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中国加快构建磁浮交通系统创新应用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21:46
行业活动与政策导向 - 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与中国快速磁浮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在湖南株洲开幕 [1][3] - 中国正加快构建磁浮交通系统创新应用体系 [3] - 全球轨道交通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内市场对降本增效提出更高要求 国际市场转向创新驱动 形成以技术进步、绿色低碳、智能融合为特征的新格局 [3] 技术发展与创新 - 快速磁浮系统已在长沙、北京等地多个项目示范应用 [3] - 中国商业运营的磁浮系统主要采用常导短定子磁浮技术 设计时速为100至140公里 [3] - 湖南正全力推进快速磁浮交通成套技术攻关 旨在实现时速200公里内全速度谱系 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市域快轨、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全场景 [4] - 此次技术攻关是重构“车-轨-桥”构造关系、机电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创新 而非渐进式改良 [4] 市场应用与拓展 - 磁浮交通应用正从单一高速示范 向都市圈联络线路与文旅融合等多元化场景拓展 [3] - 后续将重点在全国都市圈城市群内推广磁浮系统 [3] - 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 “短距离、灵活性、门到门”出行需求上升 为磁浮交通带来新机遇 [3] 行业挑战 - 磁浮系统在推广中面临客流、造价、能耗、环评和投资等多重挑战 [3] - 行业需平衡技术先进性与经济、社会可行性 通过成本控制、能效优化及协调治理破解瓶颈 [3]
边跑边充,“绿电”驱动的“辫子重卡”亮相“轨博会”
新华社· 2025-11-07 21:10
产品发布 - 中车株机在2025年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上正式发布“智道”电气化公路及露天矿电气化运输系统,核心产品为“辫子重卡” [1] - “辫子重卡”通过车辆受电弓在线取电,运行使用清洁电力,其续航能力不受电池容量限制 [1] - 该系统试验线已累计运行近1万公里,通过模拟极端路况优化性能,弓网接触率提升至95%以上 [1] 技术特点 - 技术方案包括“顶部受流”和创新的“双极抱轨式侧部受流”,由中车株机、中车电动等单位研制 [1] - 产品集成多项“黑科技”,包括风力与光伏发电“绿电直连”、多台重卡“串联列队”行驶以及智能驾驶功能 [1] 应用与效益 - 该系统适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富集地区的公路及矿山重载货物运输,能促使传统大吨位矿卡改用“绿电”驱动 [1] - 采用该系统可大量减少碳排放、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并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对促进物流绿色转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中车“移山高铁”成功交付 高原矿山再添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18:50
产品交付与核心特点 - 公司研制的CR240EG高原型电传动矿用自卸车正式交付 [1] - 该矿车为应对高原极端工况量身打造,将为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运输保障 [1] 动力与环境适应性技术 - 矿车搭载专为高原环境优化的发动机,采用先进燃油喷射技术,确保空气稀薄环境下输出充沛动力 [1] - 发动机创新集成4个涡轮增压器并配备预加热系统,显著提升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的启动性能 [1] - 液压系统应用电控举升技术并配置液压温控阀,保证在海拔5400米以上环境中制动、举升等功能稳定可靠 [1] 结构与耐久性设计 - 矿车货厢采用独特的“工”字形骨架与差异化耐磨板布局,有效提升结构强度与可维修性 [1] - 货箱底部采用创新的倒“V”形设计,优化受力分布,增强整体刚度和抗冲击性,大幅延长使用寿命 [1] 驾驶室与人员作业条件 - 驾驶室配备弥散型供氧设备与停车供暖系统,矿车熄火后仍可持续供暖约3小时,显著改善高原高寒环境下驾驶员作业条件 [1] 技术整合与产业升级 - 公司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将高铁及重载机车成熟的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于非公路矿车领域 [2] - 此举实现了高端矿山装备技术自主可控与产业升级 [2]
中国国产列车 首次亮相奥地利铁路
每日商报· 2025-11-06 13:38
公司动态 -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层列车在奥地利维也纳亮相 [1] - 该列车将用于维也纳与萨尔茨堡两座城市间的客运铁路运营 [1] - 这是中国制造双层列车首次正式投入奥地利客运铁路系统 [1]
中国中车附属长客股份公司拟1.86亿元收购装备科技公司10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10-30 22:19
交易核心信息 - 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长客股份公司向二七机车公司收购装备科技公司100%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1.86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装备科技公司将成为长客股份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1] - 交易旨在获得装备科技公司名下拥有的窦店产业园资产 [1] 战略目标与业务影响 - 收购主要为打造公司在京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并拓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1] - 交易有助于公司突破现有产能与业务布局的瓶颈,为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业务落地提供资源保障 [1] - 目标为实现打造公司在京轨道交通与清洁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产业集聚地 [1]
盛阅春会见中国中车集团董事长孙永才
长江日报· 2025-10-24 20:4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技术实力雄厚,产业带动力强 [3] - 公司发展战略将紧密结合武汉城市发展和产业规划,深化务实合作 [4] 业务发展与合作领域 - 公司计划加大在武汉的投资布局,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更多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落地 [3] - 合作将聚焦于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轨道交通数智转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4] - 合作旨在助力武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 [3]
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7至9日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6:55
展会基本信息 - 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7日至9日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主题为“轨道联世界磁浮通未来” [1] - 该展会是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展会,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 [1] - 展会设置五大主题展区,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前沿技术、智能化系统、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领域 [1] 展会亮点与特色 - 本届展会最大亮点是重点聚焦快速磁浮技术,开幕式将与“中国快速磁浮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合并举行 [1] - 展会策划9场高规格会议论坛,并集聚近500名行业精英,特邀权威专家与龙头企业代表进行5场高质量主旨演讲 [1] - 展会注重体验互动,通过室内外展区与文创空间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彰显“产业+人文”融合特色 [1] 参与企业与预期规模 - 国内外龙头企业如中国中车、瑞典阿特拉斯、美国西屋、德国德铁等已确认参会参展 [2] - 预计吸引专业观众超3万人次,国家部委相关负责人、“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政府代表、院士专家及产业链核心嘉宾将齐聚 [2] 展会历史与行业影响 - 轨博会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展览面积超15万平方米,吸引20多个国家1000多家展商参展,专业观众突破6万人次 [2] - 本届展会将通过全产业链展示、高端技术交流、精准供需对接,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2]
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 持续提升常州企业“话语权”
中国经济网· 2025-10-15 14:53
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 - 标准规范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规范市场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1] - 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可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1] - 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6] 中车戚墅堰所主导的耐磨铸铁标准 - 公司主导制定2025年8月1日正式发布的"耐磨铸铁分类"国家标准 [2][3] - 耐磨铸铁年消耗量达300万吨以上,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多个重点行业,但此前缺乏统一分类标准 [2] - 新标准明确了耐磨铸铁的分类原则、类别划分及性能特征,为生产、应用、检验提供统一依据 [3] - 标准有助于衡量产品质量,在满足要求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并促进国际贸易 [3] 龙腾光热主导的槽式集热器标准 - 公司主导制定2025年1月正式发布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大尺寸抛物面槽式集热器通用要求与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4][5] - 槽式真空集热管可将传热介质加热到640摄氏度以上,是保证电站发电效率和收益的关键部件 [4] - 标准填补我国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空白,完善了太阳能热发电标准体系,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 [5] - 标准实施后使企业间技术交流更顺畅,市场竞争更公平透明,推动我国光热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 [5] 标准化工作的成效与规划 - 今年前9个月,由常州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共计230项,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 [5] - 常州市将谋划"十五五"标准化规划,推进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开展标准数字化研究,并完善标准化项目奖补政策 [6]
凯发电气增收减利毛利率23.71% 拟募资3亿元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长江商报· 2025-10-14 15:51
再融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简易程序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3亿元人民币[1] - 募集资金净额将投入基于全栈自主可控的供电自动化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化项目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大模型研发平台建设项目[1] - 此次定增旨在构建智能一体化生产线实现产品全栈自主可控并积极探索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新场景的应用以培育第二增长曲线[1] 历史融资情况 - 自2014年12月上市以来公司除IPO外仅在2018年发行可转债募资3.5亿元人民币此次是数年后的首次再融资行为[1] 近期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7%净利润9389.24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5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净利润2025.67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3.88%[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427.43万元和1495.35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3.82%和52.68%连续一年半呈现增收不增利状态[2] 业务分部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供电及自动化系统业务收入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8%毛利率35.17%[2] - 2025年上半年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及安防业务收入9266.3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55%毛利率11.29%同比减少46.67个百分点[2] - 2025年上半年接触网工程业务收入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9%毛利率19.42%同比减少0.79个百分点[2] 盈利能力趋势 - 公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8.62%、26.64%、25.4%、23.71%主要因境内外市场竞争加剧[2] 经营相关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执行合同总金额为66.47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内合同16.14亿元境外合同50.33亿元[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8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达20.19%[3]
比亚迪巴西圣保罗17号线云轨项目测试完成 并交付首台22米电动大巴
格隆汇APP· 2025-10-09 20:57
公司动态 -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于2025年10月8日在巴西圣保罗考察地铁17号黄金线云轨测试项目[1] - 公司同日向圣保罗市市长正式交付首台22米长纯电动铰接式大巴[1] - 交付的纯电动大巴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