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时尚
icon
搜索文档
Shein考虑将上市地点从伦敦转向香港
搜狐财经· 2025-05-29 20:43
上市地点变更 - 公司正考虑将长期计划的股票上市地点从伦敦转向香港 [1] - 在伦敦上市的努力旷日持久后,公司将重心转向香港作为首选上市地 [3] - 公司已制定在香港上市的备选方案,因在伦敦进行IPO的雄心遭遇严格审查 [4] 上市进程背景 - 公司最初于2023年底在纽约启动上市计划,但遭美国SEC拒绝后转向英国 [3] - 关于风险披露措辞的讨论在几周前基本解决,促使英国FCA初步批准伦敦上市计划 [3] - 转向香港上市更可能是受近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推动 [3] 经营与财务情况 - 公司年收入达380亿美元,其中美国销售约占三分之一 [3] - 利润下滑使人们对IPO能否达到上一轮融资时660亿美元估值产生怀疑 [3] - 公司销量快速增长得益于美国和欧洲对低价值包裹免征进口关税 [3] 监管与关税影响 - 公司在美国和欧洲面临审查和监管障碍 [3] - 欧盟和英国已开始准备可能终止对低价值包裹的免税计划 [3] - 美国取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货物免征进口关税政策,改为征收54%关税或100美元固定费用 [3]
伦敦上市暂缓:传快时尚巨头希音转战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06
上市计划变更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1][6][7] - 由于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伦敦IPO 公司决定将上市地点改为香港 [1][5][7] - 目标是在今年内在香港完成上市 [6][7] 估值变化 - 2020年E轮融资和2022年F轮融资后 公司估值曾达到1000亿美元 [9] - 2023年私募融资时估值回落至660亿美元 [9] - 2024年6月伦敦IPO计划中估值为500亿英镑 [11] - 目前伦敦IPO估值已削减至约500亿美元 [11] 历史上市尝试 - 2020年曾计划在美国IPO [9] - 美国IPO受挫后转向伦敦交易所 [10] - 2024年6月提交伦敦IPO文件 可能成为伦交所史上第二大IPO [11] - 英国FCA于2025年3月批准伦敦IPO 但中国证监会尚未批准 [11]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拼多多旗下Temu冲击公司市场份额 [9] - 疫情后线上快时尚市场增长放缓 [9] - 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 推高运营成本 [13] - 欧盟计划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 [14] - 欧盟调查公司涉嫌违反产品安全法规 可能面临销售额4%的罚款 [15] 供应链情况 - 主要依靠中国7000余家第三方供应商 [12] - 部分产品采购自巴西 土耳其等国家的工厂 [12]
《寻找消费力》报告正式发布:从价格到价值,情感定义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44
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 -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 传统消费增长引擎承压 新世代消费者崛起带动兴趣消费、区域经济等新增长点 [1] - 理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 价值理念重构消费格局 情感驱动强于价格驱动 三大趋势加速重构消费者购物选择 [1] - 消费力不会消失 只会以新形式重生 企业需重新理解消费力流向和激活方式 [3] 五大业态共同规律 - 直播电商领域"矛盾型消费"倒逼产业带提质 消费者追求产品质量与价格平衡 源头直供模式成为降本增效关键 [4] - 快时尚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关小店开大店"成共识 品质和个性化需求推动品牌重构产品力与供应链 [4] - 餐饮行业长效"排队王"现象揭示"始于猎奇忠于品质"逻辑 老顾客占比达60% 精细化运营和复购率是持续增长关键 [4] 细分行业趋势 - 精酿啤酒消费力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从小众向大众迁移 场景创新成为重要增长点 [6] - 潮玩行业IP内容生态价值凸显 消费者决策更理性 情感联结和社交价值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6] - 精酿啤酒消费者最看重啤酒口味/风味(53.17%)和原麦汁浓度(49.37%) 客单价集中在10-20元和80-120元区间 [9] 消费行为特征 - 精酿啤酒消费时段集中在12:00-24:00 消费区域呈现"核心区域集聚、多点扩散"特征 朝阳/丰台/海淀/昌平为主要消费区 [9] - 精酿啤酒消费场景中 追逐潮流占比22% 旅游度假21% 宅家追剧8% 健康概念关注度仅11% [9] - 未来商业赢家需在理性消费中提供价值 在多元需求中创造体验 在快速变化中坚守长期主义 [8]
寻找消费力|快时尚行业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与品质追求并存
北京商报· 2025-05-27 20:09
快时尚行业变革 - 快时尚通过高性价比和快速迭代模式推动全球服装市场扩张 已成为时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1] - 行业消费特点从低价主导转向注重质价比 消费者"既要又要"的需求推动深刻变革 [1] - 国际巨头和本土品牌需以用户价值为核心 重构产品力、渠道力、供应链力以适应变化 [1] UR品牌战略 - 通过"奢华大店"和"千店千面"策略打造高端购物场景 北京三里屯3000平方米旗舰店将于下半年开业 [5] - 全球拥有超过500人设计团队 设立亚洲和欧洲两大设计中心 专注产品创新与设计优化 [5] - 注重质价比 通过供应商筛选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品质 在维持高品质同时提供合理价格 [5] 供应链与数智化 - "小单快反"柔性极速供应链是核心竞争力 已完成自研供应链协同平台和商品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 [6] - 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打造数智化决策体系 实现智能化排产、生态化生产、常态化快返 [6] 消费者需求适配 - 围绕个性化、场景化、新鲜感三大需求 通过明星潮流款、多场景产品、快速上新适配年轻客群 [7] - 推出"波嬉风"系列满足Z世代社交穿搭需求 时髦运动系列兼顾时尚与功能 轻盈防晒系列解决功能与美观割裂问题 [7] - 依托供应链优势快速迭代 同时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善收货标准保证产品稳定性 [7] 渠道平衡与品牌建设 - 线下拥有400多家店 线上可小批量试销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立体呈现品牌形象 [8] - 需在线上线下销售比例中找到平衡点 重点在于提升自身表现 [8] 营销与市场拓展 - 通过"体验升级、节日促销、市场拓展"三大方向 采取博主联动、限时折扣、新店福利等措施触达消费者 [9] - 开展"线下一日店长"活动 邀请博主空降门店提升关注度 强化品牌互动 [9] - 中国香港海港城新店开业推出多重福利 海外店铺近20家 覆盖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11] - 2016年启动全球化布局 线上销售网络辐射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 [11]
寻找消费力|快时尚:用高品质和可持续拉拢年轻人
北京商报· 2025-05-27 19:10
行业变革趋势 - 快时尚行业消费特点从"无节制扩张"转向"有限度狂欢",消费者价值观呈现理性与矛盾并存的"既要又要"特征 [1] - 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巨头和本土品牌均需重构产品力、渠道力、供应链力以适应变化 [1] - 消费场景转移导致客群分散,一、二线城市年轻人转向国潮文化和运动户外,近九成消费者偏好国内潮流品牌 [6] 渠道战略调整 - 2024年数据显示42.46%中国消费者通过综合电商平台购买服饰,线上渠道占比显著提升 [3] - Zara关闭多地门店实施"关小店、开大店"策略,南京新街口新开2500平方米亚洲旗舰店 [3][4] - 优衣库计划未来三年中国市场每年净减少或翻新50家门店,H&M和UR也进行旗舰店升级 [4] - 品牌加速线上布局:UR抖音直播提升转化率,Zara抖音走秀直播单场吸引122万观看并涨粉62万 [5] 产品线拓展 - Zara推出滑雪系列Zara Ski和运动服装系列Zara Athleticz,涉足碳板跑鞋领域 [6] - H&M旗下H&M Move子品牌进军滑雪服市场 [6] - UR母公司推出新品牌"本来(BENLAI)",定位功能面料基本款 [6] 营销模式创新 - UR与小红书联合发布"波嬉风"趋势,通过明星互动强化种草效果 [7] - Zara将小红书直播频率提升至与抖音同步 [7] - 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寻找"优衣库平替"加速品牌忠诚度分化 [7] 供应链升级 - Zara推行全渠道融合,门店转型为"体验中心+前置仓",投资18亿欧元加强物流 [10] - 行业依托灵活商业模式快速响应潮流变化,如UR五年内可转向时尚运动品类 [10] - RFID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库存打通,优化供应链效率 [10] 可持续发展转型 - UR通过优惠券激励环保行为,推出"旧衣焕新"计划 [11] - Zara推出环保面料产品线,目标202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 [11] - 行业从速度竞赛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应对消费者环保需求 [11]
北京“地标店”亮相,H&M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加速增长计划”
贝壳财经· 2025-05-26 11:14
中国快时尚市场变革 - 2025年中国快时尚市场正经历国际品牌与本土力量的博弈、数字化转型加速、可持续理念渗透的复杂变革 [1] - 行业洗牌本质是效率、文化洞察与价值观的综合较量 [1] H&M中国市场策略 - 采取"关小店开大店"策略优化门店经营状态 [2] - 积极拥抱中国线上数字渠道并开展本土设计师合作 [2] - 重构价值链使"快与可持续"、"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共生驱动力 [4] 门店升级与体验优化 - 北京悠唐购物中心店重装后面积超1500平方米采用开放式橱窗设计 [6] - 门店布局按商圈特性定制例如白领商圈不设童装区 [7] - 2024年已升级北京上海深圳绍兴6家门店包括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 [10] - 计划在上海淮海中路店打造首家"H&M之家"含花店咖啡店博物馆 [10] 全渠道与本土化布局 - 2024年9月进驻抖音10月登陆拼多多截至2025年3月拼多多销售额达1839.5万元售出40万件商品 [11] - 设立全球首个中国设计中心并合作本土艺术家如杨婉新年系列 [14] - 2024年与上海时装周合作推出中国设计师系列 [14] 财务表现与增长计划 - 2024年销售额2344.78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173.06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9% [15] - 毛利润率4%税后利润率33%全球78个市场4253家门店 [15] - 中国市场推行"加速增长计划"聚焦产品力体验提升与品牌建设 [18]
“小单快反”神话褪色,快时尚遭遇行业拐点
创业邦· 2025-05-21 18:34
核心观点 - 2025年快时尚行业将面临重大挑战,主要源于美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终结,对中国"小单快返"商业模式造成冲击 [3][4] - 传统快时尚巨头(如Indiex、迅销、GAP)可能短期受益,但行业整体规模可能下滑 [3][24][26] - "小单快返"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低成本、快速周转)将被削弱,导致行业格局重塑 [6][7][16] - 短期内难有有效应对策略,产业外迁、模式调整或平台化改革均存在明显弊端 [18][19][20][22] - 长期来看,"小单快返"代表的柔性供应链仍是行业发展趋势,但短期需应对逆周期压力 [28] "小单快返"商业模式的挑战 成本侧压力 - 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从120%削减为54%,但100美元固定费用保留,实际税率约30%,显著增加成本 [8] - 跨境电商利润率本就低于传统快时尚品牌(以Shein为例),关税成本从0%增至30%进一步挤压利润 [8][10] - 货物依赖空运(如Shein),无法通过船运摊平边际成本 [8] 清关周期延长 - 原T86清关模式(≤800美元免税快速入境)取消,清关周期可能延长4-6天 [13][14][16] - "小单快返"的7天周期优势丧失,库存周转效率与传统快时尚(如Indiex的14天)差距缩小 [13][16] - 美国电商退货率高达16.9%(2024年),关税政策下退货成本可能成倍增加 [16] 短期应对策略的局限性 产业外迁困境 - 东南亚/南美缺乏柔性供应链产业基础,无法复制中国50公里内完成"纱线-面料-成衣"的全流程网络 [18] - 美国纺织业萎缩(仅剩约100家纺织厂,服装织造就业下降65%),难以支撑快速响应需求 [19] 商业模式调整风险 - 放弃"小单快返"将导致与传统快时尚正面竞争,但后者线下渠道和管理能力优势难以短期弥补 [19] - Shein收购Forever 21后未能实现协同,后者母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 [19] 平台化转型难题 - 北美本地电商(如亚马逊)具备供应链和仓储优势,可快速复制营销创新 [20] - 平台化需大量资本开支,但跨境电商融资渠道收窄且运营成本陡增 [22] 行业格局变化预测 传统快时尚的有限受益 - Shein等提价5%-15%(女装8%),但相比传统品牌仍有20%-30%价格优势 [24] - 传统品牌2016-2018年复合增速最高仅10%,三年增量不足70亿美元,难以承接Shein流失市场 [25][29] 行业规模萎缩风险 - 快时尚非刚需,价格敏感性强,Shein/Temu美国销售额已下降23%/17%(4月末数据) [24] - 贸易摩擦将导致全行业短周期内市场规模萎缩 [26] 长期发展展望 - "小单快返"本质是信息技术与AI驱动的产业升级,代表柔性供应链发展方向 [28] - 历史表明阶段性困难不会阻碍技术进步(如工业革命、交流电普及) [28] - 企业需积蓄动力应对逆周期,等待技术或商业突破 [28]
从首店经济到全球品牌,成都的“磁吸力”为何这么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23:51
成都消费市场吸引力 - 2025年第一季度成都累计落户首店148家 展现出与一线城市齐肩的商业吸引力 [1] - 成都同时具备"最受00后喜爱""最具幸福感""万亿消费之城"等多重标签 消费市场蓬勃多元 [1] - 国际奢侈品牌与大众消费品牌在成都共融共生 未产生割裂感 体现市场包容性 [3] 国际品牌布局动态 - 珠宝品牌格拉夫在成都太古里举办限时体验展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情感需求 [3] - 运动品牌可隆全国首家旗舰店落户成都太古里 面积超300平方米 融合本地自然风貌设计 [5][6] - 瑞士品牌On中国首家旗舰店选址成都 面积达500平方米 全系列产品展示结合本土元素 [6] - adidas、Jordan等国际大牌在成都开设高规格门店 显示对当地市场的重视 [8] 奢侈品市场深耕 - Dior在成都太古里开设独栋男装店 Louis Vuitton在IFS焕新开业并设立贵宾空间 [8][9] - 奢侈品牌通过旗舰店升级和专属服务 体现对成都高端消费市场的持续投入 [9] 大众消费品牌扩张 - 优衣库西南首家城市旗舰店在成都万象城开业 面积近2000平方米 开业当日即"出圈" [12] - 品牌为成都定制三大限定新品 反映本地化策略 16年深耕强化"服适人生"品牌内涵 [12] - 成都青年人才近三年累计超156万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 支撑消费势能 [15] 首发经济政策与活动 - 成都计划到2027年落地首店6500家 举办高能级首发活动超1000场 培育500个新消费品牌 [17] - 交子公园商圈吸引大疆全球首发科技新品 华为首次发布鸿蒙商用电脑 凸显产业协同效应 [20][21][23] - 成都与华为深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合作 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新动能 [23][24] 城市商业生态特征 - 双塔双集地标通过商业业态更新 持续吸引FILA首展、乐高首秀等活动 [17][20] - "首发经济"体现成都消费新势能 融合消费、乐活、产业三大城市特质 [26]
日本如何在“失去的三十年”避免中产返贫
36氪· 2025-05-16 12:18
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概况 - 平成时代(1989-2019)日本经济停滞 名义工资从1990年463万日元降至2018年433万日元 [1] - 终身雇佣制瓦解 2020年女性非正规就业超50% 男性超20% [1] - 相对贫困率从1980年代10%升至2012年16% 位列G7第二高 [2] - 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代末20%反弹至2022年26.6% [2] 消费与商业变迁 - 优衣库/无印良品/大创等平价品牌崛起 代表"高质低价"消费逻辑 [10] - 家庭服装支出从1990年月均15,300日元降至2020年9,800日元(降36%) [11] - 企业采用Kaizen(改善)与JIT(准时制)管理实现极致效率 [11] - 日本商业票据异常支付率极低 2023年仅129/56万张异常 [12] 社会保障体系 - 社保支出占GDP25.12%(中国7.7%) 养老/医疗保险费率低于中国 [7] - 介护保险/老人医疗补贴/儿童现金补贴等精细化福利制度 [7] - 消费税从1997年逐步提高至10% 主要用于社保系统 [7] - 基尼系数再分配后稳定在0.38 初次分配差距从0.43升至0.57 [6] 社会结构与文化特征 - 自我认同"中产"比例从90%微降至89% 结构缓慢下沉 [3][4] - 养老金替代率从1986年68%降至2019年61.7%(中国城镇43.6%) [3] - 协同履约文化支撑社会稳定性 注重规则与公共秩序 [14][15] - 1990年日本家庭金融资产占比36%(中国城市权益类资产占比低) [17]
深圳30岁以下创业先锋青年都在干什么?最年轻的仅26岁“二代”已接任董事长,深圳高校又跑出一个领军人物!深圳未来一个大趋势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11 23:46
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榜单核心数据 - 杭州首次超越北上广深成为最受U30创业者青睐城市 上榜20人 深圳18人位列第二 [1][41][48] - 131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上榜 来自全国37个城市 95位为一代创业者平均年龄28岁 36位为二代接班人平均年龄29岁 [1][41][43] - 一代创业者最青睐三大赛道:软件与服务(33%) 教育培训(9%) 消费品(8%) 二代接班人集中在工业设备 医疗健康和化工领域 [44][46][47] 创业者画像与资金来源 - 启动资金63%来自个人或家庭 54%来自风投 平均启动资金达1200万元 较三年前增长353% [44][66][68] - 81%创业者以创造社会价值为首要动机 71%为实现个人梦想 仅15%追求财富自由 [1][69][70] - 61%为连续创业者 合伙人主要来自朋友(39%) 同学(34%) 同事(24%) [65][66] 重点企业案例 诚天国际集团 - 六年内年营收超7亿元 开通南昌-比利时 合肥-墨西哥城货运包机航线 清关效率提升40% [5][6] - 推出"国际快递两日极速达"服务 物流成本降低20% 计划2030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 [5][6] 大脚丫集团 - 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商 合作商家超500家 赋能门店12万+ 2024年GMV超200亿元 [7] 生境科技 - AI家装设计公司 日均API调用量超1万次 获机构投资 技术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12][14] - 采用"两条腿走路"策略 既向平台出售API接口 又自建ToC小程序 [14] 纬尔科技 - 农业机器人公司 累计融资数千万 产品包括棉花智能打顶机器人 智能除草机器人 [16][17][19] - 由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旗下广华资本领投A轮 团队来自清华 港科大等高校 [16][19] 创冷科技 - 香港城大孵化的无电制冷技术公司 产品覆盖20多国 入选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 [37] 深圳创业生态 - 全市48个留创园孵化企业超3000家 12个港澳基地在孵项目超2000个 [2] - 天使母基金规模达300亿 累计投资926个项目 为毕业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 [2] - "1元创新坊""零租加速营"等政策与创业者需求高度契合 [2] 行业趋势与未来赛道 - 年轻创业者最看好人工智能 大健康 新能源 低空经济 跨境电商 混合现实 [1][44][75] - AI领域创业呈现垂直化趋势 聚焦零售 化工等细分场景 具身智能成为新热点 [44][45] - 国资基金加速布局硬科技 北京已设8支百亿级产业基金 总规模1000亿元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