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制造新观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齐步走
经济日报· 2025-10-27 08:42
产业转型升级的差异化特征 - 产业转型升级并非齐步走,而是一场因时、因地、因业制宜的差异化赛跑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增势迅猛,但部分行业增速放缓甚至下降 [1] - 工信部出台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不同行业的政策导向各有侧重 [1] 区域转型差异与策略 - 区域禀赋差异决定了转型起跑线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赛道快速领跑 [1] - 中西部地区受制于产业配套能力、技术、人才等因素,转型更注重补短板 [1] - 经济技术基础雄厚的地区应聚焦前沿领域布局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集中区域可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加速转型 [1][3] 行业转型分化与规律 - 行业特性不同决定了转型速度快慢,互联网、电子信息制造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较快 [2] - 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因重资产属性和复杂产业链,转型周期往往更长 [2] - 同一行业内部存在分化,如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部分传统燃油车企转型步伐缓慢 [2] 企业经营主体转型能力 - 大型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 [2] - 优质中小企业依靠灵活性、专业化和创新力,成为转型升级的先锋队和中坚力量 [2] - 部分缺乏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因资金短缺、人才匮乏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2] 差异化推进的协同路径 - 需强化区域协同,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推动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后发地区流动 [3] - 针对不同区域设定差异化目标,鼓励先行探索,也为后发地区预留升级空间 [3] - 通过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鼓励先行地区带动后发地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升级 [3]
AI赋能+迭代升级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进行时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0:32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其中8月份同比增长9.9% [1]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1] -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1] AI赋能与智能创新 - 《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4] - TCL华星通过系统级低功耗显示技术矩阵及LTPO自适应分区刷新技术解决AI手机算力提升带来的功耗问题 [5] - TCL华星构建“1湖1模3平台”AI架构,制造环节缺陷漏检率下降85%,研发环节效率提升超90% [5] - 海能达将AI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实现警情处置秒级响应,并在低空通信领域实现飞行器实时监控 [6] - 海能达10米无损AI识别技术可快速识别人脸、车牌信息,AI功耗技术显著增强设备续航能力 [6]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TCL华星为小米17旗舰系列提供屏幕发光材料实现3500nits峰值亮度,并采用Real RGB技术使功耗降低26% [7] - 海能达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供应链安全稳定,核心物料国产化率已突破80%,性能较进口产品提升15%以上 [8] - 海能达构建多层级防护体系应对供应风险,并与头部供应商签署保供+联合研发协议 [8] 行业竞争生态构建 -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依法治理低价竞争行为 [10] - 海能达强调规范竞争和优化产能,反对“重价格、轻价值”的同质化竞争,累计申请专利3428项 [10] - TCL科技通过并购乐金显示中国及广州公司100%股权巩固行业头部格局 [11]
中经评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齐步走
经济日报· 2025-10-24 08:01
尊重产业转型的差异化步伐,关键在于立足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策略。比如,经济技术基础雄厚的 地区,应聚焦前沿领域布局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集中的区域,可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加速向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行业特性不同,决定了转型速度的快慢。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不同行业的转型节奏呈现出鲜明差 异。比如,互联网、电子信息制造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等方面本就走在前列,是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转型较快;而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因重资产属性和复杂产业 链,转型周期往往更长。即使是同一行业内部也存在分化。同为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智 能驾驶等领域突飞猛进,而部分传统燃油车企则转型步伐缓慢。若无视产业发展阶段和规律,追求齐步 走会适得其反,并带来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经营主体分化,决定了转型能力的强弱。在产业转型的赛道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 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转型姿态。大型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优 质中小企业依靠灵活性、专业化和创新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队和中坚力量。但也有部分缺乏核 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因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面临不 ...
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齐步走
经济日报· 2025-10-24 05:41
产业转型的差异化特征 - 产业转型升级并非齐步走,而是一场因时、因地、因业制宜的差异化赛跑 [1] - 区域间转型存在步伐差异,不同行业的政策导向各有侧重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增势迅猛,但也有部分行业增速放缓甚至下降 [1] 区域转型差异 - 区域禀赋差异决定了转型起跑线的不同,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1] -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产业集群、技术人才等优势,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赛道快速领跑,转型升级侧重于拉长长板,由大变强 [1] - 中西部地区受制于产业配套能力、技术、人才等因素,转型更注重补短板 [1] 行业转型差异 - 不同行业的转型节奏呈现鲜明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互联网、电子信息制造转型较快,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 [2] - 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因重资产属性和复杂产业链,转型周期往往更长 [2] - 同一行业内部存在分化,例如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领域突飞猛进,而部分传统燃油车企转型步伐缓慢 [2] 企业经营主体分化 - 大型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 [2] - 优质中小企业依靠灵活性、专业化和创新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队和中坚力量 [2] - 部分缺乏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因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2] 差异化策略与协同发展 - 尊重差异化步伐的关键在于立足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策略,经济技术基础雄厚的地区应聚焦前沿领域布局新质生产力 [3] - 传统产业集中的区域可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强化区域协同,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推动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后发地区流动,通过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实现整体跃升 [3][4]
智能体行业全景透视:从Z世代需求到垂直赛道落地的深度分析
华福证券· 2025-10-21 11:2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智能体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技术从“工具”向“执行者”跃迁,投资逻辑从“技术验证”转向“价值量化”[6] -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投资布局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与国产替代、新能源与绿色科技三条高景气产业链[4] - Z世代是智能体市场核心驱动力,中国Z世代超2.6亿,贡献40%消费力,撬动超5万亿元消费市场,对智能体接受度高且付费意愿强烈[12] Z世代群体特征与智能体需求 - 全球Z世代人口超24亿,中国Z世代超2.6亿,占全国总人口20%,是“数字原住民”(71.7%日均用手机超3小时)和“消费担当”(月均可支配收入3501元)[12] - 中国Z世代消费追求“悦己”与“精致穷”,78%有规律储蓄,且依赖圈层文化(65%自认特定领域忠实粉丝)[12] - 对智能体认知与使用度高,55%熟悉并能区分不同类型,75%每天多次使用,95%用于工作/学习,77.5%用于信息检索[12] - 超95%认可智能体的效率工具价值(95%)与知识获取价值(70%),67.5%愿意按需购买增值服务,但80%担忧隐私与数据安全[12] 中国智能体市场概况 - 中国智能体市场2024年达1473亿元,渗透率不足5%,预计2028年将暴增至3.3万亿元[14] - 技术层面形成Embedding、Copilot、Agent三类人机协同模式,呈现操作系统智能体、多模态交互深化、自主学习升级等五大趋势[14] -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27555亿元,占GDP比重为9.9%,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最高达43.6%[15][17] - 资本市场热度高涨,2025年A股新增AI智能体指数,科创AIETF获近15亿元资金流入,多家企业完成数千万元至数亿美元融资[14] 垂直赛道商业化落地 - 智能体垂直赛道覆盖医疗健康、金融、教育、零售电商、制造等十大核心领域,各赛道深度适配行业场景[23] - 医疗领域有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等,聚焦辅助诊断与患者管理;金融领域以Betterment、蚂蚁集团“帮你投”为代表,主攻智能投顾与风控[23] - 知名企业与初创企业双线发力:联想供应链智能体iChain、腾讯混元大模型驱动的智能NPC等展现技术突破;万溯科技、乾坤智能等初创项目凭借细分场景创新崭露头角[23] -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8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21170.3万,同比增长6.5%,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0.2%[24][31][32] 技术演进与专利分析 - 智能体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1,167项,呈现爆发增长态势,2017年至2024年间公开专利申请年均复合增长31.6%[36][37] - 技术创新从单体智能向群体协作、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融合快速演进,深度学习、多模态处理、自主推理与规划等技术分支创新活跃[37][41] - 百度、腾讯、华为位列智能体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Top10创新主体,专利申请量分别为536项、430项、348项[42] - 动态调整技术处于实质审查的专利占比达到70.5%,是目前审中专利占比最大的技术分支[37] 投资趋势与估值逻辑 - 当前智能体领域投资呈“技术开源化、场景垂直化、风险可控化”三大趋势,资本优先布局开源生态、垂直场景落地及算力自主与合规标的[33][35] - 估值逻辑形成“技术壁垒+场景价值+数据资产”三维体系,早期企业看技术稀缺性,成长期企业重商业化验证,成熟期企业强数据资产与生态协同[35] - 医疗、金融等高壁垒赛道估值溢价显著,软硬一体企业更受青睐,例如万溯科技凭闭环算法获5000万估值[35] - 投资建议优先选择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赛道中技术壁垒高、竞争优势明确的龙头企业进行配置[4]
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连续两月破万亿千瓦时 工业用电增长快
搜狐财经· 2025-10-20 22:31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情况 - 今年7月和8月全社会用电量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连续两个月创历史新高,为全球首次 [1] - 数据直观体现三季度经济活动活跃度,展现经济强劲动力 [1] 江苏省用电情况 - 江苏省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67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 [7] - 江苏省第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268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占前三季度总量近四成 [7] - 7月至8月江苏电网用电负荷全天过亿天数达48天,比去年增长21天 [9] - 苏州一家光纤制造企业三季度用电量达31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16% [3] - 苏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季度用电量超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3] 广东省用电情况 - 广州市前三季度数据中心用电量达20.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57% [11] - 广州市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2.99% [11] - 广州市前三季度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38% [12] - 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用电量增幅明显 [12] 安徽省用电情况 - 安徽省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 [15] - 安徽省制造业用电企稳回升,增速达7.8% [15] - 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强劲,同比增长12.7% [15] 重点行业与公司表现 - 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快速扩张 [14] - 江苏某光纤企业海外光纤发货量同期增长32%,前三季度多模光纤订单发货同比增长128% [5] - 企业承接多项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拉动用电需求 [5] - 用电量增长反映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智能制造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9] - “反内卷”与“稳增长”组合拳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快速回升 [14]
总理座谈会上,发言的8位专家和企业家是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0:18
政策方向 - 强调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2][4] - 四季度可能推出新的增量措施,核心是财政加力、央行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 - 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4] 扩大内需 -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5]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 [5] - 今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比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 [5] - 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5] 投资与产业支持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落地,总规模5000亿,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 [6] - 民间投资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举措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6] 外贸外资 - 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6] - 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6] - 9月份进出口总值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 [6] 行业治理与竞争 - 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7] - 工信部近期密集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对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作出部署 [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7] 行业表现与改善 - 1~8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钢铁行业同比扭亏为盈 [8] - 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7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 [8] - 8月份光伏、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2.8和0.6个百分点 [8]
总理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财经· 2025-10-15 09:01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 - 强调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1][3] - 四季度可能推出新的增量措施,核心是财政加力、央行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1] - 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3] 扩大内需政策 - 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4]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 [4] - 今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比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 [4] - 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落地,总规模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 [5] 外贸外资与民间投资 - 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5] - 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5] - 9月份进出口总值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 [5] - 民间投资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5] 行业治理与市场竞争 - 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6] - 工信部近期密集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对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作出部署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采取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加强价格监管等措施 [6] - 1~8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钢铁行业同比扭亏为盈 [7] - 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7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转为持平 [7] - 8月份光伏、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2.8和0.6个百分点 [7]
总理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08:47
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 四季度是政策发力重要窗口期,可能推出财政加力、央行降息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增量措施[1] - 强调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1][3] - 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3] 扩大内需政策 -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促消费举措,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市场活力以形成新增长点[4]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4]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比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4] - 2025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收官,其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扩围[4] 投资与金融支持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总规模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5] - 民间投资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等方面实施举措以激发活力[5] 外贸外资形势 - 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服务体系,推动标志性外资项目[5] -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5] - 9月进出口总值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为年内月度最高增速[5] 行业治理与竞争环境 - 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以构建创新生态圈[6] - 工信部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6] - 采取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加强价格监管等措施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6] 行业效益与价格改善 - 1~8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钢铁行业同比扭亏为盈[7] - 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7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7] - 8月光伏、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2.8和0.6个百分点[7]
四川4家建设主体入选
四川日报· 2025-10-15 06:15
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名单,全国共62家建设主体入选 [1] - 四川省有4家建设主体入选,入选数量并列全国各省(区、市)第3位 [1] - 四川省入选的建设主体为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承担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运营工作,该中心是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的核心枢纽平台和综合服务载体 [1] - 自去年9月投运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供需对接等活动500场,征集转型需求700项,服务企业2000家 [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是全国首批、行业内首家同时通过智能制造能力与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四级认证的企业 [2] - 联合东方数科等单位,整合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覆盖研发、生产、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 [2]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其60余年产业积淀与“链主”企业生态整合能力 [2] - 以“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为载体,深化数字技术全产业链应用,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转型难题 [2] 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围绕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工业大模型四大细分领域打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 [2] - 致力于打造“立足绵阳、辐射成渝地区、服务全国”的服务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