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流通
搜索文档
建发致新:深耕医疗器械流通领域 多元布局筑牢“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9:01
上市表现与市值 - 公司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收盘股价36.56元/股 当日涨幅418.58% 总市值154亿元 [1] 业务定位与核心战略 - 公司是全国性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 专注于医疗器械流通业务 产品覆盖血管介入类、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及医疗设备等多个品类 [1] - 公司坚持以专业化为基石 全国一体化为关键支撑 数字化为重要驱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业务模式与网络覆盖 -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 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 [1] - 直销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 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产品 分销业务建立辐射全国的网络 [1] 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0年 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 深耕该赛道 成长为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龙头企业 [2] - 2023年公司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6.47%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179.23亿元 [2] - 同期血管介入器械收入分别为75.83亿元、92.05亿元、99.67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3.90%、59.72%、55.73% [2] 产品多元化布局 - 公司秉持多元化布局理念 将血管介入领域的成功经验延伸至IVD、外科、眼科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4] - 创新医疗器械分销是增长较快业务 公司助力创新医疗器械实现商业化 [4] 供应链合作与一体化管理 - 公司构建"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 与微创医疗、美敦力、泰尔茂等众多生产厂商及全国3300余家重点医院深度合作 [5] - 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是公司独特优势 通过自研核心业务系统实现资金、信息、物流和工作流程的统一管理 [5] 医院服务与SPD业务 - 公司为终端医院提供SPD服务 基于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软件开展业务 已签约60家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 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6] - 公司面临个性化定制挑战 通过一体化管理和专业化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目标是成为中国医院高品质SPD服务首选 [6] 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 - 公司注重信息化管理 构建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形成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的多工具数字化生态环境 [7] - 公司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 通过原码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 解决传统流通中的"一物多码"问题 [7] 募集资金用途 - 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拟投入1.40亿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拟投入1.04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40亿元) [8] - 通过募投项目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提升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强化产业链服务属性 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流通服务商 [8]
建发致新:深耕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多元布局筑牢“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6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建发致新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收盘价为36.56元/股,当日涨幅达418.58%,总市值约为154亿元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业务涵盖医疗器械直销、分销及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 [1] - 公司为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的直销服务,并建立了辐射全国的分销网络 [1] - 公司是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2023年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6.47%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18.8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9.23亿元 [2] - 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从2022年的75.8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9.67亿元,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63.90%下降至2024年的55.73% [2] 产品与业务多元化战略 - 公司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起点,已将业务拓展至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外科、眼科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1][3] - 创新医疗器械的分销是公司增长较快的业务,公司致力于陪伴创新企业成长并助力其实现商业化 [3] 运营模式与核心优势 - 公司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实行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与微创医疗、美敦力等众多生产厂商及全国3300余家重点医院深度合作 [3][4] - 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得益于公司自研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资金、信息、物流和工作流程的统一管理 [4] 数字化与信息化能力 - 公司将信息化管理作为立足市场的独门利器,构建了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6] - 公司形成了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多个信息化管理工具为支撑的数字化生态环境 [6] - 公司率先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通过原码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解决了“一物多码”问题 [6] 医院服务与SPD业务 - 公司为终端医院提供SPD服务,基于自研的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软件,已签约60家医院的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4] 未来发展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未来将坚持以专业化、全国一体化和数字化为驱动力,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流通服务商及医院高品质SPD服务的首选 [1][5][7] - 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拟投入1.40亿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拟投入1.0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40亿元) [7]
上市首日涨逾400%!建发致新登陆创业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3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收盘报36.56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18.58%,总市值达到约154亿元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业务从专攻血管介入类产品扩展至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等多个品类 [2]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 [3] - 在直销业务中,公司为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的直销服务 [3] - 在分销业务中,公司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与超过100家国内外知名高值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3] - 公司是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龙头,2023年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47% [3] 财务业绩与收入构成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和179.23亿元,呈现持续增长 [4] - 血管介入器械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75.83亿元、92.05亿元及99.6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63.90%降至55.73%,显示业务多元化趋势 [4]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战略是巩固发展高值医疗器械业务,在保证血管介入类核心产品增长的同时,扩大在IVD、外科、口腔、眼科等领域的销售规模 [5] - 公司秉持多元化布局理念,将血管介入领域的成功经验延伸至其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4] - 创新医疗器械的分销是公司增长较快的业务,公司致力于陪伴创新企业成长并助力其实现商业化 [4] 运营模式与核心优势 - 公司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全国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6][7] - 垂直一体化管理得益于公司自研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资金、信息、物流、工作流程的统一管理,提升了盈利能力和管理精度 [7] - 公司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应用,并为终端医院提供SPD服务,目前已签约60家医院的SPD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8] 技术与数字化建设 - 信息化管理是公司的核心优势,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11] - 公司形成了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的多个信息化管理工具,其控股子公司共拥有50余项已登记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1] - 公司率先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通过原码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解决了“一物多码”问题 [11] - 公司计划深挖实时、动态、准确的交易数据价值,探索数据价值转化的合规业务方向 [12] - 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拟投入1.40亿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拟投入1.0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40亿元) [12]
45万手封单,A股第一,千亿龙头股爆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17:15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创三年多新高 涨幅达1.58% [1][3] - 全市场成交额2.39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放量446亿元 [3] - 三只新股上市首日大涨 N建发致涨418.58% N联合动涨147.6% N锦华涨133% [9][11] 科技板块强势 - 科技股全线爆发 服务器/AI应用/CPO/算力硬件涨幅居前 [1][4] - 浪潮信息涨停 封单金额7.73亿元居A股第一 [1] - 中科曙光涨6.76% 股价创历史新高 [1][5] - 宁德时代A股/H股盘中均创历史新高 [1] - CPO概念股活跃 剑桥科技/华工科技涨停 新易盛涨6.02% 中际旭创跟涨 [1][5] -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走强 神宇股份涨超12% [1] 细分领域表现 - 可控核聚变概念走强 上海电气涨停封单超45万手 市值达1516.7亿元 [1] - 铜板块大涨 精艺股份/洛阳钼业涨停 沪铜期货主力合约涨超3% [3] - 旅游概念股尾盘拉升 凯撒旅业涨超6% 天府文旅涨超5% [3] - 英维克涨7.94% 华勤技术涨6.80% 用友网络涨6.61% [5] 政策与产业催化 - 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31省算力标识系统贯通 上线50多条数据快递线路 [6] - 九部门发文支持在自贸区等地建立国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 [6] - 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 [7] - 全球大数据ITT总投资规模预计从2025年4134亿美元增至2029年7497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16.4% [7]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7] 业绩与需求前景 - AI方向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被看好 AI-PCB及算力硬件需求旺盛 [8] - AI覆铜板/PCB强劲需求带动配套设备及上游电子布/铜箔需求增长 [8] - 建发致新2024年营收179.23亿元 归母净利润2.28亿元 [11]
破局万亿器械流通困局 国资龙头建发致新携“三重创新”登陆资本市场
新浪证券· 2025-09-25 15:59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审核状态已变更为注册生效,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1] - 公司为国资控股企业,控股股东为厦门市国资委 [1] - 公司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 [1] 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现状与挑战 -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及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共同驱动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 - 供应链高度碎片化,单家大型三甲医院需对接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供应商,导致采购流程繁琐、管理成本剧增、物流与交易成本高企 [2] - 产品标识不统一、“一物多码”问题突出,导致数据孤岛,产生产品溯源困难、精准计费与消耗核算受阻、监管合规风险高企等问题 [2] - 医院为应对供应不稳定风险被迫维持高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空间,管理供应商关系及处理海量订单需投入大量人力,效率低下 [3] - 国家层面的集中带量采购与DRG支付方式改革正深刻重塑医疗生态,迫使医院进行精细化成本管控,流通环节的低效高成本成为痛点 [3] 公司的创新解决方案 - 公司通过“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的模式创新,为行业上下游提供覆盖渠道、仓储物流与配送、流通信息、资金等的综合管理服务 [4] - 公司与微创集团、美敦力集团、泰尔茂等众多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全国3300余家重点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平台化管理降低上游厂商管理难度 [4] - 公司为医疗机构提供品种多元化、科室全覆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满足全院多科室的不同采购需求 [5] - 公司自主研发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管理系统,一体化统筹管理院端医用耗材的采购、配送、使用、结算等过程,实现集中化精细化管理 [5] - 通过智能柜存储、自动计数、扫码计费等功能释放人力,提升运营效率;运用RFID、手持PDA等智能设备提高信息录入精准度和操作效率 [5] - 公司自主研发原码解析技术,配合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进行一物一码管理,实现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动态管控 [7] - 通过唯一主条码可向上游追溯至供应商、发票、结算,向下游追溯至医院、科室、患者,保证产品计费使用的合规准确 [7] 行业政策与市场机遇 - 高值医用耗材领域的集中带量采购、“两票制”、耗材零加成等政策逐步落实,推动流通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8] - 医疗器械SPD管理模式因符合政策要求和行业方向,已被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应用 [8] - 截至2023年3季度,全国已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医疗机构达1800家,其中三级医院占比约为75% [8] - 截至2023年末,我国共有11,772家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达15.29%,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8] 公司业绩与行业地位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签约60家医院的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9]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179.23亿元,2023年度、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97%和16.06% [9]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2.81% [9] - 同期,上海医药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3.85%,华润医药为4.74%,九州通为7.38%,建发致新在头部医疗器械流通企业中业务营收增速排名第一 [10] - 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行业中医疗器械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包括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华润医药、嘉事堂、重药控股和建发致新 [9]
盘中涨超550%!建发致新登陆创业板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5:39
上市表现与财务数据 - 公司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价7.05元/股 开盘价36元/股 最高冲至46.20元/股 盘中涨幅超550% 收盘价36.56元/股 总市值达154亿元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118.82亿元增长至179.2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22.81% 净利润从1.89亿元增至2.74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1] - 上市募集资金总额4.46亿元 将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和SPD业务拓展 [1] 业务定位与行业背景 - 公司专注于高值医用耗材流通领域 在血管介入、外科器械、骨科等高阶细分领域经验丰富 打造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 [3]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20年7648亿元增长至2024年1063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8.6% 未来预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3] - 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 与美敦力、泰尔茂、微创医疗等超100家知名厂商建立合作 [4] 业务模式与产品结构 -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从2022年65.71%降至2024年61.69% 分销模式从34.01%升至37.68% 服务业务(含SPD)从0.28%增至0.63% [5] - 形成"核心+多元"产品布局 在巩固血管介入优势同时拓展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及医疗设备等多产品线 [5] SPD业务发展 - SPD业务已签约60家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 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产生SPD收入医院从2022年8家增至2024年29家 [7] - 基于自主开发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软件开展SPD业务 全国公立医院SPD渗透率达15.29%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7] - SPD业务强化医院绑定程度 提升客户黏性 为获取更多直销配送业务奠定基础 [8]
建发致新创业板上市:医疗器械流通龙头以创新模式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观察者网· 2025-09-25 12:55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获证监会同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584,发行价格为7.05元/股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达36.00元,盘中一度上涨超过427%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其上市被视为行业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发展的推动力 [1] 业务模式与竞争壁垒 - 主营业务涵盖医疗器械直销、分销以及为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形成“直销+分销+SPD”三元协同模式 [2][3] - 通过战略性布局建立了辐射全国的仓储与物流配送体系,实现规模化运营和集中管控,降低了单位运营成本并增强了跨区域资源协调能力 [2] - 长期深耕高值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IVD)产品领域,在产品认证、渠道管理等方面形成深厚能力,避免了资源分散投入 [3] - SPD业务通过嵌入医院内部的耗材管理流程,实现从订单、物流、消耗到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建立起长期且粘性极强的客户关系 [3][5]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建设 - 以数字化与精细化管理驱动服务增值与运营升维,通过数据赋能、流程重构与技术融合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与管理颗粒度 [4] - 自主研发智能供应链管理平台,整合订单管理、仓储管理等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5] - 积极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技术,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与全程追踪,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5] - 数字化建设使公司从传统分销商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赋予业务决策支持能力和管理赋能价值 [6] 财务业绩与运营效率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2% [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1.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4%,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达到138.8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6.21亿元,增长9.4%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亿元,虽未转正,但较去年同期-3.93亿元已大幅收窄,主要得益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优化库存周转 [8]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在带量采购和医保控费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行业对高效、透明、集约化的供应链服务需求显著提升 [1][8] - 医疗器械流通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周期,头部企业凭借网络、技术和服务的综合优势不断整合市场,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8] - 国家推动UDI全面实施,对供应链的信息化、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利好具备先发技术优势和合规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 [8] - 公司重点布局的IVD和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增长迅速,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8]
建发致新上市:新起点承载新梦想,聚力谱写发展新华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0:59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建发致新于9月25日在创业板上市 成为全国性医疗器械流通头部企业[1] - 2024年营业收入179.23亿元 同比增长16.06% 净利润2.74亿元[1][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2.81% 处于快速增长通道[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29亿元 同比增长12.18% 归母净利润1.3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2.34%[2] 业务发展与增长驱动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直销分销及医院SPD服务[2] - 2023-2024年业务布局全国主要市场后 IVD业务一季度同比上升[3] - SPD管理数量增加带动服务收入增长[3] - 以高值介入类产品为主 该细分市场规模排名医疗器械行业第二[5]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20年7648亿元增长至2024年1063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8.6%[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增速远超全球水平[4] - 未来市场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4] 竞争优势与创新模式 - 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打造现代化流通服务[5][6] - 构建"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 提供渠道、仓储物流、信息及资金综合管理服务[5] - SPD服务帮助医院实现耗材一体化统筹管理 提升采购计划准确性和流通效率[7] - 有效简化流通环节 提高管理效能 推动行业向精细化、可追溯化发展[6] 战略规划与资金运用 - IPO募资主要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SPD服务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7] - 未来将重点挖掘公立医院SPD服务机会 开拓直销配送及集中运营服务[7] - 持续开展SPD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与迭代升级[7] - 完善信息系统 提升数据分析和精益化管理能力[7]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医疗器械、精细化工,三领域龙头股今日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9:54
9月25日,创业板的建发致新(301584.SZ)和联合动力(301656.SZ)、北交所的锦华新材 (920015.BJ)上市。 建发致新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 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建发致新主要承担医疗器械的流通职能,是串 联生产厂商、经销商、终端医疗机构的枢纽,在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打新早知道 | | | 南财快讯 | | --- | --- | --- | --- | | 今日上市 | | | | | 301584.SZ 建发致新 | | | | | 发行价(元/股) | 机构报价(元/股) | 市值 ( 亿元 ) | | | 7.05 | 7.08 | 29.70 | 医疗用品及器材 | | | | | 批发 | | 发行市盈率 | 行业市盈率 | 可比公司 | 可比公司动态市盈率 | | 13.29 | 25.73 | 国药控股 | 7.87 | | | | 九州通 | 9.07 | | | | 嘉事堂 | 39.82 | | 业绩情况 | | | | | 200.0 - | | | 35% ...
新股N建发致盘初涨超400%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9:50
新股表现 - 新股N建发致在交易初期涨幅超过400% [1] 公司业务 - 公司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器械的直销和分销业务 [1] - 公司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SP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