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ST华扬:行政处罚落地 国资增持赋能数字文旅业务
中证网· 2025-09-11 11:25
公司治理与合规进展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涉及原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相关行政处罚事项正式完结 [1] - 公司已完成深刻的自查自纠并整改完毕 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 [1] - 新国资控股股东湘江集团入主后已完成全面的合规整改和团队优化 推动完善治理结构和加强内部控制 [1]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 - 控股股东湘江集团拟增持公司1%至2%的股份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价值的认可 [1] 业务转型与战略合作 - 湘江集团对数字文旅业务的赋能行动逐步落地 与湖南华年文旅签署数字文旅战略合作协议 提供咨询统筹和营销品牌推广服务 [1] - 公司与湘江集团设立合资公司 将大王山片区的巴溪洲生态旅游景区和女神公园项目等成熟文旅资产纳入合资公司 [1] 未来发展前景 -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国资增持计划实施和数字文旅业务加速推进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 公司有望借助国资控股股东资源深化文旅布局 在数字文旅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2]
全国首个实现MR+触感全感官交互场景亮相丰台展区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57
2025年服贸会丰台展区展示 - 展区以文化+科技和金融+法商的创新融合形式亮相 [1] - 通过时空并置、感官沉浸与科技赋能,融合实景和MR等互动元素进行展示 [1] - 全国首个实现MR+触感全感官交互的作品在展区亮相,让数字文旅从视觉观看升级为体感参与 [1] 丰台区文化产业规模 - 2024年丰台区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达到281家 [1] - 2024年丰台区文化产业收入突破377.4亿元 [1] 北京园博园服贸会活动 - 北京园博园在服贸会期间将开展永定河北京城裸眼3D灯光秀和系列演出、游船活动 [2] - 灯光秀于9月10日至13日每晚19点至22点开启,每隔30分钟一场,每场约6分钟 [2] - 灯光秀活动将与首钢园遥相呼应 [2]
ST华扬:行政处罚正式落地 国资增持赋能数字文旅业务新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21:34
公司治理与合规整改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标志着涉及原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相关行政处罚事项正式完结 [1] - 公司已完成深刻的自查自纠并整改完毕 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 [1] - 新国资控股股东湘江集团入主后推动公司完成全面合规整改和团队优化 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 [1] 控股股东增持与资源支持 - 控股股东湘江集团拟增持公司1%至2%股份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和长期价值认可 [1] - 湘江集团作为国资背景控股股东 拥有较强资金实力和丰富文旅资源 增持表明以真金白银支持公司发展 [1] - 湘江集团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资源支持与战略协同 助力市场竞争优势 [1] 数字文旅业务发展 - 湘江集团对公司数字文旅业务赋能行动逐步落地 传递推动公司转型坚定决心 [2] - 公司与湘江集团旗下湖南华年文旅签署数字文旅战略合作协议 提供咨询统筹及营销品牌推广等服务 [2] - 公司与湘江集团设立合资公司 纳入大王山片区巴溪洲生态旅游景区及女神公园项目等成熟文旅资产 [2] 战略转型与协同效应 - 数字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加深 拓宽公司业务发展空间 [2] -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结合国资增持及数字文旅业务推进 为公司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2] - 在国资控股股东引领下 公司有望借助资源深化文旅布局 实现数字文旅领域突破 [2]
1+3!山东出台加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大众日报· 2025-09-05 08:59
服务业支持政策 - 下半年省级新增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 在原有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基础上加码投入[1][2] - 新增资金重点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及新增升规纳统骨干企业在建项目[2] - 推出《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6方面42项举措 聚焦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四大骨干行业[3] 建筑业纾困方案 - 出台13条具体举措解决建筑业拖欠账款问题 重点整治强制接受商业汇票及虚高抵房抵物偿还工程款行为[4] - 明确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平等参与"两重""两新"项目建设 开放新型城市基建/城市更新/交通水利等领域市场[4] - 通过定期发布项目机会清单披露投资规模与资质要求 提升民营建筑企业市场参与度[4] 文旅消费促进措施 - 推出20项具体措施覆盖数字文旅/旅游演艺/入境旅游/夜经济/票根经济等高潜力领域[5] - 创新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信用卡、好客山东一码通升级版等产品 开发空中观光等特色业态[5] - 建立"票根经济"联动模式 凭周杰伦演唱会门票可享受景区门票/酒店住宿折扣及专列交通服务[5] 综合政策清单 - 第三批政策清单包含16条措施 聚焦服务业支撑/项目建设保障/援企纾困三方面[2] - 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 允许新上"两高"项目能耗煤耗替代源突破行业限制[2] - 扩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政策至全省16市 针对性解决停产半停产企业原材料/金融/市场诉求[2]
山西省发布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
数字文旅创新案例发布 - 山西省文旅厅发布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 集中展示技术赋能文化的标杆成果 [1] - 案例包括文化IP新表达 古建资源转化 沉浸式体验场景 红色文旅升级 产业融合新路径五大类型 [1] - 具体项目涵盖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 朔州文旅云体验馆 定襄洪福寺数字活化等12个创新实践 [1] 文旅数字化建设进程 - 全省形成上下联动 全域共创的创新格局 [1] - 11市 百余家景区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力 [1] - 催生覆盖数字复原 虚拟交互 智慧管理等全链条创新实践 [1]
山西“数智+文旅”发力:重塑产业生态 开启多元发展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00:42
核心观点 - 山西省通过数字化技术重塑文旅产业生态 推动文化资源向现代文旅体验转型升级 激活文化基因与创新活力 [1] 数字文旅品牌建设 - 以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品牌为主线 开创数字+文旅山西模式 引领数字文旅新模式与新业态发展 [3] - 形成上下联动 全域共创创新格局 11个地市 百余家景区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力 催生全链条创新实践 [3] - 深化技术融合 业态创新 品牌提升 完善旅游满意在山西服务标准体系 打造品质山西数字文旅发展招牌 [8] 数字技术应用案例 - 发布12项数字文旅创新案例 包括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 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等项目打造文化IP新表达 [4] - 朔州文旅数字云体验馆 定襄洪福寺数字活化等项目推动古建资源转化 [4] - 老城记忆&孝义文脉多媒体数字化演绎空间 灵石王家庄园全感VR体验乐园等项目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工业+科幻数字文旅创新项目 云丘山数智化管理及智慧服务 千古云长之关帝伏魔XR全感互动电影等项目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4] - 壁上丹青数字壁画展 AR山西古建路书大空间体验区 何以文明移动博物馆 MR铁佛寺诸天宇宙沉浸空间集中展示 涵盖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领域 [3] 跨界合作与推广 - 启动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活动 精选大同善化寺等十处山西标志性取景地 设计晋北 晋南两条主题旅游线路 [7]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佛光寺唐代建筑 太行大峡谷壮美地貌 永安禅寺壁画艺术等山西元素为创作源泉 [7] - 启动数智赋能文旅推广共创计划 联动兄弟省市单位 新媒体等平台 促进文旅与多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流量红利转化 [7] - 深化国际传播 扩大跟着悟空游山西海外影响力 [8] 数字化成效 - 《黑神话:悟空》引发跟着悟空游山西现象级传播 [8] - 东方甄选山西行单场直播带动景区客流激增300% [8] - 山西博物院古建数字艺术展突破传统展陈边界 [8] - 元宇宙 AI 虚拟人等技术应用持续推进 [8] - 山河四省线上联合推广 秦晋之好旅游一卡通跨区域合作 [8]
踔厉奋发新征程 | 数字化点亮新生活
数字社区建设 - 社区通过"态势感知"系统整合22个小区及商业综合体的监控与物联设备 实现25类城市治理场景的AI识别与智能报警 [8] - 智能设备应用包括一键紧急呼叫装置 已为225名空巢独居老人安装 累计处置突发情况43次 [9] - 数字化平台提供智能门禁 远程医疗咨询 充电桩查询等便民服务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服务圈 [7] 智慧医疗发展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6][12] - 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复诊与药品配送服务 慢性病患者无需线下就诊 [10][11] - 5G远程会诊模式将三甲医院资源下沉至乡镇卫生院 通过6台远程查房会诊车实现多地点交互式诊疗 [12] - 数字化平台如"线上诊室"为复查患者平均节省2小时挂号等待时间 [11][12] 数字文旅创新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15] - 西安市XR未来影院融合VR/AR技术 开业8个月吸引超1万名游客体验沉浸式观影 [14]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200余处传感器与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运营 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14][15] - 中共一大纪念馆通过大空间VR项目还原历史场景 突破传统展览模式 [13] 数字技术普惠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数字教育资源库 [6] - 智能回收设备在社区推广 助力环保便民服务 [6] - 数字技术覆盖教育 医疗 社区治理等领域 实现"用得上 用得起 用得好"的普惠目标 [6]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15 06:56
文化数字化战略 - 文化数字化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 需加快破壁垒、建平台、育主体、强运维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文化数据要素转化 - 通过改革创新畅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路径 激活数据要素动能 强化标准引领 破除数据壁垒 制定文化数据采集、分类、分级等标准 统一字段定义与元数据标准 [2] - 设立文化数据质量认证中心 实施"清洗—脱敏—可信溯源"全流程管控 完善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 [2] - 创新产权机制 探索基础层、体验层、生态层三级收益规则 推广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系统 提供确权、流转全流程存证保障 [2] - 探索数据资产特许授权机制 允许数字藏品作价入股文创企业 拓展"数字版权质押贷"等融资模式 [2] - 拓展交易场景 培育专业数据经纪商 组建跨域文化数据联盟 试点云锦、昆曲等IP全球授权 探索将部分交易收益投入数据挖掘与保护 [2] 数字平台体系建设 - 推动平台共建共享 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挥平台赋能效应 统筹分工三级平台 省级综合中枢对接国家文化专网 集成全省文化资源 部署AI训练、数字孪生等公共算力模块 [3] - 区域/地市级开发特色专业平台 避免重叠 县区级着力开发可插拔式工具库 审慎自建综合平台 [3] - 强化资源转化力、用户创造力、精准匹配力、生态协同力四力赋能 开放资源库及标准化API 提供创作素材包 开发内在激励工具 配套版权保护与流量扶持 [3] - 建立动态需求感知与智能撮合系统 设计IP授权等机制 形成"资源方—创作者—技术方"价值共创网络 [3] - 创新平台协同运营机制 推动平台开源 建立跨平台收益分成体系 将"共享率""服务中小企业数"纳入考核指标 [3] "水韵江苏"超级IP集群 - 全省共建超级IP 形成文化聚合效应 激发"水韵江苏"品牌潜能 构建共建生态 建立省级统筹机构 统一文化数据采集、数字资产确权标准 [4] - 组建沿江、沿运河、环太湖、沿海数字化联盟 构建专业化文化数据中枢 设立专项孵化基金 扶持物理与数字双融合标杆项目 [4] - 贯通主题场景 设计"江河湖海"跨域主题游线 线下景区扫码触发AR历史场景叠加 运河13城开发元宇宙实景剧本游 联合推出"数字护照" [4] - 沿太湖共建太湖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艺术创新聚落 沿海联动开发郑和航海数字藏品纹样开源库 [4] - 推动IP变现 打造IP赋能的跨域产业链 实施省级"链长制" 沿江打造科创文旅带 转化南朝石刻等资源 开发"六朝风物"游戏IP [4] - 运河打造商贸文创带 依托非遗技艺开发区块链数字藏品及"运河盲盒" 沿海打造文旅风光带 结合风电场景观 推出"数字观鲸""VR制盐"等沉浸体验 [4] - 拓展全球传播 在外宣平台打造IP宣推窗口 推出多语种数字展 嫁接国际流量场景 [5] 创新主体培育 -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强化头部带动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孵化小微企业 提供技术转化绿色通道 配套研发补贴与"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工具 [6] - 推进精准政策赋能 资金端分层激励 推行千万级服务券 奖补小微企业 市场端强化出口 推行创新数字产品政府采购优先制度 [6] - 人才端创新机制 建立"文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提供"一企一策"技术服务 完善可持续创新生态 推行审慎监管 设立"数字文化监管沙盒" [6] 长效运维机制 - 强化运维队伍建设 联合高校设立"文旅运营微专业"及实训基地 培育复合型运营官 建立"首席运营官"派驻机制 [7] - 加大运维资源配置 设运维专项基金 重点投入造血项目及预防性维护工具 建设共享运维中台 提供实时监测、巡检备份、故障定位等标准化服务 [7] - 建立运维考评体系 制定运维标准规范 推行"运维KPI" 将用户黏性、资源效能、产业带动等指标纳入考核 追踪监测VR使用率、藏品复购率等指标 [7]
社零涨5% 科技当“顶梁柱”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11:10
消费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1]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受青睐 [1] AI医疗行业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 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 [2]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盆复位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手术 合肥社区医院"智医助理"系统提供用药建议 [2] - AI、大数据、5G技术降低医疗数字化门槛 推动数字健康消费热度提升 [2] 智能家居行业 - 海尔全自动油烟机采用光学烟雾感知和AI巡航增压技术 实现单品智能 [3][4] - 深圳龙岗区6个小区7000套保障房试点全屋智能 青岛社区实现家电手机远程控制 [4] - 2025年1-5月中国家电出口量达1842534万台 同比增长61% 出口额约410亿美元 [4] 数字文旅行业 - 贵阳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96处异形投影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游戏引擎技术实现4K高清壁画展示和虚拟藏经洞游览 [5]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总收入58902亿元 同比增长98% [5]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交互体验 [5]
数智“顶流”汇聚 内蒙古文博会“潮”好玩儿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19:54
数智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举办,数智技术成为展会主角,包括机器人互动、AI下棋等[1][3] - 现场展示全球首款量产家庭消费级机械臂下棋机器人,具备AI技术,体积缩小、精度和安全性提升[3] - 四足机器狗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巡馆、群舞等动作,待机时间50分钟至1小时[3] VR与数字文旅新业态 - VR技术深度绑定乌兰哈达火山、乌兰察布之夜等景区,提供沉浸式"云游"体验[5] - 体验者通过VR眼镜和感应手柄可虚拟游览内蒙古草原、沙漠、湿地等景观[5] 智能穿戴与互动科技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展出智能温控服饰,支持3档温度调节(最高55℃),耐寒器件可抵御-20℃低温[7] - 熊猫动效道具"牛奶熊"采用表情捕捉系统,观众面部表情可实时映射至道具,并支持AR互动[7] 科技重构文化产业形态 - 展会涵盖大模型智能创作、人形机器人、沉浸式空间等技术,体现"文化+科技"融合趋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