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联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商业洞察· 2025-08-12 17:25
公司治理风波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要求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提案被董事会否决 表决结果为4票反对1票同意 [5] - 股东君岚投资(持股1.54%)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包括利用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技术团队减持 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 [5] - 2025年4月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 形成"外部股东进不去 内部员工不敢反"的权力闭环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2024年营收从4.47亿元持续下滑至2.41亿元 同期净利润从7383万元转为累计亏损超3亿元 [11] - 2023年因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销售模式存疑 从新三板终止挂牌 [1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无控股股东 尹某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65% [11] 行业发展背景 - 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 产品线覆盖通用型/冲压/码垛等类型 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10]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火热 但公司因治理问题陷入经营困境 [13] 契约精神讨论 - 投资人强调契约精神是创投关系基础 指出尹某行为违背管理者对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责任 [14] - 行业警示需关注创业者契约精神 包括对未来的期许 心胸等特质 否则易导致两败俱伤 [14]
创始人要200万月薪,投资人:“这是在掏空公司”
36氪· 2025-08-12 10:17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未通过总经理尹荣造200万元固定月薪议案 该议案旨在激励其扭转公司业绩亏损局面 [1][4] - 投资方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 指控尹荣造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并号召股东修改章程将其清除出公司 [3][7] - 尹荣造曾提案要求未来十年公司净利润扣除1元后全部作为其个人奖金 被投资人视为"掏空公司"行为 [3][12] 公司控制权争夺 - 尹荣造通过荣造一号基金掌握40%投票权 完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私有化" 但该基金近期已完成清算 投票权重归原始出资人 [8][9] - 尹荣造修改公司章程 规定董事必须为公司在职员工 被指通过控制员工身份进一步掌控董事提名权 [12][13] - 君岚投资等股东合计持有3.097%股份 提出修改章程等三项临时提案 试图重建公司治理结构 [13] 公司财务表现 - 伯朗特2020年营收4.47亿元 净利润7383.3万元 但2022年营收降至3亿元 亏损5300万元 2023年营收2亿元 亏损扩大至1.25亿元 [5][11] - 2024年业绩有所回升 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5]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 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 产品涵盖通用型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 [10] - 2014年成为首家非国家高新园区挂牌新三板企业 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10] - 尹荣造为中专学历 公司共同创始人之一 曾提出"万亿市值"目标 2020年公司净利润达7383.3万元 [11] 行业案例 -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因关联交易被罢免 引发员工罢工 最终因挪用资金入狱 公司市值蒸发80% [16] - 万科遭遇宝能系举牌 暴露股权分散治理缺陷 虽击退宝能但错失转型时机 [16] - 瑞幸因财务造假被机构投资者联合诉讼 创始人陆正耀出局 公司退市并支付天价赔偿 [17]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投资界· 2025-08-11 16:27
公司事件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议案,被董事会否决[3][5] - 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号召修改公司章程将其清除[3][5] - 尹某通过"荣造一号基金"获得公司控制权,并修改公司章程限制外部股东进入董事会[6] - 君岚投资持股1.54%,为公司第十大股东[5] - 尹某目前持股21.6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0]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为新三板挂牌企业[10] - 公司从营收数百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至营收超4亿、利润过亿的专精特新企业[3]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4.47亿元、3.74亿元、2.26亿元、2.01亿元和2.41亿元[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383.3万元、-5309.2万元、-1.04亿元、-1.25亿元和-8686.3万元[11] - 累计亏损超3亿元,2023年因财务问题终止挂牌[11] 行业观察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如火如荼[13] - 契约精神是维系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的根本保障[13] - 缺乏契约精神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和声誉受损[13] - 下行周期中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4]
奇葩!公司亏损,总经理要求月薪200万?股东怒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6:55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总经理尹荣造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未来十年公司利润扣除1元后作为个人奖金的议案,被董事会以4票反对否决 [10][12][13] - 反对董事认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1-6月净利润-740.24万元),应优先弥补亏损 [12][13] - 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发布公开信,指控尹荣造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要求董事必须为公司员工,形成权力闭环 [16][22] 股东行动 - 嘉兴君岚等合计持股3.097%的股东提议修改公司章程、改选董事等三项临时提案 [21] - 股东代表李博铮称尹荣造为"掠夺者",要求清除其影响并重建治理秩序 [21][22] - 股东方认为伯朗特仍具产业价值和潜力,希望推动公司治理改革 [24]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24] - 2021-2022年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导致2023年从新三板摘牌 [24] - 2025年6月公告实际控制人由尹荣造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亿元,净利润亏损740.24万元 [13] - 公司称新三板摘牌对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10]
卖房自救的清华学霸,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8-07 10:33
公司概况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港股主板挂牌,有望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5]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轻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5] - 产品已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300家客户,包括比亚迪、富士康、蓝思科技等知名企业 [6] - 完成多轮融资后估值已达约36亿元,获得宽带资本、清控银杏、常春藤资本等多家机构支持 [6]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兼CEO张赛拥有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6] - 2012年回国创业,发现国内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ABB、发那科等外企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 [8] - 创业初期在济南城中村租办公室,2014年完成首款并联机器人样机,但首年仅卖出3台设备 [8] - 2016年公司现金流断裂时,张赛卖掉北京房产回购股份,并引入峰瑞资本等机构的930万元投资 [8] 技术研发 - 2018年推出的Bat系列并联机器人通过20,000小时无故障测试,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8毫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8] - 2020年自主研发的Gorilla控制系统实现多机协同控制,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8] - 截至2024年,公司已获得271项专利,其中36项发明专利 [8] - 全栈技术生态(脑眼手足协同)在轻工业场景落地能力是资本持续押注的关键 [19] 市场策略 -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避开汽车制造等巨头主导领域,转攻食品包装、电子组装等轻工业细分市场 [9] - 为光伏企业开发出全球首条无人化硅片分选线,为半导体工厂攻克0.1μm级传输难题 [9] - 2024年海外收入达2550万元,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 [9] - 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5% [12] - 机器人本体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约5%上升到2024年的20.8% [12] - 2022-2024年分别录得净亏损约0.63亿元、1.04亿元及0.71亿元人民币,三年累计亏损约2.38亿元 [13]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约25.9%提升至2024年的26.5% [15] - 海外销售收入三年增长近10倍,从2022年的约26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2550万元人民币 [15] 融资历程 - 2014年获得600万元天使轮投资,投后估值2000万元 [17] - 2015年完成1800万元Pre-A轮,投后估值7500万元 [18] - 2016年完成A1轮投资,投后估值为9300万元 [18] - 多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来到36亿元 [18] 未来规划 - 选择港股18C章上市,募资用途:30%资金投向具身智能研发,20%用于海外拓展 [19] - 与华为共建"机器人+AI"实验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 计划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个机器人培训中心 [19] - 据高工机器人数据,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 [19]
投入2000万!年产7000套!阿童木机器人万平基地正式启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3 11:50
核心观点 - 阿童木机器人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的无锡基地正式启用,标志着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与规模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1] - 无锡基地将专注于减速器、控制器等"卡脖子"部件的自主研发,未来年产能达5000套协作码垛机器人与2000套并联机器人 [4] - 公司通过全栈自研技术路线打破外资品牌垄断,为行业自主创新提供实践范本 [20] - 基地落成将加速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无锡制造向智造跃迁 [20] 政企合作与技术自主 - 惠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表示将与企业共成长,政企同心共筑技术自主"桥头堡" [2] - 无锡基地专项投入1000万元建设数控加工中心与SMT贴片线,强化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 [4] - 多位投资机构代表、产业伙伴及行业协会专家共同见证基地启用,体现跨区域协同发展 [1][6] 产能与技术创新 - 无锡基地占地面积1万平米,年产能规划为5000套协作码垛机器人与2000套并联机器人 [4] - 公司展示微米级精度核心零部件与全栈自研智能产线,实现从算法到硬件的自主掌控 [9] - 新品发布环节推出全新协作码垛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点燃行业热情 [14][17] 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 - 长三角产业链与京津冀技术研发优势通过阿童木实现深度融合 [11] - 基地落地加速技术成果与本地制造业场景对接,形成"研发-生产-应用"生态闭环 [11] - 与温州兄弟机械、苏州悦凡达等战略代理商签约,开拓技术输出与市场反馈双轮驱动格局 [17]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从并联机器人"隐形冠军"向多品类机器人服务商转型,夯实"中国工业机器人名片"根基 [19] - 无锡基地为长三角AI+机器人创新高地提供支撑,贡献全球产业变革的"中国方案" [21] - 中国机器人产业通过"技术自主+产能落地+生态协同"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跨越 [20]
翼菲科技港股IPO:济南的“小巨人”企业,应收账款3年增长392%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53
公司概况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8C章程登陆主板,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济南,是一家综合性轻工业机器人企业,产品应用于食品、电子、物流等轻工业领域,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3] - 公司已建立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统,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3] - 公司已获得271项授权专利,包括36项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设计专利[4] 业务结构 - 业务分为机器人本体业务和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5] - 2020年到2024年,机器人本体收入占比从5%提升至20.8%,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95%降至79.2%[7] - 2022年到2024年机器人本体毛利率分别为-10.8%、7.1%、35.6%,稳步提升;同期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分别为28.6%、20.0%、24.1%,出现波动[11] - 公司表示机器人本体业务是受益于规模经济的标准化产品,毛利率较高,而机器人解决方案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定制化,毛利率相对较低[1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5%[6] - 2022年到2024年分别亏损5755.3万元、1.1亿元、7149.5万元,累计亏损2.38亿元[10][12] - 2023年亏损增加是由于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增加所致,2024年亏损减少是由于存货减值亏损相关的开支减少[12] - 2022年到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其中2023年毛利率同比减少8.4个百分点[11] 行业数据 - 2020年到2024年,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从123亿元增长至2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2%[5]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从369亿元增至7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8%[5] - 以2024年收入为衡量标准,公司在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位列国内企业第五[6] 应收账款与回款 - 2022年末到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从0.28亿元增长至1.38亿元,增幅为392%,远高于收入增速[1][7] - 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从46天延长至120天,公司回款率明显下滑[2][9] 融资与估值 - 公司成立13年已融资10余次,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支持[12] - IPO前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13]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线升级与产能扩建、海外业务网络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投资布局及补充企业营运资金[13]
财经观察丨机器人赛道上,山东造“跑”到哪儿了?
齐鲁晚报· 2025-06-30 13:25
宇树科技发展现状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目前员工规模约1000人 [1] - 年度营收规模已达十余亿元 [1] - 人形机器人商业应用仍在推进 尚未到达商业化节点 [1]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政策规划 - 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1] - 计划培育3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 [1] - 重点布局济南 青岛 淄博 济宁四大产业高地 [1] - 2024年增设"人形机器人"专项 支持感知与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突破 [2]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省机器人产业营收超260亿元 人形机器人细分领域达4 1亿元(同比+36 7%) [3] - 2024年Q1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6 2% [3] - 邹城县级市已集聚26家机器人企业 2024年营收31 5亿元 [2] - 本地供应链成熟 如明池精密年供10000套机械臂壳体 [2] 标志性企业与产品 - 翼菲并联机器人出货量全国第一 [2] - 纽氏达特年产销60万套精密行星减速机(国产厂商首位) [2] - 青岛科捷"龙门机器人分拣码垛系统"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优宝特研发的"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2个月内完成从立项到行走测试 [1] - 珞石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融合IL/RL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小珞" [2] 青岛产业集群建设 - 全链式布局机器人产业 涵盖研发制造 应用推广 教育实训等环节 [3] - 建设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 实现链上企业协同发展 [3] - 政策延续性强 2010年即出台首个机器人产业指导意见 [3] 产业支持措施 - 统筹省级工业转型资金支持企业技改与数字化转型 [4] - 培育天使投资/风投等早期资本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前沿领域 [4] - 创新知识产权质押 股权质押等信贷支持方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