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凯尔达: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2025年8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8-30 02:14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总则 - 为保障关联交易公允性 确保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监管要求 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 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1] - 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50%以上或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 参股公司按持股比例适用 [1] - 关联交易虽未达制度标准但可能影响股价的 公司应参照制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关联交易基本原则 - 尽量避免或减少关联交易 定价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等价有偿原则 原则上不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标准 [2] - 关联董事和股东需回避表决 切实履行信息披露规定 必要时聘请独立财务顾问或评估机构 [2] - 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不得损害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2] 关联人与关联关系认定 - 关联人包括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的自然人或法人 持股5%以上自然人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关系密切家庭成员等 [2] - 交易发生前12个月内或协议生效后12个月内具关联情形的视同关联方 [2]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等应及时告知关联人情况 交易时需审慎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5] 关联交易事项范围 - 关联交易包括购买出售资产 对外投资 提供财务资助 提供担保 租入租出资产等17类事项 [3][4] - 其中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 销售产品商品 提供接受劳务 委托受托销售 在关联人财务公司存贷款 与关联人共同投资为日常关联交易 [3] 关联董事与股东回避程序 - 关联董事需回避表决 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 董事会需过半数非关联董事出席 决议须经非关联董事过半数通过 [6] - 非关联董事不足三人时提交股东会审议 关联董事应主动说明并回避 [6] - 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不得代理其他股东行使表决权 所持股份不计入有效表决权总数 [6] 关联交易决策权限 - 总经理审批权限为交易金额占最近审计总资产或市值0.1%以下或不超过300万元 但总经理或其近亲属为交易对方时需董事会审议 [7][8] - 董事会审批权限为交易金额占最近审计总资产或市值0.1%以上且超过300万元 [8] - 股东会审批权限为交易金额占最近审计总资产或市值1%以上且超过3000万元 需董事会决议后提交股东会批准 [8] 关联交易披露要求 - 与关联自然人成交金额30万元以上应及时披露 不得直接或通过子公司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提供借款 [9] - 与关联法人成交金额占最近审计总资产或市值0.1%以上且超过300万元应及时披露 [9] - 日常关联交易可按类别预计年度金额 实际执行超出需重新履行审议程序 年度和半年度报告应分类汇总披露 [9] 关联交易累计计算原则 - 提供财务资助提供担保委托理财等事项按发生额在连续12个月内累计计算 达标准适用相应审批规定 [10] - 与同一关联人或不同关联人进行标的类别相关的交易需按连续12个月累计计算 [10] - 已履行相关义务的不再纳入累计计算范围 [10] 免予审议披露的关联交易 - 包括现金认购公开发行证券 作为承销团成员承销证券 依据股东会决议领取股息红利 参与公开招标拍卖等9类情形 [10] - 公司单方面获利的交易如受赠现金资产获得债务减免等可免予审议披露 [10] - 关联人提供资金利率不高于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且公司无相应担保的可免予审议披露 [10] 关联交易审议职责 - 需了解交易标的真实状况包括运营盈利能力权利瑕疵等 了解交易对方诚信记录资信状况等 [11] - 根据充分定价依据确定交易价格 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对标的进行审计或评估 [11] - 与关联人交易应签订书面协议 明确权利义务 日常关联交易协议需包括价格定价原则总量付款方式等条款 [12] 关联交易披露内容 - 披露需包括交易概述标的基本情况 董事会表决情况 关联关系说明 定价政策及依据 协议主要内容等 [12] - 根据交易类型披露关联关系说明 交易对方基本情况 标的账面值评估值运营情况等所有适用内容 [13] - 需说明交易原因预计获益对财务状况影响 交易对方履约能力 完成后可能产生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 [14] 制度附则 - 制度未尽事宜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执行 与日后新规不一致的按新规执行 [14] - 所称"市值"指交易前1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的算术平均值 "以上""内"含本数 "超过""不超过""低于""不足"不含本数 [14] - 制度由董事会拟订 股东会审议通过生效 修改亦同 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15]
凯尔达:聘任王金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22:30
公司人事变动 - 聘任王金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由总经理提名并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查通过 [1] 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工业机器人行业占比69.16% 工业焊接设备行业占比23.8% 其他业务占比5.16% 其他行业占比1.87% [1] 市值数据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40亿元 [1]
美的这次真玩大了
半佛仙人· 2025-08-28 19:15
智能体工厂技术突破 - 美的智能体工厂实现自主决策能力 覆盖排产计划制定 备品备件预测采购 设备自主诊断维修 注塑/钣金/上料/质检全流程自动化 [2][4] - 系统包含14个智能体 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实现跨场景调度协同 涵盖研发/供应链/计划/制造/品质/物流/设备/工艺/ESG全环节 [6][7] - 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达每天30亿条 通过数据训练与知识库沉淀实现毫秒级决策响应 较人工处理效率提升数万倍 [10][13] 工业数字化基础优势 - 美的拥有3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13家绿色供应链工厂 9家5G工厂 3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3家零碳工厂及6家世界级灯塔工厂 [13] - 旗下美云智数服务2000家企业客户 覆盖50多个行业 包括安踏等复杂生产需求客户 验证数字化解决方案商业化能力 [13] - 工业机器人业务位居全球第四 具身智能技术支撑物理执行层 实现机器人多任务动态调度 [10][15] 经济效益与行业影响 - 荆州工厂核心业务场景效率提升超80% 关键环节实现100%防呆防错 2025年上半年AIGC应用节省成本2.8亿元 [15] - To B业务营收达千亿级别 覆盖数十行业 旗下合康新能营收44.97亿元(同比+163.06%) 科陆电子营收25.73亿元(同比+34.66%) [15] - 库卡中国业绩增幅超10% GMCC压缩机全球市占率超40% 能源服务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幅达732.83% [15] 战略定位与行业变革 - 目标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操作系统" 通过工业数据资产构建高壁垒战略资源 与西门子/GE等工业巨头竞争 [15][17] - 推动柔性生产与定制化革命 终端产品售价降低 保修期可能延长至30-50年 安装维修费用下降 [15] - 实现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范式转变 将经验驱动升级为知识沉淀 劳动重点转向异常事件决策 [17][19]
汇川技术:上半年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面临较大压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7:44
行业竞争态势 - 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 [1] - 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面临较大压力 [1] 公司战略调整 - 主动放弃部分低附加值项目 [1] - 更注重选择有价值的项目推进 [1]
爱仕达: 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更新后)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9.26亿元,同比增长19.06% [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7.0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5][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8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72.55万元,同比改善91.33% [5] 业务板块表现 - 炊具业务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20.62%,毛利率31.87% [21] - 小家电业务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3.32%,毛利率23.42% [21] - 机器人业务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6.99% [21] - 外销业务表现突出,收入13.40亿元,同比增长39.79% [21] 产能与销售情况 - 炊具销售量3145万只/套,同比增长14.61% [21] - 小家电销售量271万只/套,同比增长13.39% [21] - 机器人销售量3245台/套,同比增长66.32% [21] - 机器人生产量3551台/套,同比增长115.21% [21] 行业发展趋势 - 炊具行业线上零售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3.1%,线下零售额62.1亿元,同比下降11.3% [6] - 厨房小家电线上零售额478亿元,同比增长1.7%,线下零售额130亿元,同比下降8.9% [6] - 工业机器人产量55.6万套,同比增长14.2%,受益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 [7] - 健康安全属性成为消费焦点,钛锅、无涂层产品渗透率加速提高 [6]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1.58亿元,同比增长6.51% [22][25] - 研发人员793人,同比增长10.14%,其中硕士学历人员增长52.63% [24] - 获授权国家专利1353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国外专利12项 [11] - 主持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4项 [11] 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 - 推出"健康钛厨房"产品线,包括纯钛炒锅、钛养生壶等新品 [17] - 加速直播电商布局,扩大账号矩阵和短视频内容 [10][17] - 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已入驻亚马逊、沃尔玛和Temu等平台 [17] - 启动"千商万店"行动计划,全面拓展县域市场 [10] 子公司业务进展 - 钱江机器人掌握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负载覆盖3kg-800kg [12][14] - 松盛机器人调整产业布局,拓展医药、酒业等行业应用 [19] - 劳博物流自主研发智能WMS/WCS系统平台,布局海外市场 [20] - 上海三佑科技为建材、电子等行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19]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3.68亿元,较期初增长39.27% [27] - 短期借款12.54亿元,较期初增长29.22% [27] - 长期借款7910万元,较期初下降78.23% [27] - 应收账款7.48亿元,较期初增长15.82% [27]
巨能股份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 将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1:3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 14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4 23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以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1] - 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电梯及其他通用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 [1] - 公司被工信部授予2021年第一批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被中国机电一体化应用协会授予"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TOP10"荣誉奖项 [1] - 终端客户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延伸和拓展 包括陕西法士特 陕西汉德车桥 东风本田 一汽 广东鸿图等多家企业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6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4764套 较去年同期增长37 9% 1-6月总产量为369316套 较去年同期增长35 6% [2] - 机器人正从传统工业领域向服务业 农业 医疗等多元领域渗透 形成"千行百业用机器人"的格局 [2] - 新能源 光伏 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 [2] - 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 3%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 5个百分点 拉动机床主机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2] - 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端需求促进了机床工具行业市场需求的结构升级 [2] 研发与战略规划 - 将持续从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双向发力 聚焦主业深耕细分市场 [3] - 在柔性化 智能化及大型/重型化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3] - 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与工业母机融合的关键技术突破 升级智能工厂管理软件功能 [3] - 完善FMS柔性制造单元与AI技术的融合创新 打造适配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模式的智能制造系统 [3]
每日市场观察-20250826
财达证券· 2025-08-26 10:11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态 - 市场成交额达3.18万亿元,环比增加约6000亿元,为去年10月以来第二次突破3万亿元[1][5] - 沪指涨1.51%,深成指涨2.26%,创业板指涨3%[2] - 上证主力资金净流入421.76亿元,深证净流入274.74亿元[3] - 通信、有色、地产、钢铁等行业涨幅居前[1] 行业与政策动向 - 杭州1-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10.1%,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613亿元[7] - 卫星互联网牌照即将发放,中国星网星座卫星数量从34颗提升至72颗[4] - 海关总署创新监管模式使进口矿产品、出口锂电池通关时长压缩80%以上[8] - 1-7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3.5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10] 基金与改革进展 - 8月以来超35只科技主题基金上报,含首批10只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11]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推进浮动管理费模式,销售费用规定或将征求意见[13]
工业机器人企业翼菲智能递表港交所 3年亏近2.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59
IPO申请概况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选择港股"18C章"上市 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未披露拟募集资金总额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 生产线开发和产能建设 发展海外业务网络 供应链上下游投资及补充营运资本[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2012年6月成立于山东济南 是一家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 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设计 研发 制造和商业化 提供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 深耕轻工行业[4] - 2025年6月注册地由山东济南迁移至浙江台州 宣布"翼菲机器人"项目落户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经开区 项目拟总投资5.2亿元 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4]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也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4] - 拥有轻量级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全品类产品矩阵 包括并联机器人 小六轴机器人 坐标机器人 晶圆搬运机器人 控制器 视觉系统等 具备自主研发的控制及视觉系统(Gorilla及Kingkong系列)[4] - 致力于创造完全自主 全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 建立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统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 已获得271项授权专利 包括36项发明专利 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设计专利 并已提交20项专利申请等待批准[5] 财务表现 - 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62亿元 2.01亿元及2.68亿元[6] - 报告期内亏损额分别为5755.3万元 1.1亿元及7149.5万元 3年累计亏损近2.4亿元 公司称由于处于业务及运营扩展阶段 持续投入研发 短期内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6] - 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6.7% 18.3%及26.5% 波动较大[7] - 分产品来看 机器人本体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 12.8%及20.8% 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占比分别为95% 87.2%及79.2%[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 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8]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群覆盖28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并分布在欧洲 北美 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20多个地区[4][6] - 2024年海外收入为2550万元 占比约9.5%[6][8]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呈逐年下滑趋势 分别为83.3% 60.7%及50.1% 单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也从2022年的71.2%下滑至2024年的23.7%[8] 运营与风险 - 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和票据呈逐年增长趋势 分别为2810万元 5230万元及1.384亿元 公司面临客户 分销商或关联方延迟付款及违约相关的信贷风险[8]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直接从2023年底的4780万元减少至5.3万元 主要原因是流动负债增加 流动负债增加主要源于计息银行借款增加8910万元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加7480万元[8] - 截至2025年4月末 流动资产净值已回升至约1.03亿元[9] 创始人背景与融资历史 - 创始人张赛于2024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2020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10] - 2016年公司曾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 张赛卖掉北京房产回购股份 并引入峰瑞资本等机构930万元A轮融资[3][11] - 公司持续获得长线资金青睐 从2014年600万元天使轮 到2020年后宽带资本 清控银杏 春华资本 七匹狼集团等机构投资 在2025年5月底最后一轮融资后 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12] - 张赛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25.07%的表决权[12]
拓斯达20250822
2025-08-24 22:4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拓斯达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10亿元 同比下降37% 归母净利润2800万元 同比下降约20% 主要由于绿能业务收缩 下降幅度达67%[3] * 产品类业务营收同比增加22.66% 毛利率38.83%[2][3] * 海外市场不含绿能产品类收入增长超过90%[2][1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长主要由于税收减少和员工薪酬减少[4][20] * 存货周转天数达320天 下半年可能计提减值准备[4][21]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 * 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板块上半年收入3.2亿元 同比微增[4] * 工业机器人部分增长22.55% 其中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加21% 多关节机器人同比增长80%[2][4] * 自动化系统收缩近10% 主要由于聚焦头部大客户和减少非标项目 但毛利率有所提升[2][4] * 自动化业务订单主要来自客户海外建厂 苹果新机型工艺更新和海外新厂建设需求带来大量订单 四轴和六轴机器人显著增长[2][8]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40%[2][11] 注塑机及配套设备业务 * 注塑板块辅机营收同比增长30% 毛利率增加3.58个百分点[2][4] * 注塑机主机因市场竞争激烈和销售策略调整导致收入下降30%[2][4] * 电动注塑机实现几千万元收入 整体毛利率提升6.46个百分点[2][4] * 2025年上半年电动注塑机销量预计小几千万 全年可能达到大几千万[2][7] * 具备加工PEEK等新材料能力 但尚未接到相关订单[6]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40%[2][11] 数控机床业务 * 数控机床板块上半年营收1.6亿元 同比增长83.74%[2][5] * 销量约200台 同比增长35% 出货量约140台 同比增长55%[2][5] * 订单主要来自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加工 低空飞行器及航空领域[2][5] * 人形机器人加工订单占比达50%[12] * 行业竞争激烈 价格和毛利率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付款条件不如之前宽松[2][9]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27%-28%[2][11] * 规划产能500台 目前产能可满足市场需求 暂无扩张计划[4][22]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绿能)业务 * 绿能业务上半年营收3.4亿元 同比减少60%以上[5] * 目前处于逐步剥离阶段 今年仍有部分订单在验收 未来将逐步调整股权结构并减少业务占比[5]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9%[2][11] * 光伏订单较多 但部分光伏客户自身状况不佳 影响回款[18] 研发合作与新产品 * 与华为在核心算法方面没有新进展 未进入联合研发投入阶段[10] * 主要与智谱AI合作 成立合资公司 机器人产品使用智谱AI大模型进行调试 测试和验证[10][22] * 将于9月12日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 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如分解码垛等场景[10][13][22] * 轮式机器人的手臂部分主要应用于工业机械臂 用于工艺操作[14] * 新品具体带来收入时间尚未确定[23] 战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 公司处于战略调整收尾阶段 绿能业务收尾工作未完成 应收账款压力较大[17][18] * 2026年3C领域需求趋势乐观[8] * 海外市场在越南和墨西哥设有办事处和分公司 以销售为主 暂无明确建厂规划[4][19] * 海外销售已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网点布局较为全面[19]
2025年1-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9万套 累计增长35.6%
产业信息网· 2025-08-24 08:09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5万套,同比增长37.9% [1] - 2025年1-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36.9万套,累计增长35.6% [1] 相关企业 - 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上市企业包括机器人(300024)、埃斯顿(002747)、新时达(002527)、拓斯达(300607)、汇川技术(300124) [1] - 行业关联企业还涵盖华中数控(300161)、佳士科技(300193)、亚威股份(002559)、拓山重工(001226)、昊志机电(300503) [1] 数据来源 - 产量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 [1][3] - 行业分析报告由智研咨询整理提供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