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机械
icon
搜索文档
振华重工:截至2025年5月19日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约4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7:47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港口机械占比59.77% [1] - 海上重型装备收入占比24.07% [1] - 钢结构业务收入占比9.7% [1] - 船舶运输业务收入占比3.85% [1] - 南京宁高BT项目收入占比1.2% [1] 公司治理动态 - 2025年4月27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 [3] - 议案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3] 股东结构 - 中交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9.17亿股占比17.4% [3]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56亿股占比16.24% [3]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63亿股占比12.59% [3]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25.82亿股占比49% [3] - 机构投资者包括中泰证券、招商银行、大成基金等旗下产品 [3] - 外资股东VANGUARD系列基金合计持股占比0.57% [3]
振华重工: 振华重工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9 17:49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坚定践行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参建的南美首个智慧港口秘鲁钱凯港顺利开港 [2] - 公司全面打造港口机械、海工装备、钢结构三大核心主业,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强化战略系统谋划,坚持以港为基、以钢为纲,明确公司"123456"发展思路,系统梳理产品线,启动公司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案的编制 [3] - 公司获评"双百"行动2023年度考核"标杆"全国第6名,强化三项制度改革,完成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授予工作 [3] - 进一步聚焦主业发展,全面梳理形成港机、海工、钢结构三大产品系列,成立新产品委员会,强化公司主业相关领域新产品开发 [4] - 加快推进公司国际化建设,系统规划海外分支机构设置,明确海外分支机构主要功能作用,优化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 [4]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344.56亿元,同比增长4.62%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5.34亿元,同比增长2.60% [6] - 港口机械业务中标项目金额总计为40.01亿美元,海工和钢结构相关业务中标项目金额总计为20.83亿美元 [6] - 实现利润总额约为人民币9.37亿元,同比增长19.39% [6]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4.36%,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 [6]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强化科技创新布局,围绕港机、海工、钢结构和智慧港口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制定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工作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 [4] - 明晰公司"12345""科技振华"建设工作思路,研制了国内首台套成立绿色低碳研究所 [4] - 取得行业首张港机产品碳足迹核查证书,两项"揭榜挂帅"项目成功孵化8项港机单机子系统 [4] - 编制完成数智振华建设三年工作方案,明确公司数字化转型思路、目标和路径 [4] - 完成两级生产指挥中心一期建设,实现对项目全过程全要素监控、监测和监管 [4] - 47个智能制造项目有序推进,实现首条重型智能化涂装生产线投产 [4]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建设 - 报告期末公司董事会共有董事10人,其中内部董事4人,外部董事6人(含独立董事4人) [7] - 外部董事在财务金融、装备制造、经营管理、机械工程、智能制造领域造诣深厚 [7] - 全年合计召开董事会会议12次,审议通过71项议案,召开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27次,审议通过55项议案 [6] - 报告期内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 [7] - 持续完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公司"1+N"治理制度体系,2024年新增《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2项制度,修订《公司章程》等3项制度 [7] 行业分析与市场前景 - 传统港机市场增量总体有限,国内外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大流量港口的自动化码头新建及改造需求加大 [18]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港口设备需求旺盛,国家加快布局智慧港口与智慧航道建设 [18] - 持续推进内河运输建设,整机采购和自动化设备需求将逐步释放,港口升级改造也将迎来机遇 [18] - 海工市场有所回暖,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带来新机遇,海洋油气、清洁能源装备需求旺盛,海工装备市场空间较大 [18] - 钢结构市场地方投资基建项目大规模缩减,公路、铁路桥梁市场略有下滑 [18]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低碳环保是行业主流趋势,国内钢结构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18] 投资者关系与市值管理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发布公告115份,其中临时公告63份,上网公告文件48份,定期报告4份 [15] - 2024年共有4家机构出具11篇公司相关研究报告,公司资本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16] - 再次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首次入选"长三角ESG·先锋50"榜单 [16] - 荣获"鲸牛奖·ESG治理先锋"、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ESG杰出案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等奖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