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机械
icon
搜索文档
ZPMC Hosts "Transportation and Smart Port Construction" Media Open Day to Showcase China's Vision for Future Port Innovation
Globenewswire· 2025-08-06 13:57
公司动态 - 上海振华重工(ZPMC)于7月25日在上海长兴举办"交通与智慧港口建设"媒体开放日活动 主题为"新技术 新产品 新标准 新成就" 重点展示公司在智慧港口建设领域的创新突破 [1] - 媒体代表参观长兴基地生产指挥中心和0号码头 实地体验岸桥精准集装箱装卸操作 感受设备卓越稳定性 现场演示"一键"远程控制岸桥的自动化技术 [2] - 公司高管与技术专家接受专访 阐述创新驱动战略 包括为全球用户提供世界级设备 推动中国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应对全球市场机遇与挑战 [3] 行业地位 - ZPMC是全球最大港口机械制造商 自动化码头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港口机械设备运输商 以及特种工程船和大型钢结构领先生产商 [4] - 公司拥有数十项全球首创成果 通过自主解决方案 产品 标准和品牌持续推动行业变革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4] 活动细节 - 开放日设置媒体采访环节 技术团队深入解读行业前沿探索 [3] - 活动配套照片发布于公司新闻公告页面 [6] 公司信息 - 官网提供企业最新动态查询渠道 [6] - 指定联系人及电话邮箱等公开信息 [6]
三一国际(0631.HK):能源装备布局完善 未来成长可期
格隆汇· 2025-07-24 19:33
公司概况 - 三一国际成立于2009年并于同年香港上市,通过多次收购形成四大业务板块:矿山装备(49.7%)、物流装备(33.1%)、油气装备(8.5%)、新兴产业(8.6%)[1] - 2023-2024年通过收购三一技术装备、三一氢能、三一硅能、三一石油科技、三一锂能等,快速切入新能源锂电、氢气、光伏、油气及换电站领域[1] 矿山装备业务 - 2024年全球原煤产量92.4亿吨(8年CAGR 2.7%),中国47.6亿吨(8年CAGR 4.4%),带动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7年2648亿元增至2024年6118亿元[2] - 煤机行业集中度提升,前五大企业收入占比从2017年52%升至2024年60%,公司煤机收入从2017年13亿元增至2024年102亿元(CAGR 34%),市场份额从2.0%提升至8.5%[2] - 宽体自卸车国内市场规模2029年预计达292亿元(5年CAGR 15.8%),全球刚性矿车市场规模2031年预计55.4亿美元(6年CAGR 2.9%)[3] 物流装备业务 - 2024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3.32亿标准箱(2010-2024年CAGR 6.0%),全球2022年8.4亿标准箱(2010-2022年CAGR 3.6%)[3] - 中国港机市场规模2027年预计306亿元(3年CAGR 2.8%),全球港口设备市场规模2034年预计331亿美元(10年CAGR 5.7%)[3][4] - 公司小港机优势显著,2024年正面吊和堆高机市占率分别达68.3%和68.6%[4] 油气装备业务 - 2024年国内"三桶油"资本支出5652亿元(6年CAGR 7.6%),海外四大油气公司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0.5%至675亿美元[4]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机械式/液压式压裂车、电驱压裂车等,受益于油气价格高位维持[4] 新兴产业布局 - 光伏:CPIA预计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1078GW(6年CAGR 12.6%),公司三一硅能2024年收入13.5亿元[5][6] - 锂电: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7万辆(5年CAGR 61%),动力电池产量1097GWh(5年CAGR 66.6%),公司三一锂能销售额同比增长375%至7.9亿元[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8.0亿元(+17.8%)、313.3亿元(+21.4%)、373.4亿元(+19.2%)[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102.0%)、27.7亿元(+24.3%)、35.4亿元(+28.1%),对应PE为11.2/9.0/7.0倍[6]
振江股份因在进出口活动中的多项申报不实被罚1.8万元
齐鲁晚报· 2025-06-25 09:37
公司违规行为 - 振江公司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存在一般贸易进口价格申报不实行为,导致漏报运保费76,201.04元人民币,漏缴税款17,116.50元人民币 [3][7] - 公司在2023年10月处理两本来料加工手册剩余料件内销补税时,因对海关归类政策不熟悉,将6类经过焊接加工的铸钢件错误申报税号,涉及货值9,826,649.79元人民币,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 [3][9] - 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公司因工艺改进及内部沟通不畅,导致四本加工贸易手册项下78类保税料件的实际单耗低于申报单耗,涉及料件2544件,货值138,841.97元人民币,对应税款24,912.59元人民币 [4][10] 处罚结果 - 江阴海关对振江公司合并处罚18,000元人民币,具体包括:价格申报不实罚款3,500元,税号申报不实罚款1,500元,未如实申报加工贸易单耗罚款13,000元 [5][15] - 处罚决定书已于2025年6月23日送达公司,公司代理人在法定期限内明确表示放弃陈述、申辩权利 [6][14] 公司背景 - 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注册资本1.43亿元,占地面积16.15万平方米 [6]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港口机械、风力发电配件、电解铝机械设备、工程机械钢结构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6] - 公司于2017年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603507 [6][7]
振华重工一季度净利润涨超50%,港口机械龙头破除美“起重机威胁论”
华夏时报· 2025-06-10 22:5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 33%至2 5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86 68%至2 69亿元,主要系期间费用减少[4][5]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44 56亿元(+4 62%),归母净利润5 34亿元(+2 60%)[5] - 2024年港口机械板块营收205 94亿元(占比59 7%),同比下降3 03%,毛利率15 02%(-1 31pct)[5] - 海工装备业务营收82 93亿元(+52 92%),钢结构业务营收33 42亿元(+5 56%)[5][6] 业务结构与发展战略 - 主营业务涵盖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工程建设项目、钢结构及船舶运输,形成"3+1"业务体系(港口机械/海工装备/钢结构+智慧港口)[5][7] - 港口机械保持全球市占率第一,岸桥产品连续28年全球领先,2024年新签港机订单40 01亿美元(+11%),自动化码头系统贡献70%增量[5][9] - 海工装备领域交付"新海鲟"LNG挖泥船、DSV潜水支持船等高端装备,钻井平台全部实现租赁[5][6] - 2025年战略聚焦深海经济与数字化转型,研发投入15 02亿元(+14 55%),累计专利2475件[7] 市场与政策环境 - 北美市场营收下降30 24%,当前中国/亚洲(除中国大陆)市场占比分别为50%/30%,欧美非市场各占4%[6] - 国家政策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深海科技",中邮证券看好海工装备在油气/风电领域需求[7][8] - 自动化码头技术取得突破,ZPMC-TOS系统应用于洋山港等60个项目,自动化单项目毛利率较传统高3-5pct[8][9] 财务与运营管理 - 2024年资产负债率78 64%(+0 87pct),计划通过资产盘活、库存优化及加强收款控制两金规模[3] - 海工库存化解进展:部分船舶完成租售交付,钻井平台全部出租且租金回收正常[6]
振华重工:截至2025年5月19日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约4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7:47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港口机械占比59.77% [1] - 海上重型装备收入占比24.07% [1] - 钢结构业务收入占比9.7% [1] - 船舶运输业务收入占比3.85% [1] - 南京宁高BT项目收入占比1.2% [1] 公司治理动态 - 2025年4月27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 [3] - 议案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3] 股东结构 - 中交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9.17亿股占比17.4% [3]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56亿股占比16.24% [3]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63亿股占比12.59% [3]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25.82亿股占比49% [3] - 机构投资者包括中泰证券、招商银行、大成基金等旗下产品 [3] - 外资股东VANGUARD系列基金合计持股占比0.57% [3]
赛道Hyper | 振华重工2024财报:深海业务有待突破
华尔街见闻· 2025-04-01 09:08
公司业绩概览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4.56亿元,同比增长4.62%,连续第四年增长 [1] - 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微增2.6%,增速较2023年的39.8%大幅放缓 [1]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3%至2.11亿元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至12.76% [1] 业务结构分析 - 港口机械业务收入205.94亿元,占比59.77%,营收同比下降3.03%,为近三年首次负增长 [3] - 海工装备业务收入82.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92%,占比提升至24.07% [3] - 钢结构业务收入33.42亿元,占比9.7%,毛利率大跌至1.45%,较上年下降83.76个百分点 [3] 季度表现与现金流 - 2024年业绩前高后低,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28.49%,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74% [4] - 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骤降49.76%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2.76亿元,同比增长1.77% [4] - 应收账款余额73.6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379.40% [4] 财务与负债 -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78.64%的高位 [5] - 有息负债285.46亿元,短期债务占比超40% [5] - 应收票据增速达254.06%,远超营收增速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15.02亿元,同比增长14.55%,研发占比提升至4.36%,创五年新高 [7] - 研发投入强度高于行业平均值3.2%-3.8%,落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区间 [7] - 聚焦深海经济与数字化转型,推动港口机械智能化、海工装备高端化 [8] 行业对比与竞争 - 海工装备业务毛利率仅9.02%,显著低于港口机械的15.02% [3] - 国际重型装备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在2.6%-4.29%区间 [7] - 深海战略为估值打开想象空间,但短期业绩承压与高估值背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