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诺亚首席研究员,也具身智能创业了
量子位· 2025-08-13 09:01
具身智能创业热潮 - 具身智能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创业赛道,吸引众多科技大牛投身[1][5] - 华为系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具身智能领域表现突出,形成"华为系"创业集群[6][37][38] - 行业呈现"水大鱼大"特征,资本关注度高,初创公司快速获得融资[13][14] 诺因知行科技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5年6月19日,定位家用等身机器人领域[7] - 创始人李银川为前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发表70+顶会论文,拥有30+专利[2][24] - 联合创始人疑似来自大疆创新,股东中出现大疆专利申请同名人物王韵杰[19][20] - 成立一个月即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源码资本,估值首轮后翻倍[4][14][15] 家用机器人市场特征 - 家用机器人设计侧重轻型结构、多任务泛化能力和细腻交互,区别于工业机器人的任务导向[10] - 受人口老龄化和独居化趋势推动,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商业化落地晚于工业机器人[11] - 竞争者包括李泽湘孵化的卧安机器人、鹿明机器人等,2025年多家企业传出融资进展[11] 华为系创业公司代表 智元机器人 - 核心团队包括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CTO)和原华为副总裁邓泰华(CEO)[41][42] - 高管团队多来自华为无线产品线和企业业务,如COO邱恒(原华为企业业务COO)[44][45] 它石智航 - 天使轮融资创行业纪录,两轮合计2.42亿美元[47] - 技术团队豪华:CEO陈亦伦为前华为车BU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丁文超为华为首批天才少年[48] 其他华为背景公司 - 灵初智能联创陈源培为00后华为天才少年[52] - 智澄AI创始人胡鲁辉曾任美国华为研究院CTO[54] - 少年游科技创始人史青帆有华为履历,专注双足人形机器人[56][57] 华为系创业人才特征 - 主要来自两大来源:天才少年计划和智能车BU部门[58] - 自动驾驶领域人才因技术相关性大量转向具身智能[58] - 历史原因使华为系创业不如其他大厂突出,但具身智能领域出现突破[59][61] 创始人李银川背景 - 学术轨迹:北理工博士→哥大联培→Santé Ventures技术顾问→华为诺亚方舟[24][27][31] - 研究方向经历多次转变:雷达成像→金融预测→联邦学习→具身智能[27][31][33] - 最高引用论文为2022年《通过变分贝叶斯推理实现个性化联邦学习》(131次)[32]
江苏不止有“苏超” 苏企争霸世界机器人大会
证券时报· 2025-08-11 01:33
江苏企业参展情况 - 魔法原子、优理奇、乐聚机器人、巨蟹智能等数十家江苏企业携创新产品和场景应用解决方案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1] - 乐聚KUAVO人形机器人展示户外配送、太极表演、人机互动等全场景应用,融合5G-A远程操控与"大小脑"协同控制[1] - 优理奇展示自研机器人Wanda2.0和Wanda3.0,通过美食、饮品、娱乐等五大互动场景呈现实用能力[1] 机器人产品与技术展示 - 魔法原子展示人形与四足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家庭全场景的落地应用,包括"小麦"双手点胶、智能导览等能力[2] - 鹿明机器人展示LUS2人形机器人、50kg负载MOS系列机器人及NIX小型人形机器人,LUS2展现"1秒弹射起身"与舞蹈表演[2] - 乐享科技展出专为户外家庭场景设计的履带式机器人W-Bot,具备户外运动稳定性[2] 协作与核心零部件技术 - 知行机器人与睿尔曼机器人联合展出协作手90C、120S等核心产品,应用于高精度力控、手势交互等场景[3] - 绿的谐波展示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减速机,包括微型减速机、高刚性减速机等[3] - 意优科技推出力控谐波关节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批大批量交付的力控关节[3] 物流与智能制造应用 - 天奇股份参股公司UQI优奇推出工业移动机器人Wali瓦力、无人物流车Chitu赤兔和工业人形机器人,打造端到端无人化物流体系[4] - 巨蟹智能打造人形机器人"小蟹",双臂载荷由5公斤提升至50公斤,突破业内极限[4] - 汇博机器人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Astra Pro,集成多模态感知与AI技术,支持ROS2开源架构[4][5]
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成应用高地 数十家江苏企业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0 12:51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2025)概况 - 大会于8月8日在北京开幕,吸引全球关注,数十家江苏企业参展[1] - 参展企业包括魔法原子、优理奇、乐聚机器人、巨蟹智能等,展示创新产品和场景应用解决方案[1] - 苏州依托工业基础、智能制造产业链和营商环境优势,吸引头部企业集聚,加速具身智能技术从研发到量产[1] 参展企业及产品亮点 乐聚机器人 - 展示KUAVO(夸父)人形机器人,具备户外配送、太极表演、人机互动、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及接待导览等全场景应用能力[1] - 融合5G-A远程操控与"大小脑"协同控制,体现工业、商业与服务领域的多元化落地能力[1] - 人形机器人突破单一运动能力局限,进化为可承担多元任务的通用载体[1] 优理奇 - 展示自研机器人Wanda2.0和Wanda3.0,通过美食、饮品、娱乐、遥操和清洁五大互动场景,呈现"吃喝玩乐居"领域的实用能力[2] 魔法原子 - 展示人形与四足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家庭全场景的落地应用,包括"小麦"双手点胶、智能导览及MagicDog家庭互动等能力[2] 鹿明机器人 - 展示LUS2人形机器人、50kg负载MOS系列机器人及NIX小型人形机器人等产品[2] - LUS2展现"1秒弹射起身"与查尔斯顿舞表演,MOS展示高负载能力[2] 乐享科技 - 展出户外家庭场景设计的履带式机器人W-Bot,具备出色的户外运动稳定性,是首个在"苏超"赛场亮相的服务机器人[2] 知行机器人与睿尔曼机器人 - 联合展出协作手90C、120S等核心产品,具备高精度力控、手势交互能力及轻量高负载特性[3] - 产品已应用于智元机器人、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企业的大模型数据采集工作[3] 绿的谐波 - 展示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优化的减速机、微型减速机、高刚性减速机、轻量型减速机、高扭矩透明性减速机、高频响减速机等[3] 意优科技 - 推出PHA轻量化谐波关节模组和力控谐波关节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批大批量交付的力控关节[3] 天奇股份参股公司UQI优奇 - 依托UPilot操作系统和ACU核心控制器,推出工业移动机器人Wali瓦力、无人物流车Chitu赤兔和工业人形机器人[4] - 目标是打造基于无人车和人形机器人的端到端无人化物流体系[4] 巨蟹智能 - 从零部件生产起步,以谐波减速器和关节模组为核心业务,5年多时间跻身江苏省重点智能制造企业行列[4] - 推出人形机器人小蟹,双臂载荷由5公斤提升至50公斤,突破业内极限[4] 汇博机器人 - 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Astra Pro,集成多模态感知与AI技术,支持ROS2开源架构及双语言编程,具备全向移动与双臂协同能力[5]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2024年江苏多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5年全省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核心产业规模达250亿元以上[5] - 目标培育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新增超过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遴选50个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5] - 重点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密度达到500台/万人以上,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 江苏省各地区发展重点 - 无锡重点发展特种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整零协同提升产品供给能力[6] - 常州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6] - 苏州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推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康养、商业服务等领域的集成应用[6] - 南通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特色的机器人小镇[6]
量产元年开启 人形机器人行情再度爆发
每日商报· 2025-07-22 06:15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板块持续上涨 上纬新材20CM一字涨停实现9连板 累计涨幅达416% 刷新A股20CM一字板连板纪录 [1] - 优必选科技中标觅亿汽车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金额订单纪录 [2]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联合中标中移杭州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项目 分别获7800万元和4605万元采购包 [2] 企业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教育科研领域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订单达百台 预计2023年交付超300台 公司正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2] - 京东战略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领投千寻智能6亿元PreA+轮融资 并推出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已与十余家机器人品牌合作 [4] - 京东将在WAIC宣布JoyInside与机器人企业合作 通过大模型驱动智能体植入硬件提升产品竞争力 [4]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优必选股价单日上涨5.25%至90.25港元 市值达398.7亿港元 速腾聚创涨1.35%至33.8港元 市值159.8亿港元 [6] - 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集体爆发 长盛轴承、上纬新材20CM涨停 万达轴承涨超12% 建设工业等十余只个股涨停 [5][6] 行业前景预测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53亿元 2029年或增至750亿元 [7] - 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突破1.5万亿美元 中国有望占据40%份额 工业领域将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7] - 中信建投指出国内厂商订单突破标志商业化落地加速 宇树科技IPO进程推进将促进行业资本开支增长 [3]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拿下近亿元订单 量产成产业关键瓶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6:11
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创下业内单笔中标金额最大的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纪录 [1]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信息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创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最大单笔招标订单纪录 [1] - 优必选股价在订单公布当日早盘上涨9%,收盘涨幅5.19% [1] 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0亿美元 [2] - 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71% [2] - 全球巨头包括微软、英伟达、亚马逊、OpenAI、软银等纷纷投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或直接研发 [2] - 主要竞争者包括特斯拉Optimus、波士顿动力Atlas、Figure02以及国内的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优必选等 [2] 优必选业务进展 - 公司被称为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成立于2012年3月,主营业务涵盖教育、物流、康养、人形和通用服务机器人 [2] - 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北汽新能源、领克汽车等车企车间实训 [3] - 东风柳汽计划2025年上半年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全球首次批量进入汽车工厂 [3] - Walker S2展示3分钟自主换电能力,采用"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提升连续作业能力 [3] 量产与交付情况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但实际交付能力仍面临挑战 [4][5] - 优必选规划2025年产能1000台,预计交付几百台,2026年目标数千台,2027年目标万台级别 [5] - 特斯拉原定2025年5000台擎天柱量产目标可能延期,主要因硬件问题未解决 [5] 技术发展瓶颈 - 人形机器人量产难度高,面临材料、AI能力、供应链等多方面制约 [1] - 具身智能技术门槛高,要求机器人自主识别、理解、感知并执行动作 [6] - 行业初创公司需至少10亿元人民币以上投入和2-3年研发周期才可能获得成功 [6]
机器人50ETF(159559)盘中涨超2%,近8天连续获得资金净流入
新浪财经· 2025-07-21 10:57
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强势上涨1.48% [1] - 成分股金奥博(002917)涨停10cm 中大力德(002896)上涨7.86% 鸣志电器(603728)上涨4.74% [1] - 机器人50ETF(159559)现涨1.57% 盘中一度涨超2% [1] - 机器人50ETF最新规模6.93亿元 最新份额5.74亿份 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机器人50ETF近8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 最高单日净流入4211.26万元 合计1.23亿元 [1] - 机器人50ETF近1年净值上涨49.26%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7.06%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40.55%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17% [1] 指数构成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9.84%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双环传动 机器人 石头科技 绿的谐波 科沃斯 拓斯达 埃斯顿 鸣志电器 三丰智能 汇川技术 [2] 行业动态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金额9051.15万元 中标产品为自研工业人形机器人 [2] - 机器人龙头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动作 反映对行业持续增长的信心 [2] -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落地预期有望加强 盈利预期有望上修 [2]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密集催化:IPO推进、订单落地、机构深入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20 19:07
机器人产业动态 - 宇树科技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节卡机器人科创板IPO进展更新为"已问询" [1] - 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 优必选等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当周收获重要订单 反映国产人形机器人加速突破 [1] - 优必选中标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3] - 智元新创与宇树科技共同中标中移动1.24亿元双足机器人采购订单 智元新创中标7800万元 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 [3] 资本市场表现 - 机器人指数(884126.WI)全周上涨3% 创3月末以来新高 [1] - 上纬新材(688585.SH)周内上涨148.84% 领涨全A股 复牌以来涨幅超过300% [1] - 机器人板块交易从亢奋阶段回归至偏低水平 前期涨幅较大个股普遍回调20%~30% [4] 政策与产业进展 -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提到推动人形机器人 元宇宙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2] - 全球首家特斯拉主题餐厅将于7月21日开业 Tesla Optimus机器人将担当服务员 [2] - 优必选计划今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用于智能制造产业 [3] 机构调研与产业链 - 机构投资者上周调研1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 聚焦制造设备 磨具 传动系统等环节 [1] - 中大力德表示制造业自动化升级将拉动高性能传动设备需求 呈现智能化 高精度 小型化趋势 [5] - 华辰装备的亚微米级高端复合系列磨削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精密加工 [6] - 万马股份表示工业机器人相关线缆产品目前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较小 [6] 行业趋势展望 - 机器人板块调整近4个月 随着软件端进化 产能规划清晰 头部企业订单释放 有望进入成长性预期阶段 [5] - 人形机器人主机厂凭借核心算法与品牌壁垒占据价值链高端 代工企业依托规模化制造能力获取稳定收益 [6]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巡检 家庭服务等场景渗透率提升 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6]
“不同过去,中国制造将成为高品质象征”
观察者网· 2025-06-05 23:44
中国AI与制造业竞争力 - 中国企业积极拥抱AI技术,供应链整合AI技术获得更大优势,自动化程度提升强化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1] - 中国工厂运用AI和机器人技术降本提质,全球企业将更难以抗拒"中国制造" [1] - 2023年中国机器人安装量达美国七倍,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量超半数 [3] - 中国政府制定未来五年工厂深度数字化蓝图,要求在制造业和农业中应用AI、区块链等技术 [3] 行业案例与技术应用 - 以色列视觉技术公司Cybord开发的AI质量控制工具将接入西门子工厂管理系统 [1] - 青岛海信日立合资公司使用生成式AI减少低效会议时间,快速指导工人处理产线问题 [4] - 全球189个数字化标杆案例中41%位于中国,覆盖美的、通用电气医疗、阿斯利康等跨行业企业 [4] 供应链与市场竞争力 - 中国供应链的成本效率已形成绝对竞争力,企业必须来中国参与竞争 [5] - 中国为满足产业需求,供应链出现大规模爆发式增长,已建立成套相互关联的供应链体系 [6] - 汽车和机器人行业供应链体系完善,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6] 国际观点与评价 - 前英伟达供应链副总裁预测制造业将回归中国,未来中国制造将成为高品质象征 [3] - 麦肯锡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数据分析应用领域已成为全球真正力量 [4] -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认为美国在制造业领域无法同中国竞争,在AI和机器人技术方面远远落后 [6]
中国科创成果加速落地融入日常生活
新华社· 2025-05-11 16:51
科博会展示科技创新成果 -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展览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80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涉及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等领域 [1] - 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自动驾驶模拟体验区吸引大量参观者,展示高铁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1][3] - 数字中医循经调理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完成全身经络路径规划,提供30分钟沉浸式理疗体验,目前已在北京体育大学为专业运动员提供服务 [3][5]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应用 - 北京长木谷公司展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布AI+数智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手术精准度和效率 [5] - 工业人形机器人通过语义程序提高空间理解能力,完成搬运工作,蜘蛛机器人可应对复杂场景和高难度任务 [5] -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学习机和新款翻译机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 [5] 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 - 本届科博会首度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展示专区,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5] - 2024年北京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19635件,同比增长10.9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9.81件,居全国第一 [6] - 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排名第三,科技力量和研发能力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6] 行业智能化升级趋势 - 中国正从数字化迈向智能化新阶段,开启深度智能化的应用实践 [6] - 智能技术成为重组生产要素、重塑产业形态的基础条件,人工智能+将打造行业智能化升级新引擎 [6] - 数字中医循经调理机器人等产品积极规划海外市场,推动中医现代化成果走向世界 [3][5]
具身智能国策下优必选(9880.HK)产业化提速 营收大增24% 投行估值对标特斯拉拐点前夕
格隆汇APP· 2025-03-31 17:34
2024年度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总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连续多年稳步增长 [1] - 研发投入4.78亿元,占营收比例36.6%,体现技术驱动战略 [1] - 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亏损同比收窄8.3% [1] - 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6.1%,增速最快 [1] - 消费级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业务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1] - 人工智能教育业务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1] 战略方向与技术布局 - 将"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作为战略主线,响应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的"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国家战略 [3] - 定位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攻坚者、场景定义者、生态共建者 [3] - 专注五大技术方向: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具身智能决策、端到端运动控制、L4级无人车自动驾驶技术迭代 [3] - 管理层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佳载体和具身智能终极形态,属于新质生产力前瞻领域 [3] 群体智能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实现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3] - 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和人形智能网联中枢(loH)技术支持群体智能进化 [4] - 自研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赋予机器人类人类常识推理能力 [4] 技术成果与专利储备 - 具身智能关键技术获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系首个获奖的人形机器人技术 [6] - 在直线关节、仿人五指灵巧手、ROSA2.0、全身力控等12项技术上实现突破 [6] - 截至2024年底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57.87% [6] 商业化落地进展 - 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与特斯拉、FigureAI同赛道竞争 [6] - 合作车企包括东风柳汽、吉利、一汽-大众、奥迪、比亚迪等,全球唯一多车企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6] - 东风柳汽2025年部署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计划上半年完成全球首次批量进厂 [7] - 居然智家拟采购500台仿真人形机器人,合作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7] 产品创新与市场定位 - 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售价29.9万元(同类产品普遍50万元以上) [7] - 2025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机器人预计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7] - 被摩根士丹利评为全球"最接近纯正人形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8] - 获花旗翻倍看涨,估值类比特斯拉2010-2011年萌芽期水平(市销率24-25倍) [7] 资本市场认可度 - 上市一年获长江证券、广发证券等9家券商研究覆盖 [8] - 券商普遍看好行业前景,认可公司行业基本面和车企合作进展 [8]