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搜索文档
中国两部门发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新规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00:40
政策调整 - 中国财政部和教育部修订《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以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 [1] -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扩优提质和落实学前教育免保育教育费政策 [1] 资金使用范围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1] -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水平减免保育教育费 [1] - 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资金 [1] - 2024年秋季学期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 [1] 资金支持方向 - 支持地方补足普惠性资源短板和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1] - 提高保教质量和巩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制度 [1] - 改善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1] 资金监管要求 - 各地需及时足额拨付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以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 [1] - 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支付利息或对外投资等支出 [1] - 不得从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 [1]
北戴河专家休假中的产业信号——政策周观察第42期
一瑜中的· 2025-08-11 23:17
政策动态 -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北戴河暑期休假专家,活动主题为"建功新时代",涵盖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涉及量子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 [2][7][8] - 8月5日,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参照执行,预计首学期惠及1200万人,财政新增支出200亿元,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80%、中部60%、东部50%) [2][10][11] - 8月5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强调金融机构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2][10][12] 基础设施建设 - 8月6日,交通运输部等印发《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其中2024年计划13万公里,2025年计划10万公里 [3][10] 产业支持方向 - 金融政策重点支持的制造业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 [12] - 新兴产业融资支持范围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 [12]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1 18:50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修订 - 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修订印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1] - 资金主要用于两大方向:支持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包括普惠性资源供给、经费投入机制、保教质量提升、困难儿童资助)和落实免保育教育费政策 [6] 资金分配机制 - 采用因素法分配,公式为:某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扩优提质补助资金+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7] - 扩优提质补助资金分配中基础因素(普及普惠、公办园发展等)占80%权重,投入因素(地方财政努力程度等)占20%,并向中西部倾斜 [8] -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按地区分档承担比例:第一档中央负担80%,第二档60%,第三至五档50% [8] 资金使用方向 - 扩优提质具体措施包括: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建立生均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改善办园条件配备教具、资助困难儿童群体 [6]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公办园及符合条件的民办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 [6] 管理执行要求 - 省级部门需在每年2月底前提交资金申报材料,包括上年度绩效完成情况和当年工作计划 [9][10] - 资金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建项目需符合建设标准,严禁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等非指定用途 [11][13] -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目标设定、监控和评价结果应用 [12] 监督与责任 - 资金纳入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范围,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监管 [1][13] - 对违规行为将采取约谈、通报、扣减预算等措施,并依法追究责任 [13][14] - 省级部门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并报备 [15]
幼儿园招生,进入白热化
创业邦· 2025-08-11 18:19
行业供需格局逆转 - 幼儿园行业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 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曾超过公办成为学前教育主体 每年以不小幅度增长[11][12] 但2021年起在园人数逐年递减 小班学生数量相比高峰时期缩水75%[20][26] - 公办幼儿园快速扩张 二胎政策后以肉眼可见速度兴建 某片区公办园从零增至5家[16] 新开公办园规模达18个班[27] 直接冲击民办园生源 - 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涌入曾导致"孩子比学校多" 摇号中签比率奇低 招生未开启就满额[11] 但当前家长货比四五家 要求抠到像素级[18] 政策调控与监管收紧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政策直接限制营利性幼儿园发展 导致民办新园办学资质被取消[15] - 国家提出"两个比例"目标:公办园占比提高至50% 普惠性民办园占30% 限制过度逐利[15] - "严防幼儿园小学化"禁令使民办园精英幼教变成"超前教育" 与公办园教学差距缩小[16] 民办幼儿园经营困境 - 招生工作从无需操心变为核心压力 招生时间提前半年[7] 需通过摆摊活动、账号矩阵、免费体验课等方式揽客[18][27] - 降价成为普遍竞争手段 学费降两三万还免一年餐费 报名送花生油、大米甚至免一学期托管费[18] - 刚性支出持续高企 月支出达数十万 包括房屋长租成本、员工社保、水电杂费和招生宣传费用[20] 幼儿园关闭潮持续蔓延 - 2023年6-8月全国多地出现幼儿园关停潮 湖北武汉江夏区关闭36所 上海徐汇区关闭6所 江西吉安遂川县关闭17所等[8] - 私立幼儿园为关停重灾区 曾经历开一家火一家、热钱扎堆的黄金年代[8] - 民办普惠园生源从500人直降至300多人 尽管通过提升服务一度回升至400人 但仍难逃闭园命运[14][27] 家长行为与教师处境变化 - 家长从积极争取入园名额(发律师函控告幼儿园剥夺入学权益)转变为拖欠学费、鼓动集体欠费[11][24] - 教师工作重心从教学转向招生 教案变成招生文案 朋友圈成为招生广告位[18] - 教师面临巨大压力 需24小时开机应对投诉 被要求摆摊招生、购买体验课刷好评 甚至因琐事扣薪[26] 高端幼儿园市场变迁 - 高端幼儿园学费从8-9万涨至10万 一线城市顶级园年费超20万[12] - 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暴雷事件使高端幼儿园口碑大打折扣[14] - 高端幼儿园转向托育领域打政策擦边球 开办高端托育园以维持运营[15]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印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7:49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修订 - 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修订印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1] - 资金主要用途包括:支持学前教育扩优提质、落实学前教育免保育教育费政策 [1] - 资金分配采用因素法,财政部和教育部将根据政策部署和行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分配因素、权重及计算公式 [1] - 要求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涵盖目标设定、绩效监控、评价应用及信息公开 [1] - 资金使用纳入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财政部门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日常监管 [1] A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超4100只个股上涨,锂矿及锂电板块表现突出 [2] - 广东省新增9家市值超千亿的企业 [2] 机器人产业动态 - 文章提及需解码机器人产业的"城市坐标"发展模式 [2]
财政部、教育部修订并印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5:2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教育部修订印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3] - 政策核心是落实学前教育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免除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1][6] - 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保育教育费水平给予相应减免 [1][6] 资金使用方向 - 主要用于支持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和落实免保育教育费政策 [6] - 扩优提质包括补足普惠性资源短板、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高保教质量、巩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制度 [6] -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6][8] 资金分配机制 - 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公式为:某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扩优提质补助资金+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8] - 扩优提质补助资金分配考虑基础因素(权重80%)和投入因素(权重20%),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8] -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分五档:第一档中央负担80%,第二档60%,第三至五档50% [8] 资金管理要求 -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需在每年2月底前报送资金申报材料 [9] - 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批准中央预算后30日内下达预算,10月31日前提前下达下一年度资金预计数 [10] - 资金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10] 资金使用监管 - 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等非规定用途 [13] - 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12] - 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实施监督,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处理 [13]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3:23
政策覆盖范围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2] -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包括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城市和乡村幼儿园,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2] - 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 [2] 资金补助机制 - 免除保育教育费后,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4] - 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予以补助,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 [4] - 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209亿元,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2013年的8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150亿元,年均增长13.8% [5][6] 政策实施效果 -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比2012年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6] -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扩大普惠资源供给、健全普惠经费投入机制、巩固幼儿资助制度、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6] - 地方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6] 质量保障措施 - 教育部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持续健全协调机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压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评估 [7] - 鼓励各省份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7] - 从2011年起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幼儿园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 [7] 政策意义与展望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 [8] - 后续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8] - 近期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连续推出,是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精准施策的具体体现 [8]
幼儿园招生,进入白热化
虎嗅APP· 2025-08-09 21:38
行业现状 - 国内幼儿园"关门潮"愈演愈烈,7月内全国多地关停幼儿园数量达120所以上,私立园为关停重灾区 [9] - 幼儿园招生竞争白热化,部分机构提前半年启动招生,但仍面临生源流失,教师被迫转型为招生专员 [7][8][23] - 公办园快速扩张挤压民办园生存空间,某片区5年内新增5所公办园,导致民办普惠园生源从500人骤降至300人 [22][36] 历史发展 - 2010-2018年为行业黄金期,高端民办园年学费从8万飙升至20万,超985大学MBA费用,家长需提前1年半排队并支付数万占位费 [12][13] - 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曾以每年10%以上增速增长,2016年占比达56%成为学前教育主体 [14] - 85后90后父母推动教育消费升级,催生双语教学、个性化培养等高端需求,带动行业投资热潮 [13] 政策影响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转为公办或普惠园"政策导致民办园新建项目夭折,某园长2000万投资分校因资质取消无法落地 [19][20] - "公办园占比50%+普惠园30%"政策目标直接冲击营利性民办园,部分机构转向0-3岁托育业务规避限制 [21] - "严禁幼儿园小学化"政策消除民办园教学差异化优势,使其与公办园站在同一起跑线 [22] 经营挑战 - 成本刚性上升与收入下滑形成剪刀差:房租为高峰期长租合约,但生源缩水75%导致某园月均刚性支出数十万无法覆盖 [25][35] - 招生手段内卷至剧场级营销,某园为吸引家长组织儿童表演《哈姆雷特》并配备专业摄制团队,单场成本超5万 [25] - 价格战加剧,部分幼儿园降价2-3万并免餐费,或赠送粮油等实物补贴,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 [25] 供需关系逆转 - 家长议价权显著增强,从"怕报不上名"转变为货比5家,甚至出现拖欠学费并鼓动集体违约的极端案例 [25][31] - 教师沦为服务方,需对家长进行"三审三校"式照片审核,任何失误可能引发社交媒体曝光威胁 [33] - 生源稀缺催生畸形考核:教师填错身份证号扣50元,未穿规定裤子罚款等变相裁员手段频现 [34] 人力资源困境 - 公办园招聘门槛(本科+35岁以下+党员)使80%经验丰富的老幼师无法转型,行业出现人才断层 [37] - 教师离职率攀升,某园因学费追讨纠纷一学期流失3名教师,剩余人员需承担翻倍招生指标 [31][34] - 优质教师资源向公办园集中,民办园陷入"生源流失-降薪裁员-服务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36][37]
幼儿园招生,进入白热化
36氪· 2025-08-09 14:0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府近期出台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3600元"国补"和大班儿童免保教费政策,旨在刺激生育[1] - 国家提出"两个比例"目标:公办园占比提高至50%,普惠性民办园占30%,限制过度逐利[13]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政策导致部分民办园办学资质被取消[12] - "严防幼儿园小学化"禁令使民办与公办园教学差距缩小[14] 幼儿园行业现状 - 国内幼儿园"关门潮"持续加剧,7-8月多地出现集中关停现象,其中湖北武汉江夏区关停36所,江西吉安遂川县关停17所,湖南邵阳大祥区关停12所[4] - 民办幼儿园为关停重灾区,曾经历开一家火一家、热钱扎堆的黄金年代[4] - 公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某片区二胎放开后新建5所公办园[13] - 在园人数自2021年起逐年递减,少子化影响显现[17] 市场竞争与招生策略 - 招生竞争白热化,部分幼儿园提前半年启动招生,采用免费手工课、摆摊等方式吸引家长[3] - 高端民办园曾出现"入学热",需提前一年半排队并支付数万元占位费,面试淘汰率达25%[7] - 当前家长选择倾向变化:从"怕报不上"转为货比四五家,对细节要求严苛[16] - 部分幼儿园采取降价策略,降幅达2-3万并免餐费,或赠送生活用品[16] 企业经营与成本压力 - 高端民办园学费从2014年8-9万涨至10万,一线城市顶级园年费超20万[9] - 某民办园每月刚性支出达数十万,包括长租场地、员工社保和招生宣传[16] - 生源萎缩严重,某园小班人数较峰值减少75%,中班27名学生中有10名转学[24][25] 教师与家长关系变化 - 教师工作重心从教学转向招生,需完成每日加8个家长联系方式等硬性指标[3] - 家长话语权增强,教师需"三审三校"照片避免投诉,面临被网络曝光威胁[19][23] - 部分家长拖欠学费并鼓动其他家长拒交,导致教师被迫花一年时间催缴[19] 历史发展对比 - 2010年代初期民办园供不应求,摇号中签率低,园长收"关系条子"厚如字典[7] - 85后/90后父母推动高端幼教需求,国际化课程、双语教学受追捧[8] - 民办园曾占学前教育主体地位,在园人数持续增长[9]
“生育国补”,救不了天价私立幼儿园
虎嗅· 2025-08-09 11:58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府近期出台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3600元"国补"及大班儿童免保教费政策以刺激生育[2] - "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普惠园"政策导致民办营利性幼儿园办学资质被取消[27] - 国家提出"两个比例"目标:公办园占比提高至50%,普惠性民办园占30%,限制过度逐利[28] - "严防幼儿园小学化"禁令使民办与公办幼儿园教学差距缩小[33] 行业供需变化 - 城镇化初期出现"孩子比学校多"矛盾,优质民办幼儿园需提前一年半排队且面试淘汰率25%[12][14] - 2014-2016年高端民办园学费从8万-9万涨至10万,一线城市顶级园年费超20万[17] - 2021年起"少子化"导致在园人数逐年递减,某园小班人数较峰值缩水75%[42][52] - 公办园快速扩张,某片区5年内新建5所公办园,民办普惠园生源从500人降至300人[31][23] 行业竞争格局 - 民办幼儿园曾占学前教育主体地位,在园人数持续增长[19] - 公办园凭借操场大、设施新、学费低优势抢夺生源,民办园被迫降价2万-3万并赠送餐费[32][39] - 招生竞争白热化:民办园提前半年启动招生,采用免费手工课、88元体验班等营销手段[7][56] - 部分幼儿园为招生投入"声光电"舞台表演、多机位拍摄等高端营销[37][38] 企业经营压力 - 民办园刚性成本高企:长租物业、员工社保、水电杂费每月支出达数十万[41] - 生源流失加剧:某中班27名学生中10名转学至公办园,小班招生持续未满[53] - 家长议价能力提升:拖欠学费、集体"造反"现象频发,园方被迫妥协[45][46] - 私立园成关停重灾区,7-8月全国多地累计关停超120所(湖北36所、湖南12所等)[9] 从业人员现状 - 幼师工作重心从教学转向招生,被迫承担摆摊、刷好评、摄影等非教学任务[35][51] - 家长投诉压力大:照片分发需"三审三校",幼师面临小某书曝光威胁[48][50] - 公办园招聘门槛将老幼师拒之门外(要求全日制本科、35岁以下、党员优先)[58] - 行业裁员加剧:同事因招生压力崩溃离职,幼师强忍眼泪失业[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