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华盛锂电: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限售股份上市流通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7 00:14
本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事项 核心观点 - 华盛锂电首次公开发行前部分限售股将于2025年7月14日上市流通,涉及9名股东共计56,556,561股,占总股本35.46% [2] - 限售股类型为IPO前限售股,锁定期36个月,股东包括金农联实业、东金实业、敦行系创投基金及实控人近亲属等 [2][3] - 公司2022年实施10转4.5股利润分配方案,总股本从1.1亿股增至1.595亿股,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2] 股本变动情况 - 公司IPO发行2,800万股A股,上市后总股本1.1亿股,其中限售流通股8,481.37万股 [1] - 2023年4月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方案,总股本扩大至1.595亿股,限售股数量同步调整 [2] - 除转增股本外,未发生其他导致股本数量变化的事项 [3] 股东承诺履行 - 所有限售股股东均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股份,且补充承诺与原承诺冲突时以补充承诺为准 [4][5] - 持股5%以上股东额外承诺减持时将遵守发行价底线要求,并提前公告减持计划 [6] - 保荐机构核查确认股东严格履行承诺,无影响限售股解禁的情况 [6] 上市流通细节 - 本次解禁数量56,556,561股占转增后总股本35.46%,剩余限售股数量归零 [7] - 原定解禁日2025年7月13日为非交易日,顺延至7月14日 [7] - 保荐机构认为解禁数量、时间及信息披露均符合法规要求 [7]
华盛锂电: 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票上市流通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00:14
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上市流通 - 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类型为首发限售股份,认购方式为网下,上市股数为56,556,56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46% [1] - 限售期为自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7月14日 [1] - 涉及股东共9名,包括金农联实业、东金实业、敦行创投、敦行二号、敦行三号、敦行聚才、沈银良、沈强、朱解元 [1] 股本数量变化情况 - 公司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每10股转增4.5股,总股本由11,000.00万股增至15,950.00万股,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2] - 除上述权益分派外,限售股形成后至公告披露日未发生其他股本数量变化 [2] 股东限售承诺 - 股东金农联实业、东金实业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所持股份,并遵守减持规定 [4] - 敦行创投、敦行二号、敦行三号、敦行聚才承诺类似锁定条款,并接受监管监督 [4] - 控股股东近亲属沈银良、沈强、朱解元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股份,且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 [4] - 持股5%以上股东金农联实业、敦行二号、敦行三号承诺减持时提前公告并配合信息披露 [5] 限售股上市流通详情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总数56,556,561股,限售期36个月,流通后剩余限售股数量为0 [6] - 限售股股东明细显示,所有限售股将在上市流通日全部解禁 [6] 中介机构核查意见 - 华泰联合证券核查认为解禁数量、时间符合法规及股东承诺,信息披露真实准确 [6]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 金汇能集团将作主题演讲
高工锂电· 2025-07-06 19:25
行业趋势 - 全球锂电产业正迎来能量密度竞赛关键阶段 新能源汽车续航需求突破1000公里 储能系统向长寿命高安全演进 [1] - 传统石墨负极难以满足下一代锂电池性能要求 硅碳负极材料凭借4200mAh/g理论比容量成为重要突破口 [1] - 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仍是制约商业化的瓶颈 [1]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2004年投身负极材料研发 依托中科院金属所中试平台转化技术 构建以成会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研发团队 [2] - 累计攻克35项国家发明专利 形成覆盖材料基础研究 中试转化到工艺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2]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试平台已支持20余个新型负极材料项目 其中10余个项目成功产业化 [2] - 在硅碳负极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通过独特纳米结构设计缓解硅材料体积变化 实现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和行业领先循环寿命 [2] 产品与产能布局 - 产品体系覆盖人造石墨 硅碳负极等多品类 具备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协同能力 [3] - 雅安基地年产能10万吨 年产值超20亿元 产品应用于动力汽车 高端储能 3C数码等领域 [3] - 重庆基地2024年10月投产 总投资10亿元 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 30万套再生石墨坩埚及3000吨硅碳负极 年产值30亿元 [3] - 规划盐城项目总投资50亿元 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
谁侵权了?永太科技否认“窃密”反诉天赐材料侵权,双方诉讼索赔超9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7-05 13:32
商业秘密纠纷案件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就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向江西省高院提起诉讼,对永太科技等12名被告索赔8.87亿元 [1][2] - 天赐材料指控前员工李胜违反保密义务,与永太科技合作非法获取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并用于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 [2] - 李胜一审被判侵犯商业秘密罪,获刑四年四个月并处罚金450万元,郑飞龙获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150万元 [2] 永太科技的反诉 - 永太科技否认侵权指控,称涉事产线技术为自主研发,并以名誉受损为由反诉天赐材料索赔5751.93万元 [1][4] - 永太科技称目前仅生产固态六氟磷酸锂产品,未生产销售案件涉及的液态六氟磷酸锂产品 [5] - 永太科技认为天赐材料的诉讼是恶意诉讼,目的是打击竞争对手 [6] 案件进展与影响 - 李胜、郑飞龙已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案件处于二审审理阶段 [3] - 天赐材料要求永太科技销毁利用其技术秘密建设的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产线设备及工艺资料 [3] - 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总投资7.93亿元,满产后预计年新增收入54亿元,净利润6.7亿元 [5] 公司经营状况 - 永太科技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98亿元、-4.784亿元 [7] - 天赐材料2023年、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30.97%、18.7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6.92%、74.4% [7]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永太科技货币资金5.95亿元,应收账款接近12亿元 [7] 行业影响 - 锂电材料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两家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8] - 专利诉讼结果可能对双方市场地位和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9] - 案件判决将重塑锂电行业从产能扩张向技术卡位转型的竞争规则 [9]
技术泄密还是商业诋毁?天赐材料与永太科技陷互诉“罗生门”
钛媒体APP· 2025-07-04 17:21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向江西省高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12个被告(包括李胜、永太科技及邵武永太)侵犯商业秘密,索赔8.87亿元 [1] - 诉讼涉及液态六氟磷酸锂技术,指控李胜违反保密协议将技术资料泄露给邵武永太,并用于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 [2] - 九江天赐要求销毁涉密生产线设备及工艺资料,并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及登报道歉 [2] 名誉权反诉 - 永太科技及邵武永太以天赐材料侵害名誉权为由,分别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赔5752万元 [1][3] - 永太科技否认购买商业秘密,称涉诉产线及技术均为自主研发 [3] 双方背景与竞争关系 - 天赐材料与永太科技均为电解液材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均涉及六氟磷酸锂生产,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4] - 天赐材料自称是行业唯一拥有液态六氟磷酸锂技术的企业,并建立了保密管理制度 [4] 财务表现与行业动态 - 天赐材料2024年营收125.18亿元(同比降18.74%),净利润4.84亿元(同比降74.4%) [5] - 永太科技2024年净利润亏损4.78亿元 [5]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峰值59万元/吨跌至2024年7月的5.19万元/吨 [6]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趋势 - 新能源行业知识产权纠纷频发,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中两宗涉及新能源产业链商业秘密侵权 [6] - 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专利诉讼累计索赔达数亿元,反映技术主权争夺加剧 [6] - 行业竞争焦点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壁垒构建 [6]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4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08:07
ETF市场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境内ETF发展势头强劲 黄金 港股互联网 机器人 基准做市信用债等多个热门赛道涌现出代表性ETF单品 吸金效果不输甚至超过核心宽基产品 [1] - 随着政策新规及监管指导意见发布 ETF基金管理人或将业务战略重心由品牌宣传转向规模落地 头部公司因产品布局完备 客户基础良好 品牌影响力强 业务资源充足 行业领先优势相对牢固 [1] A股市场表现 - 7月3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 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均涨逾1% A股总市值连续4个交易日站上100万亿元历史新高 超3200只股票上涨 逾60只股票涨停 [2] - 市场成交缩量至1.33万亿元 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超60亿元 大盘股受资金明显青睐 分析认为权益类公募基金扩容 中长期资金入市与政策工具护航下 A股资金面或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2] 险资举牌动态 - 7月3日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华菱钢铁 持股比例达5% 同日利安人寿举牌江南水务 今年以来险资合计举牌19次 涉及15家上市公司 举牌次数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3] -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压力增大及会计准则切换推动险资通过举牌追求长期稳定收益 未来估值较低 股息率较高 分红稳定的资产将受持续关注 [3] 科创板改革与科技板块 - 上交所启动科创板改革"1+6"政策宣介活动 联合有关部门在上海 北京等地举办宣介会 420余人参会 旨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提升支持科技创新效能 [4] - 6月以来数十亿元资金涌入科技细分行业主题ETF 部分ETF份额创新高 科技板块调研热度高企 机构关注AI产业链及半年报业绩表现抢眼标的 [4] 半年报披露安排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半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出炉 沪市主板中盐化工7月15日率先披露 深市5家公司7月22日披露 北交所并行科技7月25日首份披露 [5] 机器人概念板块 - 截至7月2日A股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达947家 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252家 但板块含金量存疑 部分企业通过边缘关联蹭概念推升股价 非理性炒作加剧行业泡沫化 [6] 行业竞争与政策调控 - 锂电材料行业开工率不足30% 部分企业盈亏线上挣扎 工信部强调依法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提升品质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7] - 私募机构对后市乐观 认为"反内卷"政策深化将终结盈利下行周期 6月私募调研电子 医药生物行业541次 占比逾三成 迈威生物获51次调研 [8] 市场监管与券商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针对160家上市公司258起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 涉事公司数量同比下降70.26% 违法违规行为下降60.91% [9] - 上半年7家券商合计回购1.91亿股 金额20.31亿元 部分券商已公布回购计划 分析师预计券商板块估值有望修复 [9] 夜经济发展 - 夏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夜市 夜购 夜娱等业态红火 政策支持下夜间文化活动增加 公交便利性提升 [10]
川发龙蟒携手富临精工加码锂电项目 磷化工与新能源双驱动总资产达201亿
长江商报· 2025-07-04 07:3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与富临精工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正极材料业务的股权投资与资本合作,设立合资公司投资新建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和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前驱体项目,旨在打通上游资源到正极材料全链条 [1][2] - 公司坚持磷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战略,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渐显 [1] - 富临精工在新能源材料技术研发与市场渠道上表现亮眼,双方股权分配巧妙互补,实现磷矿资源与生产技术的高效整合 [3] 项目合作细节 - 磷酸铁锂项目由富临精工或其指定方控股合资公司,持股51%,投资新建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 [2] - 前驱体项目由公司或其指定方持股51%,新建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前驱体项目,以锂精矿或硫酸锂为原材料,同时新建10万吨/年草酸亚铁项目 [2] 磷化工领域优势 - 公司在磷化工领域已构筑深厚护城河,拥有磷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原矿生产能力达410万吨/年,2024年实际生产磷矿224.93万吨,同比增长16.01% [2] - 工业级磷酸一铵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2024年终端销量占国内总量的54.38%,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同比增长51.27%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1.78亿元,同比增长6.10%,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62%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20.84亿元,同比增长24.70%,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微降0.24% [4] - 总资产从2019年末77.84亿元增至2024年末193.7亿元,增幅约148.84%,2025年一季度末达201亿元,创新高 [1][5] 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 德阿项目一期2万吨磷酸铁锂装置已实现量产且量销,4万吨装置处于试生产状态 [4] - 攀枝花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装置已建成投产,30万吨硫酸装置进入调试阶段,计划于2025年年中试生产 [4] - 新能源材料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4] 研发投入 - 2020年—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达7.95亿元,分别为4396.1万元、9846.8万元、2.33亿元、2.15亿元、2.05亿元 [5]
永太科技“反诉”天赐材料 索赔575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22:13
锂电材料巨头法律纠纷 - 永太科技及子公司永太高新起诉天赐材料侵害名誉权 分别索赔5751 93万元和1元 指控天赐材料散布误导信息损害商誉 [1] - 永太高新声明其产线技术均为自主研发 否认侵犯天赐材料商业秘密 并指天赐材料起诉目的是抢占市场 [1] - 天赐材料指控永太科技通过李胜等人非法获取其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 用于永太高新13 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 [2] 涉诉项目进展 - 永太科技13 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首期6 7万吨已于去年1月完成设备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 [2] - 永太科技澄清目前仅生产固态六氟磷酸锂 未生产销售涉诉液体锂盐产品 [2] 诉讼金额与诉求 - 天赐材料子公司九江天赐向12名被告索赔8 87亿元经济损失并要求公开道歉 [2] - 永太科技主张天赐材料行为已造成公司股票震荡和重大经济损失 [1]
浙江百亿锂电巨头,被同行告上法庭
凤凰网财经· 2025-07-03 20:32
诉讼案件核心内容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就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向江西省高院提起诉讼,涉案金额包括预期经济损失8.87亿元及律师费115万元 [1] - 被告包括永太科技及其关联公司永太高新等12名主体,涉嫌盗用天赐材料的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用于永太高新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 [3] - 核心被告李胜曾在天赐材料担任多项技术管理职务,离职后与永太科技合作,被指控泄露技术资料 [3] 涉诉技术细节 - 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核心原料,天赐材料为全球唯一大规模生产液体六氟磷酸锂的企业,其液态工艺无需结晶步骤 [5] - 永太科技声称仅生产固态六氟磷酸锂,但年报显示其子公司永太高新在建年产6.7万吨液态六氟磷酸锂项目,且已有3.3万吨液态项目(一期)于2023年11月试生产 [4] - 天赐材料2017年已具备2000吨/年固体及6000吨/年液体六氟磷酸锂产能 [5] 案件进展与市场反应 - 刑事案件一审已判决:李胜、郑飞龙分别获刑4年4个月和3年4个月,并处罚金450万元、150万元,二审审理中 [7][8] - 永太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78亿元,货币资金仅5.95亿元,若败诉将面临重大财务压力 [10] - 市场反应分化:7月3日收盘永太科技股价跌1.94%至12.16元/股,天赐材料涨4.18%至18.95元/股 [10] 涉诉双方立场 - 天赐材料指控被告存在"毁坏证据、侵权规模巨大"等行为,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 [4] - 永太科技声明其工艺为自主研发,否认案件影响核心技术,强调反对不正当竞争 [2]
索赔8.87亿元,天赐材料就侵犯商业秘密再提告
高工锂电· 2025-07-03 20:17
行业动态 - 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起诉锂电材料竞争对手永太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邵武永太等12名被告涉嫌侵犯商业秘密 索赔金额达8 87亿元 [1] - 被告方永太科技为国内氟化工龙头 2021年通过邵武永太切入六氟磷酸锂领域 规划建设年产13 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 [1] - 九江天赐指控被告方非法获取其核心生产工艺及客户数据 涉及电解液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LiPF6)的生产技术 [1] 行业现状 - 锂电材料行业经历野蛮生长后进入结构性转向阶段 无序竞争问题集中爆发 [2] - 2024年电解液行业产能过剩 平均开工率降至50%以下 部分企业开工率低于30% 库存积压严重 价格持续探底 [2] - 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公开批评部分企业使用"来路不清"技术路径作为市场竞争手段 导致扩产无门槛 加剧价格战 [2] 知识产权保护 - 天赐材料组建专业法律团队加强技术专利保护 旨在打破行业内不研发只"偷技术"的恶性循环 [3] - 公司此前已取得一起商业秘密侵权案胜诉 涉案人员因泄露商业秘密分别被判有期徒刑4年4个月和3年4个月 并处罚金450万元和150万元 [3] - 若本次诉讼胜诉 将对依赖模仿性扩张的企业形成更明确的警示 强化知识产权作为行业护城河的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