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
搜索文档
奥迪威(920491):2025Q3稳定发展,拟H股融资强化海外拓展+服务器散热、机器人等场景多元布局
华源证券· 2025-11-12 14:4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增持,且维持该评级 [5]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把握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机器人、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机遇,有望促进业绩持续稳步增长 [5][6]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稳定发展,并计划通过H股融资强化海外拓展,同时在服务器散热、机器人等场景进行多元布局 [5] 基本数据与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公司收盘价为30.10元,一年内股价高低区间为42.88元至19.56元 [3] - 公司总市值为4,248.41百万元,流通市值为3,478.81百万元,总股本为141.14百万股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2.54%,每股净资产为7.44元/股 [3] 盈利预测与财务表现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24亿元、1.47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3倍、34倍、29倍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3亿元、9.48亿元、11.0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99%、25.89%、16.44%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9元、0.88元、1.04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25%、10.98%、12.17% [6]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02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为7,147万元,同比增长6% [7]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为2,100万元,同比增长2% [7] 业务发展与竞争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是短距离感测的核心选择,广泛应用于自动泊车、盲区检测等汽车智能化场景,单个车型通常搭载12-14个传感器 [7] - 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拓展了前车盖触控感知、儿童遗留监测等方案,提升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 [7] - 公司规划H股上市以加速海外市场拓展,支持国内外双市场发展,有望受益于全球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 [7] - 在非汽车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控制机器人,受益于算力提升,传感器单机搭载量或将增加 [7] - 公司为AI服务器散热推出智能液冷流量传感器,采用超声波与涡街双技术架构,具备瞬态热冲击防护、能效优化闭环等优势,正推进批量应用落地 [7]
小狗求扫地机器人把冻干还它,现存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80家
环球网· 2025-11-05 11:46
行业概览 -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存企业数量超过880家 [1] - 广东省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占全国总数的45.7%,位居区域分布首位 [1] - 安徽省和江苏省的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紧随广东省之后 [1]
云迹科技IPO终局:19亿对赌落地后的“失血”突围与转型微光
搜狐财经· 2025-10-26 20:23
上市概况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670 HK,成为依据18C章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1] - 上市前公司从科创板转向港股,主要原因为A股盈利门槛收紧,而公司持续亏损难以满足要求[2] - 上市前公司面临重大对赌协议压力,若18个月内未能上市需回购股份,赎回负债高达19.25亿元,而同期现金仅7513.5万元,不足负债的4%[2] - 公司以每股95.60港元定价,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5.93亿港元,成功实现估值跃升,上市时市值不低于60亿港元[3] - 股权结构分散,创始人持股仅9.73%,无控股股东,腾讯和阿里系分别持股9.09%和2.94%[2]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公司营收在2023年下滑10%至1.45亿元后,2024年大幅回升68.6%至2.45亿元,但盈利状况持续恶化[4] - 2022至2024年三年净亏损累计超8.15亿元,2025年前5个月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18亿元,同比增幅达40%[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2025年前5个月为-0.53亿元,截至2024年底现金储备1.05亿元,按当年三项费用合计1.7亿元计算仅能支撑数月运营[4] - 综合毛利率波动较大,从2022年的24.3%提升至2024年的43.5%,但2025年前5个月回落至39.5%[5] - 主力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其中“格格”系列售价从2.68万元降至2.09万元,降幅22%,UP系列价格从5.42万元跌至2.23万元,降幅达58.86%[5]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高度依赖酒店场景,2022至2024年该场景收入占比分别为70.1%、95.1%和83%,业绩与酒店行业景气度深度绑定[6] - 正从单纯硬件销售向“硬件+软件+服务”转型,2024年AI数字化系统收入占比已达22.8%,毛利率高达61.5%,显著高于硬件业务的38.1%[8] - 根据沙利文报告,2024年公司以13.9%的市占率位居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市场第一,在整体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以6.3%的份额排名行业首位[8]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产品已入驻3.4万家企业客户,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8]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0.68亿元缩减至2024年的0.57亿元,占营收比重从42%大幅降至23.4%[7] - 研发团队规模缩减12%,仅剩66位核心工程师,同时CTO林小俊离职创业动摇了技术路线的稳定性[7] - 公司拥有979项注册专利,但核心集中于硬件结构设计,在AI决策系统、多模态感知等底层算法领域缺乏差异化优势[7] 行业前景与增长挑战 - 中国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约3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降至15%以下,增长天花板清晰可见[7] -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9.3%,商业楼宇、智能制造等领域需求崛起[9] - 公司拓展非酒店场景进展缓慢,2024年非酒店场景收入占比仍不足17%,且面临优地、普渡、擎朗等对手的激烈竞争[7] 上市后市场表现与未来展望 - 公司上市获得市场热烈响应,公开发售部分录得5657.2倍超额认购,涉资约1891亿港元,吸引超26万名散户参与[10] - 上市首日开盘报142.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49.37%,总市值一度逼近100亿港元,但次日股价即出现回调,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分歧[10] - 上市解除了19.25亿元的赎回负债压力,但持续盈利问题仍未解决,募资净额约5.93亿港元需用于提升AI研发能力及突破技术瓶颈[9][10]
九号公司(689009):智能短交通龙头地位稳固,新品类多点开花
华源证券· 2025-10-20 16:10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增持(首次)[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九号公司是全球智能短交通及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其竞争优势在于短交通领域底层通用技术的研发积累以及成熟的海外品牌和渠道[6] - 公司主业高端智能化两轮车龙头地位稳固,新业务如全地形车与割草机器人凭借性价比与智能化优势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各业务线均有较大成长潜力[6][7] - 基于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高增长,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7] 公司基本数据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收盘价为62.87元,总市值为4,509.53百万元,流通市值为3,475.29百万元[3] - 公司总股本为71.73百万股,资产负债率为64.66%,每股净资产为94.30元/股[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024年收入为142.0亿元,同比增长38.9%,扣非归母净利润达10.6亿元,同比增长157.2%[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7.4亿元,同比增长76.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25.3%[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26.3亿元、3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5.8%、30.5%、36.9%[7] - 对应2025年10月17日收盘价的市盈率(PE)分别为22倍、17倍、13倍[7] 主营业务分析 - 电动两轮车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101.7%,收入占比达58.1%,国内高端龙头地位稳固[6] - 平衡车和滑板车业务: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7.2%,收入占比达18.6%,海外需求恢复且市场份额提升[6] 新业务发展 - 割草机器人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284%,收入占比达6.1%,主要面向欧美市场,产品智能化与性价比领先[7] - 全地形车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6.2%,收入占比达4.6%,主要面向欧美市场,智能化与混动技术领先[7] 竞争优势 - 技术优势:公司在智慧技术、移动技术、在线化及数据化能力等底层通用技术方面有深厚积累[6] - 品牌与渠道优势:通过2015年收购平衡车鼻祖Segway,获得了可复用的海外品牌与渠道优势[6]
第138届广交会一期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约15.79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09:40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参会情况 - 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参会约15.79万人,来自全球222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人数环比增长6.3% [2] - 第一期展览总面积52万平方米,展位数量超2.5万个,参展企业约1.2万家 [2]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展览内容 - 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涵盖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电气、五金工具、车辆及两轮车5个板块共19个展区 [2] - “智慧生活”和“服务机器人”专区成为热门展区 [2] 第138届广交会整体安排 - 广交会分三期在广州举办,第一期已闭幕 [2] - 第二期将于10月23日至27日举行,主要展出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等产品 [2] - 第三期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举行,主要展出玩具及婴孕童产品、家用纺织品、文具等产品 [2]
广交会聚焦服务机器人 培育外贸发展新亮点
人民网· 2025-10-16 16:42
第138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概览 - 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展示了多种机器人产品,吸引了大量境外采购商和客商参观体验 [1][2][3][5][6][7][9] 机器人产品类型与应用 - 展品包括能够演示同步动作的机器人,展商工作人员向观众进行了功能展示 [1] - 太希智能展台展示了登山助行外骨骼穿戴设备,供境外采购商现场体验 [3] - 魔法原子展台展出了机器狗和球形巡检机器人,吸引了客商驻足观看演示 [5][7] - 展商向观众展示了商用咖啡机器人设备,体现了机器人在商业服务领域的应用 [6] - 专区还展出了教育机器人产品,吸引了境外采购商的关注 [9] 展会互动与展示形式 - 人形机器人在专区进行了表演,吸引了现场关注 [5] - 境外采购商积极参与体验,包括体验机器手同步动作和各类机器人产品 [2][3][9] - 客商在多个展台观看机器人表演和演示,显示出浓厚的市场兴趣 [5][7]
云迹科技剑指“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全市场唯一两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盘中显现“钻石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4:13
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午后再度跳水 机器人ETF下跌2.55% 或为连续上涨后的合理回调[1] - 机器人ETF盘中呈现震荡筑底姿态 "钻石底"显现 为投资者带来超跌反弹布局机遇[1] - 成分股普遍回调 均普智能领跌9.83% 博杰股份下跌9.50% 双环传动和江苏雷利跌幅超8%[1] - 机器人ETF盘中成交金额达19.80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资金或可搏得企稳反弹的低位入场机会[1] 公司动态 - 云迹科技获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1259.25万股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 是一家"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公司 主营业务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与AI数字化系统两部分[1] 行业前景 - 华泰证券认为机器人落地场景将分阶段推进:率先在科研、教育、导览、展示表演等To G场景落地[1] - 中期落地To B场景 工业柔性装配场景非标程度高且头部客户具备付费能力 有望实现初步商业化[1] - 远期落地To C场景商业化 To C市场空间大、非标程度高 或是人形机器人的终极市场[1] 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2]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2]
5个月完成两轮大额融资!这家企业25Q2订单量暴涨4倍!超60+项目落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17:08
融资进展 - 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 由浙江德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领投 宝山技术等跟投[1] - 五个月前刚获得Pre-A轮融资 由汉理资本投资 数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1] 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全栈自研能力 具备人形机器人头部表情系统 柔性关节运动控制 大模型驱动的自主决策能力等核心技术[3] - 全球首个共情头部系统能精准模拟人类微表情与情绪变化 头部搭载19自由度微表情系统 通过语音驱动生成情绪化表情[3][10] - 采用独创FOC算法与柔性关节执行器技术 使动作更接近人类自然姿态 双足行走系统支持多地形自主导航[11] - 打造多任务泛化认知引擎 机器人能从环境中学习并自主优化服务流程[14] - 已获得及正在申请的专利共计52项 其中发明专利28项[17]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CEO王磊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拥有清华大学领军工程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与大模型 曾任职西门子研发工程师及上市公司副总裁[5] - 联合创始人沈阳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新闻学院双聘教授 首席科学家王生进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奖项[5] - 软件算法负责人罗志竞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专注机器人运动控制 表情捕捉 动作克隆等方向[7] - Pre-A轮领投人钱学锋为汉理资本董事长 耶鲁大学博士 曾参与分众传媒 汽车之家 阿里巴巴等早期投资[5] 商业落地 - 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新增落地项目超过60个 覆盖国内一线城市[18] - 客户包括清华大学 理想汽车 旷视科技 以及文旅项目和"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客户[18] - 产品在商业综合体 文旅景区 医院 连锁咖啡店 直播间等多垂类场景实现规模部署[3] - 在文旅领域提供接待服务和互动演绎 在医疗陪护场景协助缓解患者情绪 在连锁零售和智慧咖啡场景提升品牌辨识度[20] - 工业级应用涵盖智能制造与自动驾驶座舱测试 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自动化测试[22] - 产品已落地机场 高校 酒店及电商直播等多种场景[24] 行业前景 - 2025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推进 多家企业获得大额战略投资 部分融资金额达数亿至数十亿[24] -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195.2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737.55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30.45%[25] - 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850亿元人民币[25] - 公司在部分市场无先验案例(如汽车座舱系统检测) 属行业空白 通过真实场景验证技术可靠性[25]
4只成分股收获10%涨停板!“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盘中成交金额超21.5亿元,买盘活跃成为资金“聚宝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4:48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截至13:58机器人ETF(562500)上涨0.20% 盘面呈现深V反弹走势 午后暴力拉升一度冲涨至1.37% 向上振幅达4.69% [1] - 成分股秦川机床、华东数控、巨轮智能、博杰股份收获10%涨停 埃夫特上涨8.58% 夏厦精密上涨7.40% [1] - 盘中成交达21.50亿元 市场交投火爆 溢价率频现 成为资金在大盘回调背景下的避风港和聚宝盆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 - 优必选副总裁认为人形机器人已具备爆发式增长条件 技术成熟度、产业链成熟度、市场成熟度等因素支持快速增长 [1] - 量产需要技术、需求与成本三者平衡 需找到合适应用场景让机器人发挥价值并实现客户付费闭环 [1] - 华泰证券指出机器人处于产业趋势投资前期 需重点关注Scaling Law智能涌现 可能推动人形机器人正向飞轮启动 [2] 机器人ETF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 [2] - 场外联接包括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和联接C(018345) [2]
2025北京市居家适老化改造设计创新大赛启动
人民网· 2025-08-29 15:23
大赛概况 - 北京市启动2025居家适老化改造设计创新大赛 旨在通过设计创新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 舒适性和便利性 [1][3] - 大赛由北京市发改委 民政局 住建委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指导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及北京市适老化产业发展联盟主办 [2] - 学术支持来自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及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人民健康提供支持 [2] 参赛对象与时间 - 参赛者包括国内外自由执业设计师 工程师 相关企业及高校师生 企业不限性质和组织形式 [4] -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0日 [3] 作品内容要求 - 作品需围绕老年人身心需求与家庭结构特征 聚焦空间布局 材料与家具更新 物理性能及环境氛围优化 [5] - 具体分为三个类别:空间设计实践案例方案(已实施落地项目) 空间设计概念方案(自选或指定户型≤140㎡) 基于智能装备的模块设计方案(涉及健康监测 生活辅助 安全保障等场景) [6][7][8] - 智能产品设计需结合人工智能 服务机器人等技术 提供初步实验论证及定量数据支持 [8] 提交材料规范 - 需提交作品信息登记表(含设计说明) 设计图纸(jpg/jpeg格式 横版841mm×594mm 分辨率≥300dpi 单张≤50MB) [9] - 空间设计类需提供不超过4张A1图纸 包含改造前后对比 效果图 平立剖面图等 智能设备类需提供设计示意图 用户交互界面及创新点说明 [9][10] - 视频文件要求mp4格式 清晰度≥1080p 时长≤1分钟 大小≤150MB 实践案例需实景拍摄 概念类可模型渲染 [10] - 可选补充材料包括应用链接 预算表 专利证明 论文或获奖证明等 [10] 成果展示与奖项 - 符合条件的作品将在人民网+APP"2025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征集展示"专题页在线展示 [12] - 优秀设计作品可推荐至北京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优先采用 [12] - 按类别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颁发证明但不提供奖金 [14] 参赛规则 - 每位申报者每类别限提交一件作品 团队作者不超过4人 高校团队每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13] - 申报材料需使用中文 标题可中英双语 评议采取匿名方式 不得在材料中透露申报单位或个人信息 [13] - 大赛不收取报名费用 需提交签章版《知情书》扫描件 缺失视为不合格申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