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机构
icon
搜索文档
我逃离了全年无休的养老院
虎嗅· 2025-06-22 17:05
一线员工现状 - 护理部人员结构两极分化,护士多为年轻群体(包括00后),护工平均年龄50岁左右,两者难以互补影响服务质量 [7] - 护工平均月薪5000-6000元,护士8000-9000元,但工作强度大且需白夜班交替 [8] - 待遇与强度不匹配导致人员流动频繁,优秀人才难以从基层培养或社会招聘 [9] - 社工、餐饮、保洁等一线岗位同样面临待遇低、工作强度高的问题 [10] - 365天全年无休的运营特性使员工难以在节假日与家人团聚 [11] - 社会对养老院工作存在歧视与偏见,认为是不体面职业 [12] 管理层挑战 - 中高层管理人员更替频繁,部分机构一年一换,反映行业盈利难、见效慢的特点 [15] - 养老行业营收规模较小,管理层需在琐碎事务上精打细算以节约成本(如卫生纸巾选择、灯光管理) [18][19] - 部分管理者将压力不合理传导至员工,要求一人多职且缺乏加班补贴或调休福利 [20] - 管理者多来自医疗或酒店行业,导致养老院模式偏离实际需求(像医院或酒店) [23] - 养老行业服务属性未被充分认知,管理者背景决定机构运营模式不适配客户群体 [24] 老人与机构关系 - 入住老人分为失能/失智群体和活力老人,前者生命质量引发思考,后者频繁更换机构(2-3年内) [30][33] - 老人更换机构原因包括追求性价比或子女安排,非完全因服务不满 [33] - 员工长期面对老人离去(生命终结或搬迁),心理疏导需求被忽视 [34] - 对比医院心理支持体系,养老行业缺乏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 [35] 行业特性与矛盾 - 养老机构宣传画面(如护理人员陪老人散步)与实际工作场景(繁忙的护理与文书)存在巨大反差 [4][6] - 护工承担最脏最累工作(饮食起居、排泄护理),易与老人产生摩擦 [7] - 行业跨界参与者多(险资、国央企、民企),但养老业务盈利规模远小于原有主业 [16][17] - 员工离职背后反映行业在管理认知、服务定位、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系统性矛盾 [26]
合规阵痛期、拥抱新技术
经济观察网· 2025-06-14 12:1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养老机构投资扩张热情减弱 中小型养老机构和大型地产养老项目开始寻求对外出售机会 [2] - 上半年养老机构面临现金流趋紧 企业经营利润率降低 部分机构正在适应监管阵痛期 [2] - 多地养老院迎来密集消防检查 机构需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以满足消防要求 [2][3] - 预收费模式向强监管过渡 押金和服务费纳入三方共管账户 加大现金流压力 [2][6] - 北京571家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仅38% 远低于50%的盈亏平衡线 [5] 监管影响与合规成本 - 消防控制室需24小时双人值班 一线城市小型机构年人工成本达55万元 [4] - 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多由老旧房屋改造 难以满足消防水箱和管道安装条件 [4] - 小型养老机构年利润约50余万元 强监管导致运营成本骤增 [4] - 江苏省率先实施预收费三方共管账户制度 康乐年华无锡机构为首批试点 [6] - 连锁机构尚能应对现金流压缩 但扩张步伐放缓 中小机构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7] 融资困境与政策落地 - 养老机构因缺乏固定资产担保 银行贷款受阻 利率普遍达7%-10% [7][8] - 银行低息贷款更多集中于养老地产项目 轻资产运营机构获贷难度大 [8] - 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但中小机构实际感受政策"冷" [7][8] 行业转型与创新举措 - 九如城投入6000万元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 管理架构从四级压缩至三级 [3][11] - 数字化系统实现护理流程可追溯 30余名管理者高效管控全国300余家机构 [11][12] - 养老机构积极招聘应届生 九如城今年招聘300余人 康乐年华引入4名专业人才 [10] - 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 如夜间巡防机器人 虽短期增加成本但长期降本增效 [11] - 九如城创始人认为数字化和AI将催生新机遇 护理数据未来或成核心价值 [12]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为何“必要且合理”
第一财经· 2025-06-10 21:41
失能老人护理需求与政策导向 - 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 当前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 占全体老年人的11 6 [1][3]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约束性指标 [1] - 民政部规划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目标为2022年不低于50 2025年不低于55 2035年不低于80 [3] 护理型床位市场现状与发展 - 截至2024年全国机构护理床位占比已达62 远超规划目标 [2][6] - 上海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达68 超过2025年60 的目标 [7] - 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中67 为失能老年人 民办机构主动提高护理型床位配比至80 以上 [4][5]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护理型床位带来新增建设成本但显著提高入住意愿 机构需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质量 [8] - 养老护理员缺口大 完全失能人员需按1:3 部分失能按1:6配备护理人员 [8][9] - 不同机构护理型床位差异化配置导致优质公办机构更受青睐 [10] 政策支持与普惠化方向 - 中央和地方出台差异化补贴政策 鼓励民办机构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 [10] - 建议将上门护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发展社区和家庭护理型床位 [11] -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向社区倾斜 增强日间照料 康复护理 上门服务能力 [11]
全市近213万老人!广州老年人口数据出炉,这个区最多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5:20
人口老龄化数据 - 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92万人,占户籍人口19.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2.2个百分点 [3] -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24万人,占户籍人口2.81%,较2023年上升0.04个百分点 [4] - 60~69周岁低龄老年人口占比53.58%,老年抚养系数33.2%(60岁+/劳动人口),65岁+抚养比21.6% [3] - 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74.87万人,集中分布于番禺(14.06万)、白云(13.37万)、天河(9.08万)三区 [3] 养老服务设施 -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养老机构297个,床位60144张(护理型占比93%) [5][6] - 建成4402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年服务40.85万人次,包含1386个长者饭堂、177个颐康中心、2725个村居服务站 [6] - 医养结合机构147家,老年护理院21所(同比+16.67%),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00.63万老年人 [6] - 39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占比81%),226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100% [6] 银发经济生态 - 银发经济企业超1万家,建成首个产业园及多个智慧康装体验中心 [9] - 政策支持最高1亿元科技创新补贴,老博会等展会促成意向合作3.6亿元 [9] - "银发集市"覆盖11个区,成为新品牌 [9] 老年教育与福利 - 老年学校145所(区级33所、街道级112所),老年大学53所开设AI等新课程,学员14.12万 [7][8] - 98万70岁+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249万张优待卡年刷卡4.97亿人次 [6]
杭州亲和源举办七周年庆典 探索“银龄价值”新篇
每日商报· 2025-05-20 06:22
公司动态 - 杭州亲和源举办开业七周年庆典活动,主题为"银龄无界,时光共舞",通过文艺表演、授牌仪式、跨代互动及科技分享等形式展示养老服务创新成果 [2] - 公司总经理席珊珊回顾七年发展历程,强调以"真诚守护、专业服务"为宗旨,未来将持续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 [2] - 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老教授之家",将定期开展讲座、课题研究及代际对话活动 [3] - 住区内新引入的"两岸小咖"咖啡馆正式开业 [3] - 庆典活动从5月18日持续至5月20日,包含手工打卡、互动游戏等环节 [4] 养老服务特色 - 住区特色包括交通便利、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服务人员亲切,满足长者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 [3] - 通过跨代互动节目展现银龄生活多样性,包括学生情景剧、长者才艺展示等,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理念 [2][3] - 品牌创始人奚志勇强调公司初衷是让老人"有爱、有尊严、有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3] 行业趋势 - 公司推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2] - 活动中分享AI大模型应用案例,帮助长者与时俱进了解科技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