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

搜索文档
降低物流成本 这个模式助力长三角外贸提速
新华社· 2025-09-15 15:30
长三角外贸表现 -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8.16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1] 联动接卸模式成本效益 - 出口标箱节约物流成本约400元 进口标箱节约约200元 [1] - 通过水水直联和多港互动实现一体化监管 [1] - 优先安排查验放行手续 最大限度节省货物出港时间 [1] 模式覆盖范围与功能拓展 - 已覆盖长三角14个港口 [2] - 上海口岸枢纽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拓展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降低物流成本 这个模式助力长三角外贸提速!
新华社· 2025-09-12 22:47
目前,"联动接卸"模式已覆盖长三角14个港口,上海口岸的枢纽和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文章来源:新华社)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实现进出口8.16万亿元,同比增长5.4%,展现出长三角外贸强大的韧性和活 力。 "实行'联动接卸'模式后,每个出口标箱可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400元,进口标箱每箱可节约200元左 右。"在上海洋山港,记者了解到,海关"联动接卸"模式让企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该模式是在传统的"水水中转"基础上实现"水水直联,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一体化监管。企 业可以在洋山海关办理进口放行手续,经专用驳船转运至目的港后直接提离。出口货物经驳船运抵洋山 港后,海关优先安排查验办理放行手续,最大限度节省货物出港时间,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降低物流成本,这个模式助力长三角外贸提速!
新华网· 2025-09-12 21:13
长三角外贸表现 -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8.16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4% [1] 物流成本优化措施 - 上海洋山港实行联动接卸模式使出口标箱节约物流成本约400元/箱 进口标箱节约200元/箱 [1] - 该模式实现水水直联多港互动一体化监管 企业可在洋山海关直接办理进口放行手续 [1] - 出口货物经驳船运抵洋山港后海关优先安排查验 最大限度节省货物出港时间 [1] 区域协同发展 - 联动接卸模式已覆盖长三角14个港口 进一步拓展上海口岸枢纽和辐射功能 [1]
全国首个“矿—路—港”联合体物流总包项目落地陕西
陕西日报· 2025-09-08 08:39
项目概况 - 全国首个矿路港联合体物流总包项目正式落地运行 由西安铁路局联合中煤蒙陕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及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共同打造 [2] - 项目为陕北能源基地煤炭外运开辟协同高效、成本可控、时效稳定的全新物流通道 [2] - 首班列车于9月4日14时从曹家伙场站发出 满载3874吨煤炭开往山东日照港 [2] 项目背景与动因 - 中煤大海则煤矿作为陕北能源基地核心高产矿井 年产能达1800万吨 是保障华东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关键节点 [2] - 受煤炭市场周期性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拓展稳定的下水煤运输出口成为当务之急 [2] 运营模式创新 - 创新构建矿端集运+铁路干线+港口衔接的全链条物流总包模式 [2] - 形成覆盖煤炭运输全流程的闭环服务体系 [3] - 前端由中铁快运承接87公里汽运短驳任务 实现煤矿井口到专用线的门到线无缝接驳 [3] - 中端依托榆林象道物流专用线提供仓储暂存+精准计量+抑尘防冻+专业化装车一体化服务 [3] - 后端通过整车直达模式将煤炭高效输送至山东日照港和曹妃甸港两大枢纽港口 [4] 战略意义 - 项目系国家公转铁战略重点增量项目 [4] - 直接打破中煤大海则煤矿的外销瓶颈 [4] - 进一步优化陕北地区公转铁运输结构 [4] - 为陕北地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4]
内外承压,山东国企何以突围
新华网· 2025-09-07 09:42
两组来自山东国资国企的数据格外亮眼:1—7月,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5.59万亿元、营业收入达 1.47万亿元、利润总额达565.8亿元,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同期,出口产品销售收入742.1亿 元,在全球市场紧缩中仍实现2.5%增长。 这份韧性,源于山东国企跳出"守着家门口发展"的思维,主动向外部要增量。山东发展集团的"投 早"、山东重工的"协同"、山东港口的"拓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围,更折射出全省国资国企在深化 改革、应对挑战中的系统性探索——地方国企突围,既要靠企业自身找路径,更需全省层面搭框架、建 机制,点面联动方能破解内外困局。 投早投新 为产业转型占先机 7月,华电新能登陆沪市主板,募资超180亿元,成为2023年"8·27"新政以来A股最大IPO项目。 鲜少有人注意到,在这家明星企业的股东名单里"藏着"一家山东企业——山东发展集团是其唯一的 地方国企战略投资方,也是其第四大股东。 早在新能源行业技术不成熟、盈利模式模糊时,山东发展集团便看到其战略价值:既是"双碳"目标 的核心支撑,也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关键。此时"投早",不仅是为企业找增量,更是为全省产业转型占先 机。 山东也为国资国企"投早、 ...
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大众日报· 2025-09-06 08:46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2] - 日照港岚山港区形成300余家企业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4]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85%以上 [4]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目标到2027年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1][5]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推动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5] - 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海域开发利用创新 - 东营市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将海域分成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 [2][3] - 创新"立体用海"模式 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和谐共生 [2] - 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3] 港产城融合发展 - 推行"前港后厂"模式 促进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构建港口枢纽经济圈 [4] - 实施设施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 实现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 [4] 海洋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六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4] - 深度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 与沿线国家共建海洋产业园区 [5] - 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 高效利用全球资源 [5]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突破100万标箱
人民网· 2025-09-05 23:50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自2017年西部陆海 新通道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一张网",形成纵贯我国西南地 区稳定的黄金物流通道。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华灯初上时的钦州港(9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自2017年西部陆海 新通道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一张网",形成纵贯我国西南地 区稳定的黄金物流通道。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9月4日,一艘海轮驶入钦州港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自2017年西部陆海 新通道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 ...
智启津门·数聚上合丨外国记者眼中的上合“智造”
新华社· 2025-09-05 16:29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 鲁班工坊通过数字智能技术提升传统技艺水平 将天津智能制造技术推广至上合组织成员国[2] - 项目促进各国青年创新能力培养 激发创新活力[2] 智慧港口建设 - 天津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港口示范项目[2] - 港口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成为行业标杆案例[2] 数字经济发展 - 科技合作与数字化建设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形成[2] - 智慧技术应用与数字共识构建成为区域发展重要驱动力[2]
一体推进学查改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解放日报· 2025-09-03 17:24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举措 - 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发起成立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 [1]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启动第三批子基金遴选 [1] - 库帕思语料库公司、仪电智算平台赋能AI产业加快发展 [1] - 低轨卫星互联网千帆星座成功组网 [1] - 搭载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的智己LS6成功上市 [1] 监管机制创新 - 首创推出《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引》 [3] - 发布实施加强主责主业管理、上市企业市值管理、"一企一策"绩效评价等制度 [3] - 建立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态跟踪机制 [3] - 深化"四类一层"监管模式 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监管企业功能定位 [4] 产业投资与布局 - 上海国际集团以"直投+基金"模式推动"链主协同+全链条布局" [4] - 上海国投公司积极布局基础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赛道 [4] - 重点关注语料数据、端侧AI、AI4S、垂类模型与应用等领域 [4] - 组建战新平台 发布数字化应用场景 打造中国版"阿拉丁" [4] - 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投资平台建设 [4] 科技创新应用 - 上海数据集团打造数据要素枢纽节点 [4] - 隧道股份成立业内首个交通领域垂类大模型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 [4] - 以"AI交通大脑"赋能城市"智理" [4] - 上港集团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实现集装箱船靠泊艘次和吞吐量双增长 平均靠泊等待时间和作业时间双下降 [4] 产学研协同 - 华虹集团与复旦大学以党建链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探索人才共育模式 锚定全球竞争力 [2] - 市国资委党委与徐汇区委开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组学习 [2]
“十四五”期间,我国11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央视新闻· 2025-09-01 13:58
国家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 - "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11个现代海洋城市 形成分层次发展格局:上海/深圳/青岛强化核心功能 天津/大连/宁波/厦门做强优势领域 秦皇岛/连云港/北海/三亚向海发展[1] - 沿海城市积极布局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培育大国重器与新业态[1] 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突破 - 上海以长兴岛为中心建设船舶海工研发设计制造高地 AI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入船舶装备研发制造环节[1] - AI技术使船舶设计效率显著提升:原需10-20人1-2月完成的工作 现仅需1-2人1-2周即可完成[1] - 深圳建立海洋大学 着力弥补海洋城市发展人才短板[1] 港口自动化与绿色转型进展 - 全国已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4]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4] - 青岛港建成全国首个"氢+5G"智慧港口 氢能集卡车队规模全球第一 投用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和氢电拖轮[6] - 青岛港建设9座换电站与3座LNG加气站 实现集装箱码头港内短倒车辆100%清洁化替代 年度减少燃油消耗2.5万升 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6][8] 区域协同发展成果 - 宁波舟山实施双城联动创新模式 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10] - 两地共同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国家大宗商品战略资源配置枢纽[10] - 厦门港通过海铁联运拓展内陆市场 实现中欧班列与海上丝绸之路货轮直接对接 形成海陆无缝衔接国际物流新通道[12] - 厦门港打破业务协同壁垒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响应速度 形成产业聚集与港口发展双向引力[14] 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 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形成涉海区域增长极 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优秀范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