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17 18:10
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2.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4062.3亿元,同比增长1.7%,创历史同期新高[1] - 8月单月出口规模连续保持在500亿元以上,汽车零配件和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分别增长23.9%和201.1%,共同拉动当月出口增速2.4个百分点[3] - 手机出口同比增长5.4%,地区出口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3] 民营企业与贸易伙伴 - 民营企业进出口2889.7亿元,增长4.7%,占地区进出口总值13.7%,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3] - 民营企业出口1032.4亿元,增长26.3%,增速高于全国民营企业17.8个百分点[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6万亿元,占比59.8%,其中对欧盟进出口2136.7亿元,对东盟进出口1399.1亿元[3] 先进制造业出口动能 - 汽车出口167.8亿元,增长31.2%,占地区出口比重提升0.9个百分点至4.1%[5] - 集成电路出口167.7亿元,增长5.6%,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4.1%[5] - 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增长21.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34.3亿元增长6.8%,合计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3%[5] - 光伏产品出口23.8亿元增长261.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22.9亿元增长22.5%,合计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1.2%[5] 开放平台与新兴市场 - 北京自贸区出口586.2亿元增长2.2%,亦庄经开区出口438.4亿元增长19.1%[5] -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口145.2亿元增长3.7%,天竺综保区出口31.1亿元增长34.4%[5] - 对拉美出口326.7亿元增长15.2%,对非洲出口294.8亿元增长19.5%,对中亚五国出口87亿元增长84.5%,合计占比提升至17.4%[5]
民企奋进自贸港:相向而行,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1:26
民企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规模 - 截至2023年6月底海南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 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4% 其中民营企业93.72万户[2] - 民营经济组织贡献海南省近60%的GDP和近90%的就业岗位[2] - 民营企业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 民营经济立法支持 - 《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于2023年7月30日发布施行 是全国首部民营经济地方性法规[3] - 立法以29条"小切口"形式聚焦公平竞争 自贸港政策赋能 金融支持等核心领域[3] - 法规为民营企业抢抓封关机遇 应对开放挑战提供精准法治护航[3] 自贸港政策赋能措施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4] - 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享受所得税优惠 "零关税"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4] -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围绕种业 深海 商业航天 绿色低碳 数字经济 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4] 国际化发展支持 - 加强对跨境贸易投资的指导服务 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4] - 提供通关便利一站式服务 建立重大风险及对外贸易预警机制 监测进出口异动情况[5]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3年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和投资成本[6]
2025江苏-新加坡技术创新合作对接会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9-14 07:40
合作机制与平台 - 江苏与新加坡 挪威等创新型国家实施产业研发联合资助机制 [2] - 引进建设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 [2] - 省科技厅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两次签署谅解备忘录并联合实施产业创新合作计划 [2] 技术合作领域 - 聚焦绿色城市 生命健康两大技术领域推动创新实体深化合作 [1] - 联合研发项目聚焦绿色低碳 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等领域 [2] - 工业有机废水治理与资源化中新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为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 [1] 合作成果与进展 - 共同支持双方企业牵头开展联合研发项目20余项 [2] - 第四轮合作项目正在征集中 [2] - 100多位来自政府机构 高校院所 科技企业的代表专家参与对接会 [1] 学术与科研参与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王蓉分享项目推进情况 [1] -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爱民介绍合作需求 [1] - 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承担旗舰项目 [1]
四川出台“数据要素×”方案 聚焦12大领域加“数”前进
四川日报· 2025-09-13 09:28
核心政策框架 - 四川省1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数据要素×"重点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聚焦12个重点领域部署34项重点工作 旨在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1] 重点领域部署 - 工业制造领域持续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实施"人工智能+工业制造"行动 培育工业领域垂直行业大模型 [1] - 现代农业领域推进"天府粮仓"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开展农产品追溯优品登录和产地追溯信息验证 [1] - 商贸流通领域实施消费新场景五年培育计划 发展新零售与电商直播等新型商贸模式 [1] - 交通运输领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 [1] 公共服务创新 - 文化旅游领域开展文旅行业大模型应用研究 推出智慧伴游/行程定制/智能咨讯/数实融合等新业态 [2] - 医疗健康领域推动电子病历/妇幼健康/慢病管理数据整合 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 [2] -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推进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围 [2]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6:18
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质量认证行业能力 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制定背景:传统质量认证体系在服务数字经济过程中出现适应性不足 数据共享困难 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重点行业对高效智能认证提出更高要求 [10] - 总体目标:到2030年完善数字化认证顶层制度设计 到2035年全面建成层次清晰 守正创新的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和实施体系 [5] - 核心功能:质量认证作为市场信用工具 质量管理工具和贸易便利工具 发挥连接政府 企业 市场和消费者的"连接器"作用 [9] 重点任务部署 - 促进行业自身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实现认证关键证据实时在线采集分析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复核新模式 [6] - 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能力认证和工业操作系统认证 开展智慧农业数字化场景认证 加大医疗养老智慧城市等领域服务认证供给 [6] -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加强操作系统 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认证技术攻关 完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认证体系 [6] - 强化数字资源应用:推进质量认证大数据体系建设 加强数据归集挖掘利用 发展质量诊断等延伸服务 [6] 重点行业应用领域 - 产业数字化升级: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 支持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绿色低碳等领域认证 促进智慧农业建设 推动农业生产智能感知和全链条追溯 推动服务业转型 构建涵盖数字技术创新和数据要素赋能的系统化服务认证体系 [12][13] - 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强关键领域认证技术研究 实施认证遴选高质量数字化设备和智能化产品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质量认证体系 提升操作系统云计算等领域认证供给水平 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 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商用密码等领域认证实施力度 [13] 商用密码认证体系建设 - 体系构建:2020年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商用密码认证制度 发布3批认证目录共32类产品纳入认证体系 [15] - 产业促进:累计发放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6000余张 年均增长率超30% 安全三级密码产品年均增长率近60% [17] - 应用成效:金融领域新发行银行卡100%使用商用密码 能源领域智能电表全国大规模使用 政务领域电子发票等实现密码保护 民生领域第三代社保卡完成密码升级 [17] 技术作用与突破方向 - 技术作用:重塑认证体系运行方式 实现过程可记录数据可分析风险可预警 提升认证服务效率与能力 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压缩审核周期 强化认证结果技术公信力 构建由技术赋能的权威认证体系 [21] - 关键技术突破:聚焦智能感知与数据采集技术 实现认证数据精准实时可验证采集 聚焦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 强化人工智能驱动自动化审核 聚焦认证过程提效技术 应用远程实时验证和数字孪生技术 聚焦产业融合技术 打造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平台 [22] 区域实践案例(浙江省) - 经济贡献: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万亿元 占GDP比重12.3% 同比增长8.1% 拥有数字经济领域有效体系认证证书超3万张 覆盖90%以上规上数字经济企业 [25] - "品字标浙江制造"成果:5429家企业获得7412张认证证书 2024年企业营收超2.3万亿元 约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20% [33] - 数字化实践:认证材料精简30% 申请效率提升40% 平均处理时效从15天压缩到5天 认证问题发现率提高65% [34] 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 - 人才体系构建:建立战略规划型 技术研发型 标准规则型 现场审核型多类别专家库 培养既懂认证规则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9] - 培训体系设计:制定入门培训 进阶培训和专题培训三类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 涵盖数字化认证理念 数据分析风险研判等技术应用 以及人工智能辅助审核等前沿技术 [30] - 创新机制建立:推动专家参与数字化标准制定和认证规则优化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0] 生态建设与支持措施 - 政策支持: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工具作用 通过专项资金支持 专精特新认定 融资信贷等措施激励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 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沙盒监管 [36] - 标准引领:加快数据格式 审核流程 人员资质等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 统一接口协议和技术底座 促进规范规则统一 [36] - 国际互认:鼓励机构参与IEC ISO等国际组织数字认证规则制定 推动中国实践经验走出去 探索质量认证数字化国际互认合作 [37]
开放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9-12 09:47
含"新"量高,是这些展会的共同特点。在传统贸易投资合作基础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 新兴领域的合作正在成为主流。投洽会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集中展示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智能 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服贸会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展示 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 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等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在 此首发;东博会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一批硬核AI产品将首发亮相。 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增 添了强劲动力。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规模 优势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日益转化为质量效益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创新具有明显的开放、 开源特征,愿意同世界分享原创技术和创新场景,通过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投资者不仅可以分 享中国市场红利,还将赢得更大创新发展空间。 三是外溢性,中国始终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之所 ...
创业板半年报业绩领跑A股,创业板ETF天弘(159977)、中证A500ETF天弘(159360)、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交投活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0:3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9月4日早盘集体下跌 [1] - 创业板ETF天弘(159977)下跌1.4% 成交额超2.1亿元 换手率2.25% [1]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下跌1.8% 成交额超3700万元 换手率超10% [1] - 中证A500ETF天弘(159360)下跌0.93% 成交额超8900万元 [1] 指数成分股表现 - 创业板ETF成分股中伟股份涨超12% [1] - 科创综指ETF成分股杭可科技 大全能源 键凯科技涨幅领先 [1] - 中证A500ETF成分股中伟股份 大全能源 晶澳科技涨幅领先 [1] 创业板指数特征 - 创业板指数由深交所100家最具代表性创业板上市企业组成 [1] - 指数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 成长性突出 [1] - 创业板综指覆盖新能源 医药 电子 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科创板指数特征 - 科创综指对科创板市值覆盖度约97% [1] - 成分股覆盖小市值硬科技企业 表征性强且具成长属性 [1] 创业板公司业绩表现 - 1384家创业板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2.05万亿元 [2] - 合计净利润1505.42亿元 营收净利润增速领跑A股市场 [2] - 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三大领域业绩亮眼 [2] - 头部公司压舱石作用凸显 海外多元化布局成效显现 [2] - 研发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投资扩产意愿显著增强 [2] 行业代表性 - 创业板综指在新经济领域具有较强代表性 [2] - 成分股兼具成长性与产业龙头集中度特征 [2] - 在全球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背景下收益弹性优于主流宽基指数 [2]
创业板半年报“成绩单”出炉:营收净利双增,三大领域成增长引擎
证券时报· 2025-09-02 21:06
整体业绩表现 - 1384家创业板公司合计营业收入2.05万亿元,同比增长9.03%,平均每家营收14.83亿元 [2] - 合计净利润1505.42亿元,同比增长11.18%,平均净利润1.09亿元 [2] - 扣非净利润1309.25亿元,同比增长11.80%,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2]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同比激增54.44%至平均1.13亿元/家,造血能力大幅提升 [2] - 102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4.28%;72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2.60% [2] - 第二季度营收1.10万亿元,环比增长14.95%;净利润788.20亿元,环比增长9.90% [3] 重点领域业绩 -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超800家公司合计营收1.34万亿元,同比增长9.87% [4] - 三大领域合计净利润1139.19亿元,同比增长15.90%,增速超板块整体4.72个百分点 [4] - 绿色低碳领域190家公司营收5073.46亿元(+10.85%),净利润496.99亿元(+25.55%) [4] - 新能源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1.45%,净利润增长23.38%;新能源营收增长22.66%,净利润激增88.44% [4] - 数字经济领域超300家公司营收3709.48亿元(+8.66%),净利润292.15亿元(+40.03%) [5] - 数字经济二季度营收2022.46亿元(环比+19.88%),净利润164.79亿元(环比+29.40%) [5] - 先进制造领域327家公司营收4611.34亿元(+9.79%),二季度营收2498.16亿元(环比+18.22%) [5] 头部企业表现 - 市值前百公司营收9372.31亿元(+14.59%),净利润1024.54亿元(+21.56%) [6] - 头部公司营收占比45.68%,净利润占比68.06% [6] - 87家头部公司实现盈利,5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39家增速超30% [6] - 头部公司二季度营收4991.49亿元(环比+13.94%),净利润543.33亿元(环比+12.91%) [6]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1.26%,成为业绩新增长引擎 [7] - 电子行业海外收入增长19.72%,通信行业增长65.23% [7] - 电力设备行业海外收入增长25.54%,医药生物、纺织服饰、轻工制造等行业增速均超10% [7] 行业亮点 - 机械设备行业营收同比增长9.87%,净利润增长8.89% [8] - 基础化工净利润增长24.74%,有色金属增长6.35% [8] - 消费电子净利润增长16.80%,汽车增长9.57%,小家电增长21.94% [8] - 影视消费行业收入增长48.32%,净利润激增227.30%;游戏行业利润从0.1亿元增至4.93亿元 [8] - 家居用品净利润增长9.59%,个护用品增长25.32%,休闲食品增长83.32% [8] 研发与投资 - 研发费用支出949.89亿元,同比增长5.35% [9] - 18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1亿元,19家超5亿元,8家突破10亿元 [9] - 29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105家超20% [9] - 二季度研发费用498.68亿元,环比增长10.51% [9] - 长期资产投资1822.32亿元,同比增长9.43% [9] - 电子行业长期资产投资增长35.98%,电力设备行业增长14.78% [9]
创业板半年报“成绩单”出炉:营收净利双增,三大领域成增长引擎
证券时报· 2025-09-02 20:48
整体业绩表现 - 1384家创业板公司合计营业收入超2.05万亿元,平均每家营收14.83亿元,同比增长9.03% [3] - 合计净利润1505.42亿元,平均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1.18%;扣非净利润1309.25亿元,同比增长11.80% [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同比激增54.44%,平均达1.13亿元 [3] - 102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4.28%;728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2.60% [3] - 第二季度营收1.10万亿元,环比增长14.95%;净利润788.20亿元,环比增长9.90% [4] 重点领域业绩 -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超800家公司合计营收1.34万亿元,同比增长9.87%;净利润1139.19亿元,同比增长15.90% [6] - 绿色低碳领域超190家公司营收5073.46亿元,同比增长10.85%;净利润496.99亿元,同比大增25.55% [6] - 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1.45%,净利润同比增长23.38%;新能源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2.66%,净利润激增88.44% [7] - 数字经济领域超300家公司营收3709.48亿元,同比增长8.66%;净利润292.15亿元,同比增长40.03% [7] - 先进制造领域327家公司营收4611.34亿元,同比增长9.79%;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15.34% [8] 头部企业表现 - 市值前百名头部公司营收9372.31亿元,同比增长14.59%;净利润1024.54亿元,同比增长21.56% [10] - 头部公司营收占比45.68%,净利润占比68.06% [10] - 第二季度头部公司营收环比增长13.94%,净利润环比增长12.91% [10]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1.26% [12] - 电子行业海外收入增长19.72%,通信行业增长65.23%,电力设备行业增长25.54% [12] - 医药生物、纺织服饰、轻工制造等行业海外收入增速均超10% [12] 行业亮点 - 机械设备行业营收同比增长9.87%,净利润同比增长8.89% [14] - 基础化工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4.74%,有色金属行业增长6.35% [14] - 消费电子、汽车、小家电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80%、9.57%、21.94% [14] - 影视消费行业收入增长48.32%,净利润激增227.30%;游戏行业利润从0.1亿元增至4.93亿元 [14] - 家居用品、个护用品、休闲食品行业净利润分别增长9.59%、25.32%、83.32% [14] 研发与投资 - 研发费用支出949.89亿元,同比增长5.35%;18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1亿元,19家超5亿元,8家超10亿元 [16] - 29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105家超20% [16] - 第二季度研发费用498.68亿元,环比增长10.51% [16] - 长期资产投资合计1822.32亿元,同比增长9.43%;电子行业投资增长35.98%,电力设备行业增长14.78% [16]
新三板挂牌条件优化 多套指标精准衔接北交所上市条件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创业板上市规则调整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 允许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的企业上市 未盈利企业获得创业板上市资格 [1] - 创业板改革后制定五套上市财务标准 包括三套一般企业标准和两套红筹及特殊表决权公司标准 其中一般企业标准涵盖净利润、市值及营收组合要求 [2] - 注册制实施以来创业板新增418家上市公司 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占比97% 12家采用第二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占比3% [2] 规则实施背景与影响 - 深交所基于两年多注册制试点经验 认为创业板实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时机已成熟 同步取消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的"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要求 [3][6] - 新规明确未盈利企业行业范围 涵盖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规则调整促使境外上市企业回流A股 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需格局 推动居民资产配置转型 [6] 市场与企业层面影响 - 创业板注册制下企业IPO募资总额达4057亿元 总市值2.84万亿元 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新规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上市优势 强研发和技术能力成为未盈利企业上市关键优势 [6] - 市值50亿元且营收3亿元的门槛要求企业跨过成长期初期阶段 需具备成熟产品服务和多轮融资背景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导向 - 创业板改革服务国家战略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7] -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解决科技企业发展早期资金压力 通过直接融资支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7][8] - 规则调整扩大创业板市场覆盖面和包容性 丰富企业A股上市机会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