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火热,众擎机器人获近10亿融资,京东领投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2:53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赛道资本动态 - 众擎机器人近期完成Pre-A++轮与A1轮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A1轮由京东集团领投[2] - 京东短期内连续领投人形机器人公司,包括众擎机器人和逐际动力[2] - 众擎机器人投资方呈现显著"产投"背景,包括小鹏汽车旗下星航资本、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业方,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等财务机构[2]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已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深圳机器人产业链2024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2] 行业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分化 - 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聚焦高动态性能双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普渡科技选择在轮式配送机器人平台集成机械臂,云鲸智能基于移动平台向家庭服务机器人延伸[3] - 商业模式包括整机产品公司(如众擎)和上游核心赋能者,如帕西尼感知科技专注触觉传感器,跨维智能提供Sim2Real技术降低训练成本[3] - 整机企业商业化切入点各异:数字华夏主攻仿生面部交互服务场景,智平方优先落地工业制造场景[4] 行业核心挑战与应对策略 - 行业面临"认知智能强但物理执行弱"的矛盾,具身智能技术存在节拍效率低、动作精度不足、任务准确率有限及闭链约束处理复杂四大挑战[4] - 挑战还包括高昂硬件成本、规模化量产门槛及商业价值不明确[4] - 众擎机器人采用"硬件开源+生态分润"商业模式,融合传统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计划2025年Q4完成产能爬坡[4] 资本布局逻辑与行业前景 - 投资人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终端",视为未来生产力核心平台[5] - 行业呈现资本加速涌入与技术路径/商业模式高度不确定性并存局面,需从概念演示转向规模应用验证价值[5]
京东回应!为何密集投资机器人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2:07
京东具身智能布局 - 公司近期密集投资机器人企业 包括领投千寻智能6亿元PreA+轮融资 战略领投逐际动力新一轮融资 以及众擎机器人A1轮融资 [1] - 公司成立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计划在WAIC大会上宣布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合作 覆盖AI潮玩和AI教育机器人领域 [1][2] - 公司通过将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硬件设备 提升产品竞争力 目前已与众擎PM01机器人等达成合作 并在京东平台独家发售接入JoyInside能力的AI潮玩 [2] 技术研发与行业定位 - 公司内部已积累具身智能硬件能力 京东科技团队"JD-TFS"在2025年CVPR机器人双臂操作仿真挑战赛中夺冠 并于2024年4月发布国内首个双臂移动机器人操作数据集 [2] - 行业分析认为公司布局符合供应链角色定位 技术有望在物流 服务等实际场景中落地应用 [2] 战略方向 - 公司强调聚焦供应链场景 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构建技术生态 推动具身智能和大模型等技术的产业应用 [1] - 公司内部成立专门业务部门 多个团队正探索不同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可能性 [1]
机器人的「GPT时刻」来了?丰田研究院悄悄做了一场最严谨的VLA验证实验
机器之心· 2025-07-21 12:04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冷猫 提到机械臂,第一反应的关键词是「抓取」,高级些的机械臂也就做做冰淇淋和咖啡之类的小任务。 但若要机械臂 自 主完成繁 重且复杂的任务 ,如布置餐桌、组装自行车,难度便呈指数级上升。这类任务对感知、理解与动作控制的协同提出了极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 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 模型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已逐步具备整合多模态信息(如图像、指令、场景语义)并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朝着更智 能、更通用的方向迈进。 但是目前 VLA 的研究尚未达到里程碑式的成果,具身智能的「GPT」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 直到我看到了这两段视频: 机械臂在现实世界中已经能够实现双臂写作,完成如此复杂的组合任务,并且还能够在操作过程中纠错。这相比过去的 VLA 研究成果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深入探索了一下这份研究,作者在 VLA 的思路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扩散模型策略的基础上,完全构建了一个针对机器人的 大型行为模型(Large Behavior Model,LBM) ,经过训练和微调,便能够实现机械臂自主执行复杂操作中如此令人惊艳的结果。 来自谷歌的研究者 Ted Xiao 说: 「如果你从事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 ...
众擎机器人获近10亿元Pre-A++轮和A1轮融资,小鹏汽车和京东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7-21 11:31
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5年7月完成Pre-A++轮和A1轮两轮融资,Pre-A++轮由星航资本(小鹏汽车旗下)投资,A1轮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业资本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务资本参投,中东资本、国香资本等老股东连续增资 [1] 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硬件研发与算法创新,自主研发的关节模块在爆发力、力矩、转速等核心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高度拟人化运动能力提供硬件支撑 [1] - 算法团队攻克Sim2Real技术壁垒,有效消除仿真与物理世界的映射差距,使机器人在高动态动作(如复杂舞蹈、空翻、高速奔跑)中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 [1] 产品与产能规划 - 公司产品矩阵已覆盖双足、全人形等梯度化产品,下半年将推进规模化试产与交付,计划将生产交付团队规模和能力提升5倍以高效响应市场需求 [3] - 将持续加大具身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加速核心技术场景化落地与商业化应用,保持全球综合竞争力领先 [3] 行业定位与战略 - 公司被投资方评价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企业",拥有全球顶尖的极客创业团队,在全身运动控制、硬件稳定性、自研核心零部件性能及成本控制上优势突出 [4] - 投资方认为人形机器人是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终端,公司凭借硬件研发基因、具身智能技术路线图及多场景产品矩阵跻身行业头部 [4] - 公司采用渐进式创新路线,结合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场景快速迭代产品,成为少数实现全栈自研(硬件设计至算法开发)且具备整机工程经验的团队 [4] 商业化前景 - 投资方看好公司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场景的快速落地潜力,预计人形机器人将逐步渗透商业交互、工业操作与家庭服务领域 [4] - 公司已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未来在产业政策支持及产业链协同下,国内外市场开拓空间广阔 [4]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新一轮融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即将公开销售
IPO早知道· 2025-07-21 11:17
公司融资与战略合作 -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新一轮融资 深化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2] - 融资将用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通过"IDS协同创新战略"服务创新者、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 [2] - 公司目标是为生态伙伴提供技术底座 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方案 [2][5]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 将于2024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2] - 双足机器人TRON 1已获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客户 在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开展规模化应用探索 [4] - 发布LimX VGM技术创新 利用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实现机器人操作 支持多平台泛化 [4] - 下半年将在VLA(Vision-Language-Action)领域推出重要进展 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与交互能力 [4] 商业模式与生态建设 - 采用"Data Recipe"多元数据配方 突破传统单一数据源依赖 注重高效模型开发范式 [4] - 重点筛选可产品化的技术创新 通过共性软硬件平台赋能生态伙伴 [5] - 持续强化产品能力与生态合作 加速通用平台构建进程 [5] 行业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形态具有广泛适用性 在当前市场具备明显稀缺性 [3] - 双轮足机器人TRON 1具备极简形态和多地形移动能力 已推出移动操作、感知拓展等套件 [4]
机器人50ETF(159559)盘中涨超2%,近8天连续获得资金净流入
新浪财经· 2025-07-21 10:57
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强势上涨1.48% [1] - 成分股金奥博(002917)涨停10cm 中大力德(002896)上涨7.86% 鸣志电器(603728)上涨4.74% [1] - 机器人50ETF(159559)现涨1.57% 盘中一度涨超2% [1] - 机器人50ETF最新规模6.93亿元 最新份额5.74亿份 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机器人50ETF近8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 最高单日净流入4211.26万元 合计1.23亿元 [1] - 机器人50ETF近1年净值上涨49.26%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7.06%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40.55%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17% [1] 指数构成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9.84%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双环传动 机器人 石头科技 绿的谐波 科沃斯 拓斯达 埃斯顿 鸣志电器 三丰智能 汇川技术 [2] 行业动态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金额9051.15万元 中标产品为自研工业人形机器人 [2] - 机器人龙头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动作 反映对行业持续增长的信心 [2] -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落地预期有望加强 盈利预期有望上修 [2]
人形机器人公司正在迎来业务收获期!“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 成交总额突破5.5亿元,资金汹涌而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0:48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机器人板块盘初活跃 宇树机器人概念指数大涨超5% 机器人ETF(562500)上涨1.14% 盘初最大涨幅达1.82 [1] - 成分股中 中大力德领涨8.55% 江苏雷利 晶品特装 鸣志电器涨幅超6% 绿的谐波 步科股份等跟涨 [1] - 机器人ETF盘中换手3.51% 开盘半小时成交总额达5.5亿元 显著放量 [1]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公司迎来业务收获期 智元 宇树拿下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 [1] - 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为业内单笔中标金额最大采购订单 [1] - 宇树科技开启IPO辅导 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盘初走高 [1] 券商观点 - 人形机器人板块前期回调较多 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链涌现积极变化 板块情绪回暖 [1] - 国内本体厂商持续取得订单突破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探索逐步进入落地阶段 [1] - 宇树完成IPO辅导备案 头部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加快推进资本化进程 预计将促进全行业资本开支增加 [1] 机器人ETF产品信息 - 机器人ETF(562500)为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帮助投资者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 [2] - 场外联接包括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和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C(018345) [2]
宇树科技启动IPO,机器人ETF基金(562360)飘红,中大力德涨超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09:59
市场表现 - 7月21日上证综指上涨0.39%,深证成指上涨0.31%,创业板指上涨0.48% [1] - 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上涨0.46%,成分股中中大力德上涨超7%,晶品特装上涨近4%,天智航上涨近3% [1] -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上涨0.42%,最新流通份额为4.52亿份,流通规模为4.31亿元 [1] 行业动态 - 中证机器人指数选取系统方案商、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零部件商等作为样本股 [1] - 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1] 机构观点 - 国内外巨头的技术竞争与生态构建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行业进入"黄金窗口期" [2] - 巨头入局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和批量化发展,促进全球产业链联动 [2]
中美机械工程师人才储备相差7.78倍 中国机器人已赢在起跑线上!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9:57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的挑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机器人工程师人才储备不足和机器人落地应用滞后的致命问题,这威胁到美国在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美国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师不足4.5万名,而中国机械工程师总数超35万,数量差距达7.78倍 [2] - 美国教育成本攀升和STEM学位门槛提高削弱了学生选择工程专业的意愿,社会对制造业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刻板印象 [2] 中国在工程人才培养和自动化领域的优势 - 中国采取系统性策略培养工程人才,教育投资覆盖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政府主导的学徒制项目,形成多层次人才输送体系 [4] -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拥有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优势 [4] - 2023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过德国和日本,体现技术与人才结合的实际成效 [14] 工业自动化落地难题 - 美国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高、门槛高、过于复杂三大难题,难以通过低成本获取机器人自动化服务 [5] - 开源技术项目如ROS-Industrial因缺乏配套教育、培训及支持体系,实际效果受限 [7] - 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在于通过工具赋能提升生产效率,人机协同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加工程技术含量 [9]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陈旧(如电网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三分之一桥梁需翻新)等阻碍 [15] - 美国制造业长期空心化导致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机器人领域工程师尤为欠缺 [15] - 仅靠调整贸易政策未带来实质性复苏,劳动力与技术的双重制约导致产能波动和供应链脆弱性 [10] 行业企业动态 - 文章列举了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名单 [19][20][21][22][23]
突发!千寻智能再拿近6亿PreA+轮融资!押注“能落地的技术”已成资本共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9:57
融资动态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 由京东领投 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等跟投 [1] - Prosperity 7 Ventures等老股东超额追加投资 显示对公司发展潜力的持续认可 [2] - 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强化"资本+产业"协同生态 [2] 资本布局逻辑 - 投资方涵盖华为、小米、宁德时代等顶级产业机构 显示资本聚焦"能落地的技术" [2] - 技术同源的美国Physical Intelligence估值达24亿美元 千寻智能存在价值洼地 [2] 技术优势 - 具备AI+机器人全栈技术能力 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稀缺标的 [7] - 三大核心优势:综合研发实力、本体制造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 [2] 应用场景验证 - 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提供复杂场景验证场 日处理超百万件包裹 [5] - 京东X无人超市动态补货等环节存在降本需求 人形机器人可优化运营成本 [7] - 即时配送"最后一公里"面临避障、续航等挑战 四足机器人仍有提升空间 [7] 产品突破 - 发布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 搭载自研Spirit v1大模型实现语言-动作映射 [9] - 采用26自由度构型 负载自重比1:1 功率密度全球领先 [11] - 配备高精高速WBC全身运动控制系统 支持零延时遥操作 [13] - 集成OneTwoVLA大模型 实现"边想边做"的具身智能 [15] 商业化路径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技术验证需6-12个月 [8][16] - Moz1可执行搬运、分拣、配送等综合作业 实现"一机多能" [16] - 当前处于小规模交付验证阶段 符合行业1-3年落地周期规律 [16] 行业趋势 - 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融资分化 头部企业加速集中 [17] - 京东物流将具身智能作为产业升级核心 重点投入视觉识别、AI算法等领域 [17] - 人形机器人终端成本有望2-3年内降至20万元以内 [19] 政策支持 -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 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9] - 行业强制标准加速完善 提升市场接受度 [19] 竞争壁垒 - 作业泛化能力是核心壁垒 需资金、技术、资源三重支撑 [20] - 头部企业有望率先突破 推动产业实质性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