - 截至6月6日已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助贷合作名单 包括尚诚、长银五八等 合作方集中于蚂蚁、京东等互联网巨头 [4][5] - 长银五八合作名单含抖音集团及京东旗下3家机构 金美信披露59家合作方 含美团、360数科等平台 [6] 行业发展趋势 - 名单制管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保障持牌机构与同业合作权益 [6] - 行业通过优化业务布局、强化风控与合规水平 在竞争环境中稳健发展 并为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6]
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信息保护待加强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38
监管处罚案例 - 宜信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及查询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罚款62.5万元,时任执行总经理追加罚款10万元,合计72.5万元 [1] - 海尔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罚款48万元,相关负责人罚款7.1万元,此前其云易花App在2023年4月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整改 [1] - 湖北消费金融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罚款72.7万元 [1] 行业合规问题 - 信用信息管理问题是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发的合规问题 [1] - 2024年4月公安部网安局通报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包括携程金融、众安贷等金融类App [2] - 2024年5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65款违规App,"极融借款"因未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途径被通报,"宜优选"还涉及处理敏感信息未获单独同意等问题 [2] 监管政策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1月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小贷公司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处理客户信息 [3]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3] - 监管"双罚制"体现了对高管层合规履职的刚性约束 [2] 行业发展趋势 - 金融服务数字化重构的同时,数据隐私和安全相关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 - 针对个人信息收集的监管逐步趋严,数据合规监管进入深水区 [2] - 专家建议从业机构需筑牢信息安全防线,业务负责人需及时补足合规短板 [3]
乐信(LX.US)旗下分期乐商城618迎开门红: 成交金额、成交用户数、成交订单数同比均超100%
智通财经· 2025-06-09 15:13
618大促表现 - 分期乐商城2025年618第一阶段(5月20日~6月1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45%,成交用户数同比增长122%,成交订单数同比增长109% [1] - 商城主要品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年轻活跃用户粘性显著增强 [1] - 618活动持续32天,是分期乐商城持续时间最长、力度最大的一届,推出"官方立减低至五折"、"680元券包天天抢"等优惠措施 [1] 供应链与品类表现 - 甄品惠成交金额环比上月同期增长56%,订单量环比增长44% [2] - 工厂店成交订单数环比增长10% [2] - 自营3C成交金额环比上月同期增加65%,成交订单数环比增长67% [2] - 参与618活动的商品数量规模达近年之最,自营3C、甄品惠、工厂店等销量迎来爆发 [2] 风控体系升级 - 独立风控体系首次在大促中应用,实现授信、额度的独立及精准需求匹配 [2] - 风控体系在搜索推荐、offer匹配等环节进行毫秒级实时风险判别,授信和下单通过率大幅提升 [2] 公司财务表现 - 乐信2025Q1营收31.04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13.43% [3] - 经调整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104.91%,创13个季度以来最高 [3] - 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分红比例将从净利润的25%提升到30% [3]
消费金融生态重构进行时:监管、科技与市场格局演进
搜狐财经· 2025-06-08 16:38
2025消费金融生态大会 - 大会主题为"金融促消费 共启新征程",聚焦消费金融行业转型与升级,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科技服务商等参与讨论 [2] - 马上消费金融作为重庆代表性企业,强调科技赋能主业,优化金融产品供给,适应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2] - 公司董事长赵国庆表示正围绕高频消费场景挖掘新业态,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大会既是公司十周年总结,也是行业前瞻布局 [2] 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历程 - 1985-2009年为萌芽期: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首张信用卡,市场由国有大行主导,业务以信用卡为主,P2P平台"拍拍贷"诞生标志互联网金融萌芽 [3] - 2009-2013年为试点期:银监会批准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采用线下展业模式,P2P快速发展带来互联网思维 [3][4] - 2014-2017年为发展期:第二批七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总数达24家,互联网消费信贷依托电商平台爆发式增长,但野蛮生长导致风险显现 [4] - 2017年至今为规范期:监管加强,持牌机构稳定在31家,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科技驱动发展 [5] 行业竞争规则重塑 - 监管政策引导:利率上限、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规定促使竞争转向服务效率、风控能力和产品创新 [6] - 金融科技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提升获客、风控、运营效率,降低服务门槛,促进市场多元化 [7] 市场格局与机构转型 - 行业呈现优胜劣汰态势,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孙磊指出当前面临增量收缩、存量内卷、风险上移等挑战 [8] - 招联消费金融通过科技投入战略升级,推出行业突破性大模型产品 [8] - 马上消费金融发布"天镜"3.0大模型,覆盖零售金融八大领域,服务超2亿用户 [9] - 蚂蚁消费金融依托支付宝生态闭环,小米消费金融聚焦3C垂直领域,海尔消费金融布局家电等场景,合作商户1.1万家,服务分期用户超300万 [9][10] -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转型滞后,创新不足,竞争力弱化,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 [10] 未来趋势 - 行业将呈现马太效应加剧、科技投入分化、场景深耕细作三大趋势,机构需构建差异化壁垒 [11]
中国消费金融法治研究中心揭牌 专家解析新的需求大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2:59
消费金融生态大会核心内容 - 中国消费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在重庆揭牌成立 由马上消费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组建 整合金融实践资源与法学理论研究优势 [1] - 研究中心三大工作方向:破解立法难题填补制度真空 引领金融管理制度创新 构建国内领先金融法治研究高地 [1] -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提出四大新需求场景:新型城镇化 "投资于人" 老龄社会 入境游热 [2] 新型城镇化需求场景 - 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催生城市型消费金融需求 包括租房买房 教育 医疗服务等领域 [2] "投资于人"需求场景 - 教育健康及社会保障投入增加 带动成人教育 职业转换培训等个人消费金融需求 [2] 老龄社会需求场景 - 需开发多样化养老消费金融服务 包括以房养老 适老化改造等特色金融产品 [2] 入境游需求场景 - 多国短期免签政策及商家补贴活动刺激入境游 催生新型旅游消费金融产品开发需求 [2] 行业发展动能 - 消费金融被视为扩大消费重要动能 新型场景 技术应用 数据供给等要素创造新机遇 [2]
Is Affirm Stock Buy Now, Profit Later or Buy Now, Pay Later?
MarketBeat· 2025-06-07 00:3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季度GAAP净利润280万美元 标志着重返盈利[1][6] - 第三季度GMV达86亿美元 同比增长36% 营收同比增长36%至7831亿美元[2][3] - 核心盈利指标RLTC同比增长53%至3526亿美元[6] - 活跃用户数达2190万 同比增长23% 每用户交易量提升19%至56笔[3][5] 产品与用户增长 - Affirm卡GMV达807亿美元 同比增长115% 活跃持卡用户约200万[4] - 0% APR分期产品贡献13%总GMV 该品类GMV同比增长44% 其中80%来自优质借款人[8] - 用户粘性增强 重复客户贡献94%交易量[5] 战略合作与市场扩张 - 与Shopify合作延长至2028年6月 并拓展至加拿大和英国市场[7] - 新增Costcocom商户 巩固与亚马逊、Target等零售巨头合作[7] - 通过AI驱动风控和透明定价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11]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BNPL行业持续重塑消费支付方式 公司处于转型前沿[1] - 2025财年指引显示GMV和营收将持续增长 调整后运营利润率改善[9] - 产品创新(如Affirm卡)和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扩张机会[15] 竞争与风险管理 - 行业高度竞争 需持续优化费用结构和产品创新[11] - 采用短期贷款条款、动态风控调整和定期征信报告应对信用风险[12] - 积极监测全球BNPL监管变化 坚持负责任借贷原则[13]
2025消费金融生态大会在渝召开 全国首个消费金融指数正式发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23:35
2025消费金融生态大会 - 大会主题为"金融促消费·共启新征程",系统探讨金融赋能提振消费的破局方向 [1] - 由重庆市委金融办等部门指导,消费金融服务联盟和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主办 [1] - 汇聚500余位政府、学术、金融和科技领域代表 [1] - 发布全国首个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状况指数——2025中国消费金融指数(CCFI) [1] CCFI指数概况 - 围绕消费金融市场的主体建设、产业生态和市场环境三个维度构建 [2] - 运用12组33项指标评估国内30个典型城市消费金融综合发展状况 [2] - 综合排名前十城市:上海、北京、重庆、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和济南 [2] - 上海、北京和重庆包揽所有分项前三名,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2] 消费金融机构实力 - 机构实力十强城市:重庆、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成都和苏州 [2] - 重庆消费金融供给主体包括银行类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等 [3] - 重庆3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贷款规模占全国同业29.1%,居全国首位 [3] - 重庆拥有37家网络小贷机构,包括7家注册资本超50亿元的头部企业 [3] 重庆消费金融发展 - 在"双中心"国家战略引领下,重庆成为国内重要消费金融发展高地 [3] - 构建多层次消费金融体系,超80家消费金融供给主体 [3] - 消费金融公司及网络小贷科技创新处于行业前沿,涉及大数据、AI等技术 [3] - 设立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成渝金融法院等金融基础设施 [4] - 打造"渝金通""渝金盾"金融大脑支持数字金融场景应用 [4]
处罚+通报 金融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持续承压
中国经营报· 2025-06-06 22:08
中经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进入第四个年头,金融领域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数据合规责任持续压 实。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发布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 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 的公告》要求,检测到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其中也包括金融类APP。 同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分支机构也公布了关于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和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的行政处罚,违规原因都涉及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 这也暴露出业务扩张和客群快速变化之下,一些金融机构在加强对信息授权的风险认知与保护措施方面 的薄弱环节。有律师向记者表示,从"最小必要"原则出发,机构要获得业务必要的个人信息授权并不困 难,真正的挑战是,机构如何压制更希望获得"额外的、非必要的"信息和数据的冲动。 信息保护承压 近期,央行湖北省分行公布了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消金")的行政处罚,公示表 显示,湖北消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若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