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穿戴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行业概览:24小时健康守护,迈向智能康养时代
头豹研究院· 2025-06-25 21: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已从基础计步迈向医疗级监测,实现从消费电子到预防医疗基础设施的转型,形成政策支持体系,精准化健康监测需求推动行业发展,未来将加速向预防医学领域渗透 [2] - 行业呈现科技巨头与医疗企业双轨博弈态势,竞争激烈,医疗级与消费级市场边界将进一步模糊,形成多层次市场格局 [3][76] 各目录总结 第一章【综述】 - **定义与分类**: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通过贴身佩戴采集数据实现健康监测与评估,分为消费级(如智能手表/手环等)和医疗级(如可穿戴心电设备等)产品 [7][10][12] - **监测功能**:可对睡眠、心率、血压等多维度健康指标实时监测与分析,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助力科学健康管理 [14][17] - **核心技术**:采用分层架构,呈现“感知 - 计算 - 服务”架构,依托AI算法贯穿全流程,包括基础支持层、核心处理层和应用交互层 [19][20] - **需求环境**: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预计2030年老龄人口达3.8亿,多数老人居家养老,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能满足老年健康需求,市场需求迫切 [23][26][29] - **市场规模**: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预计2029年将攀升至2,23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未来增长源于政策红利、技术升级与生态融合 [32][33] 第二章【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产业链以上游软硬件供应商提供核心技术、中游厂商整合研发生产、下游销售渠道触达终端用户并实现健康数据服务的三级架构协同运作 [37][40] - **上游分析**:未来三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将以1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6年突破5547.2亿元,可穿戴设备集成多元感知元件凸显传感器技术核心价值,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占比近50% [42][44] - **中游分析**:2024年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增长强劲,出货量占全球32%且同比增长20%,头部品牌竞争激烈,中价段智能手表成市场新宠;消费级产品品牌丰富,智能穿戴企业注册量增长,市场蓬勃发展 [50][53][57] - **下游分析**:腕戴健康监测设备中,线上智能手表与手环销量占比渐趋平衡,线下智能手表长期主导但手环增长迅猛;消费者需求聚焦健康运动监测功能,智能手表价格偏好呈橄榄型,千元级产品最受欢迎 [59][66][70] 第三章【竞争格局分析】 - **竞争格局**:市场呈现消费级与医疗级加速融合趋势,未来竞争围绕技术合规性与场景覆盖能力展开,科技公司向医疗级渗透,医疗企业向消费级延伸 [74][76] 第四章【企业图谱】 - **乐心医疗**:公司聚焦医疗级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应用,融合多技术提供数字慢病管理方案,在海外与国内心电领域发力,探索新增长路径 [80][83]
Meta 携手 Oakley 推出 AI 智能眼镜
环球网· 2025-06-21 11:55
公司动态 - Meta宣布与运动眼镜品牌Oakley合作推出搭载AI技术的智能眼镜产品[1] - 新款"Oakley Meta HSTN"智能眼镜配备免提高清摄像头、开放式耳机扬声器、防水功能并集成Meta AI技术[3] - 产品将于7月11日开启预售 售价499美元 今夏晚些时候推出更多款式 起售价399美元[3] - 产品线首先登陆北美、澳大利亚及部分欧洲国家 年底前拓展至墨西哥、印度和阿联酋等市场[3] 产品表现 - 此前上市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已实现数百万副销量[3] - Oakley Meta HSTN智能眼镜将在Fanatics Fest、UFC国际格斗周等体育赛事中首次公开亮相[3] 行业竞争 - 智能眼镜赛道竞争激烈 Snap宣布将于明年推出名为Specs的智能眼镜[3] - 谷歌等企业也在智能眼镜领域展开探索[3] 合作进展 - Meta深化与Oakley及Ray-Ban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的合作关系[3] - 消费者对AI可穿戴设备的兴趣持续升温[3]
全球腕带设备新格局:小米超越苹果跃居第一 华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0:54
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 [2] - 基础手环、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三大品类均实现增长,成为市场扩张主要动力 [2] - 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1.93亿台,同比增长4%,连续两年增长 [7] - 中国及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弥补了美国、印度等成熟市场下滑 [7]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小米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一 [2][3] - 苹果出货量同比增长5%至760万台,掉落至第二位 [2][4] - 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36%至710万台,稳居全球第三 [2][4] - 三星出货量同比大增74%至490万台,位居第四 [5] - 佳明出货量180万台,排名第五 [5] 主要厂商表现分析 小米 - 红米手环5热销推动增长 [3] - 加快"人×车×家"战略下的自主研发和生态整合 [3] - 产品线齐全覆盖广泛市场群体 [3] - 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力中高端市场 [3] 苹果 - 策略较为保守 [4]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通过新品更新重拾增长 [4] - 依托健康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保持优势 [4] 华为 - GT和Fit系列表现稳定 [4] - 华为健康App全球推广加速 [4] - 国内市场份额36%,稳居第一 [5] - 国内出货量增长25% [5] 三星 - "双轨制"战略成效显著 [5] - 大众产品扩大新兴市场用户基础 [5] - 智能手表保持发达市场高端定位 [5]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占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30%份额 [7] - 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猛增50% [7] - 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华为36%、小米32%、XTC7%、苹果5%、荣耀2% [5] 行业发展趋势 - AI与可穿戴设备结合成为新动力 [6] - 血糖测量等医疗保健功能突破将推动市场增长 [6] - 摆脱对智能终端依赖,实现更大规模普及 [7] - 应用场景从健康管理扩展到社交、娱乐、支付等多领域 [8] - 产品形态和功能日益丰富,渗透日常生活各领域 [8]
Canalys: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
智通财经· 2025-06-18 10:17
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主要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及市场需求回升 [1] - 三大产品品类(基础手环、基础手表、智能手表)均实现增长,成为市场扩张主要动力 [1] 头部厂商表现 - **小米**:以19%市场份额重回全球第一,出货量870万台(同比+44%),红米手环5热销及自研手机芯片推动战略布局 [1] - **苹果**:以16%份额位居第二,出货量760万台(同比+5%),预计下半年新品更新将提振增长 [1] - **华为**:以15%份额排名第三,出货量710万台(同比+36%),GT/Fit系列及健康App全球化推动增长 [1] - **三星**:以11%份额位列第四,出货量490万台(同比+74%),"双轨制"战略覆盖新兴与发达市场 [2] - **佳明**:以4%份额排名第五,出货量180万台(同比+10%),差异化产品及Connect+平台提升复购率 [2] 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非洲 - **传音(Transsion)**:以48%份额领先,出货量同比+217% [4] - **三星**:份额31%,出货量同比+258% [4] 亚太(不含大中华区) - **Noise**:以15%份额居首,但出货量同比-18% [5] - **三星**:份额12%,出货量同比+121% [5] 拉丁美洲 - **小米**:以38%份额领先,出货量同比+62% [6] - **三星**:份额19%,出货量同比+67% [6] 中东 - **三星**:以28%份额居首,出货量同比+115% [6] - **华为**:份额23%,出货量同比+96% [6] 中国大陆 - **华为**:以36%份额第一,出货量同比+25% [7] - **小米**:份额32%,出货量同比+94% [7] 美国 - **苹果**:以49%份额主导,出货量同比+6% [8] - **三星**:份额13%,出货量同比+31% [8] 印度 - **Noise**:以27%份额领先,但出货量同比-18% [9] - **boAt**:份额12%,出货量同比+13% [9] 德国 - **苹果**:以29%份额第一,出货量同比+10% [9] - **三星**:份额18%,出货量同比+18% [9] 墨西哥 - **小米**:以42%份额领先,出货量同比+199% [10] - **三星**:份额18%,出货量同比+100% [10]
Canalys(现并入Omdia)数据快闪: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重点市场厂商排名
Canalys· 2025-06-18 09:51
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主要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需求回升 [1] - 基础手环、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三大品类均实现增长,成为市场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1] 全球厂商竞争格局 - 小米以870万台出货量(同比+44%)重回全球第一,红米手环5热销及自研手机芯片推动增长 [2] - 苹果以760万台(同比+5%)位居第二,预计下半年十周年新品将重拾增长动能 [2] - 华为出货量710万台(同比+36%),GT/Fit系列表现稳定且健康生态加速海外拓展 [2] - 三星出货量490万台(同比+74%),通过"双轨制"战略同时覆盖新兴和发达市场 [2] - 佳明出货量180万台(同比+10%),Connect+平台提升用户复购率和客单价 [2] 区域市场表现 非洲市场 - Transsion以48%市占率(同比+217%)领先,三星增速达258%但市占31% [3] - 小米市占6%(同比-20%),苹果市占2%(同比-2%) [3] 亚太市场(不含大中华区) - Noise以15%市占率居首但同比下滑18%,三星市占12%(同比+121%) [4] - 苹果市占11%(同比+7%),小米市占9%(同比+46%) [4] 拉丁美洲市场 - 小米市占38%(同比+62%),三星市占19%(同比+67%) [5] - 华为市占5%(同比+28%),苹果市占5%(同比+10%) [5] 大中华区市场 - 华为以36%市占率(同比+25%)领跑中国大陆市场,小米市占32%(同比+94%) [8] - 苹果市占5%(同比+15%),荣耀市占2%(同比+29%) [8] 美国市场 - 苹果市占49%(同比+6%),三星市占13%(同比+31%) [8] - 佳明市占9%(同比+10%),谷歌市占9%(同比-20%) [8] 印度市场 - Noise市占27%(同比-18%),boAt市占12%(同比+13%) [9] - Titan市占11%(同比+16%),Fire Boltt市占9%(同比-73%) [9] 德国市场 - 苹果市占29%(同比+10%),三星市占18%(同比+18%) [9] - 华为市占5%(同比+298%),增速显著 [9] 墨西哥市场 - 小米市占42%(同比+199%),三星市占18%(同比+100%) [10] - 华为市占6%(同比+39%),苹果市占5%(同比+17%) [10] 数据服务价值 - Canalys提供覆盖30+市场、40+厂商的出货数据追踪,结合一级/二级渠道数据支持全球策略制定 [11] - 细分市场/厂商/渠道维度的季度预测,协助客户把握行业趋势和增长机会 [11]
研判2025!中国可穿戴腕带设备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出货量分析: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出货量增长13%,生态驱动转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5 10:56
行业概述 - 可穿戴腕带设备是一种佩戴在手腕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通过集成传感器、芯片和智能算法,实现健康监测、运动追踪、信息交互等功能 [2] - 按功能分类包括健康监测型、运动追踪型、智能通知型、定位管理型、心理监测型、个性化服务型等 [2] - 健康监测型设备可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睡眠质量等数据,适用于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监护等场景 [3] - 运动追踪型设备可记录步数、距离、卡路里消耗等数据,支持多种运动模式识别和GPS定位,适用于健身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 [3] - 智能通知型设备可接收来电、短信、社交媒体提醒,支持日程管理和音乐控制,适用于日常办公和通勤场景 [3] 行业发展历程 - 2000-2014年为萌芽期,产品以简单运动追踪手环为主,功能单一,主要满足基本运动步数和睡眠监测需求 [5] - 2015-2018年为快速增长期,技术进步使设备实现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监测,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智能手表开始兴起 [5] - 2019-2023年为创新升级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健康监测、智能交互、运动追踪等方面升级,应用领域拓展至医疗、养老等专业领域 [6] - 2024年至今为稳定发展期,技术突破提升设备性能、精度和续航,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头部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7]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零部件(芯片、显示屏、电池等)和生产设备(注塑机、SMT贴片机等) [9] - 中游为可穿戴腕带设备生产制造环节 [10]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社交互动、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 [10] 行业政策 - 2025年1月商务部等五部门印发《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对购买智能手表(手环)给予15%补贴,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 [11] - 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推进可穿戴设备在养老场景的应用 [13] - 2024年4月工信部开展5G轻量化行动,满足可穿戴设备等移动场景应用需求 [13] - 2024年9月工信部推进移动物联网发展,扩大可穿戴设备在智慧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13] - 2025年4月商务部等十二部门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可穿戴运动电子产品发展 [13] 行业现状 - 2025年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0.47亿台,同比增长13% [14] - 基础手环、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三大品类均实现显著增长,推动市场扩张 [14] - 市场正从"硬件驱动"向"生态驱动"转型,厂商加快平台和服务开发以提升用户留存 [14] - 小米通过产品组合和HyperOS深化设备集成和用户参与 [14] - 华为通过华为健康APP构建闭环健康生态系统 [1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小米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重回全球第一,主要受益于红米手环5热销 [16] - 苹果位居第二,Apple Watch出货量同比增长5%至760万台 [16] - 华为稳居第三,出货量同比增长36%至710万台,生态战略从中国拓展至海外市场 [16] - 三星出货量同比大增74%至490万台,通过"双轨制"战略覆盖新兴和发达市场 [16] - 佳明出货量增长10%至180万台 [16] 华为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710万台,同比增长36% [18] - Watch GT系列累计销量突破8000万台 [18] - 与70余家三甲医院合作,推动设备数据纳入慢性病管理平台 [18] - 通过"星闪"技术实现设备与跑步机、体脂秤等10类运动器材联动 [18] - 产品矩阵覆盖多个价位段,从269元的华为手环10到23999元的WATCH ULTIMATE DESIGN黄金款 [19] 小米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870万台,同比增长44% [21] - 红米手环系列累计销量超1.2亿台 [21] - 2024年总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4%;毛利765.60亿元,同比增长33.20% [2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推动产品向"无感化、主动化、专业化"方向演进,柔性显示、生物兼容材料、AI算法等技术将催生新一代设备形态 [23] - 场景深化催生医疗、工业、养老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设备从消费级市场向专业领域渗透 [24][25] - 生态构建与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厂商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生态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时面临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 [26]
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 5月份武汉CPI同比上涨0.6%
长江日报· 2025-06-13 08:48
武汉CPI走势分析 - 5月武汉CPI同比上涨0.6%,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1.2% [1] - 3月至5月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主要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假日消费拉动及促消费专项行动推动 [2] -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七涨一降"格局,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涨幅最高(+6.9%),交通通信价格跌幅最大(-3.7%) [2][4] 分类价格变动 - **食品烟酒**:环比+0.6%,同比+0.5% [4] - **衣着**:环比+0.8%,同比+3.5%,涨幅居前 [4] - **居住/医疗保健**:同比均+0.6%,环比持平 [4] - **交通通信**:环比-1.2%,同比-3.7%,唯一同比下降类别 [4] - **教育文化娱乐**:同比+2.4%,其中教育服务价格同比+3.5% [4][6] 新兴消费驱动力 - 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价格显著上涨:AI服务器芯片、激光器件等生产端价格同比提升,消费端智能穿戴设备价格同比+6.6% [6] - 服务消费成为关键拉动因素:服务价格同比+1.1%(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景点门票价格+5.4%,文旅市场客流高峰推动文娱服务价格+2.0% [6] - 暑期消费预期升温:高考后出行需求增加叠加618促销,预计服务价格将持续上涨 [6]
IDC:2025年一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0.5%
快讯· 2025-06-11 10:25
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 场出货4557万台,同比增长10.5%,除中国市场受到国补刺激增长显著之外,西欧、美国、拉美及亚太 (除印度)等地区均受到全球市场复苏以及关税贸易影响加快出货节奏,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中国腕戴 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762万台,同比增长37.6%。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 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3481万台,同比增长4.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1140万台,同 比增长25.3%。手环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1076万台,同比增长34.0%;中国手环市场出货量 621万台,同比增长67.9%。(新浪财经) ...
【中国青年报】我国科研人员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研究领域获新进展
中国青年报· 2025-06-06 09:09
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技术突破 - 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高性能柔性热电膜材料和可穿戴发电器件 性能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1] - 该技术提升了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供能方式 对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 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古宏伟团队取得 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1] 热电技术应用与挑战 - 热电技术可直接将热能转换成电能 具有安全环保优点 是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用电问题的优选方案 [1] - 当前柔性热电膜材料热电性能普遍较低 发电器件多采用平面结构 导致输出功率低难以驱动电子设备 [1] - 化学电池作为传统供能方式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 限制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规模化应用 [1] 技术创新与器件设计 - 研究团队采用化学溶液法结合抽滤和快速热压技术 在尼龙衬底上制备出高性能柔性复合热电膜材料 [2] - 采用拱桥结构设计理念 借助硅胶半球开发出由100对热电腿组成的三维面外结构柔性发电器件 [2] - 硅胶半球结构有利于建立温差 提高热电腿排列密度 解决了平面型器件温差小和集成度低的问题 [2] 实际应用场景 - 热电转换技术成功应用于柔性发电器件 可通过环境与人体温差发电驱动手表、温湿度等电子器件 [2]
杭州余杭探路经济“韧性增长”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6-04 08:45
经济"韧性增长"的密码,同样藏身在"科技创新"这张"金名片"之中。之前,余杭已在新一轮的政策体系 中出台了"科创十条"。眼下,为回应广大科技型企业希望加强研发支持的呼声,余杭今年将实施"全链 条科研攻关突破行动",启动区级研发专项,争取全年支持实施重点研发项目30项以上,新增市级及以 上研发中心80家以上,新认定国高企500家以上。同时,余杭还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能级的目标——全 年将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20个以上,科研经费投入突破450亿元,技术交易额实现200亿元以上。 经济发展大局的另一头,连着繁荣消费市场。今年以来,余杭消费持续回升向好、社零指标大幅跃升, 前4个月社零总额增长12.7%。今年,"烟火里弄"成为余杭势不可挡的消费新赛道。在发布了6条"烟火里 弄"特色商业街区及余杭消费地图册后,余杭还要抢抓以旧换新机遇,办好各类精彩纷呈的促消费活 动,进一步打造全区促消费活动矩阵,让群众乐享消费福利。"我们将继续深化1个城市级中心商圈、1 个城市副中心商圈、5条特色魅力带和X个点线结合的商业设施,构建'1+1+5+X'城市新中心商业商圈体 系。"余杭区商务局负责人坦言,接下来,余杭还将深入开展"一圈一策"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