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地铁设计:合资公司主要开展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等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9:12
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已落地能源改造项目包括广州三、五号线环控系统试点应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和深圳4号线一期车站空调系统能源管理项目 [1] - 不同能源改造项目的收入规模存在一定差异 [1] 区域业务布局 - 2025年与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合资设立福建科慧能源有限公司 主要开展福建及周边地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1] - 公司正在跟进宁波、无锡、南昌、苏州等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1] 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能源系统改造业务 [1]
以“核”级实力赋能绿色未来|疆来能源与中核中原建设达成战略合作
搜狐网· 2025-08-26 15:47
战略合作签署 - 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与北京疆来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重点围绕京津冀及西北地区的综合能源项目展开 [1] - 聚焦区域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 [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双方将发挥各自在工程建设及数字化能源管控技术方面的优势 [3] - 共同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及零碳基地、零碳智慧园区等绿色示范项目 [3] - 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首个大型独立储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立项准备 [3] 企业背景与优势 - 中核中原建设为核工业建设标志企业 拥有核电等大型工程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资源整合能力 [3] - 疆来能源专注于负荷侧聚合能源管理 依托自主研发的能源聚合管理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3][4] - 疆来能源已与中核集团、中国华能、中国能建等多家龙头企业建立生态合作伙伴关系 [4] 业务范围与价值 - 疆来能源业务贯穿能源生产、采购、运维、改造、节能、科技服务及智能管理等全生命周期 [4] - 公司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转型 助力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并实现绿色经济 [4] - 合作旨在构建产业零碳双循环模式 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实践经验 [3][4]
专访|施耐德电气魏琨:AI 驱动能源管理革新,EcoStruxure Building GPT 引领楼宇运维智能化新范式
中国能源网· 2025-08-15 16:27
行业趋势与AI发展背景 - AI在能源管理与自动化行业的落地顺应技术发展规律并呼应行业痛点 从2023年OpenAI掀起技术浪潮到2025年行业智能体规模化落地 [3] - 能源管理领域具备AI落地的数据基础 历经自动化数字化阶段积累海量运营数据 能效偏低和运维复杂等痛点为AI提供结果导向应用场景 [4] - 生成式AI普及带来技术平权变革 2024年后算力与成本门槛持续下降 2025年DeepSeek出现使AI工具真正走进一线运维场景 [4] 技术实现与产品特点 - EcoStruxure Building GPT基于大模型+RAG机制 融入LoRA技术 MoE训练方法和强化学习模块 更适配楼宇与能源管理行业特性 [4] - 产品三大亮点包括行业知识深度融合 内置海量一线运维数据与专家经验 轻量级部署降低成本 支持私有化部署解决数据安全顾虑 [8] -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运维人员只需专注专业理解无需掌握复杂数字化技能 试点用户满意度从70%提升至90% [4] 实际应用与效能提升 - 在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2023年实现运行节能率21.5% 运维时间从每天4小时缩短到1.5小时 体现能效与人效双重提升 [7] - AI价值在于将技术能力与运维结果直接衔接 使节能效果和设备寿命延长等成果可感知可量化 形成闭环价值 [4] - 定价模式与客户收益直接挂钩 通过AI自动处理图纸识别和数据清洗压缩实施成本 让客户投入即见回报 [9] 产品功能与定位 - EcoStruxure Building GPT是基于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深度融合的暖通运维Agent 具备知识梳理意图理解智能诊断快速解决和运行优化五大能力 [10][12] - 在云端低成本快速部署情况下 通过自主感知和决策保障建筑暖通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极大提升楼宇客户满意度 [10] - 通过梳理楼宇运维领域知识创建实时更新知识库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技术理解运维人员意图 提供精准诊断和解决方案 [12]
华电国际成立天津华电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证券之星· 2025-08-12 08:01
公司基本信息 - 天津华电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李彪 注册资本101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由华电国际全资持股 股权结构清晰 [1] 业务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供电业务 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1] - 一般项目涵盖节能管理服务 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 热力生产和供应 [1] -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包括碳减排 碳转化 碳捕捉 碳封存技术研发 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 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1] - 涉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储能技术服务等新能源配套服务 [1] 控股关系 - 该公司为华电国际(股票代码:600027)全资子公司 体现华电国际在能源管理领域的战略布局 [1]
华电国际在天津成立能源管理新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21
公司动态 - 天津华电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约1亿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 [1] - 该公司由华电国际全资持股 [1] 行业动向 - 新公司业务聚焦能源管理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领域 [1]
优化用电配置 深挖节能潜力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33
核心观点 - 苏州企业通过光伏储能微电网、余热发电和用电优化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和成本节约 [1][2] 企业节能案例 - 群光电能科技采用屋顶光伏和24兆瓦时储能微电网 光伏发电占总用能7% 单日储能放电可节省近万元电费 预计年省电费522万元 [1] - 东华能源通过蒸汽梯级余热发电技术将蒸汽利用率从10%提升至90% 年均用电量达10亿千瓦时 [2] - 吉玛新材料通过调整用电时段和无功补偿装置 实现年节约电费6万多元 [2] 政府与供电部门支持 - 苏州市发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工作方案 加大举措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2] - 供电部门走访315家重点用能企业 开展107次能效诊断 举办50余场节能宣传活动 覆盖超5000户企业及居民 [2]
打破虚拟和现实的次元壁,泛能网做出了能碳领域的“物理AI”
36氪· 2025-08-07 15:23
物理AI技术趋势 - 物理AI成为新一代技术主角,标志着AI从技术炫技转向应用务实,需理解物理世界运行规律并做出规划[1] - 大语言模型存在"幻觉"和"遗忘"核心局限,难以支撑物理AI需求[1][2] - 世界模型(如杨立昆倡导的方案)是破局关键,需具备感知、理解和推理能力[2] 能源AI的垂直落地 - 能源AI是物理AI在垂直领域的专业化实现,需理解行业复杂性和运作规律并执行决策[3] - 能源AI通过"仿真+机理"组合模式构建世界模型,仿真模拟真实环境,机理调优算法理解系统内部要素[3][4] - 行业数据和knowhow是最大壁垒,需大量真实数据支撑训练并结合行业机理微调[4] 泛能网的能源AI实践 - 泛能网依托30年能源行业积累,开发"泛能仿真"工具,融合RAG等技术构建能源AI[5] - 提出"能源自动驾驶"概念,体系架构分为能碳大模型(大脑中枢)、专业Agents(智能座舱)和能碳智控(执行单元)[6][7][8] - 能源自动驾驶分级从L1(少量自动化)到L5(全局自主协同),目前正突破L3(局域自治)[9] 能碳智控一体机的应用 - 新一代能碳智控一体机集成传感装置,通过端边云架构提供即用型能源管理程序[10] - 应用于印染行业,覆盖染缸到定型机多工序,年减少布匹损耗可制作超500万件T恤[10] - 能源AI以具身智能形态走进产业场景,重构能源基础设施的AI化转型[11]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5 09:35
国家发改委修订相关办法,把好节能降碳"源头关"——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是从源头提高新上项目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一项重要 制度,是中国节能降碳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此举旨在贯彻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降碳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规定、着力提升管理效能,推动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促进用能主体节能增效 节能审查制度有什么作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节能审查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从源头减少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二 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用能主体节能增效。 "节能审查依据节能政策制度和法规标准等要求,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优化项目能源管理机 制,完善工艺技术路线设计和节能高效设备选型等方案,可有效减少不合理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该负责人说,"十四五"以来,全国每年通过节能审查有效减少项目不合理设计能耗约1400万吨标 准煤,相当于减少 ...
2025 WAIC丨加速规模化应用,与施耐德电气共赢“AI+产业”时代机遇
观察者网· 2025-08-01 19:56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公司以"智联协同 共炫影响力"为主题参与WAIC 2025 [1] -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中国各行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 [2] - 中国是公司AI创新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本土生态协作 [4] - 公司深耕机器学习 AI算法领域20余年 专注于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场景的AI应用 [4] AI技术应用成果 - 上海普陀工厂通过AI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 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 [7] - 无锡工厂通过AI驱动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减碳90% 获"可持续灯塔工厂"认证 [7] - 发布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 实现工业场景下的智能实时决策链 [8] - 展示智能翻牌机 通过4台控制器精准调度144台电机 提升工业产线效率和质量 [11] - 发布EcoStruxure™ Building GPT楼宇智能运维专家 赋能暖通运维及建筑节能减排 [13] - 推出EcoStruxure™ Energy Operation电力综合运营系统 覆盖中低压配电等场景 [16] - 展示SmartCool 2.0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 实现数据中心制冷能效智能化突破 [19] 行业研究与洞察 - 发布《算电协同》报告 指出数据中心面临供电稳定性 成本控制与碳排放管理三重压力 [22] - 与CNBC联合推出《AI:驱动可持续未来的核心力量》研究报告 展示AI在关键领域的变革作用 [25] 生态合作与创新 - 联合六家合作伙伴展示AI生态创新成果 包括盟拓 数钉科技 奇安信等 [28][31][34] - 发起"创赢计划"聚焦"AI+产业"赛道 邀请UnitX 强思数科 上海孪数科技展示成果 [37][40][43] - 与工信部专家展开对谈 探讨AI产业化落地应用问题 [46]
加速规模化应用,与施耐德电气共赢“AI+产业”时代机遇
观察者网· 2025-08-01 19:52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公司以"智联协同,共炫影响力"为主题参与WAIC 2025,展示其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 [1]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中国各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2] - 中国是公司AI创新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将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本土生态协作 [2] - 公司在20余年间深耕机器学习、AI算法等领域,推出针对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的AI应用 [3] - 公司致力于构建"AI+产业"生态,与开发者、系统集成商、产业合作伙伴及科研院所广泛合作 [19] AI应用成果展示 - 上海普陀工厂通过规模化部署AI技术解决方案,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 [4] - 无锡工厂以AI驱动生态设计,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减碳90%,荣获"可持续灯塔工厂"认证 [4] - 公司发布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实现工业场景下的智能实时决策链 [7] - 展示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与AI算法深度融合的智能翻牌机,通过4台控制器精准调度144台电机 [8] - 发布EcoStruxure Building GPT楼宇智能运维专家,赋能高效暖通运维及建筑节能减排 [9] - 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EcoStruxure Energy Operation新一代电力综合运营系统 [10] - 展示SmartCool 2.0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中心制冷能效的精细化+智能化突破 [11] 行业洞察与研究 - 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推动新能源接入,提升工业制造、楼宇建筑、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的效率和能效 [12] - 发布《算电协同——数据中心的能源挑战与应对》报告,提出"算电协同"三层架构及系统化解决方案应对数据中心能源挑战 [14] - 与CNBC联合推出《AI:驱动可持续未来的核心力量》研究报告,展示AI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变革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协同驱动力量 [17] 生态合作与创新 - 联合六家合作伙伴展示AI生态创新成果,包括盟拓、数钉科技、奇安信等 [19] - 发起"创赢计划"聚焦"AI+产业"赛道,邀请三家伙伴展示工业表面缺陷检测、AI智能重建与数字孪生等解决方案 [20] - 公司强调技术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创新优势,将持续构建AI生态为中国"AI+产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