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

搜索文档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BEIJING TONG REN TANG CO., LTD. [4]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贵大街33号 [5]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71,470,262元,已发行股份数为1,371,470,262股普通股 [7][2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26日,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 [3] - 公司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7]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执行公司事务 [8] - 公司设立党委和纪委,党委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13][45]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人,独立董事4人 [122] - 公司设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等高级管理人员 [12] - 公司建立重大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机制,总法律顾问需列席董事会审议法律事项 [121] 经营范围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经营中西药品等 [15] - 公司经营宗旨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4] - 公司经营范围还包括技术咨询、进出口业务、医疗保健服务等多项业务 [15] 股东与股权管理 - 公司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 [20] - 公司不接受本公司股份作为质押标的 [29] - 董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持有量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 [31] - 控股股东质押股份需维持公司控制权和经营稳定 [44] 重大事项决策 - 重大资产交易需经股东大会批准,标准包括交易金额超过净资产50%等 [47] - 对外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或总资产30%需股东大会批准 [51] - 关联交易金额超过3000万元且占净资产5%以上需股东大会批准 [52] - 改变募集资金用途需股东大会批准 [53]
ST葫芦娃危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0:17
公司治理与信披违规 - ST葫芦娃未能在2024年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披露业绩预亏公告,迟至2025年4月23日才发布亏损预警,预计2024年度亏损2.5亿元至2.8亿元,较规定时限延误近四个月 [1] - 上交所对ST葫芦娃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景萍、财务总监于汇、董事会秘书王清涛予以通报批评,并将相关处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4] - 2025年3月,刘景萍辞去总经理职务,仅保留董事长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职务,接任者张铭芮履职仅两个月便因"个人原因"辞职 [6] - 2023年时任副总经理韦天宝因配偶短线交易被上交所及海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6] - 海南证监局指出公司2023年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存在提前确认收入、销售价格异常等问题 [6] 内控缺陷与审计问题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ST葫芦娃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指出未完整提供财务重述资料、控股股东通过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关联交易存在异常 [7] - 公司以4205.37万元向关联方海南中旺外购8个研发项目,而海南中旺法定代表人系公司实控人亲属,且成立以来仅与ST葫芦娃存在交易 [7] - 多个研发项目存在"先签约后审批"的流程倒置问题,如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等项目立项审批日期晚于总经理办公会决议日期 [7]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直接触发股票"戴帽"风险警示 [7] - 公司成立董事长牵头的专项整改小组,重点排查研发、合同及财务管理环节 [8] 行业竞争与销售费用 - 在集采降价与中药材成本波动的双重夹击下,ST葫芦娃2024年消化系统药物营收同比下滑56.94% [1] - 儿科用药市场中,公立医院终端占比从2019至2023年的40%左右跃升至2024年的50.1%,零售药店终端份额2024年回落至37% [10] - ST葫芦娃2024年销售费用达到6.11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43%,远超葵花药业(13.67亿元,占比<30%)和太极集团(32.87亿元,占比<30%) [13]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77.79%至2.02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同比骤降78.87%,仅录得1032.85万元 [13] 研发与市场动态 - 截至2024年年底,ST葫芦娃在研项目达116个,包括7款1类中药创新药,其中小儿化积颗粒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 [10] - 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独家品种,2021至2024年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1.14%、18.15%、5.89%、16.31% [12] - 济川药业加快推进创新药进度,获得盐酸非索非那定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品注册证书 [12] - 2025年多家企业申报中药1.1类创新药上市,如小儿黄金止咳颗粒、小儿牛黄退热贴膏等 [13]
信披违规,高管离职,ST葫芦娃“内忧外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8:51
信披违规与公司治理 - 公司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披露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迟至2025年4月23日才发布亏损预警,预计2024年度亏损2.5亿元至2.8亿元,较规定时限延误近四个月 [1] - 上交所对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景萍、财务总监于汇、董事会秘书王清涛予以通报批评,并将相关处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3] - 公司高管团队频繁变动,董事长刘景萍2025年3月辞去总经理职务,继任者张铭芮履职仅两个月便离职 [3] - 2023年时任副总经理因亲属短线交易被警示,2025年3月海南证监局指出公司2023年年报中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 [3] 财务与内控问题 - 公司2023年存在提前确认收入、销售价格异常等问题,导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不准确,并影响2024年半年报数据 [4]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指出未完整提供财务重述资料、控股股东通过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关联交易存在异常等问题 [4] - 公司与关联方海南中旺的研发交易存在商业实质不明问题,2024年以4205.37万元外购8个研发项目,2023年为4个项目1800万元 [4] - 多个研发项目存在"先签约后审批"流程倒置问题,内控体系形同虚设,导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5] 行业竞争与市场表现 - 在集采压价与中药材成本波动的双重夹击下,公司2024年消化系统药物营收同比下滑56.94% [1] - 儿科用药市场中,公立医院终端占比从2019-2023年的40%左右跃升至2024年的50.1%,零售药店终端份额2024年回落至37% [6] - 市场竞争激烈,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近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攀升,2021至2024年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1.14%、18.15%、5.89%、16.31% [7]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达6.11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43%,远超部分行业同行 [9] 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2024年在研项目达116个,包括7款1类中药创新药,其中小儿化积颗粒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 [6]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77.79%至2.02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同比骤降78.87%,仅录得1032.85万元 [9] - 行业创新加速,2025年多家企业申报中药1.1类创新药上市,如小儿黄金止咳颗粒、小儿牛黄退热贴膏等 [8] - 公司收购江西荣兴药业51%股权,通过原料药车间改造与研发,构建化药产品上游供应链保障体系 [6]
广誉远:三力协同 朝着“中医药旗舰企业”目标稳步迈进
证券日报· 2025-06-24 22:12
公司战略与经营表现 - 公司提出"1541"战略框架 包括全产业链打造高品质中药核心战略 五大行动 四大核心单品管理 龟龄集酒及大健康生态布局 [5] - 2024年总资产22.76亿元 营业收入12.21亿元 归母净利润0.74亿元 反映战略调整阵痛期特征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17亿元(同比+21.48%) 归母净利润6358.43万元(同比+53.94%) 显示经营指标强劲反弹 [3] 行业挑战与转型举措 - 中成药行业面临市场份额收窄 医保控费压缩利润 传统渠道分化 消费降级倒逼产品革新等挑战 [5] - 渠道重构方面 新开发代理商43家 终端门店达462家 构建线上线下并行网络 [5] - 研发投入3859.17万元(同比+22.98%) 龟龄集等核心品种现代药理研究取得突破 拥有104个经典名方储备 [5] 品牌文化建设 - 成立教授学者传承工作室 开展博物馆进校园 工厂溯源直播等活动强化品牌根基 [6] - 推进太谷老城区旧址修复工程 申报"山西工业遗产" 打造历史文化体验新区域 [6] - 通过战略定力 创新活力 文化魅力三力协同 目标成为中医药旗舰企业 [7] 投资者关注与市场反响 - 股东大会吸引超400人出席 讨论聚焦发展目标 市场策略 产品规划等议题 [2] - 投资者认可品牌文化建设与精品中药业务突破为未来埋下积极伏笔 [6]
关税扰动下,如何布局医药板块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中成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医药行业 - **公司**:和黄医药、百济神州、佐力药业、马应龙、云南白药、华润系金实力、昆明制药集团、同仁堂、片仔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受关税影响小**:创新药出海有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两种模式,借船出海授权海外专利和 IP 给美国药企,交易不涉及报关,不受关税影响;假设药品商业化落地产能在国内,对估值影响微小,如和黄医药肿瘤产品加征 100%关税,对估值影响仅 1% - 2%[1][2] - **创新药板块未来发展依赖 BD 逻辑**:2025 年下半年行情或分化,能兑现 BD 的企业上涨,无法兑现的可能回撤;目前估值约三倍 PS,预计修正到五倍 PS,有较大上涨空间;2025 年签订利益冲突协议数量是去年同期数倍,协议转服务合同需两季度消化,BD 持续性贯穿全年,与估值修复共振[1][3][4] - **中国出口美国医药产品占比不高**:医疗器械、按摩器具等占出口总额 30%以上,普通类药品占比不到 20%,关税影响有限[1][5] - **中成药市场二季度好转**:一季度高基数效应减弱,三季度因去年同期医改反腐基数低,将迎来业绩加速拐点;院内关注集采确定性高且业绩完成度高个股,如佐力药业;院外零售表现良好,如马应龙痔疮膏、云南白药气血康等销售数据同比增速显著[1][6] - **生物制品行业稳定增长**:疫苗、血制品等领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投资者应关注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以现有业务基础进行投资决策[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注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及国际改革相关企业,如华润系金实力、昆明制药集团[3][6] - 关注成本端改善潜力大的珍贵中成材企业,如同仁堂、片仔癀[7]
国投证券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中成药零售端销售,2025Q1整体承压,胃肠领域增长稳健
国投证券· 2025-06-11 14: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情况为参考观测中药OTC行业景气度,2025Q1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同比下降,细分领域大品种排名相对稳定 [2][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体情况 - 2017 - 2024年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1439亿元增至16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3%,2025Q1销售额412亿元,同比降7.67%,或因政策监管、消费降级、零售药店经营压力大及部分品类去年同期基数高所致 [3][19] - 2025Q1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阿胶、感冒灵颗粒等 [19] 感冒清热 - 2017 - 2024年感冒清热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233亿元增至2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0%,2025Q1销售额73亿元,同比降6.90%,或因2025Q1呼吸道疫情较2024Q1少 [4][22] - 2025Q1感冒清热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感冒灵颗粒、复方感冒灵颗粒等 [22] 滋补保健 - 2017 - 2024年滋补保健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233亿元增至2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0.85%,2024 - 2025Q1销售额分别同比降2.01%、1.01%,或因2023年销售额高、消费降级等因素 [5][25] - 2025Q1滋补保健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阿胶、复方阿胶浆等 [25] 心脑血管 - 2017 - 2024年心脑血管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136亿元增至1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29%,2024年同比降5.91%,2024Q2至2025Q1季度销售额同比降幅缩窄,2025Q1同比降2.98% [6][28] - 2025Q1心脑血管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安宫牛黄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28] 肌肉骨骼 - 2017 - 2024年肌肉骨骼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198亿元降至157亿元,呈下滑趋势,或与鸿茅药酒等重点品种销售额下降有关,2025Q1销售额37亿元,同比增0.68%,受益老龄化,未来市场有长期成长性 [14][31] - 2025Q1肌肉骨骼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云南白药气雾剂、舒筋健腰丸等 [31] 胃肠 - 2017 - 2024年胃肠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113亿元增至1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06%,2024Q3以来季度销售额恢复同比增长,2025Q1同比增7.13% [14][34] - 2025Q1胃肠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健胃消食片、肠炎宁片等 [34] 止咳祛痰 - 2017 - 2024年止咳祛痰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从135亿元增至1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57%,2022年以来销售额显著提升,2025Q1销售额48亿元,同比降26.80%,或因2025Q1呼吸道疫情较2024Q1少、2024Q1基数高 [15][37] - 2025Q1止咳祛痰中成药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前十品种为蜜炼川贝枇杷膏、强力枇杷露等 [37]
桂林三金(002275) - 002275桂林三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6
2025-06-08 22:42
业绩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 219,399.2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3%;利润总额 64,393.5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2,153.3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79% [1] - 2025 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 9,767.2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61% [1] 生物制药进展 - 生物制药是公司一体两翼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市场广阔,但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行业遇冷 [1] - 白帆生物受投融资环境影响,竞争激烈,产能闲置,商务拓展和客户资源积累距规模生产要求有差距,拖累盈利 [1] - 宝船生物多个项目管线处于新药研发阶段,无药品上市销售,收入少,产能未充分释放,研发支出大 [1] - 公司对宝船和白帆控制成本费用、优化人员结构、聘请咨询公司治理,优化研发管线,BC006 单抗注射液项目即将完成 I 期临床试验,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1] 库存与动销情况 - 公司依托 BI 智能分析系统和专业数据分析团队,构建“成品库存标准模型”,提升库存周转效率 [2] - 创新促销活动激活终端消费市场,优化全渠道库存结构,整体库存水平下降,维持在 1.5 - 2 个月健康库存周期 [2] 基药目录情况 - 国家基药目录调整由相关部门主导,无企业申报阶段,公司未开展申报工作,无法确定产品能否进入目录 [2] - 国家暂未宣布新版基药目录公布时间 [2] 分红政策情况 - 公司上市以来持续实施现金分红政策,保持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一般情况下分红政策不变 [2] - 2024 年拟每 10 股派 3.5 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 2.06 亿元,披露 2025 年中期现金分红规划 [2]
昆药集团Q1“开门黑”,华润三九入主第三年靠什么兑现双位数增长? | 直击业绩会
钛媒体APP· 2025-05-30 21:28
股价表现与业绩波动 - 昆药集团股价在4月18日触及18.64元后连续下跌,4月29日单日跌幅达7.69%,5月30日收盘报15.94元,较高点跌去20% [2] - 2024年营收84.01亿元(同比-0.34%),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19.86%);2025年Q1营收16.08亿元(同比-16.53%),归母净利润9048.23万元(同比-31.06%) [3] - 公司归因业绩下滑至销售模式转型、中成药集采续约未执行及零售终端整合等短期因素 [3] 战略转型与渠道改革 - 公司聚焦"健康老龄化"赛道,目标成为"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重点布局三七产业链、慢病管理及老龄健康领域 [3] - 新渠道体系通过整合华润三九资源,构建集约化商道网络,优化经销商合作模式,但中小连锁药店覆盖率仍不足 [4][5] - 销售费用结构性转向中长期品牌建设,血塞通口服产品零售端覆盖增长,医疗端承压 [9] 产品表现与集采影响 - 心脑血管类产品2024年营收21.95亿元(同比-17.45%),毛利率77.48%(同比-0.49pct),主因医保控费及招标改革 [7][8]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2024年销量3348.45万支(同比-54.66%),天麻素注射液销量+12.92%但集采中标价降至11.22元/支 [9] - 公司正推进全国中成药集采执标工作,拓展医疗终端覆盖 [9] 全年业绩展望 - 2025年营收目标为双位数增长,净利润匹配营收增速,信心来自渠道重构、集采落地及华润三九协同效应 [5][7] - 中长期规划包括强化"777"品牌认知、开发商销渠道及利用多剂型协同应对市场波动 [7][9]
嘉应制药被立案调查:2.35亿资金违规流转的“时间游戏”浮出水面
新浪证券· 2025-05-30 16:18
信披违规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将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披义务 [1] - 公司因资金管理和信披内控缺陷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涉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未经审议且未披露 [1] - 2024年Q4公司与第二大股东养天和及其关联方发生1039.94万元采购与销售交易,未提交董事会审议且未及时披露 [2] -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子公司向关联方累计转出资金2.35亿元,其中1.7亿元流向董事长实控企业,通过"月初转出、月末归还"规避披露 [2] 治理危机 - 2025年3月至5月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证券事务代表等核心管理人员密集辞职 [3] - 养天和2024年7月以3.55亿元收购公司7%股权成为二股东并控制董事会,但入股后迅速质押全部股份 [3] - 董事长同时掌控公司与关联方药聚能,导致上市公司资金被违规占用 [3] 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9.46%,主力产品接骨七厘片销售额暴跌41.05% [4] - 养天和入股后研发投入下降33.09%,中成药集采平均降价50%进一步挤压利润 [4] - 2025年Q1净利润同比大增197.23%至1540万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193.73%至-1183万元,背离率达-13.02% [4] 监管影响 -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 [5] - 证监会立案后若查实违规,公司可能面临罚款、市场禁入或强制退市 [5] - 法律界已启动投资者维权登记,索赔区间为2025年5月28日前买入且在5月29日后卖出或仍持有亏损的投资者 [5]
新天药业分公司被举报大范围行贿医生
经济观察网· 2025-05-28 12:16
商业贿赂举报事件 - 四川省卫健委收到举报信,反映新天药业成都分公司及30余家医疗机构医生涉嫌商业贿赂 [1] - 举报内容涉及虚假病例收集、虚假科普项目、宴请医生及家属、违规科室会、超标讲课费、现金鼓励多开处方等行为 [1] - 举报信特别提到公司主打产品"坤泰胶囊"及区域经理兼学术经理等人员姓名 [1] - 截至5月28日午间,公司尚未公开回应举报事件,股价下跌2.43%至8.85元 [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生产销售,聚焦女性健康、男性健康、生殖系统疾病细分市场 [2] - 拥有和颜坤泰胶囊、坤立舒苦参凝胶、宁泌泰胶囊、即瑞夏枯草口服液等多个独家品种和国家医保目录品种 [2] - 坤泰胶囊为妇科类专利产品,2023年在妇女更年期中成药医院端和零售端均排名第一 [2] - 妇科类产品营收占比达71%,多个单品市场规模过亿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收8.58亿元,净利润0.52亿元 [2] - 销售费用3.72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43% [2] - 研发费用0.4亿元,占营收比例4.6% [2] 公司管理层 - 实控人董大伦现年61岁,自2005年5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3] - 曾任职贵阳生物化学制药厂工程师、厂长,新天智药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