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

搜索文档
狂砸10696亿!韩国救得了美国造船业吗?
搜狐财经· 2025-08-29 15:51
韩美造船业合作背景 -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白宫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 期间视察韩国韩华集团旗下费城造船厂并出席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命名仪式[3] - 造船成为韩美合作关键议题 特朗普将重振美国造船业列为优先事项[4][5] - 特朗普对船舶产业态度被形容为"痴迷"[6]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历史对比 - 美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仅0.04% 远低于中国的51.99%、日本的26.78%和韩国的11.67%[10] - 2020-2024年间中国建造1700艘远洋船只 美国每年仅建造5艘[10] - 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11] - 历史对比:1944年美国商船完工量1930万总吨占全球72% 二战后商船队总吨位占全球66%[8] 特朗普振兴造船业的动因 - 推动制造业回流创造就业:每投入1亿美元可创造约800个直接就业岗位并带动3倍间接就业[13] - 产业链带动效应:涉及钢铁、机械、电子等150余个上下游产业[12] - 军事安全需求:民用造船能力是海军舰艇建造基础 现役舰艇不足300艘且退役速度超过新舰服役速度[13][16] - 服务"381艘舰队"扩军计划[19] 韩国造船业实力与战略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量中国占74.1% 韩国占16.49%[24] - 2025年上半年韩国新订单量全球占比回升至24.81% 仅次于中国的51.3%[25] - HD韩国造船海洋上半年新接订单81艘(330万CGT)全球第一 手持订单444艘(1923万CGT)全球第二[25] - 韩国专注于高附加值、绿色动力和特殊用途船只 如气体运输船和高端环保船[26][27] 韩美具体合作举措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合作项目[23] - 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 计划投资50亿美元将年产能从不到2艘提高到20艘[32] - 韩国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美国造船业[34] - 通过《琼斯法案》获得美国商船建造特权 规避与其他国家船厂的竞争[34] 合作面临的挑战 - 产业工人短缺:美国造船业劳动力减少至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平均年龄56岁 需4-5年培训时间[38] - 供应链缺失:造船业高度依赖全球化协作 美国制造业供应链依赖全球市场[38] - 战略悖论:试图通过封闭保护手段重建依赖开放全球化的产业[38] - 结论显示韩国难以挽救美国造船业[38]
美国造船业沉疴难愈,韩国承诺为其造船解困
搜狐财经· 2025-08-28 23:42
韩国造船业与美国合作项目 -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美国期间视察韩华集团收购的费城造船厂并出席"缅因州"号训练船命名仪式 旨在通过"MASGA"计划推动美国造船业复兴 [1][3] - 韩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 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 而美国造船业仅占全球商船市场份额0.04% [3] - 韩华集团斥资15亿美元为美国建造5艘国家安全多任务船 每艘造价3亿美元 配备医院设施和直升机停机坪 可容纳1000人 [6][8] 合作模式与战略定位 - 韩国选择从训练船等低敏感领域切入 船舶主要用于海事学员培训和人道主义救援 规避核心技术转让限制 [5][6] - 通过收购费城造船厂 韩华成为首家获准为美国海军舰艇提供维修服务的韩国公司 已完成"沃利·施艾拉"号维修和"育空"号维护工作 [8][11] - 计划投入5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升级 将船厂年产量从不到2艘提升至20艘 但美国主力战舰(如航母、核潜艇)建造项目仍由本土企业主导 [8][11] 法律与技术壁垒 - 《琼斯法案》和《伯恩斯-托勒夫森修正案》限制外国船厂参与美国海军造船业务 [9] - 美国仅允许盟友参与船体建造等非核心环节 宙斯盾系统、相控阵雷达等关键技术仍由美方掌控 [11] - 美国造船业存在熟练工人断层、基础设施老化及供应链脆弱等结构性问题 难以通过外部援助彻底解决 [11]
*ST松发上半年营收66.80亿元 同比增长315.49%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1:44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6.80亿元 同比增长315.49% [1] - 归母净利润6.47亿元 实现大幅扭亏为盈 [1] - 盈利能力根本性改善 主要得益于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恒力重工整体注入 [1] 业务转型与重组成效 - 公司告别传统日用陶瓷制造领域 转型造船业务 [1] - 新并表造船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大幅提升上市公司业绩 [1] - 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 手持订单量和新签订单数量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 [1] 产能与制造能力 - "未来工厂"项目全面投产后钢材年加工量达230万吨 可实现各类型船舶同步建造 [2] - 船用发动机年产量180台 覆盖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类型 [2] - 恒力重工年产值将突破700亿元 [2] 行业地位与战略影响 - 公司打造全船型接单能力 提升全流程管控和全方位创新能力 [1] - 恒力重工快速崛起 代表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绿色转型方向 [2] - 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创新 重塑中国造船业全球竞争格局 [2]
韩国船企能帮美海军“解套”吗?专家:美造船业积重难返,不是贴上“创可贴”就能解决
环球时报· 2025-08-28 06:53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据韩联社27日报道,正在美国访问的韩国总统李在明26日视察韩国韩华集团位于美国费 城的造船厂,并出席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NSMV)"缅因州"号的命名仪式。韩造船企业制造的"缅因州"号是艘什么船?韩国造船能 力真的能"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韩方又将为美国防务领域带来哪些助力?中国军事专家认为,韩日本土的船厂确实会对在亚太执行任 务的美军舰艇的维修保养带来帮助,但美国不会轻易将大型高敏感性的作战舰艇交给他国企业制造,所以韩国船厂对于破解美国军用舰 船建造的困境助力有限。 帮美国建造 5 艘国家安全多任务船 据韩联社27日报道,李在明在命名仪式上发表讲话称,韩国造船业将为加强美国海洋安全、重振美国造船业做出贡献。相信韩美造船合 作项目"MASGA"("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的英文缩写)能带来韩美造船业共同发展的双赢成果。 美国海事管理局网站介绍称,这次命名的国家安全多任务船隶属美国国防预备舰队(NDRF),主要用于替换美国缅因州海事学院已经 老化的训练船。该船配备了众多培训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和一个礼堂,理论上可以在海上训练600名学员。除了作为培训平台外, 这艘船还 ...
美财长贝森特:考虑在其他行业收购股权,英伟达不在考虑范围内
凤凰网· 2025-08-28 06:16
美国政府股权收购策略 - 美国财政部长证实政府可能在其他行业收购股权 但英伟达不在考虑范围内[1] - 特朗普政府入股英特尔交易立即为美国创造110亿美元价值 后续仍有升值空间[1] - 政府考虑在关键产业如造船业实施类似股权收购安排 以实现自给自足[1] 半导体行业战略地位 - 新冠疫情暴露美国供应链脆弱性 印证半导体产业战略地位[1] - 美国80%到90%原料药生产依赖海外 被认为完全不可接受[1] - 政府入股英特尔举动在共和党议员中出现意见分歧[2] 各方对政府持股立场 - 共和党众议员Don Bacon反对联邦政府收购企业股份[2] - 参议员Todd Young指出芯片法案本意非政府持股 但认可提升经济安全目标[2] - 无党派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力挺特朗普方案 认为纳税人补贴应换取股权才公平[2] 历史案例参考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入股多家大型银行 相关股票随后十年几乎原地踏步[2] - 企业向政府让渡股权需谨慎考虑历史表现[2]
美国财长:政府没有理由入股英伟达,可能介入造船业等行业
格隆汇APP· 2025-08-28 01:10
美国政府入股立场 - 美国政府明确表示无理由入股英伟达 因该公司不需要财政支持 [1] - 政府可能介入的行业包括造船业等需要财政支持的领域 [1] 企业财务策略批评 - 波音公司被批评进行大规模股票回购而非投资研发 [1]
美财长贝森特证实:正探索其他行业入股机会,但不考虑持有英伟达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8-28 00:05
美国政府股权收购策略 - 美国财政部长证实政府可能在其他行业收购股权 但英伟达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 - 政府入股英特尔交易立即为美国创造110亿美元价值 后续仍有升值空间 [1] - 政府考虑在关键产业如造船业采取类似股权收购安排 以实现自给自足 [1] 半导体行业战略地位 - 新冠疫情暴露美国供应链脆弱性 印证半导体产业战略地位 [1] - 英特尔已获得政府补助 美国纳税人通过股权交易分享收益 [1] - 芯片法案旨在提升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与政府持股目标一致 [3] 原料药供应链风险 - 美国80%到90%原料药生产依赖海外 疫情期间出现供应风险 [2] - 生产国优先保障本国需求 不会用于出口 导致供应链中断 [2] 政策分歧与市场反应 - 共和党议员对政府收购英特尔股权出现分歧 部分反对政府持股 [2][3]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入股银行 相关股票十年几乎原地踏步 [3] - 部分议员支持股权收购方案 认为纳税人提供补贴应获得股权回报 [3]
加拿大能源与自然资源部长放话:学美国,摆脱中国稀土依赖
观察者网· 2025-08-27 14:26
全球关键矿产战略合作 - 加拿大联合盟国效仿美国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为关键矿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主要针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的矿产[1] - 加拿大与德国深化关键矿产与国防领域合作 两国在矿产供应上存在明显短板 德国进口依赖度几乎达100% 加拿大产量有限[3] - 加拿大计划建立产能共享机制 将产出分配给盟国市场 区别于美国MP Materials公司"所有产出流向本土"的模式[1] 中重稀土出口管制背景 - 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作为对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4] - 稀土管控措施叠加美国新关税、乌克兰危机等因素 对加拿大与德国工业生产造成影响[4] 能源与国防合作进展 - 加拿大向德国推销液化天然气和氢气 但运输成本高昂且流程复杂 目前合作仍停留在意向阶段[5] - 加拿大海军计划采购12艘常规动力潜艇 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与韩华海洋有限公司入围候选 首艘潜艇可能2032-33年交付[5] - 加拿大调动近50万亿美元资金 用于能源、港口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增加大西洋沿岸向东线市场出口[7] 企业级合作案例 - 加拿大Troilus Gold公司与德国Aurubis AG建立合作 计划在魁北克省与德国之间构建稀土磁体供应链[8] - 加德两国推动企业及金融机构建立更紧密合作伙伴关系 并加强科研协作[8] 历史合作挑战 - 加德两国去年签署清洁氢贸易协议 因德国国内绿色燃料需求较低 推进进度存在不确定性[8]
落后中国太多,美国开始步印度后尘,心急如焚的特朗普四处求助
搜狐财经· 2025-08-27 13:29
全球造船产能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商业造船产能53%的份额,美国仅占0.1% [1] - 中国海军舰艇建造能力是美国的230倍 [3] - 中国从1990年代末占全球商船产量5%的份额迅速崛起 [3]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造船产能过去二十多年严重下滑,设施陈旧且故障频发 [5] - 重要造船项目普遍滞后1到3年 [5] - 本土产业链断裂,培养熟练工人需多年时间 [9] - 船厂吸引劳动力能力未达预期 [9] - 保护主义法律《琼斯法案》限制国内航运船只必须由美国建造、注册和运营 [8] 美国应对措施与合作尝试 - 美国参议员赴日韩探讨造船业合作及合资企业可能性 [3] - 推动日韩企业投资美国船厂以提升海军舰艇建造维修能力 [3] - 韩国提议1500亿美元投资美国造船业 [8] - 日本在关税谈判中表示愿意协助美国发展造船业 [8] 美军技术项目受挫 - 无人舰艇测试期间连续发生事故:7月一艘无人船失速撞船后落水,另一艘因软件故障撞翻支援船 [5] - 事故原因包括软件故障和人为错误 [5] - 美国国防部高官对项目实际效果表示担忧 [5] 行业合作阻力与争议 - 美国造船商委员会主席反对海外合作,认为将导致本土裁员并冲击就业市场 [9] - 日韩船厂面临劳动力困境,15%工人为外籍劳动力 [9] - 采购规则限制美军从海外购买军舰,维修权限受限 [9] 发展前景评估 - 即便借助日韩力量也难以短期重塑抗衡中国的造船体系 [12] - 美国需在技术积累、人才培养及产业链重建上进行深度改革 [12] - 当前差距可能持续扩大 [12]
韩国讨好特朗普:“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搜狐财经· 2025-08-26 20:51
美韩造船合作项目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合作项目 金额达1500亿美元 内容包括建造美国造船厂 培训造船人员和维护美国海军舰艇[1] - 该项目是美韩贸易协议的关键部分 旨在振兴美国造船业 出于经济和国家安全原因[2] - 美国当前全球造船业占比不足1% 韩国占比30% 日本占比10% 韩国设备 设计和知识可帮助美国重返世界造船市场[2] 美韩贸易与投资关系 - 特朗普对韩国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低于此前威胁的25% 韩国通过承诺4500亿美元美国投资和能源采购成功获得关税优惠[3] - 45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中包含1500亿美元造船基金 韩国作为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3] 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 - 美韩长期安全联盟面临调整 特朗普要求韩国承担更多国防责任 美国驻韩军事基地现有约3万名军人[3] - 韩国需平衡与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 不愿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站队 对韩中关系持务实态度[4] - 韩国与日本加强协调 两国作为美国盟友正寻求杠杆保护自身免受特朗普政策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