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

搜索文档
供需合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07
政策支持 - 国务院明确提出发展游戏出海业务 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 发行 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 [1]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海外年轻用户喜爱的产品 [3] - "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开拓海外文化市场 鼓励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2163.35亿元 同比增长3.31% [2] - 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9% [2] - 2024年第一季度微短剧出海市场海外热门短剧应用下载总量超过3766万次 环比上涨92.3% [2] - 广东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40% 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海南自贸港数字文化出海产业园聚集近2000家游戏企业 预计年营收额近400亿元 [2] 行业挑战 - 部分企业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 海外市场推广 运营及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 [3] - 兼具文化素养 技术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3] - 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有待提高 部分产品对中华文化内涵挖掘尚浅 [3] - 欧美 日韩等国家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起步早 发展成熟 我国企业文化品牌溢价能力较低 [3] 发展建议 - 推出高质量数字文化精品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创新性与科技含量 [4] -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打造更具中国特色 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4] - 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海外市场调研 提高本地化运营水平 [4] -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与认同感 [4] - 鼓励高校开设数字文化国际传播课程 支持社交媒体达人 留学生等成为民间文化使者 [4] - 鼓励海外用户建设文化产品社区 将受众体验反馈纳入创作循环 [4]
大众报业集团培育壮大数字文化产业再发动员令
齐鲁晚报网· 2025-06-20 23:49
大众报业集团数字文化产业战略 - 大众报业集团召开数字文化产业推进会 深入探讨前沿趋势并明确发展思路 为集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中央宣传部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作专题辅导报告 集团党委书记毕司东出席并讲话 [1]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成立与定位 - 大众报业集团对旗下齐鲁传媒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剥离传统业务并注入数字文化资产 改建为山东数字文化集团 于4月1日正式挂牌 [2]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定位为省属大型文化企业 承担全省数字文化新基建使命 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集团 [2] - 集团以"传媒+文化"为主线 依托三大实验室 发力智慧媒体 数字文化 数字经济 数字科技 文化交易与投资五大业务板块 [2] 战略发展与目标规划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计划用3-5年成为大众报业集团重要增长极 实现"三个突破 两个升级 一个引领" [8] - "三个突破"指产业规模 技术创新 业务布局突破 "两个升级"指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升级 "一个引领"指成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标杆 [8] - 集团聘任高书生担任战略发展顾问 高书生长期参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定 在数字文化领域有深厚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 [4][6] 业务发展方向与策略 - 集团重点在七个方向攻坚:产业布局 文化新基建 产品竞争力 盈利模式 深化合作 投融资 人才引育 [9] - 具体措施包括研发迭代科技硬核产品 探索平台型盈利模式 深化与央媒 科技企业 高校合作 实施"战略投资+产业整合"双轮驱动 [9] - 强调业态创新盯前沿 技术变现是重点 政府项目强底盘 市场开拓求发展的基本思路 [9] 组织保障与实施路径 - 要求建立适应数智化时代的领导班子 发挥"领"的效能 永葆"创"的精神 锤炼"专"的本领 [10] - 形成全集团支持数文集团发展的合力 强化资源配置 加强协同合作 数文集团需勇于担当 [10] - 强调数字文化产业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举措 需创新干 用力干 同心干 [7][10]
古老文化焕发新光彩:中意企业携手打造“数字遗产”
新华网· 2025-06-20 09:31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 -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奇维塔展览与博物馆有限公司签约深化数字遗产合作 [2] - 合作内容包括以数字虚拟技术重现圆明园盛景以及在首钢园数字化展示意大利文化艺术 [2] - 奇维塔公司将为中国文化企业出海提供策展服务并搭建"中国展厅"便于意大利观众观赏中国文化艺术 [3] - 双方将合力打造展现两国文化遗产的"VR院线"观众可在线沉浸式体验中意文化遗产 [3]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 - 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格局 [5] - 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速赋能推动文物事业创新发展 [5] - 清城睿现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存档完成圆明园1:1数字模拟搭建并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呈现其时空变化 [5] - 清城睿现邀请意大利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和策展顾问在圆明园遗址现场用数字投影技术实现夜游体验 [7]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的意义 - 此次合作是中意文化企业首次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标志着两国在数字遗产合作方面的新突破 [5] - 合作被视为两国在数字遗产领域开展的一次产业化创新探索 [5] - 数字技术有助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播与保存赋予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国际传播力 [7] - 合作为中意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提升、共同研发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提供宝贵契机 [7] 清城睿现的实践案例 - 清城睿现在北京、新疆等地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创意"的全新应用场景 [5] - 公司参与设计制作北京鼓楼"时间的故事"沉浸光影秀项目 [7] - 旗下RE睿·国际创忆馆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 [5]
数字世界里夜游西洋楼,中意将共同打造文化遗产合作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9 15:59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项目 - 清华大学校企清城睿现与意大利数字文化遗产企业Civita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意两国设立联合运营实体[1] - 共同推进四个中意合作项目:圆明园数字夜游"重返西洋楼"、三高炉数字博物馆、意大利"中国展厅"、"世界遗产100"[1][4] - 三高炉数字博物馆正在建设中[1][4]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完成鼓楼"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实现文物古迹原状与数字沉浸展厅的古今切换[3] - 展览开幕后游客量增长3倍,游客构成更加年轻化、时尚化[3] - 团队通过综合研究完成圆明园数字复原设计图纸,并在数字世界一比一重新"建造"圆明园[3] 圆明园数字夜游项目进展 - 正在研发西洋楼遗址现场的沉浸式数字夜游,将提供40分钟的时光穿越之旅[4] - 采用交互灯光、全息投影等技术[4] - 圆明园西洋楼数字复原和夜游产品研发均有意大利专家学者参与[4]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意义 - 合作不仅是技术与智慧的联合,更是两国在数字遗产领域的产业化创新探索[4] - 数字技术革新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机遇与挑战[5] - 合作对守护历史遗产、开拓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南通数字文化产业园开园 首批14家企业入驻
江南时报· 2025-06-18 22:40
园区开园及企业入驻 - 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崇开园)于6月16日开园,首批14家企业签约入驻,包括江苏广电、腾工智能、伏羲科技等 [1] - 入驻企业涉及AI影视制作、数商支付平台等前沿领域 [1] - 园区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以数字文化为核心产业 [3] 产业发展规划 - 园区计划未来十年集聚上百家企业,构建全链条数字文化生态圈 [3] - 聚焦AI+应用,涵盖上游内容创作、中游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下游平台分发等全产业链 [3] - 目标打造南通乃至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1] 政府及合作方支持 - 南通市委常委陈冬梅强调园区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务实之举,将为数字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 [1] - 中关村信息谷创始人石七林表示园区是南通对数字文化、数字影视、AI+应用产业高度重视的体现 [1] - 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提出"视听崇川"计划,承诺提供暖心政策、舒心配套和贴心服务 [2] 技术与创新展示 - 《2025崇川游览记》AIGC视频展示AI虚拟主播"苏小游"与城市地标融合的新型传播模式 [2] - 数字影视产业发展恳谈会吸引海直播传媒、一起拍电影等企业探讨行业趋势与合作机遇 [2] 区域优势与定位 - 崇川区拥有江海风光与都市风貌交织的"天然影棚",定位为流量高地、成本洼地和掘金宝地 [2] - 园区由崇川区与中关村信息谷联合打造,旨在成为南通数字文化新地标 [1]
风语筑: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6 20:18
公司信用评级 - 维持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维持"风语转债"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公司核心业务在创意设计能力、技术研发、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保持竞争优势[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可为公司业务规模形成支撑[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1.44%至13.76亿元,利润总额亏损1.64亿元[3] - 2025年1-3月公司营业总收入3.82亿元,利润总额0.4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类资产18.31亿元,资产负债率54.43%[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32亿元,2025年1-3月转为正0.23亿元[3]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文化展示体验系统的策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服务[3] - 2024年新签订单金额17.86亿元,同比下降32.58%,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44.67亿元[3] - 公司客户以政府类为主,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4.19%[3] - 2024年城市数字化体验空间业务收入8.44亿元,文化及品牌数字化体验空间收入13.94亿元[3] 行业分析 - 数字创意行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11] - CG行业集中度低,面临同业、跨行业及跨国企业竞争[13] - 我国CG企业在建筑可视化、展览展示等领域达到世界相对优秀水平[14] - 行业准入门槛低,小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规模企业通过创意设计能力获取溢价[13]
筑牢数字文化贸易硬实力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5
数字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广东、浙江等地依托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优势,开发"非遗+数字""数字+文创"等文化产品,积极发展数字文化贸易 [1] - 数字文化贸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内容为贸易对象,以数字交付为实现形式,本质是文化相关数据要素的跨境流动 [2] - 商务部等4部门认定了两批共29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体制、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优待与支持 [2] - 2024年商务部印发《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计划,培育数字文化贸易特色品牌项目和出海平台 [2] - 自2004年开始连续多年举办文博会,2024年首次设立"国家文化贸易展",为数字文化产品出海提供现实平台 [2] - 数字游戏、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化业态在海外市场表现出巨大影响力,成为文化贸易发展新增长点 [2] 数字文化贸易未来发展方向 - 利用数字技术将非遗资源、文化典籍、文物遗址、传统民俗等转变为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保持文化资源原有的精神内核 [3] - 打造有深刻内涵价值的高品质数字文化品牌,如围绕故宫、三星堆、长城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3] -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形成统一的国际数字文化贸易规制建构路径 [3] - 推动制定统一的跨境数据流动分级分类制度,制定公共数据基础设施的开放与使用规则 [3] - 建立高标准、便捷化的数字文化贸易线上交易促进平台,聚集海关、税务局、贸促会等行政机构,一站式提供服务 [4] - 重点宣传和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线下开放平台 [4] - 高质量打造以海南自贸港数字文化出海产业园为代表的各类园区,配合数字文化出海研究院 [4] - 深化"数字文化贸易专业委员会"等平台建设,举办交流研讨会,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4] 数字文化贸易保障措施 - 对数字文化贸易中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进行大力度的扶持 [5] - 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项目进行补贴和税收优惠,利用政府产业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培育 [5] - 制定信息安全、大数据等方面的监管法律法规,出台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发展的法律文件 [5] - 推动传统文化公司与新型数字公司之间的合作,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创新的数字文化协同发展模式 [5]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5]
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全力为民营经济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22:51
静安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静安区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区税收近30% [2] - 高新技术企业560家中民营企业占比近80% [2]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3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5% [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中民营企业占比75% [2] - 26家民营企业总部分布在软件信息、人力资源、商贸零售、金融服务、交通物流等行业 [2] 重点产业与项目签约 - 8个民营企业项目签约落地静安区 覆盖具身智能、区块链、新零售、半导体、超高清视听等重点领域 [1] - 全球电商代运营领军企业服务超490家品牌 [2] - 中国数字文化展示领域A股主板上市公司参与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建设 [2] - 动漫衍生品文化创新企业成功开拓国内外市场 [2] 政策支持与创新生态 - 《静安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34项举措 含11项特色措施 [1] - 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并购重组 加快"区块链+金融"创新应用 [1] - 构建国有民营协同发展格局 打造民营企业出海服务高地 [1] - "数通链谷"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企业数量增长超300% [2] - "美创静界"皮肤健康管理创新中心实现国有/外资/民营协同发展 [2] 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 打造"苏河湾民营经济会客厅" [1] - 加快市北高新"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 [1] - 政策支持涵盖资源集聚、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服务 [3]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正式落户天河—开启“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17:3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正式落户广州天河区 标志着天河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1] - 促进会未来将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 人工智能与数字试验区 数字文化创新区 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生态 [2] - 天河区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164家 实现营业收入2266 63亿元 占全市37 5% 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4] 产业服务与平台建设 - 促进会联合五大机构(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组委会 投融资联盟 智库联盟 直播电商协会 文交所服务站)进驻广州国际金融城 强化金融赋能与平台建设 [2] - 已达成数字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AI直播电商示范平台 文化数字资产交易服务站三大合作项目 覆盖产业招商 直播电商 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3] - 天河区提出"服务产业 服务企业 服务人"目标 通过促进会链接科技金融资源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3] 政策与活动亮点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涵盖影视 演艺 动漫 游戏 电竞 网络视听六大板块共87条政策 [3] -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环节呈现VR剧场 文化CaaS平台 垃圾分类游艺等"AI+3D+文旅"创新应用 非遗时尚秀结合香云纱与现代设计 [4] - 新品发布环节推出"帮帮龙"潮玩 广轻控股IP "十五运"文创及文化产业基金项目 促进资源对接 [4] 未来发展方向 - 天河区将以促进会为纽带 深化文化+科技+金融融合 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实践样本 [4] - "湾区数智文化创意周"系列活动包括文化科技展示 政策解读 新品发布 项目路演 电商直播等多维内容 [1][4]
发展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6
数字经济与就业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重塑经济社会面貌,需推动其朝就业友好方向演进 [1] - 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基石 [1] 数字经济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 数字技术催生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创造千万级就业岗位如在线零售、仓储物流、智慧出行驾驶员等 [2] -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智能制造人机协作、智慧农业精准管理等复合型岗位 [2] - 我国庞大市场规模加速新业态衍生,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2] 数字经济提升就业质量 - 数字化工具实现远程协作与弹性工作,增强劳动者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 [3] -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资源,帮助劳动者持续更新技能以增强职业抗风险能力 [3] - 数字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助力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劳动者更便捷对接市场需求 [3] 数字经济优化就业结构 - 推动就业结构向高端化、知识化转型,数据分析、算法优化等技能成为岗位必备要求 [4] - 促进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高认知、创新能力岗位转移,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价值 [4] - 加速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 [4] 数字经济就业挑战 - 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程序化岗位如流水线工人、客服等,可能扩大技术性失业风险 [5] - 技能供需错配导致高端人才短缺与传统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并存 [5][6] - 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老年人等群体在获取就业机会时处于劣势 [6] 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需将就业优先纳入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 [7]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业态发展,培育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新兴职业 [8] -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以适配产业需求 [8] -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与社会保险机制 [9] - 加大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数字基建投入,实施数字技能普及工程以弥合鸿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