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演艺

搜索文档
光影演艺助力夜游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35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光影演艺产业成为夜游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突破传统"白天观景、夜晚休憩"模式 [1] - 行业需借助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推动内容升级与模式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1] - 沉浸式互动体验成为文旅消费升级方向,从依赖光影技术营造"视觉奇观"进阶为通过叙事传递人文精神 [2] 产品与内容策略 - 光影演艺应打造"小而美、精而特"产品,挖掘在地文化DNA,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文化活态转化 [1] - 需从"视觉冲击"转向"情感共鸣",推动游客从"打卡式消费"向"深度体验"转型 [1] - 实景演艺需构建"意境美、气韵美、情感美",坚持"器变道不变"的创作初心,建立中国文旅演艺叙事体系 [2] 技术与场景实践 - 数字水景技术与艺术融合案例包括厦门海沧湖、武汉汉秀项目,展示技术落地的创新实践 [2] - 原创艺术与光影技术结合可打造低成本高创意场景,如婺源篁岭村的沉浸式互动案例 [2] - "光影艺术+高端业态"模式在《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实现文化与商业价值双赢 [2]
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辽宁日报· 2025-06-02 09:29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沉浸式戏剧《老酒馆》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线索解谜等形式实现"戏剧+街区+科技"融合 每周两场演出构建"可参与、可沉浸、可传承"文旅新场景 [1] - 辽宁省明确提出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场景 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 [1] - 冰雪旅游通过差异化优势与民俗、温泉等活动结合 春节假期沈阳进入冰雪游热门城市前五名 [1] 温泉及赛事经济 - 辽宁省依托11家五星级温泉旅游企业(占全国1/4) 开发康养、旅居、亲子游等新产品 [2] - "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推动马拉松等赛事进景区 通过特色线路和文旅活动展示城市魅力 [2] - 音乐节和IMAX影院拉动"票根经济" 省科技馆《哪吒2》放映期间省外观众占比达48.66% [2] 文化展览吸引力 - 辽宁省博物馆特展及文创产品成为爆款 5月2日创下单日32261人观展纪录 [3]
我市经济蓬勃发展“多面开花”
西安日报· 2025-05-29 10:09
重点项目推进 - 长安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包括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和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体现生态、绿色、智能及科技引领特点 [2] - 新城区幸福林带片区传化智联西北运营中心项目部分封顶,预计2023年12月底完工,投运后将提供5000余个岗位,并引入传化智联西北区域总部和龙湖西郑区域总部 [3] - 中建西北创研中心、百度智慧中心、潘家庄城中村改造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设 [3][4] 文旅产业升级 - 西安"五一"假期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年轻人最喜欢的十大目的地",大唐不夜城、城墙等景区汉服旅拍带动产业营收暴涨 [6] - 文化演艺如《梦长安》《长恨歌》《赳赳大秦》及数字文旅项目《无界·长安》《驼铃传奇》等拉动旅游消费,VR沉浸式体验如《侏罗纪公园》剧场受追捧 [6][7] - 长安书院和长安云两大文化新地标试运营,涵盖自然馆、气象馆等,航天之旅、恐龙大复活等科技互动项目吸引家庭游客 [8] 首店经济发力 - 西安万象城引入米其林、黑珍珠及品牌首店,如新玖拾、山石榴、雍容荟等餐饮品牌,FAO Schwarz西北首店以奇幻场景吸引客流 [9] - 雁塔区2025年一季度引入28家首店占全市73.68%,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贡献全市四成区域首店,新增Montbell西北首店等品牌 [9][10] - 2024年西安新增全国首店13家、西北首店168家(同比增76.8%),陕西及西安首店共255家,首店经济推动消费市场多元化 [10]
湖南旅发大会:岳阳楼“上新了”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5-27 15:15
文旅演艺项目创新 - 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与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为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团队打造 [2] - 《今上岳阳楼》采用"借景还境"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岳阳楼建筑前提下划分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运用159台隐藏式投影仪实现夜间光影覆盖 [2][4] - 《洞庭幻境》创新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建设全国最大室内渔村戏剧群落和生态主题升降式数控矩阵,融合MR技术创造混合现实空间 [6][11] 内容创作策略 - 《今上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为文眼,通过当代视角重构经典,避免直白复述而采用含蓄表达引发观众思考 [6] - 《洞庭幻境》基于洞庭湖渔民上岸背景,通过半年采风将候鸟、江豚等生态元素转化为演出内容,突出"渔民上岸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主题 [7][9] - 创作强调"惊鸿一瞥"手法,如聚焦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特定心境而非其完整生平,实现历史文化人物的差异化呈现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演艺正成为旅游景区标配,湖南重点发展沉浸式互动演艺新空间,长沙发力打造"新演艺之都" [12] - 演艺新空间呈现四大特征:艺术性超越娱乐性、分众传播精准定位、活化闲置场馆替代新建、追求片段化深度体验而非全景式呈现 [13] - 技术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今上岳阳楼》采用智能控制集成系统,《洞庭幻境》结合AR眼镜空间定位技术提升沉浸感 [11] 商业模式与合作 - 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今上岳阳楼》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旅游集团等联合出品,《洞庭幻境》引入明和集团等企业资源 [2][6] - 线上导流成为主要售票渠道,互联网分众传播特性促使内容方精准定位知识审美人群 [13] - 演艺空间与城市更新结合,强调既有场馆活化利用而非新建,降低投资成本并增强特色 [13]
民俗味道“飘香” 演艺盛宴“诱人”
南京日报· 2025-05-27 10:29
民俗体验活动 - 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举办"高淳老街民俗戏曲季",包含民俗戏曲、绘画展览、非遗集章线路等活动,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1] - 熙南里街区推出端午市集、胶片摄影展、包粽子、射五毒、白局评弹演绎、鸭蛋彩绘等活动,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1] - 溧水洪蓝龙舟竞渡大赛于5月31日在胭脂河洪蓝集镇段举办 [1] - 老门东"非遗墟市"开设中医康养区、非遗文创区和文博研学区,时间5月28日至6月1日 [1] - "非遗快闪"活动包含吆喝、古彩戏法、杖头木偶等表演,时间5月29日至6月1日 [1] 群众文化活动 - "粽情端午 情暖社区"公益演出于5月28日在樱驼花园社区广场举办 [2] - 玄武湖景区梁洲舞台举办端午诗会,包含诗词朗诵、歌舞、器乐表演,时间5月31日 [2] - 紫金坊"端午市集"提供特色文创、互动体验和美食,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2] - 江宁杨柳村举办"江韵端午 趣意探宁"主题活动,时间5月31日 [2] - 金陵图书馆推出端午节主题书展 [2] 博物馆活动 - "金陵寻梦·夜瞻园"演出结合园林空间与戏曲、器乐、多媒体,时间5月31日至6月2日 [2] -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半夏端阳·稚趣'六一'"花样民游会,时间端午假期 [2] - 钟山文学馆推出古法香牌制作体验活动 [2] - 高淳区博物馆举办"五月端阳——'我们的节日'图文展" [2] 演出市场 - 周深2025"深深的"巡回演唱会南京站于5月31日和6月1日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 [3] - "声声不息"港台金曲榜演唱会在江苏荔枝大剧院举办,时间5月31日 [3] - "江好遇见 相约泰山"滨江音乐会在桥北滨江生态公园举办,涵盖流行、民谣、古典音乐,时间5月31日 [3]
消费市场涌热潮,三湘印象盘中涨停
证券之星· 2025-05-07 10:34
公司股价表现 - 5月7日三湘印象盘中涨停,报4.02元,成交1.59亿元,换手率3.47% [1] 文旅行业宏观数据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 [1]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1] 公司文旅业务布局 - 持续深化文旅产业布局,推动《印象·妈祖》项目落地,计划2024年10月1日公演 [1] - 该项目为公司首个集编创设计、集成制作及主导运营于一体的文旅演艺项目 [1] - 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推出纯数字化VR空间体验项目《又见恐龙》XR嘉年华,四个月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破千 [2] 公司战略方向 - 锚定"文化+地产"双向赋能战略,升级演艺项目内容与体验,加速数字化IP复制与输出 [2] - 积极探索XR新业务场景,拓展文旅业务边界和深度 [2] - 加速新签约文旅项目落地,强化商业地产运营与物业服务,推动资金回笼与利润增长 [2]
消费新蓝海丨多地以文促旅 打造古城消费热潮
央广网· 2025-05-02 09:05
文旅融合创新 - 苏州仓街通过"衮和TA的朋友们"数字展融合AI、AR、VR、3D-mapping等技术展示宫廷礼服与缂丝非遗文化 打造文化商业联动模式 [1] - 姑苏区推出联票机制整合平江路游船、数字展与餐饮等业态 提升消费潜力 [1] - 苏州丝绸博物馆、历史街区与水上游船形成文旅新联动 探索2500年古城文化活化路径 [1] 古城消费升级 - 山西通过《如梦晋阳》《再回相府》等实景演艺项目盘活文化资源 丰富景区夜经济业态 [1][2] - 旅游演艺成为文旅融合核心载体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带动住宿消费 [2] - 古城焕新计划推动静态观光转向动态体验 实现历史与现代消费同频共振 [2] 技术赋能场景 - 沉浸式三维投影与硅基视网膜技术应用于古城故事叙述 创造新型文化体验场景 [1] - 园林景区、城门城墙等传统场景导入数字技术 催生新产业模式 [1]
宋城演艺2024年年报多项指标亮眼 文旅龙头地位巩固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20:30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25.4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9亿元,较上一年扭亏为盈,实现1054.18%的大幅增长 [2] - 净利润规模占全市场22家文旅企业净利润总额的六成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4.45亿元,超过净利润水平,反映出公司利润质量高,财务状况稳健 [2] 业务板块 - 现场演艺业务作为核心板块,实现收入19.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1.03%,同比增长17.50% [3] - "主题公园 + 文化演艺" 经营模式持续发挥效力,旗下十三大千古情景区火力全开 [3] - 广东千古情景区开业首年即盈利,核心演出《广东千古情》演出1386场,单日最高达10场 [3] - 三峡千古情景区开业百天收入破亿元,拉动宜都旅游总收入可比口径增长超40% [3] - 《西安千古情》开启双剧院模式,连续多天每天演出17场,刷新纪录 [3] 核心竞争力 - 文旅行业迎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公司作为文旅融合发展先锋,深度嵌入国家文化复兴与文旅支柱产业战略坐标 [4] - "主题公园 + 文化演艺" 的独特模式,通过文化演艺激活主题公园的场景消费力,实现了客群停留时长和边际收益的跃升 [4] - 具备可复制、可迭代、可扩展的优势 [4] - 先发进入全国一线旅游休闲目的地和重点商业城市,占据了客流量制高点 [4] - 拥有强大的创意能力,建立了从项目选址到运营推广的全产业链闭环 [4] 产品与创新 - 不断拓展文旅消费的 "增量端口",挖掘情绪消费的 "蓝海价值" [4] - 通过创新产品内容、优化景区沉浸式场景、提升演出科技含量,将旅游、演艺、度假有机融合 [4] - 打造了四季场景重构的四大超级节庆活动,并针对不同细分圈层开发沉浸式定制化主题活动 [4] - 形成了 "体验催生内容、内容拉动流量、流量反哺体验"的增强闭环 [4]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达4125.53万元,同比增长37.48% [5] - 开展了多项研发项目,涵盖舞台视效设备联动控制、舞台机械安全稳定运行、舞台风效调节等多个领域 [5] - 旨在提升演艺产品质量,增强演出的沉浸感、表现力和安全性 [5] 未来展望 - 将继续聚焦现场演艺主业,把竞争优势转化为增长优势,加强精细运营,突显特色化经营 [5] - 打造多元内容生态体系,重点做好青岛《丝路千古情》的全新编创以及广东千古情景区的升级改造 [5] - 融合创意手法和科技手段,打造 "时空折叠" 的沉浸场景,构建全新旅游休闲体验 [5] - 发挥宣传与市场开拓的联动机制,强化品销协同,借助新媒体实现社交裂变 [6] - 不断升级服务,增加景区的 "温暖度",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 [6]
三湘印象去年营收同比增长9.46% 文旅创新加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0:0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 同比增长9.46%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7.79万元 同比增长1459.91% [1] - 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3944.84万元 同比增长54.43%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 同比增长391.57% [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8.09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2422.98万元 [2] 文旅业务发展 - 《印象.妈祖》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公演 是公司首个集编创设计、集成制作及主导运营于一体的文旅演艺项目 [1] - 项目运用AR体验、数控雾幕系统、数字吹纱矩阵、仿生装置等科技手段打造多重表演场景 [1] - 标志着公司文旅业务构建"EPC+O"全链式商业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1] - 国庆黄金周期间观印象主创的十余台传统演艺项目合计演出200余场 观演人数突破23万人次 [2] - 多个场次门票提前售罄 存量演艺项目保持高热度运营态势 [2] 行业认可与项目成果 - 《最忆船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2] - 《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入选文旅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 [2] 战略规划 - 公司继续锚定"文化+地产"双向赋能、联动发展战略 [2] - 持续升级演艺项目内容和体验 加速数字化IP复制与输出 [2] - 探索XR新业务场景 [2] - 地产业务方面抓紧资产去化 强化商业地产运营与物业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