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保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重视算电一体化下,固废的业绩及估值潜力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付费板块、科学仪器、跨债 - **公司**:蓝颜文绍、聚光科技、网易科技、蓝派科、海南技术、创业环保、武汉控股、中云环保 [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付费板块** - **核心观点**:蓝颜文绍有望在未来的IDC协同布局中脱颖而出,相关股票板块亮点突出 [1] - **论据**:国家支持建设数据基础设施,蓝颜文绍有稳定绿电、区位土地及增商优势;板块盈利稳中向好,回款改善,经营性现金流金额稳步提高且2025年QE应收账款绝对额下滑,众多股票公司回款明显改善;回款改善投资收缩背景下,2024年自由现金流大幅转正,12家股票公司中有10家分红绝对金额提高 [1] - **科学仪器** - **核心观点**:应关注科学仪器产业基石的长期自主可控思路,部分国产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2] - **论据**:中美贸易摩擦下,实际光学力度措施及制裁范围仍活跃,国产企业近年来研发生产能力持续提升,部分品类齐全具备高端化研发能力 [2] - **跨债** - **核心观点**:关注多元投资机会,以国企为跨债主力军,关注破净业绩及市值下滑较多、改革诉求较强的公司 [2] - **论据**:无明确论据提及 [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网易科技、蓝派科、海南技术等科学仪器企业 [2] - 重点关注创业环保、武汉控股、中云环保等跨债方向的公司 [2]
金圆股份:业绩表现属预期范围,战略转型持续推进
中金在线· 2025-07-15 17:13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000万元至5,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7,382.58万元,由盈转亏[1] - 扣非净利润亏损1.1亿元至1.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937.07万元,亏损幅度扩大[1] -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4元/股至0.06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23元/股[1] - 业绩变动主因是上年同期出售中机科技发展(茂名)有限公司带来2.08亿元投资收益,本期无类似处置事项,剔除该影响后两期利润水平基本持平[1] 业务转型与现状 - 2022年公司剥离建材业务(出售青海互助金圆水泥100%股权),确立"环保主业+新能源材料"双主线战略[2] - 环保业务以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核心,占比超95%,2024年子公司江西汇盈产销量大幅提升,电解铜及含金物料贡献显著,推动归母净利润增长105.85%[2] - 环保板块处于卖方市场,上游供应商掌握定价权,电解铜及含金物料单价上涨但整体盈利能力有限[2] - 新能源材料业务处于试生产阶段,尚未盈利,是当前亏损诱因之一[2]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公司研发"电化学脱嵌技术"提锂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回收效率高等优势,正在捌千错盐湖项目全球首次实地应用[3] - 因高海拔环境及工艺产业化早期阶段限制,项目仍处于验证调试期,成熟后将打开锂资源产业化空间[3] - 公司持续强化"双主线"战略,环保业务稳步发展,新能源材料布局初具资源利用效率、工艺创新及区域布局特色[3] - 未来随着项目经验积累,新能源材料业务有望释放成长潜力[3]
飞马国际拟13亿易主国资接盘 刘永好惜败环保产业亏近1亿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29
飞马国际控制权变更 - 飞马国际间接控股股东新希望投资集团筹划转让控制权 漳州国资高鑫创投拟接盘20%股权 按6月20日收盘价2 42元/股计算交易总价约12 88亿元 [1] - 交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可能通过新增鼎协议转让5 32亿股或新投集团转让新增鼎控股权方式实现 交易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将变更 [6][7] - 漳州高鑫创投实控人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 本次交易构成地方国资入主 [8] 刘永好投资飞马国际财务表现 - 2021年通过新增鼎参与司法重整取得控制权 累计支出12 45亿元含债权豁免 股东借款及业绩补偿 [1][11] - 2022-2024年飞马国际归母净利润合计1 33亿元 较承诺5 7亿元差额达4 37亿元 需在2025年7月24日前补足 [11][12] - 若本次20%股权转让完成 新增鼎剩余9 9%股权市值7 85亿元 叠加转让款合计20亿元 较入主成本浮盈7 55亿元 刘永好按51%持股比例浮盈3 85亿元 [14][15] 兴源环境投资情况 - 2019年刘永好以14 49亿元收购兴源环境控股权 2023年以3 59亿元向宁波国资转让1 55亿股 持股市值加转让款合计9 71亿元 较成本浮亏4 78亿元 [9][16] - 兴源环境持续亏损且无现金分红 导致投资回报不佳 [17] 环保产业投资整体结果 - 刘永好对飞马国际和兴源环境两家环保上市公司总投资可能亏损近1亿元 考虑资金成本后浮盈约2亿元 [4][16][18] - 两家公司均被地方国资接盘 市场关注是否为国资抄底或投资人无奈退出 [5] 飞马国际经营状况 - 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752 36万元 2025年一季度仍亏损 基本面未见改善 [1]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2 76%至2 39亿元 业绩承诺期内营收合计仅9 49亿元 [11] - 新增鼎承诺的18亿元流动性支持及优质资产注入均未兑现 [13]
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绿色生产力引领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7:30
绿色发展理念与环保产业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1] - 绿色生产力是技术范式革命、要素配置重构、制度创新协同的系统性变革,旨在将生态治理驱动力从外部委托转为内生创造 [1] - 环保产业定位突破传统末端治理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载体、经济转型支撑和国际竞争战略支点 [2] 环保产业变革的三大维度 - **定位转变**:从污染防治主力军扩展至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直接关联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与全球气候治理 [2] - **逻辑转变**:从基建行业转向专业服务行业,全行业营收超2万亿元但平均利润率仅8%,需通过绿色生产力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内涵转变**:劳动者能力升级至碳足迹核算等跨界领域,劳动资料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从治理负担转为资源载体 [3]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条件 - **产业规模**:2024年环保产业年营收连续3年超2.2万亿元,光大环境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年增收超1亿元 [4] - **市场机制**:全国碳市场2021年运行以来成交额超300亿元,市场化定价机制拉动新技术应用 [4] - **政策支持**:16部委联合印发政策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体系,覆盖财税、金融、人才等多领域支持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 **新技术应用**:光大环境无锡项目将沼气制备为生物天然气,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6] - **智能化升级**:垃圾焚烧发电厂部署数字孪生系统,污水处理厂实现无人值守"黑灯工厂" [6] - **装备国产化**:国产环保装备自给率从2018年65%提升至2023年82%,具备千吨级焚烧炉等关键设备生产能力 [7] 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 - **研发投入**:近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2023年突破800亿元,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 [7] - **人才规模**:2024年从业人员超340万人,近15年增长3倍,每年吸纳超10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占比显著 [7] - **人才机制**:环保工程师注册启动,高端人才加速聚集,青年科技人才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11] 全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 **市场共建**:企业需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度 [8] - **技术攻关**:突破生活垃圾制氢、生物质资源化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资源化技术体系 [9] - **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工程化转化环节,破解研发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 [9] - **企业治理**:将绿色生产力纳入战略决策,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强化投入产出率导向 [10][11]
赵刚在铜川市、渭南市调研检查时强调持续提升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粮食生产水平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陕西日报· 2025-06-12 06:39
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 - 省长赵刚调研铜川市新材料产业园区企业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创新研发及产业链上下游分布情况,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拓展产品应用场景[1] - 要求园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格局[1] - 考察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一六五所铜川试验区,了解项目规划建设进展,强调需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高效推进项目[1] 生态环境保护整改 - 铜川市因水资源监管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铭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典型案例需从严整改,规范取水审批及监管流程[2] - 要求举一反三全面自查同类问题,健全长效节水管理机制[2] 农业生产能力提升 - 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示范田完成小麦收割并开展夏播玉米作业,强调需融合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以提升单产和总产[2] - 针对受旱灾影响区域,提出扩种改种补种措施以实现"以秋补夏"[2]
央行上海总部等九部门:探索上海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 持续建设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快讯· 2025-06-11 18:30
政策发布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用 助力美丽上海建设的通知》[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聚焦"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稳步扩大绿色贷款和转型贷款规模[1] - 支持各区、各产业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1] - 完善绿色金融产融合作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投招贷联动[1]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绿色建筑标准与绿色信贷标准有效衔接[1] - 探索上海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1] - 持续建设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上海绿色项目库[1] 节水产业支持 - 加大节水领域融资支持力度,支持节水产业发展[1]
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治理“金租方案” 江苏金租以设备租赁破解环保产业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38
江苏金租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 采用"融资+融物"租赁模式,服务于环保企业设备采购、技改升级与运维更新全周期 [1] - 累计服务环卫企业超2000家,业务覆盖全国247个地级市 [4] - 在风电、光伏、储能、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等领域累计为超过100GW新能源项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投放金额超1000亿元 [8] 洱海生态治理案例 - 为顺丰洱海提供700万元融资方案,1天内完成审批、3天内完成车辆提取,助力应急采购 [2] - 4年间累计投放69台环卫车辆,合作金额近2000万元 [3] - 顺丰洱海年处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逾50万吨,产出有机肥300余万吨、生物天然气近4000万立方米 [3] 航空护林项目案例 - 为华宇通航提供7500万元融资解决方案,以"设备直租"模式支持直升机采购 [6] - KA-32A11BC型直升机将承担赣南区域森林巡航监测、高空灭火及应急投送任务 [5] 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改案例 - 为深圳天楹提供2.7亿元"售后回租"融资,覆盖3.68亿元技改设备 [7] - 技改后厂区日处理垃圾能力提升至1600吨,供给超30万度绿色电能 [7] - 更新后的焚烧厂通过先进烟气净化系统将污染物排放降至最低 [8] 行业服务领域 - 持续服务于火电、钢铁、煤矿、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环保改造任务 [8] - 在环卫、环保、再生资源领域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 [4]
天蓝 水碧 山青“三重奏”
中国环境报· 2025-06-09 09:43
生态环境质量 -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居全国前列 [1] - 9个中心城市、88个县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1% [3] - 贵阳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四 [4] - 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河流222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99.1%,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7]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 贵阳市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和"天、空、地"一体化的外场综合观测系统 [4] - 贵州推出一系列制度方案,包括调整产业、降尘控车、压减燃煤、联防联控等举措 [4] - 2024年7月印发实施《贵州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细化29项具体措施 [4] - 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到重点工业企业持续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5] 水资源保护 - 黔东南州通过综合治理、协作保护、景区联动等措施加强舞阳河流域治理与保护 [7]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水(舞阳河)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7] - 贵州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实施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措施 [8] - 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跻身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名 [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2024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266.14万吨,综合利用量为8838.25万吨,处置量为1880.72万吨 [10] - 全省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约358.94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3.10万吨/年 [10] - 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预计可消纳约100.2万吨煤矸石 [10] - 2024年8月发布《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实施第一批6个试点示范项目,拟消纳煤矸石约1300万吨 [11] 生态修复与资源转化 - 2024年全省生态修复消纳磷石膏721万吨,占全部消纳量的61% [12] - 推进实施清镇市莲花寺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遵义市铝业赤泥土壤化边坡治理与基干土制备等项目,拟消纳赤泥约20万吨 [12] - 建成"焙烧法""水洗法"锰渣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年处理锰渣160万吨 [12] - 单株碳汇项目已惠及全省668个村1.2万户,共开发479.8万余株林木,年可售碳汇量4797万千克,开发金额1439.3万元 [5]
重庆:绿色低碳电网建设、清洁能源、绿色电力类项目 投资需求约155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08:33
绿色低碳环保产业·重庆推介会 - 推介会吸引130余家企业参会 现场签约17个合作项目 涉及资金1034亿元 [1] - 重庆市低碳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成立 同步发布26项重点生态环保产业项目与技术需求清单 总投资约1005亿元 [1] 投资需求分布 - 绿色低碳领域投资需求最大 约310亿元 其中零碳园区建设项目17个 需求150亿元 绿色低碳电网建设及清洁能源项目需求155亿元 产品碳足迹关联项目需求5亿元 [1] - 治水领域需求243亿元 最大项目为重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 涉及100余项子项目 需求180亿元 [1] - 治气领域需求80亿元 治土领域需求28亿元 治废领域需求45亿元 [1] - EOD项目需求180亿元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需求9亿元 潼南生态环境项目需求110亿元 [1] 重庆市低碳环保服务业集聚区 - 集聚区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等四部门共建 依托重庆市环保产业园等现有载体 [2] - 聚焦打造国家级环保大数据平台 建设世界级环境产品服务平台 覆盖绿色低碳服务全产业链 [2] - 目标到"十五五"末培育一批国内一流 国际领先的绿色低碳环保领军企业 [2] 重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 - "十四五"期间重庆年均能源消费增速24% 支撑年均56%的经济增长 [2]
泰州央地国企“默契”生花
新华日报· 2025-06-06 05:11
泰州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泰州市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姜高路二期改造工程(东风路—泰顺路)正在全力推进 目标30个月完工 [1] - 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5万平方米厂房基槽开挖 预计2024年12月底主体竣工 建成后年产新能源汽车等驱动定子90万台 [1] - 中电光谷东部智造港项目加速推进 新质生产力联盟已吸纳14家企业 涵盖数字经济 新能源 集成电路等六大领域 [1] 央地国企合作成果 - 2024年6月泰州市央地国企协同发展恳谈会签约21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约443亿元 含2个超百亿元项目 当年落地率近70% [2] - 国机集团福马集团总部落户海陵区 国能煤炭储运交易中心项目(100亿元)落户医药高新区 [2] - 靖江市与省国信集团推进燃煤发电扩建项目 预计2024年投运 市城投与省环保集团成立江苏泰州环保产业发展公司 [2] 产业投资与基金布局 - 市金控集团与省高投集团合资设立20亿元新材料产业和大健康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 计划撬动百亿级资金 [2] - 泰州与中海油 国能 中粮等央企累计达成72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1413亿元 [2] - 新设海工装备产业专项母基金 打造港口一体化集群项目 [3] 城市发展规划 - 打造稻河古街区焕新工程与凤城河文旅共生带 推进泰州高铁南站核心区与城市新中心片区建设 [3] - 建设泰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与秋雪湖康养中心项目 锚定新兴赛道 [3] - 北沿江高铁 盐泰锡常宜铁路加快建设 推动区位优势向交通优势转化 [4] 产业创新体系 - 构建产业创新平台 企业研发矩阵"双金字塔"科创培育体系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4] - 打造"到泰州 泰周到"营商环境 形成"八方企业来泰州 优秀人才聚泰州"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